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哥:无法预料的震撼和伟大

 真友书屋 2015-07-24


夕阳下的吴哥一角。


每个到往过吴哥的旅人都会被这里的建筑和历史感到震撼,为之动容。记得有个朋友说,去吴哥得把心口按住,不然会震撼得心要跳出来。这一次,就由鱼泡泡来说说她遇见的吴哥。



鱼泡泡,国企职员,非典型性80后。热爱生活,热衷尝试,热爱旅游,醉心绘画摄影。给心爱的女人们画画,为朋友们拍照,给孩子做蛋糕,热爱周遭所有。


吴哥:无法预料的震撼和伟大


·图|鱼泡泡


1/ 吴哥寺:爱在黎明破晓时


与吴哥寺的会面是在一片漆黑当中,早5时,没有灯,也没有喧嚣,却恍若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牵引游人纷纷秩序井然地往吴哥寺方向涌去。偌大的寺庙,像是在上一堂早课,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一场期待已久的会面,这静默便也是神圣的。天依然漆黑,吴哥寺的轮廓只能凭感觉在心里勾勒,池边偶有虫鸣鸟叫,也有人在黑暗中按动快门。


慢慢的,天空变成微微透亮的蓝紫色,五座塔殿的轮廓像一道剪影,渐渐从天空的底色上凸显。接下来的等待似乎听不到时间流过的声音,我们完全沉浸在一个美妙的梦境中,当飞鸟划过天空,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时,正是梦境的高潮,却又像梦境的结束。阳光从吴哥身后映射过来,寺庙完全浸染在光晕里,一个王朝的缩影仿佛也在这光影间迷离呈现。面对这与朝阳同时出现在眼前的雄伟建筑,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仿佛他的存在是为了带领我们回到过去,而他过去的存在亦是为了会见今天的我们。



吴哥日出。


浮雕回廊巧夺天工。

僧人与游客。


来吴哥几日,每一次日出日落间,都有华丽演出,记得在日落时分的巴肯山,中外游客都静坐此处,远眺凋落的繁华,等待太阳从明到暗的轮回。巴肯寺在光影变幻中,流露出忧郁而超脱的气质,远处轰鸣的热气球缓慢上升,现实与历史在这里神奇交融,当初选择将此处作为帝都的耶伦跋摩一世,定是不会想到高棉王国此后的繁华和凋败。


那场繁华,断不可少了小吴哥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其中徜徉。在第一层浮雕回廊,读到史诗般壮美的《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搅拌乳海”、“阎摩审判”、“猴王波林”等一系列神话中,感受印度教平衡与和谐之旨;在二层回廊,随处可见光影中跳跃的小仙女阿卜萨拉,手拈莲花,满脸生之欢喜,向世人昭告着生命的源头和本质;而当经过千回百转的走廊,穿过潮水般的人群,完成仪式般的行走后,方才来到第三层五座高耸的塔殿前,这时,仿佛所有的冗长的、繁华的铺垫都为了在这一刻达到顶峰。在须弥山般的建筑高体前,每一个人都在仰望中完成一次自我的提升,而在攀爬陡峭的台阶时,个人在这种孤独的情绪中修炼定力和勇气,所有的杂念都烟消云散,信仰在这一刻彰显出他最大的力量和光芒。


2/ 巴戎寺:沉思与微笑的力量


在暹粒的感觉很特别,你在黄沙漫天的城市中坐着TUTU穿行,周围的房子、人群简单朴素,他们的今天不会让你好奇,而当进入吴哥城,你会感觉进入一片圣地,和古迹外的贫穷相比,这里益发显得繁荣,仿佛城市的缓慢发展就是为了衬托这穿越时间而来的光芒。


这光芒中最特别的,无疑是吴哥的微笑。



巴戎寺。


特地在清晨到此,游人很少,整个寺院给人的感觉清静而寥远。巴戎寺内49座高塔,每一座塔身上都刻着双目低垂、面带微笑的四面佛,在寺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笑脸,据说佛像的原型就是建造者阖耶跋摩七世,他本是一个传奇,他晚年登基,为父母苍生分别建造了圣剑寺、塔布隆寺和涅槃寺,这种博爱是修行,也是造化。最后,他用巴戎寺完成了自己的涅槃。


巴戎寺不像小吴哥那般工整和充满仪式感,相反,他的结构更开放,而且在外画廊上雕刻的不再是印度神话中所表现出的永无休止的两种力量的争斗与较量,而是寻常百姓的街市情景,打鱼、斗鸡、下棋、烤香蕉等生活故事的描述,似乎也与佛教的包容与淡泊一脉相承。


当阳光逐渐升起,置身塔林,似在佛境。抬望眼,阳光普照下的佛像更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寻一处石阶坐下,伴着清风与鸟鸣,此时满心尘埃落地,触摸着沉睡千年的石块,会有一种移步换景的感觉,仿佛置身在沉静碧蓝的大海,又或者在葱郁无垠的草地,头顶金色的阳光,抑或繁星满天的夜空,所有的时空在这里交汇呈现,建筑、雕刻、宗教、人文的力量均在此得以聚集,用“伟大”形容亦不为过。


3/ 崩密列:废墟中的繁荣


崩密列被列为外圈路线,因为来这边比大小圈要花费的时间更多,所以游人也更少。来之前也并未做太多功课,但却给了太多惊喜。崩密列的景观,完全超出塔布隆寺带来的震撼。这里能看到的,只有坍塌的寺庙,高耸的热带雨林,以及他们所呈现出的紧密而神秘的关系。而从这些断壁残垣以及墙体上未完成的浮雕中,你甚至能看到他在历史上都没有完全竣工,但即便如此,他庞大而残败的身躯下,似乎仍然潜伏着非常震慑人心的灵魂。如果说塔布隆寺树与寺的结合,能读到天人合一的精神,那么在崩密列,在这一堆废墟中,更有一种大道未央的感觉。



寺与树交相而生。


清晰地记得那个炎热的上午,在这破败、隐秘中,在这若有若无的光影中,我们兴奋地撇开栈道,在那些铺满绿苔、凌乱散落的石块间爬上爬下,我们想要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石块的呼吸。还记得在一处废墟围成的空地,头顶被大树包裹,四周是一个王朝的背影,那种感觉,像是进入到一个宝盒,竭力想用眼睛搬走所有的东西。



废墟是这里的主角。


来这里的外国游客似乎更多一些,看到一对外国夫妇带着两个不到5岁的孩子在这里走屋脊、爬窗户,更小一点的孩子甚至需要爬过那些凌乱的石块,来这里的人,满是好奇和崇敬。我们走着走着,发现了一条被废弃的护城河,规模很大,于是又是一阵唏嘘。


回程路上,看到牛羊在寺边自在食草,孩童在路边自由嬉戏,旅人间彼此友善问好,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