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册行书

 楼底堂主 2015-07-27

        《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王羲之书写的一通信札,其意为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此帖为麻纸,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将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同贮于养心殿,具名为“三希堂”。又视《快雪时晴帖》为“三希”之首,并在帖前写下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神乎其技”。可见乾隆对《快雪时晴帖》的尊崇。现存世《快雪时晴帖》据专家考证为唐人摹本,又有人称最后的“山阴张侯”四字与正文笔法不合,一般认为或为后人添加,或为临摹者自称。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快雪时晴帖》与王羲之其它的行书的典型风格不同,着重表现在用笔尤为圆润,提按顿挫的节奏起伏与弹性感较平和,而且结体以正方形为主,平稳饱满。唐代李邕《麓山寺碑》与《李秀碑》(《云麾将军碑》)的体势、笔法取法《快雪时晴帖》较多,尤其是元代赵孟頫晚年的行书,也是远祖《快雪时晴帖》的。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人。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绍兴)。王羲之出身于建康乌衣巷显赫的王家,是王导之侄。曾与谢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早年从卫夫人学书法,后来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独创妍美流便的新体。王羲之的正书、行书为古今之冠,人赞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为历代学书法者所崇尚,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后人摹本。行书以《兰亭序》为代表作,草书以《初月帖》、《十七帖》,正书以《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王羲之 <wbr>快雪时晴帖册 <wbr>行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