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穴位,怎么也要会2个!能省多少医药费少受多少罪!

 汇文聚智 2015-07-26

来源:网络综合

经常按摩穴位不仅可以放松肌肉、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解除疲劳,还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调节人体机能、防治相应病症,以下17大特效穴位经常按摩,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具有强大的保健功能。

17大特效穴位

1、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2、天柱

天柱穴位于项部斜方肌起始部,天柱骨(颈椎骨)上端。

该穴位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首选穴之一。

此穴可使头痛清醒,记忆力增强。

宿醉、缓解眼睛疲劳、忧郁症、肩膀肌肉僵硬、酸痛、颈椎酸痛、落枕(睡觉扭了脖子)、五十肩、高血压、目眩、头痛等也都可以按摩此穴。

针刺天柱,还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3、合谷

合谷穴即虎口,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此穴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可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4、 曲池

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该穴是防治皮肤病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此穴还有显著的降低体温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5、风门

风门穴位于背部,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常患感冒伤风之人,按之灸之,颇见功效。

6、神门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该穴位是防治心脏病,精神病的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7、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

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常用要穴。

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8、人迎

人迎穴在颈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该穴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长期按摩人迎穴,对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均有良好的疗效。

9、长强

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又名尾闾穴。

经常按摩此穴位可补肾,健脾,通络,固锐。

古人修练气功,小周天即是打通任督二脉,以意导气,起自督脉尾闾,循脊骨,上百会,下龈交,接任脉,下行循胸至脐腹,抵会阴复合于督脉,气如此升降轮回,循环不止,故名长强。

主治遣精,阳痿等与肾精相关的病症,还可治疗便血、痔疮、脱肛、泄泻、便秘、腰脊痛、小儿惊风、尾骶骨痛、痫症等疾病。现多用于癔病,腰神经痛等。

10、膻中

膻中穴在胸骨体上,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该穴主治气喘、噎膈 、胸痛、乳汁少、心悸、心烦、咳嗽。

膻中穴配合内关穴,足三里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较高。

11、至阴穴

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该穴位能校正胎位不正,并且疗效显著!艾灸至阴穴,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再去做B超,胎儿就转过来了,成功率较高。

12、迎香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该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迎香穴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鼻塞、鼽衄、口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13、 解溪

解溪穴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溪穴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治神经性头痛,眩晕。

14、心俞

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穴可使心率减慢,治疗心房颤动有良效。

推按“心俞穴”可以治疗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想吐、神经官能症等。

15、三焦俞

三焦俞位于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尿潴留、胃炎、胃痉挛等病证。

肾与输尿管结石用三焦俞,肾俞,京门,天枢,气海为主穴,治疗后约半数患者能排出结石。

16、殷门

殷门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针刺殷门,肺俞可缓解支管哮喘证,一般在3~45min获得缓解。

17、风池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该穴位是治风之要穴,有双向调整胃酸及胃蛋白酶。可防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