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文/陈平 西岳中华名山也,五岳之雄。其临渭川,望黄河。势拔万丈,高擎九穹,横卧长亩,乃土塬中耸一山也。可谓中华一石,地球一砾,宇宙一尘也。山拱东、南、西、北四峰,如四大天王须弥威相,各具雄骨,亦奇绝。而各具其态,态若太乙仙尊,气概不群。又各具其色,乃转威严变白莲生辉。石叶云痕雨迹亦多在画人笔墨间所皴染,又在诗人字句中所吟哦,古今不止矣。 昔乙丑岁初春,余与画侣赵卫、赵准望曾游此。入山时见金乌西斜,沟壑团风,涧水喧寒,径路盘曲。遇土人牵马匹寻疲履者,便租骑行数里。过回心石,抵千幢下,转步行。攀铁索而上,至北峰已入暮。越苍龙岭仅凭手中电筒微光,照脚底磴阶,身边巉石。寻影相呼,视四围如漆黝,不知何为惧也。达西峰已夜阑,藉宿观中,与道人各梦玄天。晨,二赵因公务需当日返京,余无奈随之。下山粗看景色已不深刻,唯记步苍龙岭上,径修于脊,有链萦垂左右,脚下暗壑不计其深,唯听松风弄涛。惊呼,真不知昨夜登临是此绝境。事隔二十馀载,犹记其险矣。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今丁亥秋,余欲带学生写生,思再登西岳。只愁山上能否安宿,又愄其险矣。便向长安画人陈国永询之,答:“已令研究生李波、曹夕玉二人先到山中考察,并一同写生,可期日前往”。八月廿十九日,余携学生江日增、李振军、史晨曦、日本研究生关郁子及韩国研究生尹瑄瑛、学生李在虎抵华阴,与李、曹二人会合。时正雨中,闻自中秋至今已淋漓十馀日不止。山间冷雨濛濛,寒烟漠漠。绝崖喷泉成练,喧豗谷响。乘缆车作鸟瞰观,左右峰削云腾,瀑飞脚底。倾臾,达北峰。虽如添翼之翔,但无登山之趣,得失自知。四围云色如雾如烟,雨幕时疏时密,峰影忽隐忽现;隐者云掩烟迷茫茫然,现者峰岭兀起,如芙蓉片片。远见西峰斗绝,间挂一瀑,若银河倒泻。近看松榆交络,姿影如虬。穿石阙入云台宫,舍宿。夜听窗外风雨增寒,榻间衾衣不暖。有诗《九月一日宿北峰遇雨,次晨感赋》: 华巅连日雨冥冥,入夜风声在枕听。 晓牖漏寒侵袖薄,岩皲裂素带河腥。 蟠螭劲挺胸中势,菡萏淋漓物外形。 目极关中云色暗,天边未染一丝青。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并将其以手机短信传与妻,尽诉寒侵之苦。在山连日雨积,未染一纸。独步擦耳崖经日月岩,上苍龙岭。岭间仍冷雨凄凄,举伞往来如踱云间,已无昔岁之惧也。歇昌黎生愄泣而投书求救处,想初无今日磴可受足,手可扶栏。所泣之危,後人何能笑哉?陡径间犹见不能上下者。其苍龙岭千仞一脊,云迷峭壑,细雨忽粗。有人从西峰来,云:“峰巅已作大雪”。欲往,又恐径上湿滑而折返,有句萦于胸中。抵舍,学生不知余去向,见者面有急切之色。午食甚素,因山上之食品饮水皆山下担来。口中不觉食有何味,但味在路间所得之句,将其遂成三律《雨中上苍龙岭》 其一 濛濛雨色冷衣重,耳际长闻方外钟。 雾失山容无险境,云开脚底有奇峰。 攀崖磴仄凭寒链,盘径荆深倚怪松。 伫立迷茫休怅望,天风过处露峥嵘。 其二 岳高秋雨胜严冬,匍匐攀援觅旧踪。 漫漫天阶愁路窄,巍巍地骨叹云重。 可怜韩愈穷途哭,争似陈抟酣梦浓。 望眼冥濛苍岭上,忽飘飞雪下西峰。 其三 陟磴升崖铁索旋,凄凄冻雨浸轻绵。 云蒙不辨黄河色,岭晦犹喧白练泉。 野蔓摇空牵客梦,寒风沁骨冷诗禅。 六花忽发西峰上,琪树琼岩作玉莲。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宿云台宫三日,雨霁初晴。云色分裁,峰影吐露。喜能拈笔铺纸写生鳌鱼嘴、日月岩、擦耳崖。望眼游人接踵,如蝼蚁于栈径间。再眺西峰层崖削嶂,重翠拥松,一瀑摇烟。回首北峰豁处瞰渭水曲曲,黄河淡淡,关野茫茫。又从北峰下经老君犁沟,见崖间铁针乃乾隆年铸,闻最古者是宋时旧物。