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203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投资理念历史变迁及启示

 散户分析家 2015-07-25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投资理念历史变迁及启示

(2011-10-13 23:54:04)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投资理念历史变迁及启示

观点摘要

1.投资理念的发源地来自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

基本分析学派已成为成熟股市投资理念的主流,其两个主要分支是内在价值型投

资和成长型投资。

2.同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一致,处在高增长期行业的高速增长的热门股

历史各时期比比皆是,各领风骚,概念股是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

3.历史经验表明,在过度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

走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美

国股票市场近五十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大致按以下线索在展开:电子、半导

体股---绩优蓝筹股---生物工程股---亚洲四小龙、网络股---传统行业绩优蓝筹股

(目前仍处在回归过渡期)。

4.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有完全的惊

人一致: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被低估的市场筹码逐步调整到更积极、

坚定的投资者手中,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构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新一轮

的市场热点或周期就不远了。这种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是合乎

逻辑的,因为它与股市零和博弈游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

5.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无论是向新型行业投资、向高成长的新

兴市场投资(国际化浪潮),还是向国内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始终伴随着先进

的产业理论、管理思想的武装,走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先于经济周期。

6.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政策市和消息市特征鲜明,大众的投资理

念还相当稚嫩。市场的博弈格局是庄家与散户的对垒,散户热衷于技术分析法以

图发现庄家的踪迹,而机构(庄家)更重视筹码的收集,市场投机气氛浓厚,投

资者普遍偏好成长股,概念炒作盛行。

7.国内股票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可供参照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衡量

标准体系,投资决策的理论支持基础不是内在价值法的基本分析,而仅仅是筹码

从收集到扩散的"做庄"思维。同时,市场缺乏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常用的相对

价值法又存在整体抬高类比对象的缺陷,而基于现金流量贴现的内在价值法也有

明显的缺陷。

编者按:市场以暴跌的形式对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诚信遭到严重践踏作出了

报复。在经过了对泡沫的一轮迅速挤压并释放出巨大的风险之后,未来市场将何

时复苏?复苏时的下一个市场热点将会是什么?市场正在酝酿和培育的新的主

流投资理念将会是什么?肩负引导和培育新的理性市场投资理念使命的开放式

基金将以何种风格亮相?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证券业内人士和广大投资者所

广泛关注的。回顾和借鉴美国股票市场近五十年投资理念的演变历史,我们或许

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来主流投资理念的演变: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周期

循环

投资理念的发源地来自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

虽然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的规范化、快速发展时期

主要是在1933-1934 年的证券法出台之后。战后推出的养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

推动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和大大改变了股市的资金供需结构,五十年代的经

济持续增长和股市投资的财富效应,一起推动着股市指数的不断攀升。以后的各

个年代更是各种新思维、新现象的诞生年代,股票市场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作

为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对于推动

理性投资理念的普及和创新,通过引导市场、引导资金的流向而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经济的增长,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各种新的投资理念从发源地的里圈向外围

扩散,在传播到外围股票市场(欧洲、日本、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等)的过程

中,必然会结合不同的市场特殊情况与其它投资理念不断发生碰撞,诞生出新的

投资模式。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更是加快了发源地的新投资理念在全球传播

的速度。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基本分析学派已成为华尔街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

的主流,它发展出的两个主要分支是内在价值型(Valuestock)投资和成长型

(Growthstock)投资。前者认为,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每年收取

现金(股息)红利,股票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投资者收到的现金红利)的贴

现。成长型的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价格差而非现金红利,其前提是

假设以往主营收入与利润增长良好的公司将来也会继续良好的增长势头。历史经

验表明,在经历过度热情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走回

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

性的循环规律。

同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一致,处在高增长期行业的高增长速度的热门股

在股票市场历史上各时期比比皆是,如19 世纪的铁路股、20 世纪早期的钢铁股

和汽车股、50 年代的铝工业股、60 年代的电子股和塑料股、70 年代的石油股、

80 年代的生物制药股和房地产股、90 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和网络股等等,各领风

