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大千老师讲气学黄帝内经

 johnney908 2015-07-28

 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

及《黄帝内经》下册

 目录

第十九课 20080506_举例、问答说明气学    ................................4

第二十课 20080513-地震、风水、《上古天真论》.......................21

第二十一课 20080527_上古天真论之一...................................36

第二十二课 20080603_上古天真论之二...................................51

第二十三课 20080617_上古天真论之三、问答.........................67

第二十四课 20080624 上古天真论之四...................................84

第二十五课 20080701-四气调神大论.......................................97

第二十六课 20080708--三阴三阳、四气调神大论.................110

第二十七课 20080715_三阴三阳、生气通天论.......................126

第二十八课 20080722_气学在生活中应用、生气通天论......144

第二十九课 20080729_生气通天论.........................................160

第三十课 20080819_金匮真言论.............................................173

第三十一课 20080826-阴阳应象大论、如何学习中医..........183

第三十二课 20080819_金匮真言论.........................................192

第三十三课 20080826-阴阳应象大论、如何学习中医..........201

升降开合一气转,清静无为大道生    内经伤寒一气贯,返朴归真道自然

 第十九课     气学

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调理你内在的机能,扶你一段,象拐棍一样。西医是把你腿锯了,给你条拐棍,他给你做一个假肢。老太太虽然楼上楼下,第一个方子是补中益气汤,第二个方子,是参苓白术丸或者散,第三个,开了个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丸加参苓白术散可以用水给它熬开了,放红糖和黄酒。老太太插了一句,不能吃红糖啊,不能吃糖啊,我有糖尿病啊。因为患者得糖尿病,现在固有的观念就是说禁食糖,淀粉多的都不能吃,能化成糖。第三个汤药方子我觉得还可以,黄芪建中汤,一个上岁数的老年人的慢性病,这么多年了,根深蒂固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先的一些伤害能缓解,减少疼痛就很不容易了,然后在更多机缘的前提下,才能把这个病进一步能够缓解,以致进一步治愈。如果你看这个老太太,如果用通经脉的药,这个就不对了,很简单,老人一见面,看相,神态,神情,看步伐,典型是一个中气不足,气血亏虚,又有点忧愁的面相。凡是通经脉的药都耗气血,这个跟大家说一下,通经脉的药必须在后面,在补气血药的前提下通经脉,七分补三分通。人肚子一寒就用干姜,干姜30克,附子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或15克,或者桂枝60克,干姜30克,很自然会开出这样的方子,这样的方子跟直接用勺盐服用没什么两样。

比如这个建中汤,它是一个温里剂,没有说用干姜、桂枝30克或60克这样去加的,反而是把饴糖作为一个重要的药,然后桂枝15克,20克,30克这样来加,还有加一个白芍,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就像白虎汤要加粳米一样,没有说一个有热了,石膏就往上服,服石膏面,没这回事,把石膏磨成面,拿水冲服,没这回事,大家不要这样开方。大家一定要想到,喝盐我们是用水把盐化开服下的。同样温里剂也要在甘剂的基础上,再去加干姜,而且干姜不用多。白虎汤什么是阳呢?石膏、知母是阳。什么是阴呢?粳米是阴。要把阳放在阴中,要把阴放在阳中,这样达到阴阳相济,你这样才是一个方子的意思,这个大家要清楚啊。大量慢性病或者不能急治的病,一定要把主药放在大量甘、平、淡三剂当中来使用,起一个回护的作用,不至于过寒、过热、过辛、过辣、过苦、过酸,这是用方的一个主要原则呀,

《伤寒论》上的方子,凡是治缓症或者不很急的病症的,无一例外都是以甘淡平之剂打底。你看桂枝汤,姜枣草,大枣、甘草;白虎汤,粳米,甘草;小建中汤,饴糖;半夏汤,参草枣米;半夏泻心汤,参草姜枣;麻黄汤,甘草。大家千万不要疏忽了甘草的作用,甘草是缓和诸药的,那么其他的象粳米是不是也是缓和诸药的呢?饴糖是不是也是缓和诸药的?蜂蜜,包括白术、茯苓、麦冬、熟地、山药,包括玉竹、黄精、芡实、薏米,象这些药,都有缓和诸药和起到甘淡平的作用,这个大家要清楚啊,这个大家可以看上面的方子,这些药放在里面一定去中和辛味、苦味、酸味的偏性。

产后风,女孩30岁,这之前很好强,做过音乐,然后转而做贸易,国际贸易,英语很好,跟老外沟通没问题,谈生意,晚上很晚,把身体拖得很要命,就是在怀孕前三个月天天业务很繁忙,生完孩子经过一系列西医的治疗就不说了,导致身体垮了,出汗,狂出汗不止,后来得了什么病呢?就是突然有一天,心下硬痛,不舒服,怀疑自己得了食道癌,去西医做了胃镜,花了500块钱,还做了很多检查,做了一个又一个,又恶心又呕吐,还特别难受,她都害怕了,知道胃镜很难受,平时对西医又有点畏惧,吓坏了,钱扔了,跑出来没做,回来问我怎么办,我说这可能是一过性的吧,因为你这是突然的嘛,症状一直出汗,身体虚,突然心下硬痛,呕逆,打嗝,很显然是一个气血亏虚后又遇烦恼、懊恼,气郁结在胸中的一个症状,跟心下痞、胸中硬满痛的泻心汤证很像。

