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存在

 汉青的马甲 2015-07-26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光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存在,不信就来看看美国艺术家James Turrell的作品,他利用光创造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作品,巧妙融合光、空间与观者的认知,使每个观赏者进入独一无二的体验,打开人们感知整个世界的通道。


James Turrell,美国著名艺术家,生于 1943 年。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他已然开始尝试一种创新的非传统装置,创作对光学的感知雕塑以及“实体化自然光”,以引起观众沉思,常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体验,他是 20 世纪“南加州光与空间运动 (Southern California Light and Space)”的核心成员之一。2013 年在 LAMCA 洛杉矶州立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回顾展和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里程碑式装置艺术令所有观众为之惊叹。


罗丹火山口

他最知名的作品是仍在持续进行创作中的「罗丹火山口」(Roden Crater),这件作品从1970年代开始一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完成。坐落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特瑞尔将一个死火山的喷火口改造成为可用肉眼观测的天文台,专为欣赏天空上的各种自然现象而设计。他的其他作品通常利用封闭空间将观者包围,以控制观者接收光线的程度:以作品「Skyspace」为例,就是一个足够容纳15人的空间,观者坐在边缘的长凳上,观看空间中唯一的天窗。特瑞尔也以光线隧道和投射手法来创造出看似具有质量和重量的形状,但其实这些形状只是光线的投射。


这些空间有的黑暗、有的明亮,极易让进入者产生错觉,由于它们位于死火山口,让参观者时而感觉进入地心,时而又在拥抱天际。


可以说詹姆斯·特瑞尔的艺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抓住了光线与空间的力量,为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并让我们不得不去质疑现实,挑战我们对于艺术的认知,更在挑战着我们对于我们周围世界的认知。因此他荣获2013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这一殊荣可谓是实至名归。

他作为过去五十年中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光线和模糊的空间来扩展和增强的观众对世界的感知。他的灵感来源多样,涵盖了天文学、物理学、建筑学和神学。

正如他本人说所的: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如何在一个空间的特质中去感知另外一个空间。这就像是去观望一个正在观望的人。当把客观性剔除之后我们反而能获得一种新的客观。”

在这样难得的安静里,十几个人在最贴近地面的地方同时观望着一小片天空,这本身似乎就是一个类似行为艺术的浪漫举动。十几双目光穿过 James Turrell 的矩形空间,等待着日落时的天光在这片屋顶上栖息。人与天的距离如此分明,却似乎彼此亲近。

艺术家让体验者在安静中,运用艺术手法把自然光线的变幻以更充分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真实的天空,是那片我们熟悉的天空。


他用光打开你感知整个世界的通道

毫无疑问地,James Turrell是善于将光线“可视化”的装置艺术家,这位原本是念心理学与数学的艺术家,透过精密计算与对身体感知的了解,将我们因太过熟悉而忽略的光影变化“具象化”,如视觉戏法般地赋予观者魔幻的感受,他说:“我的作品是创造一个空间让光得以栖息,而观者如何面对这个空间。 通常,我们张着眼,却对光线视而不见,这提醒了我,我们必须要有另一种观看的方式。 ”

当人与艺术作品之间产生交集的时候,一件艺术品才能被真正的称为艺术品,这一切在James Turrell的作品中,他利用光作为介质,成功的打消了大众与艺术家的隔阂,在James Turrell的作品中,他其实只是利用空间和光线人为的创造了一个空间,而每一位观看者在走进场馆观看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就成了这个艺术品的一部分。。

进入 James Turrell 的作品让我们滞留在一个无量、无时的空间裡。

今年完成的新作 Dhatu,不同于 Bindu Shards 必须要事先预约,而且很快就预订一空;Dhatu 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但每次只开放五个人进入。走上楼梯,进入长方型的空间,但是你看不见牆与牆的界线。

光抹灭了牆角与天花板、地板的连接点,你只看到绵延无尽的颜色与光慢慢在转换,而你和你的同伴们都漂浮在颜色之上。好像一切都去背了。在这条无界线的通道尽头,是一面长方形的牆,散放著光,好像通往异世界的入口。如果说,Bindu Shards 是感官的轰炸之旅,Dhatu 就像是洗涤心神的禅定境界。