骚,概念股是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

战后繁荣的五十年代:由于刚经历了 1929-1933 年的大崩溃,在20 世纪

30、40 年代,小规模的个人股票投资被认为是危险的举动,个人投资购买股票

不多,个人持有普通股热是从50、60 年代开始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尤其是50

年代末期)人们很难相信会再次出现大萧条和股崩、蓝筹股比债券表现好以及担

心通货膨胀侵蚀个人的钱财。1958 年,玻璃纤维船股票是当时市场上的抢手货,

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许多优势,迎合美国50 年代的休闲主题。后来的互联网

股票同此时期的玻璃纤维船股票热非常类似。

“电子狂潮”和腾飞的六十年代:其鲜明特征是后缀有“trons”的公司名称的流

行,是增长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电子工业股热与当时的美苏两

国太空军备竞赛有关。

成长股是预期有高收益、高增长率的股票,特别是那些与高新技术相联系的

公司股票,如一些生产半导体、速调管、光学扫描器以及其它先进仪器、仪表装

置的公司,这些行业因投资者对其产品强大市场前景的憧憬而股价飞涨。从六十

年代开始,多年以来传统行业的5-10 倍市盈率规则被50-1000 倍取代。1961

年,数据控制公司的市盈率达200 多倍,而增长稳健的IBM 和德克萨斯仪器公

司的市盈率也达80 多倍。在此时期,以市盈率倍数为核心、注重未来现金流预

测的稳固基础理论让位于注重投资者心理因素、“高买高卖、顺势而为”的空中楼

阁理论。

为满足投资者对股票的无止境的投资饥渴,1959-1962 年发行的新股比之

前的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如同九十年代后期的“.com”,以“trons”后缀命名的公

司纷纷涌现。电子狂潮在1962 年卷土重来,5 个月后终于爆发可怕的抛售浪潮。

成长股、绩优股同样被卷入暴跌的灾难,超过大盘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场从动荡

中恢复趋向稳定后,进入的下一个运行热潮便是企业并购浪潮。

投资者对公司高增长的预期,如果不能通过高增长或高科技的概念获得,便

需要创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为接力棒。于是,六十年代中期诞生了专家们称

之为的美国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该时期企业并购浪潮的主要动力在

于兼并过程本身会导致股票收益的增长,其中的技巧便是财务或金融知识而非企

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 年,由于该次并购浪潮中的领导者发布的季度公

告收益低于预测,引发了市场的怀疑和震动,企业并购浪潮开始急剧降温。

在六十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场还诞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乐公司是

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其静电复印技术的革命性发明吸引了几乎所有业绩优良的

基金经理。后来这种概念化投资策略发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经常

出现的问题是扩张太快、负债过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很大,成

长的不确定性大。当1969-1971 年的熊市来临,概念股跌幅比涨幅还大,还快。

此后很多年,华尔街不再对业绩迷信和推崇概念。

就像行业或经济发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样,整个六十年代公众对概念崇拜的理

念经过了近十年的洗礼之后,又回归到周期循环的起点,崇尚绩优成长股。到六

十年代后期,随着基金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式基金之间争夺公众资金的

竞争加剧,公众开始关注基金近期的业绩记录,尤其关注基金是否购买了那些有

令人振奋的概念和完整信服历史的股票。业绩投资便开始风靡华尔街。

漂亮的中年人所主宰的七十年代:经历了六十年代的购买小型电子公司和概

念股票之后,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恢复理性和稳健原则,开始投资于有令人信服的

增长记录的蓝筹股,这些股票一般有持续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总股本(流动性

好)。人们认为这些股票不会像六十年代投机狂热时代那样垮掉,人们普遍的心

理是购买后开始等待长期收益,被称为是谨慎的行动。当时的50 只时髦股票主

要有: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等。人们认为任何时候购买这些已经

被历史证实的成长股都不会错,被称为“一锤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

购买蓝筹股还能为机构投资者带来谨慎投资的声誉(见表一)。狂啸的八十年代:

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华,同样具备许多投机过头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

技术和微电子在内的新领域的新股浪潮而开场。1983 年出现的高科技浪潮是六

十年代的极好翻版,仅仅是改变了名称而已。技术革命唤醒了人们对高科技将彻

底改变人类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 年代的概念炒作理

念的复苏。几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抢手货,新股上市后还会狂涨。再次征

服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驱动生物技术狂热的

是抗癌(后来是抗爱滋病)新药的问世,华尔街还因此出现了专门针对生物技术

公司的新估价方法。最终的结果还是市场自身来消化自己吹起来的泡沫,从八十

年代中期到后期,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股票跌去3/4,1988 年的市场复苏也没有

帮多少忙。

激动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亚洲四小龙”热,当时的背景是基金经理因

美国本土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后而将目光转向海外,对新兴国家市场激动人心的

发现和巨大增长潜力的预期,加上人们对该市场的风险知之甚少,直接推动了股

票投资的国际化———“亚洲四小龙”热,后来因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而

崩溃。九十年代后半期至今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概念股的狂飙及退潮,

人们对此至今记忆犹新,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狂妄到恐慌、最终到崩溃的完整过

程和结局。

追溯美国股票市场近五十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大致按以下线索在展开,

其中又蕴涵着某种周期性的循环规律:电子、半导体股(60'S)———绩优蓝

筹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亚洲四小龙、网络股(90'S)

———传统行业绩优蓝筹股(目前仍处在回归过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资者

对证券评价的风格和方式在证券定价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也就奠定该时期的主流

投资理念。概念股兴起时期,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稳股基础理论屈从于空

中楼阁理论,借助于投资大众的从众化情绪和过度反应,将憧憬美好的空中楼阁

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概念股崩溃之后,受伤的弱势群体和投资大众追求安全和稳

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以内在价值作为股票投资价值的心理底线牢不可破,从而

矫枉过正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回到有看得见的收益增长和分配现金红利的传统产

业,直到下一轮周期新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出现。

我们发现,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

的一致,只有当被低估的市场筹码(成长型股票热时必然导致市场大量抛售价值

型股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导致价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

高峰之后,逐步被调整到更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且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构

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之后,新一轮市场热点或周期的启动就不远了。这种

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与股市零和博弈游

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

我们同样还发现,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无论是向新型行业投资、

向高成长的新兴市场投资(国际化浪潮),还是向国内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始

终伴随着先进的产业理论、管理思想的武装,走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

先于经济周期。正是资本的驱利性和对投资领域的高度敏感,资本才始终能够率

先找到流动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资源)流向回报最高、最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的产业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开始自动调整,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理念的发展历程:迷信技术分析与筹码操纵

我国股票市场的正式发展从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的成立(1990-1991 年)后

开始,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地。一直到1993-1994 年之前,股票市场的规

模一直很小。虽然股民的投资热情随着股票投资观念的启蒙和股市财富效应家喻

户晓式的传播而不断高涨,但市场的制度建设和监管水平却停留在初级阶段。股

票市场严重的供求关系失衡,导致一些超级大户联手随意在市场上翻云覆雨,股

市指数轻易从500-600 点突破1400 点,很早开始,就有“浦东概念”股等概念的

流行。公司股价与公司基本面脱节,股价的升降仅仅是伴随着筹码的集中和扩散

过程,拥有了筹码便拥有了一切,不少公司相互之间的股价比较除了控盘程度之

外,没有任何标准可循。机构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在股市中兴风作浪,游刃有余;

