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大市场份额,拓展营销网络,兴民钢圈(002355)在2013年5月舞动资本长袖,抛出针对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下称“安徽江淮车轮”)70%股权,以及蚌埠江淮车轮有限公司(下称“蚌埠江淮车轮”)经营性资产的收购计划。 然而,2年时间过去了,这项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行业并购,却最终因交易对方的意外违约而折戟沉沙,令人唏嘘。 20日晚间,兴民钢圈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7日与瞿勇、杜萍、张学永、蚌埠江淮车轮和合肥市永泰车轮有限公司(下称“永泰车轮”)就终止收购安徽江淮车轮部分股权事宜达成一致,解除此前先后签署的5份收购协议,原因则直指———“蚌埠江淮车轮与瞿勇未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全面履行上述协议约定的义务”。 如意算盘 为将触角延伸到未开发市场,早在2013年,兴民钢圈便寄望通过资本运作,与瞿勇、杜萍、张学永、蚌埠江淮车轮等签订股权收购协议,以不高于1.26亿元的价格收购安徽江淮车轮70%的股权,并进一步收购蚌埠江淮车轮的经营性资产。 彼时,交易双方约定,安徽江淮车轮由瞿勇和蚌埠江淮车轮共同出资新设。其中,瞿勇以货币出资3000万元,蚌埠江淮车轮以实物等出资7000万元,两者分别持有30%、70%的股权。安徽江淮车轮正常运营后,再由兴民钢圈逐步收购蚌埠江淮车轮的经营性资产。安徽江淮车轮最终整体估值约为1.8亿元,收购70%股权价格约为1.26亿元。 资料显示,蚌埠江淮车轮主要从事汽车钢圈等的制造和销售,旗下全资控股永泰车轮,瞿勇为蚌埠江淮车轮的控股股东。 “通过本次股权收购,公司可以借助蚌埠江淮车轮的客户优势、产品优势,扩大发展空间。同时,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扩大公司产品市场份额,拓展公司营销网络,增加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当时,兴民钢圈证券部门工作人员如此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之后,公司于2014年1月与瞿勇、杜萍、张学永、蚌埠江淮车轮、永泰车轮签订《关于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收购协议之补充协议》。同时,公司还与蚌埠江淮车轮签订了《关于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和《关于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70%股权的交割协议》。 同时,兴民钢圈还为此次股权收购设置了“双保险”。对于安徽江淮车轮未来的经营业绩,瞿勇作出承诺,安徽江淮车轮2014年度主营产品收入达到2.5亿元,2015年度达到3亿元,2016年度达到3.5亿元。若不能完成经营目标,将由瞿勇以现金方式补充。 兴民钢圈则表示,在瞿勇完成2016年度业绩承诺后,公司将最终持有安徽江淮车轮80%至90%的股权。 意外落空 然而,此后2年,协议的履行过程却并不顺利,并最终导致兴民钢圈“如意算盘”的落空。 导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1月16日,兴民钢圈支付3500万元至蚌埠江淮车轮指定账户,用于偿还其前期以房产、土地设定抵押的银行借款等,蚌埠江淮车轮也收妥了该3500万元。同时,为保障这3500万元的安全,蚌埠江淮车轮将其持有的目标公司100%股权向兴民钢圈设定了股权质押,并在工商部门办理了相应的股权质押登记手续。 然而,蚌埠江淮车轮与瞿勇却未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全面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即将后续收购的房产、土地过户至目标公司名下,导致了公司收购目标公司70%股权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兴民钢圈在终止公告中直指交易对方违约。 事实上,早在2014年年报中,兴民钢圈便已预警了此番变故:“公司一再催促蚌埠江淮车轮将上述房产、土地全部过户至目标公司名下,以完成公司对目标公司股权的后续收购,但蚌埠江淮车轮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办理。” 此番终止收购,虽然兴民钢圈称蚌埠江淮车轮已全部归还公司上述款项3500万元及利息等,公司也已到蚌埠市工商局办理取消了相关出质登记,“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但其中的隐形损失不言而喻。 “兴民钢圈此前计划收购部分主要来源于蚌埠江淮车轮的实物资产,该公司作为江淮汽车(600418)集团旗下钢圈厂商,在安徽汽车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因此,在齐鲁证券分析师刘保民看来,与兴民钢圈“失之交臂”的投资实质上是以蚌埠江淮车轮为基础的扩大投资。同时,由于被收购方作出了可观的业绩承诺,对公司而言是多重利好。然而,如今一切皆告落空。 兴民钢圈董事长高赫男日前表示,为更好提升产能,抢占市场发展先机,兴民钢圈也进行了周密的产业布局,目前在国内设有唐山兴民钢圈有限公司、咸宁兴民钢圈有限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并控股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组成了“四地六厂”的产业新格局。“当我们‘四地六厂’的产能全部释放后,将成为全球钢制车轮生产企业的领头军。” 基于此,终止收购公告的公布,也打乱了兴民钢圈“四地六厂”的产业格局。 触角延伸 作为国内汽车钢制车轮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兴民钢圈业绩近期出现大幅下滑,201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8.59%,今年一季度则同比下降65.77%。 在此背景下,兴民钢圈并未因折戟安徽江淮车轮战略收购而畏首畏尾,仍不断拓展其业务范围,将触角延伸至更多领域。日前,其就透露,拟收购武汉英泰斯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INTEST”),以此进军“车联网”及“大数据服务”。 据悉,INTEST成立于2004年6月,是一家从事数据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定位于高准确度的数据采集产品及专业数据采集、分析、管理软件,同时为大规模车辆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及集成测试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产品———道路试验远程监控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兴民钢圈称,在前期收购中,公司将以现金收购INTEST46%的股权,同时以向INTEST增资的方式取得其5%股权,合计取得目标公司51%股权。此后,还将在框架协议所约定条件满足后,再以发行股份或现金购买的方式,收购原股东持有的剩余全部股权。 财务数据显示,INTEST在2014年实现营收4101.11万元,净利润1643.81万元。本次收购中,INTEST 原股东方承诺,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3年中,INTEST将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达到9000万元。 不过,如此“剧情”似曾相识,兴民钢圈还会“竹篮打水”吗? 【作者:韩祖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