《伤寒论》上有一个气痞还是气虚,还有几个泻心汤证,那么这个是不是一个泻心汤证呢?半夏、甘草、黄连、姜草枣的泻心汤证?那我跟大家说,这个很像泻心汤证,但是不是按《伤寒论》那个用量去用呢?这又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大家学经文呢,不能泥于经文,而要活变经文,后来我给她开了什么方子呢?就是相当于小泻心汤那个方子,更注重于调中和胃,并且能够除痞满,几味主药呢,半夏肯定用,量很小,半夏我只用了12克,用的是清半夏,黄芩我也用了,我一直拿不定主意用黄芩,但还是用了,因为半夏苦以散之,黄芩苦以发之,心下痞么,还有个硬,如果单纯痞我就不用这味药了,如果单纯痞就用其他一个缓和之剂,因为有硬么,半夏气还是比较猛一些的,她的症状就是心下痞,呕逆,还加了一些。因为《伤寒论》上一直说苔白,白苔就是气聚啊,不要听教材上讲的,苔是胃气所生之物,直接判断胃气有无,这话说得没错,但根据气的全息理论来推啊,苔就是你整个人身之气的代表,虚的人是没有苔的,非常虚的人,就是胃气绝的人是没有苔的,就是红质的舌,还有些虚的人会微微有点苔,但苔非常薄,不容易察觉,是气虚的表现。苔越多,证明邪气聚的越多,苔化黄,证明邪气往里聚,有化热的成分,这个大家要清楚,所以说看到什么样的胎就能够感受到一股什么气在周身运行。苔厚则气厚,苔薄则气薄,苔不均匀则气不均匀,上面苔多则气布于胸,下面苔厚则气聚小腹,苔中有裂痕则证明气机有阻滞,苔前部有凹陷,则证明中气不足,腐苔证明整个气机化腐,部分剥苔代表整个气机某一部分不通了,已经完全没有气机了,所以出现了剥苔。就是说,左边剥,右边剥,舌根部剥,中间剥,前部剥,都代表你整个营卫之气循行不到了那个地方产生了剥苔,就像我们发烧感冒,舌周部都是剥苔,就是寒气侵于肌表,导致营卫之气不能循于肌表而所见的舌前部和两边部有剥苔的现象,总之寒气所侵嘛,有明显的侵袭痕迹。

清半夏、生姜、党参、陈皮、白芍、甘草、黄芩、炮姜、白术、茯苓、当归,开的是这么一个方子,这个方子我简单的讲一下,加半夏、生姜辛以散之,党参补气,病人身体那么虚,你光散不补不行啊,陈皮理下气,白芍养阴,再加生姜散一下气,没加苏叶是因为生姜能和中,不仅有散的作用,还有疏的作用,这个很重要,心下痞要疏嘛,辛以散之,苦以发之,这个生姜疏通一下,黄芩苦以散之,炮姜温里,象这个病人,虚证变成寒症了,而且加黄芩是寒药,加炮姜佐一下,白术、茯苓调一下中,当归和一下血,这个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去除产后虚、心下痞的一个方子,病人昨天吃了药了。

 第一个问题是谈谈附子和四逆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单纯上附子、干姜、四逆汤就是跟人吃盐没有加水一样,单纯用了盐了。附子是什么药啊?附子是猛药是毒药是悍药,有“冲墙倒壁之功”嘛,有通经通脉之效,只能偶用,不能久服,治急症效如桴鼓,治慢性病必须配在其他缓和的药、补气补血的药当中,小量用之,切不可大用。因为这几年有一个火神派么,我记得以前已经跟大家交代了,万物阴阳相合,有火就有水,有水就有火。

我记得上次就跟大家讲过了,人身一团气既有刚柔又有动静、有缓急、有开合、有升降,方方面面多了,不仅是一个寒热,所以不能见寒症的病人就用热药,见热病的病人就用寒药,附子治实寒效果好,治虚寒没法治,除非金匮肾气丸,把附子放在补肾、补血、补气的药中,你才能用之,用它去开经,也不是用它去温里,而且还有肉桂。

第一,疾病本质并非只有寒热,从这一点上,去温里、去滋阴都是错误的,只讲温里、只讲滋阴、只讲清热是错误的,因为现在大部分人的得病是气机弱和气机不畅,气机弱就表现为寒症,气机堵在那儿也会表现为寒症,气机弱时附子不能起作用的,气机弱也不是附子可以强力通的,所以附子只治哪两种病呢?第一种是治急症,亡阳亡阴之症,突然亡阳,这种亡阳还不是亡的真阳,是为寒气所阻,阳气不能升达,易脱,这种的话用附子大力开之,使其回阳救其逆乱,回阳救逆的,也可以说是绝症,说亡阳不太好听,四逆嘛,逆是什么呢?手足厥冷,心肾之阳,阳并不是没有,而是被阴气所阻遏,那就用附子去开通这种阻遏,这是可以的,第二种就是身体有实寒,身体有实寒,胃中有实寒,肺里面有实寒,肝里面有实寒,或者身体经脉有实寒,这个实寒是病人必须曾经有明显的受寒、受凉史,比如久住湿地、地下室,阴冷潮湿,被子不晒,长期处在湿寒的状态下,或者是喝凉啤酒或者吃凉东西啊,一下子寒气入里,或者是为寒风所吹,或者吹到肚子里啦,吹到肺中了,吹到后背了,明显的麻木寒凉,处置的这个病人身体尚可,这时候才能用附子、干姜之类的去攻之。但即便如此,如果久有寒症,他这个寒症已经与你的身体某一部分化成一体了,跟你的气体驳杂在一起了,骤用附子、四逆汤去冲是冲不动的,寒药通过缓图的办法,以后咱们再讲啊,如何附子配以其他缓图的药,才能达到攻下盘踞已久的寒邪的气血混杂的这种病症了。那么这两种病,一种是急症,突然为寒气所袭,突然身体阳气为阴气所阻逆,那么你这样用附子大力冲之。另一种就是有真实的受凉、受寒湿的实证病人尚可,并且病程不算太长,用附子通之可以。其次,附子不能作为主药应用在我们的治病当中。

