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者分析日本首相频繁更迭却不冲击民生原因

 云在青天ysz 2015-07-24

  撼日本首相易 撼官僚集团难

  老子在评价社会的治理状态时讲过,最佳的状态莫过于百姓不知道也不关心“今上”是谁。套用老子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日本也许正处在这最佳之中呢!

  任景国 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日本政坛首相频频更迭,内阁大臣也像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但老板换谁都没问题,国家权力机构的省厅部局基本上不受影响而能维持正常运作,可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为什么日本上层动荡更迭能不对行政管理部门及官僚们产生影响?对社会民生不产生冲击或带来动荡?

  首先,我们要探讨一个模糊认知:政治家即官僚,非也。日本是一个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脱亚入欧,引进了各种西式制度,有关政治的,就是议会代议制。任何人只要有政治意愿,符合资质条件,都可以参选,当选者称之为“代议员”,代表选民发表政治意愿或见解之意。

  在日本这样一个有“集团属性”的国家,绝大多数参选者都是以“党人”身份参选。只有被任命为内阁大臣的政治家们才算和“官”字粘在了一起。由政而致仕,当官而发迹。

  执政党为稳固其执政地位,常常演出“挥泪斩马谡”的拿手好戏,一般大臣就罢了,碰上阁揆,风波就大了,首相更迭,所有省厅部局的大臣(及由议员出任的副大臣或政务次官)们统统都得打回老家去。

  所以,包括首相在内,这些大臣们的官位在日本职业官僚们的眼里是流动逝去的水、呼啸而过的风,相比而言,那些经年累月盘踞在省厅部委的职业官僚们却是不动的山。

  日本省厅部局及各个官设衙门里的官僚们之所以能做到“不动如山”,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数。以自民党执掌政坛数十年来看,其党内派系林立,大佬操控实权,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倒翁的大佬们才真正是各省厅部局官僚们信赖的山……他们双方可谓是利益攸关方,相互倚重,互为犄角。首相大臣乃党内大佬们一棋子耳!

  一言以蔽之曰:首相也好,大臣也罢,统统不过是“走马观花的客”, “譬如朝露”般的存在又焉能影响到这些专业精英、治国的职业经纪人呢!

  第二大原因在于日本的官僚集团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经选拔进入日本中央省厅部局的官僚们大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号称日本的专家精英集团。日本集体主义胜过个人主义的传统文化和组织形态、森严的等级制度及礼仪报恩等“义理”都使这些进入官府衙门的知识精英凝成一团,他们宁可忤逆首相、抗拒大臣,也绝不背叛组织的“山大王”和泄漏“行业的潜规则”。他们要行事,也绝不会孤军奋战,而会“同舟共济”。所以,在日本撼总理大臣易,撼官僚集团难。

  总而言之,政坛多变不影响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不影响国计民生,不影响官僚们的命运,这是事实。好的一面在于这事情本身证明日本是法制社会,不是首相或者大臣能“乾纲独断”的“人治社会”。加之日本的社会架构根基在于集团组织,而绝非个人。所以任何人,包括首相在内,他们的个人力量都无法左右和影响到国家行政管理权力机构的正常运作,亦不会给社会民生带来动荡和不安。老子在评价社会的治理状态时讲过,最佳的状态莫过于百姓不知道也不关心“今上”是谁。套用老子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日本也许正处在这最佳之中呢!

  负的一面在于这种现象的确导致“政治无力”,也的确令政党人头疼不已,现今的首相菅直人是日本政坛革新者之一,他竭力倡导“政治主导”。现任国土交通大臣的前原诚司上台伊始,就大刀阔斧地裁撤了好多位死活不听话的重要岗位上的官员,震惊了国土交通省内的官僚们。但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光靠裁撤官僚这一招,那连程咬金都不如。

  自民党已从神坛走了下来,民主党能把日本带入政治变革的风暴之中去吗?不仅仅是政界亟待变革,官僚界也到了僵化老化、亟待变革的地步,日本的官僚们还能继续“稳坐钓鱼船”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