壁间髹书摩刻,镌款多识民国。歇群仙观,见道人泉边洗药,担夫径上吹笛。环古松擎翠,霜叶增红,苍峰横裂。到百尺峡、千尺幢。是径如井凿,级削崖缝,铁索千寻,人不能并肩。古只一径,多遇险情。今又在崖侧另修一径分上下,亦是险绝。坐写壁峭,搜奇打稿。有笔墨未足处以诗补之。《喜雨霁,写生于西峰下》云: 其一 伟哉地骨似芙蓉,木蕊经秋点点红。 廿载重来如梦隔,一时兴起与诗融。 眼前争得丹青逸,笔底谁知岳色雄。 翻岭蜿蜒循脊上,云间漫步若飞鸿。 其二 扫却尘霾望野平,黄河蘸墨势纵横。 岳中更借苍松笔,世上空传狂士名。 高步奇峰心亦动,漫吟佳句画相生。 此番胜绝谁能共,自写巍峨任点评。 其三 晴阳破雨管毫催,峰色登临眼自开。 蟠木嵯岈新瀑绕,鸟声迢递暖云来。 道人采药观前卖,画客披图石上裁。 欲踏千崖勾作稿,胸中万壑绝尘埃。 其四 百尺丹梯融暮霞,馀姿更见道人家。 银河泛月如船影,苍岭堆莲作墨花。 星与山灯遥共灿,画随诗句入高华。 枕欹西岳秋声里,脱略尘埃漫自夸。 《千尺幢》 趁晴初上几重关,千尺幢连万仞山。 霁雨苔滋苍磴滑,攀崖步喘艺心艰。 俯看石缝半如井,举首峰围一点寰。 寒气飕飅生腋下,惊魂愧对白云闲。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九月六日,妻怕余在岳寒重衣单,与表妹相扶去京千里,送衣来此,心中甚慰。次日晨,饭罢,迁宿西峰。妻恐脚力不支执意先行,余使学生相随。在此为雇担夫,迟上。午,到苍龙岭下,妻已在路摊将食水备下,又先行而去。余等一路吸嘘喘步,不及担夫挑行囊画具还腿健。便藉歇息,连勾好景数幅,达西峰时已近黄昏。与妻合,讯之上苍龙岭时可惧?答:“只蹑步脚底,未顾及左右矣”。夜宿西峰宾馆,枕中吟日间《迁宿西峰路上有记》: 北峰住罢西峰转,目接云间石径扬。 半壁莓崖擦耳绿,一岩龙脊步苔黄。 丹枫艳似春花趣,碧岭清如秋兴长。 路听呼余翁慢走,那知风雨换人妆。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西峰之巅,崖衔木楼,识翠云宫。其正殿供俸天尊,并香烛不绝。两侧分道人尘客之居,另有一室为当年国民党旅部所在,四壁萧然,时见缁衣道人迎送。穿碧云宫忽见巨石为峰,中裂一缝如劈,传沉香救母所至。有虬松环抱,又云萦烟绕,秋风掠地,霜叶满天。过百步云梯陟磴丹炉峰,回望西峰峻极天表,此画不如也。虽有写生与诗作亦难描诉其壮哉。有《登西峰》诗记此: 西峰峻骨接苍天,百丈危梯日月悬。 古木风吹狂叶走,危崖步缓冷云穿。 凭栏极目三千里,游艺虚名二十年。 方讶此间真画本,皴皲浇墨放毫旋。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九月九日登南峰,其乃西岳中最高峰也。攀崖至如干霄,俯瞰群峦作涌浪。转径南天门,见观阙倚崖,甚为精巧。崖端设钟亭,时钟声摇荡,与经唱相融。另见道姑持拂,掸俗子之尘念。南峰最险处,乃三公洞,至洞需扶壁擦崖过悬栈。洞有带方巾老道,其清骨癯然,几中有抄《道德经》数纸,墨迹未干。洞面对三公峰,故名:“三公洞”。沿栈攀铁鎍下壁间,名:“空中栈道”。其以木板嵌壁,经年已朽。有胆大者系缆绳扣壁而行,如粘壁之鼯,至何处不知也。余正依亭栏,以墨作鸟瞰之想。妹奔来曰:“刚已在壁间一往来也”。真不让鬚眉矣。有《九月九日登南峰》诗: 南峰观阙耸天门,盘栈临崖俯岭群。 一洞凌空含瑞气,三公峻影足秋氛。 画人就酒重阳日,淡墨成云写梦魂。 回荡清钟尘虑净,仙家香火漫氤氲。 披霞而返,饭罢。聚庭间闲步,见月色如梳挂在松间,有善唱者高歌天表。想重阳之时与妻妹聚此唯念散吟儿遥在杭城,又有诗《念散吟儿》: 重九登高为写真,南峰漫步倍怡神。 妻来太华遥相聚,儿客武林远别亲。 瞻望秋风虽胜概,举头月色未成轮。 放歌次第楼台上,清响悠扬少一人。 次日妹返京,余送至苍龙岭。是妹余舅之女,乃费洼之人,十七岁来京求职未果,留余处。