上品养命,中品疗疾养性,下品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附子是下品之用,那么你怎么能把附子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去神话附子这味药呢,一上来就用附子开,把附子比作太阳,还有决不能把附子当成填真阳、补真阳的东西。附子毒药啊,真阴真阳都是无形之物,附子根本边都达不到,它只能回阳救逆,不能填真阳。不但附子不能填真阳,硫磺更不能填真阳,真阳哪是几味草药可以填补的。灵枢的九宫八风在《史记》里面也曾经提过八风,大家可以看看律书关于八风的划分,三虚相搏,抱病猝死,这个三虚相搏也不要理解成具体哪三种虚,是想说什么呢?就是说内鬼与外贼两虚相搏,两感寒嘛,本身肺中有寒,同时又为外风寒所袭,两寒相应、相感,使人病得更严重,那这个邪首先是虚邪贼风方面,第二个感天时正好是那个五行也好、八卦也好的那一刻。

举个例子,从北方吹来的是寒风,正好赶上冬天你身体又很寒虚,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三虚相搏,人就病了,你看《内经》上一再强调,一个人身体很壮实,同时又遇到了月亮很圆的时候,这时候你要拿补针、补药去补他,那么三个满相叠,会使病情更加严重,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人与天地相消息,天地一生一长、一收一藏和人体是相应的,就是说满月的时候人容易狂躁,就是人气血鼓盛,也是这个道理,月亮亏了,那么人气血亏了,尤其应在女人气血就亏得更厉害了。

说手足口病,口腔溃疡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从溃疡的部位和形状能明显感测你哪根经,上中下三焦还有人的十二经哪一经有热,或者虚热、实热、淤热这三种热最容易表现出来,肝经、心经、肺经是最容易口腔溃疡的,你看口腔溃疡的面就像一个活火山一样,同理我们可以推,当火山爆发的时候,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整体的气机,那么某一个地方火山爆发,就是那个地方聚集了气机能量而爆发出来,也就是使气机表面化,这跟口腔溃疡是一个道理,从而会导致火山爆发的周围的气场产生明显的变化,进而能够推断胃癌,很多自然气机变化的倾向。舌象的辩证在《内经》跟大家说的已经很清楚了,舌薄就是气薄,舌苔厚就是气厚,舌苔白就是气聚,舌苔黄就是化热,舌苔燥则是气躁,舌苔有毛刺则是气有毛刺,舌苔裂则是气裂,舌苔剥则是气无,就是气不通了,完全剥苔则是气散,就是这样不断去观察啊。可以这样,你去观察烟囱啊,烟囱蒸出的白烟的变化,去体察人身之气和舌象的变化,我话只能说到这儿了。舌质也是一样,舌质暗则气暗,舌质是体,舌苔是标,你看这个舌鲜活,有生机啊,则气机有生机。所谓久病入络就是病久了,邪气进入了你气血细节的地方,安营扎寨了,原来在气血中走,邪气跟你的气血没有完全融通,久而久之,自然融通了,或者麻木了,失去知觉了,失去抵抗力了,慢慢地侵入你的气血细节,侵入到你身体气机的细节,叫久病入络。第一方面,通过通调,用一些通调的药使环境改善,大环境改善了,邪气就有可能从络中出到经中,第二推动你自身气血使他更加健旺,让气血自然而然把瘀滞的入络的病邪转换或者融化,使其改邪归正,就像白血病一样,为什么会有大量白细胞增生呢?大家为什么不想想这个问题呢?一定要去杀灭白细胞呢?这不是很可笑嘛?既能增生成白细胞,我们一定要找到增生的原因,改善之,那么白细胞就会受到自然而然的控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毅力一层层去销蚀你的疾病,消解你的疾病,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像千层纸万层纸,每天落一张纸,这就是你的病啊。所以这个跟大家说一下,缓图几点,前面已经提了,三分治七分养,三分治怎么用药?一定要用王道之药,什么是王道啊?最好的王道方桂枝汤啊,桂枝以通之,白芍以和之,姜枣草调之,这个就非常好。麻黄汤就是霸道药,宁用桂枝汤,不用麻黄汤,泻心汤治心下痞,宁用白术茯苓,不用半夏黄芩,这个就是王道药,所以说做和事老了,就见死不救?不是那么回事,不能三板斧啊,三板斧砍下去后,病人耗气血,就变成什么病了?自己都没把握了。用药慢性病缓图之法就是甘淡平法,稍微酌以微酸、微苦、微辛之剂,调大环境不要拘于细节,比如头痛,大家都能想到的方子,对于慢性痛,去通调他的脉,通调他的头痛,用川穹、柴胡,若是慢性头痛,隐隐作痛,一定是他的下部中焦或者是肝脾上有问题,通过观察舌苔、摸脉啊,看气色啊,看生活起居啊,心情啊,让他去条畅肝脾之气,好多头痛脑热都是呆的,想事想的,用点药今天好,明天又犯,因为虚寒之症的缓图我跟大家说一下,前面不是说了吗,大多数虚寒病人都是气机弱,虚寒造成的,没有受过真正的寒,也没有产生真正的虚,现在人不可能大劳,大寒,而且还有一种房事过度,用脑过度这种虚啊,还不是简单补能够起作用的,必须节制。《道德经》上不是有句话嘛,虚其心实其腹,什么叫虚其心?不要老想这个那个,不要老琢磨这个那个,不要老学这个那个,要实其腹,强壮其四肢,周末爬山啊,下海啊,蹬自行车,多做这些运动,让他气血畅达,保养肝脾肾三脏,久而久之,虚寒之症也好,气机弱之症啊,就可以得到缓解,并且辅以温里补气血的药,加以对治,比如虚寒妇女温经汤啊,建中汤啊,这样的药都是不错的。不要上附子,即使上附子,5克、10克也就可以了。因为附子如果炮制的很严重的话,毒性都解了,就没有什么回阳救逆的能力了,上一点也是起温里的作用,加干姜,加肉桂,一定要放在生地、熟地、白芍、山药、麦冬、龙眼、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当归,放在这些药当中,然后再放一些你觉得可以起作用的药,刚才我说的这些药都是正臣,正人君子,其他的药可以说是偏僻小神吧,牛膝啊,杜仲啊,寄生啊,续断啊,桑枝啊,陈皮啊,这些药只能当佐使。