完全地浸淫在渐次转换的颜色裡,只能用脚底的触感确认实物的存在,远近与空间的既定理解都消失远去。回头看刚刚进来的展厅,由于颜色的影响,成了一个奇异的绿色空间。好像显微镜的这一端与那一端,互相观察著,不知道谁才是异类。虚与实的感知再一次被错置。


太空舱的个体知觉


是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让艺术评论家一面倒地叫好,泰晤士报的 Waldemar Januszczak 甚至直言自己在看展的过程中达到高潮? 美国艺术家 James Turrell 已在英国各地展出多次,今秋在伦敦 Gagosian Gallery 的展出,不但是艺术爱好者的必看清单之一,且不管是各大报章杂志或是民间部落格、艺术圈交流站,都得到一致好评。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 Bindu Shards。Bindu 是印度经文的中「点」或「中心」,意指人的精神能量中心,在哲学上也被解释为宇宙万有的神圣记号。且不管名称的高深莫测,直接进入展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太空舱般的球型装置。

身著白衣,像是科学家或是医生的工作人员,面对著控制仪,冷然地氛围不像是在艺术展场,更像是科幻小说的场景。跟随著他们的指示,脱下外衣鞋袜,安躺在狭窄的床上,准备进入舱内时,剥除身外长物让人感觉无助,就好像是做 MRI 核磁共振扫描,引起等待宣判的医院想像。

慢慢地你被推送而入,开始十五分钟的超现实旅程。光与图像包围你,爱抚与轰炸你的视觉感官,光与颜色与图形交相在你眼前闪烁渲染,层层裹裹的覆住你的全身,你的所有感知。直到你的「个体知觉」和外界光与颜色与空间的界线被消洱,你无法分辨自我与外在的存在,你在你自己的脑裡。

这叫做普金吉氏效应 Purkinje Effect,其中牵扯複杂的视觉神经传输过程与脑神经的判读连锁反应,引发人对认知的改变。所有走出太空舱的人,莫不双腿发软,一时之间还无法辨别现实与精神的界线,带著极乐的喜悦与坠入现实的惊慌。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暮光降临

这个展览重塑了赖特设计的圆形大厅,将它转变成一个充满变化的人工灯光和自然照明相结合的巨大空间。艺术家延续了以往对光线、色彩和空间感知的深度探究,重新定义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中心空间,创造了一个充满梦幻光线的神奇场所。

魁克教信仰对 James Turrell 一生有很大的影响。他的父亲是航空工程师,也启发了 James Turrelll 对飞行、宇宙的兴趣,他在十六岁时即取得飞行执照,翱游天际之间,让 James Turrell 有机会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也让他探索人对空间的认知与界定。


在访谈中他说:「当你飞行时,你所看到的空间并不是由实体界线组成,而是由大气与光结合的现象。在机长室裡的所见所闻,一再地提醒我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一个以光为原料组合成的空间。」 因此,他决定在大学修习数学和感知心理学,为了探究人如何用视觉资讯建构对世界的认知。

接著他在加州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开始了他以光为媒材创作的过程。 如今,James Turrell 已经六十七岁,但在他的作品中丝毫感觉不到老态,或老调重弹的痕迹。

光长久以来是主导著艺术史的演进,不管是 Vermeer 维米尔还是 Rambrandt 林布兰,他们对光的运用安排是奠定他们作品特色的基石。而 Rothko 的作品,改变了我们对颜色的认识。

James Turrell 承先启后,致力于探讨光的本质,呈现完整的光的存在,同时也改变我们对三度空间的固有想法。

爱因斯坦提到:光与时间具有不可分割性。进入 James Turrell 的作品让我们滞留在一个无量、无时的空间裡,并且使人怀疑自己的感知能力,质疑自己是唯一,也是个被抛弃的个体,游移在无来去的空间中。如此身入其境的虚弱感,探索到自己在宇宙间的眇小、恒流时间中的短暂; James Turrell 的光线迅速地膨胀、包围我们的肉体,抽离我们的灵魂往无止尽的宇宙飞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