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日、盛夏的晚上,准备早些休息、想着周一早上可以早些去上班。看到朋友微信转来的一个视频,49秒。瞬间呆住,思维停滞;待回过神来,赶紧打开计算机,网络搜索“扶梯7月26日”,已是铺天盖地的新闻。“湖北:女子被搅入商场手扶电梯身亡 最后时刻双手托起孩子” 当然,事故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事故结论也请以主管单位的结论为准。
(二) 现代城市的兴起,离不开电梯尤其是电梯安全技术的发展。本人拙著《电梯电气原理与设计》2013年出版之后,赠送给朋友时我总是在扉页亲笔写上“城市,因电梯才得以长高;电梯,因我们而安全运行。”1853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博览会上,电梯行业的先驱奥的斯先生第一次向公众精彩展示了世界第一台安全升降机,并向公众脱帽致意“All Safe”。的确,有了电梯,摩天大楼才得以崛起,城市才得以长高,电梯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1899年,第一台奥的斯-西伯格梯阶式扶梯试制成功;1900年,西伯格将拉丁文中的“scala(楼梯)一词与'elevator(电梯)'一词的字母结合起来创造了“escalator(自动扶梯)”一词。一部电梯发展史,也是电梯安全发展史;电梯的技术的进步,“安全”无不贯穿其中。
(三) 时至今日,电梯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2015年5月18日,全国首届电梯安装工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第二天,我在微信中有感而发:亲爱的朋友们,当你早上吃好早餐乘着住宅电梯离开家的时候,当你乘坐自动扶梯进入地铁站的时候,当你在办公楼等候商务电梯的时候,当你探视病友需要医用电梯的时候,你可感觉到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会说,这是很平常的呀。而我们电梯人会觉得你确实是生活在幸福中的。这“上上下下”便捷的背后,你可又知道有多少电梯人在默默付出呢?
(四) 电梯设备从最前期的与建筑设计师、房地产开发商的初步沟通,到销售合同谈判,再到合同签约;再到工厂内部的合同管理和合同处理(订单配置),再到工厂生产计划的实际排产,再到部分自制、部分外购的产品集成制造,经历产品检验后的产品发运;再到工地现场与建筑商的协调和现场安装,经历工厂检验后报当地监督检验机构的第三方检验,方才交付客户投入使用。看起来、听起来,均层层把关,可谓“过程控制”、无懈可击;实际使用过程中又有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下至多个省、直辖市的对电梯管理、安全监察的各种地方法规的约束,电梯定期维护保养…… 电梯怎么会不安全呢?
(五) 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电梯行业近年来(尤其是自2011年7月5日北京动物园自动扶梯事故以来)事故频发,原本的安全电梯在媒体上成了“夺命梯”、“吃人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年来电梯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一线的安装维修技术人员,早就风光不再,“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更因为所能列出的以及无法言说的各种各样的原因,电梯维保费用低、待遇低……一度成为一部分电梯人不好好干活、不保证质量地干活、随心所欲地干活,乃至“偶尔出点差错”的充分理由和自我安慰。
(六) 7月24日,2015年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电梯行业技师、高级技师评审会议的间隙,与几位行业专家聊及目前的行业生态,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的王贯山老师不无感慨地说:“电梯维修工是电梯安全的守护神,更是电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是啊,笔者有的时候与业内朋友讨论此问题的时候,爱用一个偏激的案例:假设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家人因病去医院做手术,我们可以接受医生因为收入低、受不公正待遇甚或心情不佳等原因造成的或客观、或主观的手术失误吗? 固然,国内电梯行业十多年来的高速增长,电梯行业的一线从业者并未享受到与行业增长同步的红利。所以,我们时常会拿欧美发达国家电梯从业者的高收入来比对自己;我们甚或呼吁社会要尊重劳动者、尊重电梯一线从业者。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七) 如果我们对产品设计、部件选型有底线;穿着虽然不是崭新但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去工作;如果我们打开自己的工具包,呈现的是完备的工具、完整的技术资料、工作笔记和服务单据一应俱全;如果我们的技术确实“过硬”,问心无愧地对得起自己经手的工作;如果我们在内心和行动上不把自己贬低为“扫灰工”;如果我们切实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和作业规程;如果我们不将“程序是死的,人是活的”挂在嘴边(正因为人的活动,一些微小的、随意地变化,使电梯的故障率远超设计的程度);如果我们平时从我做起,杜绝拆的时候四个螺丝、装的时候就拧两个螺丝(余下两个装进工具包或随手一扔);如果我们电梯人可以信心满怀地乘坐自己和同行保养的电梯……这些会是奢望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