气血少了,不能融通整个全身,再加上气机的堵塞,突然导致房倒屋塌,半边有,半边无,这个叫做中风,现在中风不仅包括偏枯,所有的都是气机枯槁、亏枯,亏损枯槁而导致的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突发性的这种疾病你可以把它叫做中风,肯定不能用续命汤啊,活血化瘀的药你看怎么用了,上耗气血的活血化瘀的药也不成,补气补血的药还不能上很淤滞的药,那么这种中风一般愈后不良,我希望大家不要在这方面下太多的功夫,十个能治好两个或者一个相当不错了,那么大家在还没有很清楚掌握气机和用药原则的基础上,不要治这种半身不遂,就是说你不治他或者用一些参苓白术散、桂枝汤这样一些中和之药,效果反而要比你挖空心思想出的活血化瘀的药效果要好。

谈一下当归。既然芳香,芳香就散,而且当归油润,那么这个就能补,当归能补血,能行血,行血配以川穹,补血配以生地、熟地,能达到好的效果,所以说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穹,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地黄补,川穹散,白芍敛,而当归通,那么如果排一下座次的话,你可以这样来排,最左边排白芍,最右边川穹,中间靠左你放熟地,靠右放当归,熟地纯补,川穹纯散,白芍纯敛,敛中带滋,当归既有补性,又有通性,放在熟地和川穹之间,所以说当归是一味不错的药,但当归补而不滞,散而又带补。

有人问白芍。白芍是一味非常好的药,可以这样跟大家说,滋阴药中白芍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白芍禀酸味之正,酸者能敛,白芍本身性格又能滋,这个大家尝尝白芍就知道了,肝病中必用白芍,白芍有典型的柔肝的作用,禀肝木之正,少有其他药物可以代替的,而白芍不滞。比如说乌梅,这味药也是酸的,但酸而有滞,五味子收敛太过,白芍敛而不滞,这味药是上品之药。所以桂枝汤用桂枝、白芍,这个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而且禀酸之正味,这个用它酸味去条畅阴阳,白芍这味药是正宗之品,比如很多人肝阴虚,肾阴虚啊,再加熟地,山萸肉啊,或者在山药的基础上大家一定要加白芍这味药。《伤寒论》上不是说了么,用桂枝、甘草通其阳,用白芍甘草和其阴,白芍肯定一味阴柔之药,阴而不柔,不能绝对,玉竹、黄精柔,但不能说白芍柔,但白芍又不刚,非常平和,处在中间的这么一个状态,酸而能敛,但又不滋腻,敛了又不过头,微酸,微苦,性平,有点寒又不很寒,所以说白芍这味药非常好,“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这个指的不是白芍,是其他的赤芍,其他的药,因为本经上是这样写,但我们实际应用中没有用白芍除血痹,破坚积寒热,也就是说咱们现在谈的白芍,药店用的也是白芍,所以说我们不能刻舟求剑,一定要把要用的白芍拿过来尝一尝,你就知道现在白芍对于滋肝阴,和气血的效果非常好。白芍阳气虚能不能用?古人用方都是阴药、阳药、寒药、热药相和而用,没有说这个方子都是阳药,那个方子都是阴药,桂枝汤通经脉,和气血达百脉,桂枝加白芍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嘛。开方用药切忌一种药一股脑都是在一块,就像不能光炒鸡蛋吧,不搁黄瓜片么?都是搭配用的,一定要会搭配。但是治病时,脑子里马上浮现出阴药、阳药,最多三味药,然后才是其他的为了配合这两三味药才加的其他的药,这跟大家说一下,这个是开方的一个基本原则。

小建中汤没有说白芍破血痹?白芍很硬,它可能有通血脉的作用,但你不能用白芍这个作用破聚,而且小建中汤明显治的是虚劳,少腹里急,典型虚劳的一个症,那么小建中汤最最重要的一味药就是饴糖。用桂枝白芍通一下,你不能在这儿说白芍起的是破血痹的作用,它有通血脉的作用,但绝不是破血痹的作用,你尝一尝就知道了,你煮出一碗白芍汤喝一喝,感觉一下,大家不要局限于白芍是酸啊苦的,大家熬出一碗来喝了,下次来讲的时候你拿出来,哎呀,老师,我喝了,药是什么味,那么这个就很好啊,就要有理有据有节,你真正有根据了,你不要凭空去思考,那麻黄大家煮出来尝尝,黄芩、黄连、生姜、干姜、川穹、高良姜,你可以都煮出一碗去喝,然后掺在一起然后再喝,体会对你舌头、鼻子的感觉,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然后你再过来跟我讨论每味药的作用。比如说香附、木香,作用有哪些不同,那么我先请你回去先熬碗木香汤喝,再熬一碗香附汤,或者闻一闻木香,再闻一闻香附,把香附那个小粒掰开,在嘴里嚼一嚼,回头你再跟我讨论木香、香附的区别。秉承《内经》的原旨,并没有借题发挥,也不是说旁门左道,如果大家愿意听我讲,我建议大家,春暖花开了嘛,每周到野外找几种草药回来跟大家共赏,共同欣赏,你说一下你找的草药的体会,因为各地的草药都不一样嘛,同样一个柴胡,各地抓的柴胡都不一样,你抓的柴胡是什么样的柴胡,如果大家走出不去,那么我建议大家去药店抓一些常用的一些药,然后咱在这里面咱们来对,你抓的柴胡带毛刺还是不带毛刺的,青的还是黑的,他抓的当归发白还是发黄啊,大片还是小片的,抓的归尾还是什么,抓的山萸是带皮带核一起的还是只带皮的,是暗色的还是红色的,五味子大家抓来是黑五味子还是深红色的五味子,尝尝酸口是很酸还是发苦。 