当时散吟儿尚幼即帮照护,与嫂感情甚密。其聪明好学,自学成人高考。今已嫁人,又工作努力。知嫂来探望,便扶嫂前往。看妹下峰脊,影没微径中。有《送素华妹别于苍龙岭上。》诗: 妹下西峰步晓晖,苍龙岭上去人微。 凭岩还望时回顾,犹记初来泥语依。 扶嫂攀崖收冻雨,忧兄遇冷送寒衣。 写生至此风难透,身暖何愁巨雪飞。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玉女宫,构一小峰之上。门楼已半损,屋宇尚存。依东峰之侧,遥望南峰及天门,间隔云烟。随径至一松亭俯瞰山色皴皱似在巨然、郭熙间,上团霜林犹似春花。想古人作画,写山川之奇秀皆师法自然矣。巨然、范宽、郭熙画本皆在关陕,看西岳之色乃出长披麻、卷云、雨淋墙头、雨点、斧劈之皴也。明人王履有《华山图》四十幅,其画中危栈、苍峰、茂林,殆如眼前,又形神兼备矣。余近十馀年究研外师造化,笔墨亦随地域而变。入南方而淋漓,至北方而苍浑,写生多借景物来述心中之臆。辄曰:“出门即是写生,时将一路所看,劳记于胸,可补于眼前景象之不足。时将眼目作鸟瞰,上下左右搜觅可画之处,尽在取舍间”。余之画又多是写胸中之幻,多作云烟腾绕,取南北之长,作“梦底家山”也。在此镇日裹寒衣携妻及学生游步于西峰、南峰、北峰间写生已二十馀幅,诗十馀章。尽录其间。 《画玉女宫》 欲画中峰笔未抽,目光先绕四边周。 何年玉女居宫阙,引凤箫音化世忧。 碧岭削成当峻骨,青松曲作似蟠虬。 汲泉调墨奇思涌,纸上云来乃幻游。 《栈中写生》 其一 旋磴危崖览四围,白云浮我出巍巍。 苍松着笔相争秀,绝壁迎阳竞印辉。 来此暂能逃世累,坐看直面不心违。 忽听挑叟笛声晚,画到黄昏带月归。 其二 我行山色爱苍然,墨染秋风华岳巅。 有梦随星游碧宇,携云入绘向平川。 会心王履峰千仞,领意袁郎诗百篇。 天外石屏犹健步,回头众岭若池莲。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西峰上天风大作,吹人不能直立。又有受寒体不支者,不能再久住。便一行数人下至山底,欲往长安访陈国永。陈国永乃著名画家,与之亦有十馀年未见,见者互怜霜鬓矣。又识新友刘文平,其性豪爽,标为秦人本色。客长安数日,看兵马佣,游华清池、法源寺、茂陵,逛旧市。九月十六日欲去长安返京,于灞桥设别宴,见月色正圆,长柳依依;食羔羊,饮大白。与陈国永谋他日同作辋川写生,再期相聚矣。归时车中有诗二首追记之: 其一 华岳风飙夜枕寒,晓随黄叶落长安。 人寰更觅君家处,客里相逢灯火阑。 对坐清言追往事,挥毫雅意写重峦。 旧都无尽兴衰迹,尽向三唐诗底看。 其二 是处相逢又作别,一城秋色转凄凉。 与君好古观秦月,入市知年问汉当。 把酒燻羊灞柳岸,写生期日辋川庄。 好勾摩诘诗中画,幽谷挥毫伴竹篁。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丁亥秋西岳写生诗草 陈 平 登华山写生有咏 九月初一宿北峰遇雨,次晨感赋: 华巅连日雨冥冥,入夜风声在枕听。 晓牖漏寒侵袖薄,岩皲裂素带河腥。 蟠螭劲挺胸中势,菡萏淋漓物外形。 目极关中云色暗,天公未放一丝青。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登西峰 西峰峻骨接苍天,百丈危梯日月悬。 古木风吹狂叶走,危崖步缓冷云穿。 凭栏极目三千里,游艺虚名二十年。 方讶此间真画本,皴皲浇墨放毫旋。 西岳写生系列(局部)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九月九日登南峰 南峰观阙耸天门,盘栈临崖俯岭群。 一洞凌空含瑞气,三公峻影足秋氛。 画人就酒重阳日,淡墨成云写梦魂。 回荡清钟尘虑净,仙家香火漫氤氲。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雨中上苍龙岭二首 其一 雨色冷衣重,耳际长闻方外钟。 