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科附中曹金凤老师的《在摸索中成长》

 cjin90 2015-07-24

                                                  ------记“问题引导、探究发现”理科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受理科组评审老师的委托,我在反复阅读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案后,结合各位评审老师的意见和自己所做的听课笔记,谈谈本次“问题引导、探究发现”课堂教学竞赛的评价和感受。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还请老师们见谅。

一、课堂教学评价

本次活动从2014年9月开始至2015年1月9日结束,最终有8位老师参加了理科组决赛。老师们准备充分,知识讲解准确,教学步骤设计合理,他们从实际生活出发,利用实验、科学发现史、趣味故事、经典例题等各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带悬念、或挑起“矛盾”,又或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其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课堂上老师们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实验等形式,积极地组织学生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他们有效解决问题养成科学的思考习惯,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各位老师们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探究活动的设计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李青老师:他针对高三学生的选填题答题状况,设置了不同层面的探究问题,其中涵盖方程解、不等式解集、函数最值等方面,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真可谓是“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紧密联系莫分离”。

魏娇老师:她语言生动,教态优美,利用已学的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行发问,启发学生探究并推导两角和的余弦以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和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用,转化、化归、换元的数学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找到了方法的支撑点。

杨宇老师:他通过动画模拟高尔顿板实验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正态分布密度曲线“中间高,两头低,左右对称”的特点,之后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变化参数得到一系列正态曲线,学生观察图象总结归纳正态曲线的一系列性质。这些环节将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归纳分类的能力。

郭盼老师:她果断干脆的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通过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入课题,利用画图、测量等方式引导学生步步探究,逐步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之后,采用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性质定理,抓住条件,顺藤摸瓜,独立书写,暴露问题,最后又巧抓机遇,进行变式训练,同时向学生渗透“类比联想”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向彬老师:以“台球的一杆进洞”吸引了学生对碰撞现象的关注,学生们掂量着这些质量不同的小球,根据已学知识定性分析并大胆猜想了碰撞中可能会出现的三种不变量,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兴趣高涨,当堂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案,教师适时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数值测定等方面进行了启发性的提问,接着学生亲自经历碰撞问题的实验探索过程,老师也在传感器的精密实验中确定了不变量mv的正确性。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找出简单不变的规律,我想这也正是我们基础科学研究所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呀。

吴相林老师:他用一封“硝酸给水的情书”深深地迷倒了我们,情书中所涉及到的硫酸和硝酸的性质自然也让人记忆深刻,在评价完部分学生提前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后,他把取材简单,操作方便的化学微实验搬进课堂,学生在实施实验,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尝试利用化学方程式总结归纳铜、铁与硝酸的反应,充分地体会到硝酸的强氧化性。继微博、微信之后,又一个威力无穷的平台产生了,那就是吴老师的“微实验”。

蔡志国老师:他以“荧光小鼠”和“黄金大米”的案例激发了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自制的教具来模拟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过程颇有创意,效果明显,之后的递进式问题链的设计得更是清晰而巧妙,在平实之中仿佛有一种魔力,使高三学生对基因工程念念不忘,下课还忙着搜寻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就在这种不急不慢,紧凑有序的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师生合一的气氛。

柯学老师:他带领学生沿着时间发展的轨迹,去了解光合作用的科学发现史。他通过对经典实验的提问,组织学生讨论和反馈,逐个发现各实验的经典之处,如海尔蒙特的排除干扰、普里斯特利的对照实验、萨克斯的控制单一变量、恩格尔曼的恰当选材,学生对实验原则的认识逐渐深化,也充分体会到科学家们怀疑、求真、创新和坚韧不拔的探究精神。

二、本次活动的反思

问题的提出要注重时机                                         

1、 尽量创造时机,让学生自己提出新问题、新思路,主动参与探究

2、 可在知识关键处、疑难处、精彩处、拓展处提问

3、 探究活动也要有目标和效率,不宜过于耗时

问题创设要重视情境性和生活化

1、 减少简单的回忆或确认式的提问

2、 可通过实验、有趣的语言、常识和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新旧知识的联系等创设问题情境

3、 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问题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

1、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能力水平

2、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难度适中,梯度合理,角度新颖

问题分析要注意引导

1、解决问题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能激发学习者产生更多的创造性问题

2、教师应不断调适,及时回应学生探究时动态生成的新问题和新观点

 问题的呈现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1、 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自由探究

2、 问题的解决教师不要包办或急切引导学生走向自己期望的方向

3、 赞美学生对问题的多元的、多角度的思考

4、 问题串不要设置过细,限制学生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