 第二十课 地震、风水、《上古天真论》

这个世界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个是物质的层次,第二个是气的层次,第三个是神的层次,这三个层次整个构成了我们世界的存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到现在我们慢慢地脱离了神和气这两个层次的认识,而直接实实在在的到形的层次,这个以西方文明在代表吧,对形的方面的追求到达了一个极致,而我们祖先或者说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注重气的层次,包括神的层次的体验。作为一个个人,神的层次可以说就是我们的思维意识,或者叫意念,形的层次当然就是我们可摸可触可解剖的肉体,介于神的层次和形的层次就是气的层次。这个中医始终在气的层次来说明医理,应用于临床。那么如果推而广之,世间万事万物也是由气组成。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关于地质地理也一样,有问题也不要看表面现象,比如哪儿发水了,哪儿地震了,哪儿山林大火啊,哪儿旱灾,哪儿虫灾,这些事情你都不要孤立地来看,都要把整个的地质形成一盘棋来看,这样看问题才比较深入,并且能够发现规律。你看现在咱们搞的地理学也好、地质学也好、水文啊,基本是沿袭西方的现代这方面的理论为依据进行探测和管理,也就是停留在形的层次,如果气的层次能够很好的理解,那么和中医的特色就能保持一致了,你比如说中国的大环境来说,先不说地面以下,先说地面以上,气机流转的两种方式啊,一个是风一个是水,风属阳,水属阴,风行于水上,因为有风所以有了生,有了生命的周流嘛,把水输送过来,把温度能够调节,那么如果没有风就没有生机,所以古人把这个整个气机的运动直接简称风,这个我们知道,说一个地方年景怎么样啊,好还是不好,风调雨顺,或者风雨不调来表示,风就是风,雨就是水阴阳平和。

孔子在《礼记》中不是说嘛:天下为家嘛,人各亲其亲,子其子,这叫天下为公,你帮我我帮你,形成良性循环,大家都有饭吃。反之你以一已私利,想藏东西,结果你自己不但攒不下东西,有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说五行讲相生,天地人讲相和就这个意思,你给出去了,帮助了对方,那么对方也会给你,这就是天地的道理。

大家不要看表面现象,一个人得了口腔溃疡,贴意可贴呀、吃维生素C啊这个在伤口上洒什么东西呀,这都是西医的治法,有的中医也这样治。其实这个是治标不治本的。口腔溃疡看溃疡的位置和情况而定是哪条经脉上火,是肝经的溃疡啊,是心经的溃疡,还是胃经的溃疡,这个很好判别。如果说是在口腔的深部,两侧,溃疡面很深,表面不是很厉害,是典型的肝经的溃疡。如果在唇上的溃疡,或者是舌头两边,溃疡面比较大但不是很疼,这是脾胃的溃疡。那么在舌尖或者是在唇的正前方,而且舌头发红,这是典型的心经的溃疡,那么这个很好来判别嘛。所以说象烟囱一样,烟囱冒烟不要光看冒烟,要看烟囱下面是哪个炉子烧的什么东西,冒出什么样的烟。这跟咱们的舌苔是一样的,跟大家说一下,一个身体呀它的气蒸在舌苔表面就形成了这种可见的舌象。《黄帝内经》是继承了先人的对气的理解而写就的,很多条文可能也不是《黄帝内经》的首创,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写的肯定也不是一个人,摘抄前人的很多著作嘛,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后来慢慢的演变,人们对气慢慢地狭义化。《黄帝内经》是在气的层次上写就的,也就是中医是在气的层次上产生的一种医学,这个是中医的最大特点。现在说什么中西医最大区别是什么呢,一个最本质的区别,中医认识到气,西医只认识到形。上医守气,下医守形嘛,《黄帝内经》上说的。大家可以拿那个搜索引擎啊,搜索一下《黄帝内经》关于气呀所有的,气上、气下、气虚、气实、气刚、气柔、气竭、肾气、肺气等,大家可以看看搜一搜,两气相搏、气机逆乱、邪气、风寒暑湿之气,人的五脏六气怎么样,什么什么气怎么样,都是从气的层次来理解人体。七情六欲无非是神之所发,然后是各种气,过于思考,气就聚在中焦不散,久思则气结了,大家一定要跟上,所谓气化形,有气才有形,没有气就没有形。人先天一点真气,结在胎中,慢慢气化出来,原来都是没有的,慢慢化出形体,长出胳膊呀,那都是气之所充嘛。就像气球,里面气有多大,外面形体就有多大,吹出来的。人长身高长肉都是气充出来的,如果气不充肉不盈啊。气在那长,形体才会长,气结实,形体才会结实,气化形嘛。很多病久而久之,比如说纤维化,某些病变纤维化,气长期停留在那,呆滞不化,慢慢就化成形体的纤维化,慢慢地长瘤子了,刚开始都没有瘤子,气聚在那不散,慢慢地久而成形,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嘛,就这个意思。成了形了就不好治了,那气长期驻扎在那,成了宿根了,开伙做饭了,各种家伙事儿都预备了,慢慢房子也盖起来了,道路也开拓了,疆域也划出来了,就变成形了嘛。刚开始人到一个地方,暂住,它没有形,拔腿就走,拎把刀,它在那安营扎寨,就化出形来了,所以人得很多疾病,也都是这样。