而散户则依靠四处打探消息和凭借技术分析法期望能够与庄共舞,战胜庄家之类

的股书畅销。从台湾股票市场移植过来的技术分析法大行其道,立足于行业与上

市公司分析的基础分析法仅仅为少数有先见之明的证券公司开始采用。股票市场

的价值和价格衡量体系并不明朗,还处在酝酿和构建之中。

1996-1997 年以四川长虹和深发展为代表的绩优高成长股高举高打,引发

出市场对以静态市盈率为标准的相对价值法定价或衡量体系的认同,可以说是券

商以理性投资理念引导市场的启蒙阶段,至少券商的投资目标选择开始有了自己

的判断标准。随着国家为引导证券市场以理性的投资理念而加大对机构投资者的

培育,1998 年封闭式基金相继推出。到1999 年的“5.19”,高科技和高成长的投

资理念由机构投资者的新贵———封闭式基金引导出来,这些时时关注西方投资

理念和深受国际先进投资理念影响的基金经理,借助美国NASDAQ 市场对科技

股的追捧热潮和全民对高科技的热情,适时推出以清华同方、风华高科、东方电

子、东大阿派为典型代表的科技股,2000 年以综艺股份的网络热将科技股热潮

推向极至。从此以后差不多一直到2000 年底,概念炒作成风,环保概念和生物

制药概念也随着网络股热各领风骚,公司更名为“××高科”和“××科技”的屡见不

鲜。随着美国NASDAQ 市场科技股泡沫的迅速破灭,中国股市的概念炒作还未

彻底就不幸夭折。这里还不能不提到重组股热,正是科技概念股的火爆和市场的

狂热,重组股板块才应运而生,不论是一般股还是绩差股(绝对价格低,更容易

策划重组炒作),一旦有重组概念(新的有高科技背景或概念的大股东入主,或

注入高科技的资产,或公司与外部合资、合作新上高科技的项目),股价飞升的

例子屡见不鲜,此轮公司重组的最大动力应该说是来自股票市场机构(或说庄家)

利益的推动。另外,从美国华尔街小盘股的良好市场表现得到启发,由于其更切

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特点(股本扩张潜力、易于重组成科技股、业绩易包装、

流通市值相对较小等),我国袖珍盘股票大部分都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以上事实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政策市和消息市特征鲜明,

大众的投资理念还相当稚嫩。市场的博弈格局是庄家与散户之间的对垒,散户热

衷于技术分析法以图发现庄家的踪迹,而机构(庄家)更重视与投资目标公司的

亲密关系,筹码的收集程度至关重要;股票投资的目的不是现金红利(也几乎不

可能),而是资本利得或股价买卖价差,投机气氛浓厚,投资者普遍偏好成长股,

概念炒作盛行;机构投资者队伍还很弱小,影响力相对有限,难以正确引导理性

的投资理念。

问题的关键是,国内股票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可供参照的上市公司

内在价值衡量标准体系。总体上看,国内股市投资决策的理论支持基础不是内在

价值法的基本分析(会借鉴参考一点),而仅仅是筹码从收集到扩散的“做庄”思

维,特殊的股本结构(约三分之二的股本不能流通)更导致定量分析上的困难;

