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获得健康

 关于南怀瑾 2015-07-23

 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人活得平凡生活最起码的条件,是幸福生活的根本。长久保持健康的状态、充沛的精力,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及健康状态往往每况愈下,这是自然规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人类文明史上,追求健康长寿是个古老而永恒的命题。那要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呢?

   获得健康要遵循哪些法则和规章呢?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老祖先们用自己亲身探索和实践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黄帝内经》上讲古人是这样生活的: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那时候的人们大都懂得养生之道,按照天地阴阳的变化,用一定的方法和数量来调和精气神,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分劳作损伤身体、耗损精神,身心能够协调统一,享尽自然寿命,过百岁才离开人世。古人这些普通的生活观念,现在人多数做不到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古人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而现在人无法自我约束管理,往往是已经病了,甚至病得很严重了,才想起来求医问药。不懂得养身重在养心的道理,也不懂得疾病重在预防的道理,中医讲就是治未病。未病,就是还没有成为病就提前保养,字是关键。养,包括了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以及精神方面。现在人非常注重保养,尽情地吃喝享乐,但是往往都是人云亦云,没有明白正确的养生理念,甚至是依照错误的观念生活,这样哪里还会有因人而异的、正确的养生方法呢?所以多折寿、多疾病而夭亡。养身重在养心,那么如何是养心呢?还是《黄帝内经》上讲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说,思想上要清净安宁,无欲无求,这样就不会耗散精神,先天真气自然安守在体内,哪里会产生疾病呢?现在社会,由于人们多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多欲多求,过虑过劳,心不得安宁,致使情志偏盛导致身体病变。要想身安,先要心安。

   如果做不到养心,退而求其次,要遵循阴阳五行的变化。古人养生注重阴阳五行的变化,四时寒暑的更替。明阴阳、避寒暑、知动静,是古人养生保健的有一个重要法则。阴阳是天地间普遍的规律,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阴阳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命的每一处: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表为阳,里为阴;正为阳,邪为阴;刚为阳,柔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细分之下,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之中还有阴阳,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制约,要想获得健康就要了解阴阳、辨别阴阳、运用阴阳,要想健康,就要使人体阴阳平衡。

五行指木、火、金、水、土,对应五脏是肝、心、肺、肾、脾,对应的情志是怒、喜、悲、恐、忧,方位上对应东、南、西、北、中。

没有适合任何人的养生方法,总是根据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人物地点,不同的状态,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季,阳气外越,上达皮肉之表,内脏阴胜,所以春夏虽渐暖反不宜吃寒凉食物;秋冬阳气内敛,热在内,体表寒冷,因而需要多穿衣保暖,所以虽秋冬渐冷反而可适量吃凉食。普遍人认为春夏吃冷饮,贪图一时凉快,殊不知寒凉积聚体内,久而形成寒湿,消耗身体阳气,会造成四肢畏寒。因寒生湿生痰,女子易白带、月经失调、宫寒不孕,男子也会因寒消耗阳气,怕冷、肥胖、阳痿。具体的养生方法例如春天,五行属木,五脏对应肝脏,春季肝盛,人容易发脾气,情绪激动亢奋,所以春天养肝是当务之急,而木克土,过旺的肝气克制脾土,也会有食欲不振的情况发生,所以养肝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脾胃。从五行对应的情志上讲,怒对应肝,怒则气上,所以人生气的时候,气血上行脸色发红,青筋暴露,容易诱发高血压、头晕、头痛、不思饮食,这都是应该了解的,也是可以预防发生的。

   再一点是从八字风水上谈谈养生。

   说到八字、风水,也还是没有离开阴阳五行的范畴,只是更小范围,更有针对性。八字是根据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结合天干地支推算出来,再由干支的五行分类确定哪些过剩、哪些不足。八字反映了一个人先天阴阳五行的状态,通常都是有过剩,有不足。过剩与不足都会无形中决定或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遇到事情的情志状态,通过后天采取方法调整平衡八字的五行关系,重新建立阴阳五行新的平衡状态,可以有效改善人的运势和健康状况。风水,也是关于五行方位的关系,结合到个人,什么样五行属性的人适合什么方位,是有很大影响的。而明显的冲、煞,都是绝对应该避开或用方法化解的,风水对人的运势和健康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运势就包括了吉、凶、祸、福,包括了顺、逆、蹇、通。人活在世间逃不开八字、风水的影响,既然必受影响,当然要吉祥的、有帮助的,这是养生的另一要点。

    人虽有共性,而个性是决定建立养生方案的重要指标。同样是女性,同样的病症,但导致病症的原因不同,因而治疗方案和治疗之后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春天,同样吹风着凉,如果反应为头痛,头痛的部位也未尽相同,也许有人腹痛,有人拉肚子,有人咳嗽,有人喉咙发炎,有人发烧,有人过敏,有人风痹,有人只是流鼻涕,也有人数症兼而有之,种种情况不一而足,通晓明白的医者就会根据病者的脉象辨证施治。综上所述,真正想要获得健康,自己先要明白一些获得健康的道理,这些道理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你前行的路,是你看清自己在往什么方向走,也能使你分清什么样的医者是明白通晓的,使你不至于在涛涛的养生洪流中人云亦云,咬牙切齿的挥霍血花银。相信这几点能使你获得健康的法则,照此实行,你会拥有身心健康的生命和生活,安享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