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生不死与不死药

 负鹏载舟 2015-07-24

长生不死与不死药

(林间苍月_新浪博客---2011-05-12 11:17:40)


长生不死是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梦想,对于历代帝皇尤其如此。那些处于历史节点中的人物,最大的敌人其实只是时间而已,如果生命能延长一些,也许整个人类的文明史都会改写。正因如此,寻找“不死药”也成为诸多帝皇挥之不去的梦想。在《山海经》中确实有不死药的记载,并由此衍生诸多的神话。一般说来,不死药既可指某种神奇的药方,也包括了一套完善的养生秘术。《黄帝内经》之中的养生导引之术,是以从洛书发展出来的五行理论为基础。在上古社会,自然环境保持的还是十分完善的,很多山水隽秀之地为居住者的长寿提供了必要条件。

灵山十巫原本为昆仑山上的玉帝掌管医药,后来归西王母管辖,却一直受到猜忌。灵山十巫的后人后来进入巴蜀地带。但其首领则依然被扣押在西王母族附近做人质,后来首领“猰貐”被谋杀,灵山十巫就独立出来,并与华胥族交好。灵山十巫中的朝云国与华胥族中的少典族联姻,产生了轩辕氏,也就是黄帝族的母系。这一族后来出现一个罕见的长寿者,即颛顼的玄孙彭祖,活了约八百岁。但在《山海经》记载的轩辕氏族人中,一般的人都要活到这个年龄,这自然与他们掌握的“不死药”的秘密有关。“不死药”也意味着高超的医术和养生术。

但西王母在监督灵山十巫配不死药的时候,显然还是有所提防的。即使在西王母在逐渐失去对灵山十巫的控制后,西王母本身也能配备不死药,这显然对上古帝皇有莫大的吸引力。甚至在夏朝时期,西王母也以此作为笼络有穷氏后羿的一种手段。而灵山十巫的后人掌握的“不死药”的药方,要么不是完整的,要么就因为在巫山采摘的原料没有在昆仑圣地采摘的来的纯正,显然药效要差很多。因而对于灵山十巫的后人轩辕氏而言,只能活到八百岁,而不再是长生不死了。

不死药应该是一种由各种植物配成的草丹,具备延年益寿的奇效。但显然无论是草丹还是后来道家的金丹,无论有毒与否,服用者显然对药物有强烈的依赖性。如果停止服药,则精神与身体会陷入一种难以控制的糟糕状态。从这一点来说,西王母利用不死药对帝皇是有控制作用的。而夏朝的后羿拿到西王母的不死药后,其实是被牵制的。替他保管不死药的嫦娥实际就是东方女和月母国的“娥皇”。大禹建立的夏朝凭借的是西羌的力量,而西羌与女和月母国以及羲和族,都是坚定的同盟。当初后羿不服用不死药,也许就是出于对药物依赖性的估计。或者他服用后,则有服药的迷狂状态,这也许是他篡位的原因之一。而一旦与嫦娥离婚,嫦娥携不死药而去,后羿的状态就非常糟糕,被寒浞推翻了。

一直为昆仑山天帝家族掌管不死药的是巫氏,后来与西王母部族联姻,衍生出不死民,阿姓,以甘木为食物。《海外南经》记载:“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大荒南经》记载:“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 《大荒西经》记载:“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颛顼有着苗蛮的血统,年轻时统领蚩尤失败后的三苗部族,并最终接替少昊的新共主。颛顼可能也统领了不死民的部族,他与一臂国联姻,生的儿子因而也成为不死民的新领导。一臂国可能意味着该部族的图腾是连体人或半体人。

半体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而“半”可能是一臂国的姓氏。楚国的先祖有华胥族和苗蛮的血统,而季连部又继承了游牧族母系的姓氏“芈”,后来从蛮俗,建立了荆国。所谓的三面人,则意味着可能是三胞胎或者是包括三个部族的联盟。从记载来看,“半”姓来自于重黎家族,而最早的起源可能追溯到苗蛮中的双生子崇拜。颛琐生了老童,老童生了祝融,也就是重、黎。重黎接替了炎帝族祝融的火神位置。重与黎最有可能是双生子。