有一次,我给自己扎针,扎合谷穴,捻按的时候没有得法,结果使肌肉这个气倒在那,气倒针嘛,没有捻散,就拔针了,慢慢长了一个小包,象瘊子又不是瘊子,一个小结吧,那么这个就是人为地使气聚在那,聚了又没有散,气留久了,它就化成一个包。《内经》里面有这个石瘕啊,就是女子肚子里,子宫肌瘤啊,寒凝在那使气血凝滞,刚开始只是简单的一个恶血,或者寒血瘀血留在那,它不会形成一个瘤子,但是慢慢的呢,久而不去,寒气客于此而不化,它不走了,寒凝也化不开,久而久之,安营扎寨了,慢慢地很多的气血带来的东西堆积在那,越堆积越大长成了瘤子,这是很多妇女子宫肌瘤发病的一个机理。但是现在呢,寒的少些,瘀的多,瘀出来的瘤子多,不运动嘛,流的血流的泪慢慢地瘀出瘤子来。还有些女性卵巢囊肿,盆腔积液啊,这些东西都是气郁滞在那儿化出来的液体和一些不通畅的地方,所以就是气化而成形,这个很重要啊,气通则形化。一个人突然长出东西来,这个西医采取的办法是把这东西割下去,这个不可取,你要看它是怎么瘀出来的,你把它啊调开了,自己就瘪回去了。中医呢把气抽走,你把气放了,这个气球自然就瘪了,不然的话,你切的时候里面那么多经脉、血管,相当于去掉人体的一部分,这个很要命。

前些日子电视报道了一个树人,树木的树,是印尼的,这个人我不知道他犯了什么事,最后长得象个树桩子一样,手脚简直长得太象那个树桩子了,整个的表皮长得什么瘤啊,疙里疙瘩,你要不仔细看,简单就是个树权杈,枯树杈。西医做一些植皮啊,现在手象个手样。但是其实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跟大家说一下,这个人必是犯了某种气,这个气跟树气很有关系,因为万物皆是气嘛,他感到了这个树气,比如做了不好的事,或者怎么,这个我就不能用迷信说了,总之他得病肯定是有很大来由的,使那部树气侵入了,直接侵淫了他的身体,客到了他的身体里,使他自身的气机为树状气机所化,使身体成了树状那个样子。

这个告诉大家什么道理啊,有些恶性疾病大家不要瞎治,恶性肿瘤啊,老话不是说嘛,头顶生疮,脚下流脓嘛类似这样的,长些恶疮,恶气外溢啊,大家不要轻易来治,必有恶气所犯,为什么犯到他身上?一定有原因。你只有找到那个原因,你才能有真正对治的办法,我们作为大夫并不是什么病都能治,也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好。一是不是什么病你都要治;第二并不是你治都能治好。很多不是单纯一个药的问题,也不是扎针灸的问题,你一定要找到气机从哪来的,从哪化的,你找到这个,你才找到了治病的根源。现在可以这样说,大部分病不是药能治的。

我记得前几年看了一个象人的报导,什么是象人?这人脸长得象大象,你要见到了,这个人面相太像大象了,全世界有象人这个病,其中报导一例,印度还是哪的,怎么得的?他母亲怀他的时候,有一天走在路上,遇见了一头大象,突然闯到她的面前,她受到惊吓而跌倒,当然大象也没有踏着她,那后来就生了他,这慢慢地随着岁月的增长,他的面部越来越象这个大象。那么这个什么意思呢?如果西医这个解释不通,其实明眼人很简单一看,这个孕妇在怀他的时候,受大象而惊倒,气机弱嘛,一下子为大象的气机所克,大象的神气啊一下气客到了孩子身上,使胎儿一出生后就已经有大象的神气客在身体的一种状态,所以说孩子长大,一部分越来越象大象,这个不是胡说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报导。

所以说我们知道为邪气所犯,是真真实实存在,古人说尸厥、中邪可不是说只是文字性的表述啊,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说我希望大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抠一些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古人说话一般不胡说,中恶,中了恶气,什么叫尸厥?像尸体一样厥逆过去,中邪就是中了邪气,这个都是实际情况呢。你看像这个大风恶疾啊、麻风病,身体上这个恶疮啊,毒瘤啊,大家不要轻易治,要找找原因,不要上来瞎治,有时候适得其反啊,治来治去也治不好。

咱们进入正题,把《黄帝内经》第一段打出来吧,《上古天真论》,有空啊我建议大家读一本书《肘后方》,《千金方》太多了,大家仔仔细细读一遍,你看了肘后方你会发现,肘后方的所有方子,你用现在的中医理论你无法解释,你就会发现完全是两条路。

讲《黄帝内经》了,第一段大家已经太熟悉了,我不想多废话,只是想从这段条文引申一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第一段主要讲养生,“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是赞颂,这个赞颂不为过,黄帝是我们的祖先,他取得了伟大成就,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不能望其项背。黄帝大家不要小瞧啊,不要觉得我们旁边的人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觉得古人也达不到那个高度,不要以为原始社会就很落后,这个不对,不要以物质文明的进步来衡量其它方面的成就,不要以为发明了一个输液呀止血钳啊什么的就否定了古代的医学成就。黄帝是天师,当然博古通今,深晓神气之机的一个哲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圣人。“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 它在说什么大家都知道,上古当然是比黄帝还要早的人,如果你把黄帝拿到战国,再往前推,这个也可以,这样的人都能活百岁,动作不衰,身体还挺硬朗,说古人短命,50多岁就都死了,这个我们不去考证是否具体是这种情况,但是有一点,古人的生活质量比现代人高,身体素质也好。