雾失山容无险境,云开脚底有奇峰。 攀崖磴仄凭寒链,盘径荆深倚怪松。 伫立迷茫休怅望,天风过处露峥嵘。 其二 岳高秋雨胜严冬,匍匐攀援觅旧踪。 漫漫天阶愁路窄,巍巍地骨叹云重。 可怜韩愈穷途哭,争似陈抟酣梦浓。 望眼冥濛苍岭上,忽飘飞雪下西峰。 其三 陟磴升崖铁索旋,凄凄冻雨浸轻绵。 云蒙不辨黄河色,岭晦犹喧白练泉。 野蔓摇空牵客梦,寒风沁骨冷诗禅。 六花忽发西峰上,琪树琼岩作玉莲。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千尺幢 趁晴初上几重关,千尺幢连万仞山。 霁雨苔滋苍磴滑,攀崖步喘艺心艰。 俯看石缝半如井,举首峰围一点寰。 寒气飕飗生腋下,惊魂愧对白云闲。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念散吟儿 重九登高为写真,南峰漫步倍怡神。 妻来太华遥相聚,儿客武林远别亲。 瞻望秋风虽胜概,举头月色未成轮。 放歌次第楼台上,清响悠扬少一人。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画玉女宫 欲画中锋笔未抽,目光先绕四边周。 何年玉女居宫阙,引凤箫音化世忧。 碧岭削成当峻骨,青松曲作似蟠虬。 汲泉调墨奇思涌,纸上云来乃幻游。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栈中写生 其一 旋磴危崖览四周,白云浮我出巍巍。 苍松着笔相争秀,绝壁迎阳竞印辉。 来此暂能逃世累,坐看直面不心违。 忽听挑叟笛声晚,画到黄昏带月归。 西岳写生系列(局部)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其二 我行山色爱苍然,墨染秋风华岳巅。 有梦随星游碧宇,携云入绘向平川。 会心王覆峰千仞,领意袁郎诗百篇。 天外石屏犹健步,回头众岭若池莲。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迁宿西峰路上有记 北峰住罢西峰转,目接云间石径扬。 半壁莓崖擦耳绿,一岩龙脊步苔黄。 丹枫艳似春花趣,碧岭清如秋兴长。 路听呼余翁慢走,那知风雨换人妆。 西岳写生系列(局部)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西岳写生系列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西岳写生系列(局部)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纸本水墨 45cm×64cm 2007 《费洼山庄——春》: 纸本水墨 180x70cm 2010年 落款:庚寅,陈平
纸本水墨 180x70cm 2010年 落款:庚寅,陈半山
纸本水墨 180x70cm 2010年 落款:庚寅,陈平
纸本水墨 180x70cm 2010年 落款:庚寅半山,陈平
纸本水墨 180×70cm 2010年 款识:庚寅春日,陈半山
纸本水墨 180x70cm 2010 款识:庚寅于点园,陈平
纸本水墨 180x70cm 2010 款识:庚寅春写于京都点园,陈半山
纸本水墨 180x70cm 2010 款识:庚寅 陈平
纸本水墨 180x70cm 2010 款识:庚寅 初暑半山 陈平
纸本水墨 180×97cm 2009年 款识:乙丑春日 陈平
纸本水墨 180×97cm 2009年 疏影之一 纸本水墨 180×97cm 2008年 |
|
来自: 幽莲生梦 > 《半卷疏帘下斜阳《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