依据《黄帝内经》的理论,想要长寿的必要条件是能放下生活中的欲望,并回归到自然的本真中去。但文明越向前发展,社会模式越复杂,人心里担负的欲望越重,生活的状态越差,自然难以长寿。即是有医学的修补,但上古的神仙和真人的存在,在当代人看来就是奢谈了。在上古社会,夏朝未建立之前,推崇的还是圣人无为而治的“王天下”模式,而一旦进入以国家为基础的君主世袭制,就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霸天下”模式了。

道家其实延续了不死药的很多理念,由此发展出内丹与外丹的两种修行体系。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从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内丹是指在人体内炼成的长生不死药,其所需原料精、气、神,亦用外丹术语喻称铅汞,其炼制过程亦如外丹之经七返九还而复归本初之道,故亦称还丹、金丹。内丹修行就是积聚能量疏通自身经络,练功时间越长,正气越多,病、邪、秽气等不干净气态自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从而内气充盈,病气无存,达到神清气爽高精神状态,继续修行能量互相感应形成人体生物场,与宇宙不断重叠,直至合一, 这就是道家内丹说的天人合一。

外丹相对内丹而言,又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等,指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炼丹术在我国起源甚早,约产生于汉武帝时,当时方士李少君“化丹沙为黄金”以作饮食器,就是烧炼金丹。南北朝时外丹得到进一步发展,唐时臻于兴盛,出现了孙思邈、陈少微、张果等炼丹家,服食外丹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然外丹术难于掌握,多含有毒性,故进入宋代后外丹渐渐衰微。

石散本来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是东汉著名的内科大夫 张仲景先生研制,对治疗伤寒确实有一定的效用。但到了魏晋时期,五石散一下子就成为了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时尚消费。

五石散的真正兴起来自于何晏的推崇,他在张仲景先生的药方上加以改进,完成了药品到毒品的最终转换。而所谓宽袖长袍,飘飘欲仙的名士们,也是因为多半服用了毒品才使自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创作灵感。五石散服下后不禁容易上瘾,还会使人感到燥热急痴。魏晋名士多轻裘缓带,多半因为五石散的药效发作后身体燥热;不仅如此,长期服用还会导致精神恍惚,不能控制,急躁之处难以想象,发狂痴呆。

现代人了解“五石散”,主要从两个方子里面考证,一是出自东汉神医张仲景的《侯氏黑散方》和《紫石寒食散方》,“五石”为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礜石;二是出自唐代药王爷爷孙思邈的《五石更生散方》,他的“五石”为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石硫黄。两者相比较,四种相同,就差了一种。有人考证说,仲景兄的方子里的“礜石”,含有大量的砷,长期服用,会造成慢性砷中毒。

孙思邈在经过长期的研究之后,认为是五石散有剧毒的,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曾说过“宁食野葛,不服五石”,野葛指的是一种能让人致命的野生植物。他于是就把其中的礜石改为了石硫磺。这种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金丹”,因为原料的纯度不高,而且火候难以掌握,毒副作用很强,服用之人不但达不到长生不死的地步,反而因此变得痴狂,作出很多不合人理的事情,甚至短寿或暴毙。

但《山海经》中记载的极有可能是一种完全由植物成分构成的草丹,毒副作用相对于金丹要小很多。但不死药的配方则失传了,唯一留下是关于不死树的记载。不死树应为龙血树,株形极为键美,叶片色彩斑斓,鲜艳美丽。有的品种叶片密生黄色斑点,被人们喜爱地称为星点木,有的品种叶片上有黄色的纵向条纹,能分泌出一种表淡的香味,人们称它为香龙血树,有的品种叶片上嵌有白色、乳白色、米黄色的条纹,人们又称之为三色龙血树。

龙血树的茎干,能分泌出鲜红色的树脂,为之“龙血”龙血树的美名便由此而得。龙血树受伤后会流出-种血色的液体。这种液体是一种树脂,暗红色,是-种名贵的中药,中药名为“血竭”或“麒麟竭”,可以治疗筋骨疼痛。古代人还用龙血树的树脂做保藏尸体的原料,因为这种树脂一种很好的防腐剂。既能养生,又能保持尸体不腐,这也许就是龙血树被称为不死树的原因。其他在传说中具有不死药功能的还有蟠桃、人参果、灵芝、何首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