分享

抑郁症的自我疗法

 tuzididie 2015-07-23

     抑郁症,分为内源性抑郁症和抑郁性神经症,前者属于精神病范畴。在医学上,抑郁症特指内源性抑郁症。但由于分类标准不统一,所以抑郁性神经症通常也简称为抑郁症。一者鉴别的要点在于抑郁性神经症多为慢性持续病程,病前性格名有缺陷,抑郁程度较轻,无内源性抑郁的特征症状,无躁狂发作史,对病情有自知力。而内源性抑郁症多为急性起病,发作性病程,多无明显社会心理因素诱发,病前人格相对健全,抑郁程度重,有躁狂发作史,对病情无自知力。

    毫无疑问,抑郁症以持续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神经症性抑郁,初诊病程须持续达两年以上。

    1.认知领悟

    抑郁症是自我对理想我的绝望,同时对真实我也不认可和接纳。抑郁症的性格基础是内向、自卑、敏感、脆弱、耽于幻想。当自我以理想我压制真实我时,会产生紧张焦虑,当压制获得表面的胜利后,将导致焦虑症。一旦这个假象被拆穿,自我就对理想我失望,产生抑郁,以至绝望诱发抑郁症。所谓敏脆素质,是指“对紧张的需求量比较高而耐受性比较低,紧张度稍高一些就感到紧张和焦虑,稍低一些就感到压抑和抑郁,神经衰弱就属于这种情况。耐受性低易患焦虑症,对紧张的需求量高易患抑郁症。黄国胜认为,对紧张的需求量低而耐受性高的人是比较健康的。

    当今社会,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势头,而且在心理疾病导致的自杀事件中,抑郁症占了最大的份额。

    抑郁症患者真可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即俗话说的钻进牛角出不来了。笔者曾接诊过形形色色的抑郁者,他们呆滞的目光和麻木的表情,使我不胜感慨。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他们的心灵笼罩着一层灰色的云翳,封闭的自我在苦苦地挣扎中褪色、消失……太阳啊,你何时穿透云层,重新点燃抑郁者的生命之火?

    我试着走入抑郁者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都曾有过自命不凡,对事业和爱情有过浪漫的幻想,期望一个完美的结局。当事业和爱情受挫时,心灵的创伤长时间难以愈合,导致对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全盘否定,产生一种虚无之感。

    一切神经症患者头脑中都有个“怕”字,抑郁症患者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不怕,就不会像鸵鸟那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那么,他们怕什么呢?怕不完美,怕再受到伤害。他们以己度人,不能容忍别人与他们不一样,不一样就对他们构成伤害。譬如:你必须像我爱你那样爱我,我尊敬一个人,他就应该同等地尊敬我。现实无情地把他们“执著”的梦击得粉碎,他们受不了,退缩了,绝望了。

    如果说抑郁症患者怕死,他们可能坚决予以否认,因为他们痛苦得都不想活了,怎么会怕死呢?我要说,想自杀的愿望也是一种“怕”,是的,这正是不敢面对现实,摆脱痛苦的最后一条“出路”。因为有了这个杀手锏,就不至于精神全面崩溃。我相信,如果他们压根儿就不怕死,就不怕活着,因为死亡每天都在发生,有的是机会,再说早晚得死,着什么急啊!实施自杀的抑郁症患者多为精神病性的。是啊,假如一个人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全部沦丧,活着就是件可有可无的事了,或许潜意识想通过死换一种存在的形式。可见,在心理治疗中,正像我们主动引导焦虑症患者产生适度抑郁那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责任和意义的发现,使抑郁症患者产生适度的焦虑。这种主动诱导出来的抑郁和焦虑,与自发的伴随焦虑的抑郁和伴随抑郁的焦虑,是截然不同的,正如对无意识的主动挖掘与不受控.制的无意识的溃堤而出的区别一样。

    的确,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只靠自己的力量,可能难以走出抑郁的泥潭,尤其当想死的冲动强烈时,应该果断地寻求救援和帮助。

    上苍赐予人类思维与情感,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但我们的心灵有时又是如此脆弱,脆弱得能被一根稻草压垮。生命已是个奇迹,心理更是难解的谜,难道我们必须经过炼狱的煎熬,才配做上帝的子民吗?为什么非要涅槃为凤凰,而不愿做一只平凡的鸡?鸡的价值也许不如凤凰,但鸡也有土里刨食、草里觅虫的快乐啊!

