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juluyuan 2015-07-28

       长期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不良贷款占比偏高一直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不良贷款始终是影响农信社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它如影随形,伴随着农信社成长,犹如一个患病的人对待自己顽疾不重视一般,又存在讳疾忌医的病态,纵使金丹玉药也不能一下治好存在这么多年的沉疴,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笔者是在多年的基层清非工作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人,认为清收盘活不良贷款要有“亮剑”精神,必须克难攻坚,多措并举,用重典,下猛药,要破解清收难的问题,始终要在基层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中下功夫。

       县联社为法人领导下的基层营业网点始终对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认识不清、执行力度不够,甚至把清非工作当成包袱的作祟思想普遍存在。首先,新官不理旧账,“新官”指信用社主任交流或更换后上任的新负责人,“旧账”多指新官上任之前历史遗留下来的不良贷款,新官不理旧账是指新官对于旧账不作为,认为“旧账”不是本人形成的,收回来是自己的功劳,要不回来不是自己的“过”。新官不理旧账造成清收空档,现在的管理模式人员交流相对以前频繁,相对以前“新官”多,“旧账”也多起来。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按照现行信贷管理制度,信用社主任或负责人轮岗交流时稽核部门以对其贷款进行专项审计,界定责任,对于正常贷款进行交接,确定接收人为清收第一责任人,交接人为贷款责任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能真正贯彻下去,“新官”担心原单位责任贷款无人替其清收,落得逾期追责处分,后者担心新环境,条件不熟,无法放开手脚,两头担心,无暇顾及前任贷款清收工作;而被接收人既担心原责任贷款始终跟随自己走遍“天涯海角”,又对新接手的不良贷款不予重视,甚至有恶性心理,认为费心费力没有好处,不维护与贷户的关系,使正常贷款形成不良,在追究责任人机制上,首先追究发放该贷款的第一责任人,致使“新官”轻视管理责任。其次,权利与义务不统一不对等,没有针对解决此问题专门的准则和处罚制度。由于基层网点信贷员调动频率低,有的信贷员在一个信用社一干就是一辈子,一直干到退休,虽然有人缘地埋熟悉有效清收不良的优势,但是在对待清收工作中只是被迫于完成联社核定的清收任务,在清收工作中,不积极主动,得过且过,到界定责任时,互相推诿扯皮,严重影响了清收的时效性和质量。县级联社未能形成完善的信贷人员轮岗交流考核机制,导致责任权利失衡,而接收人由于绩效考核与过去挂钩较少或者不挂钩,不得不忙于发展新客户,不愿也不想替前任清收贷款。再次,基层网点畏难情绪是普遍存在。由于历史原因负责,而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各异,催收贷款时借款人态度不同,信贷人员催收几次没有效果,自定性为老大难户,催收也是白催收,故而产生畏难情绪,日后轻视或放弃对该贷款的清收。最后,不良贷款清收手段单一,信贷人员工作中缺少韧性。清收措施以常规的上门清收为主,信息反馈能力差,不时刻关注借款人的经济资金变动情况,兵法有云,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不做好“情报”收集工作,不能有理有据的做好清收工作。

       经过对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浅析,结合我县工作谈一下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的解决之道:

       1、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清收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信贷人员素质。以五提活动和现代银行管理理念为抓手,做好对信贷员的培训,彻底改变员工中轻视不良贷款清收的错误观念,捋顺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将昔日眼中的“烂西瓜”变成“金蛋蛋”管理体制。例如,在经过分析总结我辖区内清收不良贷款成绩突出的安山信用社发现,该社主任以前在联社原资产保全部任职,历任联社清收第一组组长,清收不良贷款责任意识高、办法多、敬业心强,有着丰富的清收不良贷款经验。到基层信用社任职主任后,始终重视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突破口和落脚点,详细制定本单位的清收工作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将很多基层网点头疼觉得难度大的清收工作变成每名员工的积极自觉行为,促使每名员工很好的协助配合好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他每天时刻密切关注不良贷款户的资金变动情况,做好催收和诉讼时效保全工作,甚至在食堂就餐时还惦记催收的事情,经常吃到一半饭就着手布置清收工作。通过该社近几年的强力清收不良贷款手段,变难题为效益,业绩有目共睹,成绩斐然,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一直名列前茅,给我们全辖清收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带头作用。该社良好的清非工作给员工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不良贷款收息率高达4%,员工效益工资始终在全县第一名,不亏众多员工高兴的说“守着金蛋蛋,不怕没饭吃”。

       2、为应对“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制定合理的清收考核办法。清非指标不仅仅限于金额,还要对辖区不良贷款户数做文章。不良贷款大多为“旧账”。因此,设定“清收不良贷款户数”指标,强制消灭“睡眠户”。做到户户开笔,清收工作不留死角。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按贷款发放年限、金额,根据清收难易程度制定收回贷款本息的工资含量标准,让收回贷款本息的多少决定清收工资差别,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调动信贷员的清收积极性。我县已执行此办法,清收效果已显著提高。

       3、提高收集不良贷户信息能力,在各村镇广泛安插“耳目”,利用信贷人员熟悉的人际关系,多渠道收集和掌握不良贷户的资产变动状况,抓住时机,用事实说话,击破赖账户的心理防线,使他无理由可说,彻底打消有钱不还的念头。例如,我县贷款户王志刚,其在1998年贷款119.9万元,经营的建筑公司倒闭后,贷款一直拖欠至今,表面已无还款能力,本人也无还款意愿,信贷人员从其朋友得知他在秦皇岛市区有6套住房的信息后,为避免打草惊蛇,通过关系在房产管理部门了解确有此事后,事实面前他不得不同意用其房产抵债,成功收回贷款和逾期利息125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