同时,市场缺乏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常用的相对价值法(比较市盈率、市净率

等)又存在整体抬高类比对象(整个行业轴心)的缺陷(如果整个行业均成为投

机目标,该方法有“助涨助跌”之效果),而基于现金流量贴现的内在价值法也有

明显的缺陷(我国上市公司以现金分红的股利分配方案极为少见,国家政治和经

济体制改革、加入WTO 等会给企业未来成长和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将导

致现金流的预测误差极大,选取多大的贴现率、β 值也因历史数据有限而存在很

大的争议)。可以认为,我国股市作为一个封闭市场,最大的不足是目前没有相

对公正的参照系(国际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与我国股市的可比性不强),也没有多

少历史纪录或经验数据可作为合理定价的参考依据。根据相关资料的统计,美国

股市近七十年来整体平均市盈率的增长速度缓慢,平均每十年的增长速度约为

7.22%,近七十年(从1928 到1998 年间)的平均(简单算术平均)市盈率约为

16.61 倍(见表二)。而从我国股市比较典型的成长型投资与价值型投资的年收益

率对比(见表三)中不难看出,1996-1997 年间的热门股票是绩优成长股,其

最大涨幅大大超过大盘平均涨幅,1999-2000 年间的热门股是科技股,其最大

涨幅也超过大盘平均涨幅,但不如1996-1997 期间鲜明,因为此时的私募基金

规模巨大,“各占山头”式的资金推动加速股市上涨从而掩盖了科技股的锋芒。

当前我国股市所处的环境:重建市场游戏规则

本次股市的深度下挫不仅是一次对包括机构在内的投资风险教育课(什么性

质的资金应该追求什么收益水平的投资,调低市场整体投资回报的期望值),而

且将在业内产生一次对投资理念彻底的反思,其最终目的将是引导市场形成理性

的投资理念。物极必反、价值终究回归的铁律又一次得到印证。

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后发的市场,其繁荣成长的背后有对未来连续很

多年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强劲支持。但在缺乏适宜、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下,

模仿或移植国际投资理念有时可能会出现暂时的水土不服。以2001 年6-7 月间

大盘在年内应该可以预见的顶部为分界线,将该分界线之前的我国股票市场同美

国股票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有如下新特点:(

1)今年以来,以市场规范和市场化为主旋律的制度革新取得显著效果,但

还有待进一步推进。股票发行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过渡、民事赔偿权制度、上市

公司退出机制、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信誉主承销商制度、信

息披露新规定等法规的建立和完善,都将为股票市场提供一个规范化、市场化的

运行环境,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以查处一批违规的上市公司、中介机

构、市场操纵事件等为标志的、越来越严格的市场监管,昭示规范和理性行为是

市场主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游戏规则有待进一步建立。但由于特殊的

国情,我国涉及证券市场监管的部门较多,政出多门,加上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

观念和影响犹存等因素,存在政策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非透明性,如国有股

减持问题等,导致在根本上难以培育出长期投资的市场投资理念。

(2)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仍然是以散户为主的模式,迫于监管的压力,博

弈格局正从以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公司、私募基金等为主的机构与散户的博

弈,向机构之间的博弈转化。发达市场的现状是,由于机构普遍的研发力量相对

较强,对上市公司内在投资价值的发现和挖掘,将是选择购买股票的决定性因素。

理性的先知先觉者在以投资组合形式买入之后,将坐等后来的其它机构跟进及市

场的自我纠正而盈利。随着我国今后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的加入,在机构博弈

的格局下,只存在认同某公司价值的先后和高低,对同一价值认识的分歧会产生

很大的风险。随着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包括可能实行保证金帐户“实名制”),

机构将以“明庄”形式合法重仓持有看好的股票,以前的机构联手做庄与散户博弈

的情形今后将很难再现。

(3)股票市场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诚信与道德危机。今年以来,因为监管层

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庄家的严厉查处,暴露出许多上市公司虚假包装上市与

包装利润、信息披露失真、中介机构造假和证券欺诈、庄家操纵股市的问题。随

着东方电子、银广夏等经典高增长绩优股形象的土崩瓦解,在打击欺诈和违规的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投资者的市场信心。我们怀疑股市财富效应能否承

受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诚信之轻。在当前股票市场弱势群体的中小投资者心中,

怀疑一切的思想占主流。大盘企稳后的投资对象将可能是有较长时期持续稳定增

长历史记录的公司,新股热可能会降温。如果政策能够因势利导,有现金流支撑

作真实业绩基础的现金分红可能逐渐成为今后上市公司(尤其是传统行业)主流

的股利分配政策。

(4)中国加入WTO 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必然要求清除高度投

机的市场泡沫,实现投资理念与国际惯例接轨,深受国际发达市场先进投资理念

影响的基金经理在国内股票市场操作实践的引导将加速这一进程。假设十年后股

票市场完全开放,届时我们的投资者可以有更大的投资选择自由度,国外股票市

场大量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高增长业绩记录和低市盈率(20-30 倍)的蓝

筹股,可能是我们的理性选择方向之一。今后一、两年内参照国际标准(考虑到

我国国民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增长潜力,应适当调高)选择相对较低市盈率的股票,