    其实,一个人真的没有什么好可怕的,最可怕的乃是自卑,还没上场就已经败了。不管遭受什么挫折,处于何种境地,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使生命放出光彩。我见过愁眉苦脸的达官贵人,也见过开怀大笑的市井村夫。人生,谁是成功者呢?自信乐观的性格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但抑郁者却弃之不用,而拿自己的健康快乐去透支生命。朋友,痛苦和快乐有时相距很近,就隔着一层薄薄的窗纸,快乐的人在这边,你在那边。你听得见声音,却感受不到气氛,就因为你没有勇气捅破那层纸啊。

    2.充分接纳

    抑郁症同样源自患者对自我的不认可和不接纳。接纳自我,接纳真实我,接纳现状,不仅是治疗的需要,同时也是预防的需要,保障心理健康的需要。抑郁发生前,要接纳自己的性格,接纳遇到的挫折,抑郁发生后,就再加上接纳自己的抑郁。切知,单靠自己的毅力试图摆脱低落的心境绝不可行。摆脱抑郁的心情越迫切,失败就越惨重,抑郁就越加重。先接纳它,认了,一旦放弃摆脱抑郁的愿望,抑郁的程度反而有所缓和,此时要以坚强的毅力走出行动的第一步。

充分接纳,还是高人的那句话:改变可以改变的,面对不能改变的。我们的智慧用来分辨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然后照单全收。

    3.勇于行动

    有了对症状的认知和对自我的接纳,自然可以减轻抑郁情绪,但这远远不够,必须投入行动,在行动中检验认知,并进一步改善情绪,进一步接纳自我。但对抑郁症患者来讲,做到这一步何其难哉。

    一般来讲,患者刚开始对症状的认知是很肤浅的,对自我的接纳是很不充分的,但这不妨碍行动。只要勇敢地走出去,投入行动,不仅能使抑郁情绪得到改善,而且会产生新的认识和体验,重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易激惹,对什么也不感兴趣,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儿,没人能理解他。对于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依靠自己的悟性和毅力,采用合适的心理疗法,或许可以自救;但对于内源性抑郁症,一般应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以控制和减缓病情,再结合心理治疗。

    青青在父亲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她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一副漠然无助的样子。她原来可不是这样,在大学时唱歌、跳舞,参加演讲比赛,很活跃;大学毕业后,与男友分手,工作也不太理想,情绪开始变得消沉。她父亲知道的情况就是这些。

    她患的是内源性抑郁症,曾有两次自杀未遂,一直服用“百忧解”之类的药物,病情虽得到控制,但疗效不十分明显。抑郁症是否引起大脑生化成分的变化,目前尚无定论,但药物能控制和缓解病情是毫无疑问的,其作用类似于止疼片。

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药物并不能改变患者的心理成分,譬如认知和性格,所以仅依赖药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的副作用有目共睹。我认为,对抑郁症,适当用药是必要的,但随后必须把重点放在心理治疗上,为患者点燃自救的希望之火。

    青青已经不能工作,杜绝了一切交往,与父母也没有交流,特别怕见人,敲门声和电话铃声都能把她吓得心惊肉跳。父亲好说歹说才把她哄来的。青青毕竟是有文化的人,发病前,她感觉自己有点不对劲,曾经想去北京看心理医生,结果没有得到父亲的理解,被拒绝。她父亲说起这件事,为自己当时的无知和“面子”,毁了女儿一生而悔恨不已。

    她低着头摆弄自己的衣角,极不愿意开口回应我的问话。知道她过去喜欢看小说,于是我找到了切人点——文学。第一次面谈,我没打算了解更多,她只要愿意跟我谈,就成功了。她喜欢琼瑶和古典诗词,我请她下次来时给我带一本琼瑶的书,说我也喜欢。后来,我们谈的投机了,我博得了她的信任,她就把自己从没有向任何人说过的情感经历告诉我,有了第一次情感的宣泄。我跟她谈文学、谈哲学、谈弗洛伊德马斯洛,谈人生、谈性格,谈佛谈道谈自我,我要求她把每次谈话的体会都写出来,以便下次交流。她的心情越来越好,因为我帮她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重获自信。我称赞她的文笔一级棒,建议她写作,并向报刊投稿。

    青青获得了新生,现在不仅恢复了工作,而且成了一名业余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