好几年前记得去了一趟怀柔,当地人说当地有原始森林嘛,据说解放前后几十年吧,还有一个人扛一棵树走山路,树很粗了,起码一围那么粗吧,后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扛了。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对比,城里人和农村人对比,城里人文明的象征嘛,那农村人是比较落后,能明显感到身体素质上的差别,农村人在地里干活儿,城里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身体素质明显地有差别。古人这个你拿战乱来比也不对,这个得有一个标准,咱就不多说了。总之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现在大家也可以看一下,很多四五十岁的人身体素质很差,各种富贵病、慢性病,五脏耗损的那种病非常多,三十岁以后,即使能活七八十岁生活质量很差,你不能拿岁数的长短来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很多医院说某个人动了手术以后,五年生存率十年生存率,这个没有意义了。就象做了直肠癌了,挂一个粪兜子,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我觉得这个生存不知道有多大的人生的意义。所以说首先一个对健康的标准的认识,心身俱衰,身体不好,心情也不好,每天处在迷茫的状态中,跟行尸走兽也差不多,像这个活到120,从我这方面就不是很赞同这种生活方式,所以说首先比较一下今人和古人。第二啊,他说了今时之人,那今时之人不是现在,是周朝或战国时候,年半百而动作皆衰,也就是给我们透露一点,当时很多人也不懂得养生,也就是古人,公元前的大部分古人也不懂得养生,所以说并不是古人都很厉害,还是有一部分厉害。任何一个朝代都有懂养生的人和有不懂的,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所以黄帝感慨了,原先人行啊,现在人不行了,但是古人啊,从体质上跟我们来比较,也能看见些差异。

然后下面歧伯开始说了,大家都知道的非常精彩的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个大家可能读过不下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了,听也不厌其烦了。什么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就是自然嘛,自然而然产生的,所以要法于自然。术数呢,阴阳造化之端落在这个术数,哪年发生什么事,到什么岁数有问题,气机就发动了,古人讲有时疟,定期发作,那个定期触发的那个机它发作,这个由术数来定。发烧七天,这个七数,太阳少阳感传的数,包括我们的呼吸之数,都是术数。术数啊,阴阳之精微者,要法于这个阴阳的道理,合于自然形成的规律。比如很多花朵,一开就是五瓣,不是三瓣不是四瓣。按理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是四时,五是五行,六是六爻,八是八卦,九是九宫等等,这个都可以。那为什么自然界花是五?就是合于这个术数。术数极微极妙,非圣人不能察也,这个东西是非常高超的水平才能断。比如说这个断,明明知道这个水要溃堤,但几时几分溃,这个就是数,那么他对阴阳啊精微啊把握得非常好的情况下才能够做到。那么大家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要知道,这个道就是自然之道嘛。

接着说啊,前面有点虚,下面就很实了。食饮有节,吃饭要知道节度,一个是量上,第二是品种上,第三是时间上,现代人吃饭,饮食文化嘛,快餐也是一种饮食文化,那量上早上中午晚上该怎样,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了,但是大家能做到的有几个?关于品种上现在越来越杂,应不应该?应不应该这样吃?品种的选择上,你吃的越多身体聚的杂气也越多。像你招朋友到你家玩,三教九流,好人坏人,啥人都有,都到家来,保不准朋友之间出什么冲突,你和朋友之间出什么冲突。所以说从养生角度讲,饮食忌杂,而且应该是只吃当地的。原因两个,一个是地性,二是天性。地性,只吃当地周边有的,不要吃外地的,跟物种一样,因为当地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嘛,从北美南美引进一个物种,就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像水葫芦一样,这就是一个外来物种嘛,水葫芦越长越多,导致了自身的生态破坏。不要说吃珍禽异兽嘛,不要吃,气杂嘛,你不知道它身上带什么气,太可怕了。南方吃北方的,什么龙眼啊,荔枝啊,北方的吃南方。另外《黄帝内经》上不是也说了:人有寒,梦到溺水;人有热,梦到火;肺气虚,梦到飞扬,这个都是气对你的神形一个干扰。我们每天都做梦,五花八门,这都是气扰动你的心神,使你的心神呈现出一种幻象,这个幻象符合这个干扰你的气的特点,大家要听清楚啊,神和气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梦境来反映成象。大家不要吃东西太杂,当地有的就可以,这是第一啊。第二个杂代表时间,千万不要冬天吃夏天的东西,春天吃夏天或者春天吃秋天的。这个我们知道,春天的食物禀春气而生,夏天的禀夏气而长,秋天的食物禀秋气而成,冬天仓储的很多,萝卜,土豆,大白菜啊,春天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但是没有问题,我跟大家讲过,一定要晨练,虽然空气污浊,二氧化碳多嘛,树木还没有生氧气,这时候是整个地气冉冉上升的时候,这时候要顺应地气,活动开了就好了,度过这个困难时期,虽然穷但是有志气,就这个意思。同样春天也是,青黄不接,这时地上出一些小苗,荠菜小白菜啊小萝卜啊,都禀生气而长,吃一点直接就助长人身生机的运化。就是天产,天地所生自然而然产的,符合气学嘛,符合气机,你就自然采摘就可以,你不要吃反季节蔬菜。冬天的时候,人身体是闭藏,关门了,关门干什么?关门养精,养精蓄锐,就像农民一样,忙了一年了,猫冬,打牌也好,干什么也好,都是养精蓄锐的过程。你一定要大棚蔬菜,违反天时,造成一些违反天时的蔬菜,同时也把自己扰动起来,他的阳精也不固,肾气不固嘛,导致春天生气不长嘛。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尤其冬天一定要养精,不要吃反季节蔬菜。你一吃,蔬菜带有生气,一下把你闭藏的生气打开了,气漏了嘛,就像一个皮球,噗,扎了一刀,气一下瘪了。冬天吃韭菜啊西红杮、菠菜这些都不好,这些都容易引逗你整个气机从闭藏的状态下生出来。像有的蛇一样,冬天天气暖和,蛇呀突然从冬眠的状态下出来了,当时出来呀,温暖的时候出来倒可,马上不可能暖冬持续多长时间,又冷了蛇就冻死了,不能够重新回到冬眠的状态,就像很多春天的倒春寒一样,小苗一发出来,种子它要是不发能耐得住严寒,一发出来就耐不住严寒了。人也是肾精要藏得好,他很多事情都有抵御能力,不怕,一旦发出来,弱点就受到别人攻击了。所以建议大家也劝其它人不要再吃反季节蔬菜,大白菜,大萝卜,地瓜白薯你就扛一扛,也就是仓储的东西可以吃。食饮有节,咱们说了很多,一是不要吃杂的,要吃当地有的,可以尝个鲜,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安嘛,太阳升起的时候要起来,太阳落下要安息,不一定睡觉,但不要有大的动作。现代人基本都违反这个大的原则,早上不愿起,晚上很晚才睡,太阳落山了,正好是出去玩的大好时间,工作一天,到了晚上跟朋友,吃喝玩乐。太阳落山了,整个的气息要收引了,归藏了,你出去玩,不是跟夜游一样,你出动了,而且一玩到后半夜。我们讲子时为合阴之时,阴阳交合,停在那,干什么去呢?去保养,去蓄积,为明天一天的工作做准备,这时候你全都给通过人为的方式破坏了,直接导致肾气不固,长期子时不睡觉,肾气不固是肯定的,没什么可说的。亥子丑三时养肾气,寅卯二时养肝气,肝肾是最重要的,人身之根就是肝肾,这时候你不睡觉不养的话,肾气不养则肝气不举嘛。你看现在好多人愿意熬夜,到一两点钟是常事,这里劝各位一下,如果有这样的习惯尽量能够克服,早点睡哪怕你早点起呢,要跟着天时,太阳是有生命的。周易有句话:向晦入晏息。但现代有各种原因不能早睡,我也劝大家尽量要1点前睡,把子时啊合阴之时一定要利用,子午是最重要的,子时长阳,午时长阴,这时你要到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度过,才有利于你整个生机。

