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耐人寻味的隐字联

 江山携手 2015-07-25

在古代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有一种叫“隐字联”,亦称缺如联、藏字联,即人们在作对联时,故意空出某个字(这个字与联面上的字紧密相连),让别人去填补,使之在填补的过程中领会联语的言外之意。所隐之字正是联语的“联眼”,具画龙点睛之妙,与相声中的“包袱”有些相似。可以说,隐字联具有独特的艺术意蕴,耐人寻味,堪称对联艺术中的瑰宝。

  相传北宋宰相吕蒙正早年生活十分贫困,某年除夕,他见家中一贫如洗,便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披为“南北”。联语的上下边分别故意缺个“一”字和“十”字,横披缺“东西”,谐“缺衣少食,没有东西”之意,诙谐地表达了作者的穷困酸楚之情。又如《聊斋志异·三朝元老》中,也介绍了这样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联语上边隐去一个“八”字,意喻“忘八”,谐“王八”之音,下边隐去一个“耻”字,意喻“无耻”。联语将嘲讽对象比喻成“王八”和“无耻”之徒,后来有人又借此联来讽刺袁世凯。

  有些隐字联,读者须了解典故才能领悟其中奥妙。如清代有人讽刺鄂州候补知府续立人联:“尊姓原来貂不足,大名倒转豕而啼。”《晋书·赵王伦传》中有“貂不足,狗尾续”之语,隐其姓“续”字。《左传·庄公八年》中有“豕人立而啼”之语,“人立”倒转即为“立人”,全联暗射“续立人”之名。还有些隐字联,系集古文名句而成。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某书生家贫,无酒为友祝寿,遂持水一杯,谓友人曰:“君子之交淡如”。友通其意,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这两句恰好构成一副对联,末尾隐去一字,上边出自《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边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主人有意隐去“酒”字,足见这对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在集古文名句的隐字联中,有的还是嵌字联,如章炳麟讽康有为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为死是为”,上边集自《礼记·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隐去了“妖孽”二字,下边集自《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隐去一“贼”字。两句古语隐去三个字后,恰好构成一副妙联,且联尾还嵌“有为”二字,说明了讽刺的对象。这种集隐字、集句、嵌字为一体的联语,创作难度大。作者为联语对仗工整,隐去的部分有时可能是几个字或一句话,但它必有其字眼。清代宗室王士卿,因贪污而被革职处死,于是有人题联予以嘲讽:“士为知己;卿本佳人。”上边出自《战国策》:“士为知己者死”,下边出自《北史》:“卿本佳人,奈何做贼?”讽刺王士卿是死人和贼子。单从联语的字面上看,还以为是对王的褒扬呢,可见隐字含义之深刻。

  当然,也有的联语隐字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只是为了点明某一特定的名称而引发出某种情趣。如杭州西湖黄龙洞联:“黄泽不竭;老子其犹”,联语上边不缺字,下边表面上也不缺,但所用的仅仅是孔子在洛阳见到老子后回鲁国时讲的“老聃其犹龙乎?”的一部分,为了与上边相对,故意把“龙”字隐去。一补上来,联中即嵌上了“黄龙”二字,使联语切合了地名。

  一般的隐字联,作者都不会用隐字符号标出,但也有故意标出的。传说明天顺年间进士李东阳小时聪慧善辩,一次参加知府会客,知府出句戏之:“童子六七人,独汝狡”。小东阳应声对曰:“员外二千石,唯公口”,故意留下最后一字。知府诘问,小东阳说:“你给钱,我添一‘廉’字,不给钱,添一‘贪’字”,小孩子‘以毒攻毒’的幽默和机智可见一斑。

尊敬的朋友:因为喜欢你才驻足我的博客,在读博文或转载时,拜托您随手帮我点击一下右边和下面的广告,十分感谢您,您的点击是我继续做好博客的动力,欢迎你常来,我也将回访点击,拜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