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麒麟收藏】在南社 见证古村落复活

 麒麟合创 2015-07-27

■村落里的每棵古树都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受访方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 记住乡愁、春节家宴、清明祭祖,今年以来,南社的传统民俗活动接连登上央视,让这个老字号文化古村更加声名远播。之前,南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百岁坊等宗祠庙宇,5月19日,记者走进古村的石巷里弄,一处处行将凋敝的普通民居正以最舒适的方式复活,哪怕微小的断壁都不曾被抛弃,百年古树恣意地在围墙上攀援,凭栏望古村的民宿一家家开起来……

这里再不是走马观花的一日游景点,选个假日,赖在南社古村,可以悠然地与每一处围墙、小院、石板巷对话。

5月19日,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东莞创研基地正式在南社挂牌,专委会是国内最早关注、调查和研究古村落的组织,拥有“中国景观村落”的评审权,而东莞创研基地成为首个安家在古村落的基站,将以最贴近村庄与民众的方式,服务古村落的保育和活化。

创研基地安家古村落

位于南社古村村口一侧的谢膺书院,古宅迎新客,见证了古村历史上的又一个特别时刻。这处红石青砖黑木门的精致小院,如今是东莞创研基地的办公室,当天的创研基地挂牌仪式,就在书院门口举行,庭院里的古井和围墙边刚种下的“史君子”,诉说着今昔故事。

东莞创研基地主任李培军,对南社古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熟稔于心。从宗祠里牌位的摆放讲究,到村居小巷深处的下一个景致。穿梭在古街巷时,路遇的每个人都和他熟络地打招呼,有一种村里处处是亲人的亲切感。

每天,李培军要做的事很多,对古村落民居的改造给出专业务实的建议,同时记录整个活化过程;另外,创研基地正在做一本采访南社老人口述历史的书,要采访近200位老人;在《茶园》报上开辟文化板块推介传统文化和古村落;各媒体对南社的关注中,也离不开李培军这样既了解古村细节又熟悉历史的专业人士。在央视拍摄春节家宴的小屋前,李培军说,“光央视今年就来了5趟,央视的摄制组甚至想租下几处民居,作为相对固定的节目录制地。”

2007年,因为被莞城振华路上的老建筑触动,李培军和搭档李翠薇开始自发地田野调查及写作,至今已走过东莞400多个村庄。作为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古村落专家,李培军深知“贴地行走”的意义,只有生活在村庄里,行走在村民间,才更容易“让古村落活起来”。

古村落让村民生活其间

南社古村落的知名度,迎来了又一轮急速提升。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和百姓不断与时俱进的古村落保护思路。

作为保护较早的文化古村,南社村采取重点维护宗祠等特色文物古建筑、民居的保护方式,早已成为形态相对稳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和特色景区。

如今,游客越来越喜欢可以亲近和参与的旅游地,纯粹的名人旧址、古建筑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留不住客人;同时古村落保护观念进化,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成片的“活态村庄”才更有价值,有村民生活其间的古村落,才真正可以成为让人重拾乡愁的所在。

活化古村落成为必由之路

小心地在原有的老屋、院落、植被基础上适度改造,活化是一个需要耐心和艺术的漫长过程。虽然改建还在逐步进行中,但有吃有喝有玩的配套体验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流连,就连苏杯媒体团的记者们,也徜徉在古村的小巷间不愿离去,让组织方最终把原本一小时的参观行程延长到两个多小时。

当日专程赶来参加挂牌的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教授常江坦言,和内陆许多人去屋塌的空心化古村相比,东莞的人口和经济活力都有优势,而身为工业化重镇的茶山,有如此令人艳羡的自然生态和特色古村落,又有一大批热心古村落保护的人士,真是大好事。常江本来被安排到酒店住宿,但他坚持要求住在古村落新建的民宿,深度体验古村落之美。

常江感慨地说,“这是专委会第一个安家在古村落的基地,是'中国景观村落’转型发展的一个试点,但愿南社古村落成为中国古村落保护的经典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