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圃如何应对夏季高温干旱

 花卉生态园 2015-07-25

一、 种子管理
  对未播种的种子要推迟播种时间,待雨季来临前适时播种;对刚播种的种子,要采取地膜覆盖保湿,搭盖遮阳物等措施,以减少阳光照射和水分蒸腾。


  二、苗圃地管理
  对中心苗圃、育苗基地、定点采穗基地等进行浇灌,及时添置防晒设备或搭建搭盖遮阳物,减少阳光照射、土壤和苗木水分蒸发,有条件的苗圃要早晚各浇一次水;旱季缺水期间禁用肥料,避免烧死苗木;有水源的苗圃,在施肥时要做到薄肥勤施,少量多次。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盖膜或对苗床进行保水处理等多种措施减轻旱情。剔除幼苗基部的萌条,抹去多余的萌芽,只保留顶芽。如顶芽叶片过多,要剪除1/3的叶片;对中、大苗木在进行除萌、抹芽的同时,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开展翻挖松土,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三、新造林地管理
  1、修剪枝条:轻度受旱的幼苗、幼树,可及时剪除芽叶焦灼、叶部萎蔫但未受害的枝条,以及受旱致死已丧失发芽能力的枝条,减少水分散失,避免旱情加重。
  2、平茬:对于地上部分旱害严重,但是树干基部及根系仍然良好,且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可采取平茬措施。平茬高度一般控制在距地表面10厘米左右。
  3、培土:对于因栽植深度不够造成根系吸收空间不足造成旱害的,以及旱情严重的阔叶树种,可在幼苗幼树周围采取培土措施。
  4、松土除草:对于土壤比较粘重而杂草灌木比较多的新造林地和幼林地,可通过松土除草清除灌木杂草,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沙质土壤且杂草灌木比较少的新造林地和幼林地,可不进行松土除草。
  5、覆盖: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多种材料覆盖地表,覆盖范围为幼苗幼树周围30-50厘米。一是覆土,厚度5厘米以上;二是就地取材,把松土除草清理下的灌草铺于幼苗幼树周围,厚度20厘米以上;三是对造林地墒情尚好的地块,用塑料薄膜覆盖于幼苗幼树周围或整个行间。
  6、灌溉补水:对有灌溉条件的幼林和新造林地,尽快采取灌溉措施;旱情严重且价值较大的幼苗、幼树应采取人工浇水措施。


  四、古树名木管理
  1、改良土壤,在树冠外围,地下埋树枝,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待树枝腐烂后,可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微生物的活动。
  2、在树冠上方安装喷灌、增加叶面的湿度和保持叶面的清洁,促进光合作用。
  3、对于特殊生境的古树,应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特殊的抗旱措施:在树基挖长方形蓄水槽,内填腐殖土,上盖铁篦子,以防游人践踏,平时可蓄积雨水,也可人工浇灌。经历连续高温干旱后,对叶片有萎蔫现象发生的古树名木,应于早晨或傍晚进行叶面喷雾和根部灌溉。
  五、经济林管理
  1、核桃等木本油料林。采取浅翻松土、砍草埋青等措施进行树盘覆盖,即将杂草或桔秆覆盖在核桃树根周围直径0.5至1米的范围内,以保蓄林地水分,改善墒情。同时采取喷施抗蒸腾剂、施保水剂、叶面施肥等新技术,提高树木抗旱能力,防止落果,促进果实生长。
  2、果树。选用薄膜或作物秸秆对树盘、墒面、垄沟等进行土壤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科学整形修剪,合理控制植株生长量。以减少枝、叶、花、果的水分蒸腾。叶面喷施抑蒸保湿剂,以减少叶片水分蒸腾。采取预防与医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对枯枝、病枝、病叶、病苗,并进行清理整治,将病虫害消灭在初发期。
  六、城市绿化养护
  根据高温天气给绿化植物造成的萎蔫脱水现象,合理安排浇水时间,选择在清晨和晚上温度相对较低时进行,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良好浇灌效果。需水量大的花草树木要加大浇灌力度,特别是绿地草花及近一二年新种植的树木采取每天浇水的方式进行养护,确保安全度过高温干旱天气。采取多渠道浇灌措施,利用市政窨井、自然河浜、消防水龙头、洒水车等用水途径,有效避开用水高峰。

  七、病虫害防治
  高温干旱易诱发各种病虫害,要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和发生情况,及时有效进行防治。如光皮桦7~8月高温天气易发生的纹枯病,可用百菌清400-500倍稀释液防治。
八、阳台绿化养护
  1、浇水:土摸起来干了或者是叶子看起来有点发蔫就需要浇水。给植物浇水一次性浇透就好,避免一天浇太多次水。特别注意,浇水选择在清晨和晚上温度相对较低时进行。如果中午看到植物叶子已经卷起来,也只能把植物先搬进房间躲开太阳,等土的温度都凉下来,再去浇水。
  2 、施肥:夏天忌给植物施肥。
  3 、挪动:避免直接将高温下的植物突然搬至温差大的环境下。可先将植物搬到没有阳光的走廊或者是背阴的地方。如果植物不宜搬动,可在太阳大的时侯,稍作遮挡。但是像兰花、牡丹这样喜欢阴的植物,建议一直养在室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