可能是一个大趋势。

(5)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主、以“一股独大”为主要特征的公司治理结构

的缺陷,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常常易于受到侵犯,他们只能无奈地“以脚投票”,“以

手投票”的投资模式极少。而美国市场,作为持有其一定比例股份的投资基金通

过收集小股东的投票权来干预上市公司决策和管理的的所谓主动性投资(培育上

市公司型)却很常见。未来,我国基金将领导主动性投资的潮流。

我国股市未来可预见的主流投资理念及热点

成长性股票并非一定要是高科技行业的公司,如传统零售业的沃尔玛、食品

饮料业的可口可乐公司,它们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改造传统行业实现了高速度的

增长,它们也是成长类股票。按照对1995 年美国股票市场比较认同的大体上的

分类,美国的成长性行业主要是计算机和半导体、消费产品、制药和生物技术、

娱乐、金融服务、餐饮、机械设备和建筑、污染控制、零售、通讯业。而收益型

行业(一般是传统行业):商业服务、化工(部分)、林业和矿业、电力公用事业、

金融服务、健康护理、天然气、石油、电讯、烟草、自来水等。周期股主要有:

航空、汽车、钢铁、化工等。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美国有较大区别,应该结合

我国的产业发展阶段和水平来预测我国股票市场各行业的未来(5-10 年),以

判断它们是否是成长类股票、热门行业。

(1)高成长的热门行业必定是紧扣时代主题,而时代的主题一般与国家产

业发展政策是一致的。早期的家电需求热(城镇居民家庭冰箱、彩电的普及)直

接导致四川长虹绩优高增长股形象的的崛起。参照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成长经验

(依据人均GDP 水平),我国下一个需求热应该是房地产、汽车,时间应该在未

来5-10 年内,未来将同样催生出该行业的巨头。国家未来五到十年规划中的重

点工程如西气东输可能会带动天然气热(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同样可能会推动燃

料酒精热),南水北调会刺激水环境产业热等等。

(2)未来一到两年内可能出现的另一些热点(或概念炒作题材)将是:来

自传统行业的重组(为迎接加入WTO 的挑战、增强竞争力而对国内行业内部的

整合,如百货零售业和医药行业等)、宽带网、媒体热(入世后国内外厂商之间

的产品竞争将更趋激烈,企业广告支出会大幅增加,媒体收益会增长更快)。

(3)对未来投资热点预测的总结:传统行业的热点可能集中在以下领域

———房地产、汽车、媒体、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全球独一无二的我国中药行

业。高科技产业的热点可能集中在以下领域——

—软件、通讯、环保。如果某个科技领域出现重大、革命性的产品问世,将

不可避免地直接刺激该领域的概念炒作。

(4)由重视高科技的成长股到重视公司内在价值的投资理念转换,需要漫

长的过程,而在其中的过渡期,将是重视增长股。传统行业的高增长股应该会更

多地受到关注,而真正的受国际市场影响小的科技股(尤其是有持续稳定增长历

史纪录的科技股)也同样会受到追捧。

结论:目前我国股市最大的问题不是泡沫问题,而是市场对诚信的丧失和由

此产生的对规避风险的过分强调。新的投资理念的孕育、转换和过渡需要时间,

市场的阵痛不可避免,只有筹码充分调整到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才会在耐

心等待中孕育希望。具有持续增长记录、坚持现金分红、市场信誉良好且以国际

市场水平衡量属低市盈率的股票,将首先纳入机构投资者的视野,并进而在经过

市场筹码的充分换手之后,逐步通过基金和券商等机构为主的引导,最终引发出

市场的整体认同。

 

(原来学习过此文章,今天再看仍觉得有价值,特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