早晨建议6点起,6点半前一定要起,因为如果不起肝气不升,这一天气机不畅,寅卯二时养肝气,寅时是肝气发动的时候,卯时是肝气急长的时候。如果到辰已时还不起,人的一天的阳气都郁住了,气机它想动,你不让他动,那么以后慢慢它也就不动了,也就很多人早上睡不醒、没精神的原因。晚上阴气不养,白天阳气不长,现在整个阴阳气机逆乱,还有一点晚上尽量不要运动,有人喜欢去健身房,九点去做剧烈运动,出的满身大汗,这个对阴气损伤很大,建议大家把运动时间提前到上午。我们知道结婚或者说是做吉事都要赶在中午12点前嘛,很有道理,12点前阳升嘛,好事尽量在上午做,不要在下午。现在一般不是这样做了,下午和晚上时间大家充分利用,上午就荒废了,很可惜。还有很多上夜班的那没办法,工作原因,很多白班的也比不上一个夜班的辛苦,当然你夜班要睡觉那无所谓,这是起居有常其中的一点。

第二点当然是起居有时了,就是不要昼夜颠倒,颠三倒四。人都有生物钟的,阳气什么时候起,你训练他几次他就经常在那个时候起,你拿出几天时间,原先八点起,现在六点起,训练几次,一周足够了, 

 第二十一课 上古天真论之一

酒能通神明呢?酒能通神明,畅心智,通气血,主要原因酒喝下去之后有通达奔涌的性质,人心情不舒服、抑郁、愁苦,喝了酒之后能疏达气机,所以说借酒消愁,喝了酒身体飘飘然,很多愁事就忘了,或者很多郁闷的地方,尤其心下,肝脾之间郁结之气能够暂时散开。“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能活一百岁,一百岁腿脚还很利索,不靠人搀、不靠人扶,能够下地干活,在很多山区这样的老头老太还是比较常见的,比起那个活到一百岁躺着病床上还要插管,这个生活质量是不可言喻的,没有必要追求一种活到一百二十岁而整体躺着床上的生活状态。最后总结,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活这么大岁数还动作不衰呢?就是由于其“德全而不危”。德就是神,神就是德,就是神全不危。神和德稍微有点区别,这个德还包括他整个身体气血的一种状态,是处在一种很完善的状态,不至于整个人生危殆、受到损伤,那么这就是我们养生的最重要的地方,如果大家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虽然禀赋不强,那么可以靠后天将养。咱们前面不是说了吗?“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那么只要能做到上面《内经》所说的,即便先天不足、精血亏虚,那么也能“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达到长生久治的目的。“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能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那么一定是“病安从来”。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不幸短命,他这样安于道的,气血应该不错,但是得了病短命死了,所以我们只能这样来说,在去除很多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神全气充必然寿,神疲气弱必然短命,这里面公开讲呢,就不再引入更多的事例吧,大家可以继续思考。术数、阴阳、阴阳相推移,他是有一定的道理和规律的,可以精微到很细,大到宏观小到局部,他都合某种数理,比如花儿,大部分花开的都是五瓣一样,不是四瓣不是三瓣不是两瓣,一般都是五瓣,这个五就是术数。治病的时候,有多少多少条经脉,经脉的循行走向,这个也叫做术数,我们只知道这个气血在身体内运行就可以了,但是还要知道具体在哪根经里运行,那这个就是很精微的,你只要把整个气机弄得很清楚,你如果深入到数理这个层面,比如他这个病己日得,未日愈,为什么是未日愈,不是午日愈,不是申日愈,他是未日愈。有时候这个形体会障碍住我们的思考,那么我们一定要突破形体去看到气机,也就是要看到形体之所以成为形体的原因,是什么在后面推动。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蚂蚁、蜜蜂啊他们之间是怎么交流的,这个大雁是怎么知道方向,这个鱼群啊怎么能够定徙,游到指定的地点,海龟怎么在某个晚上到一个岛上统一地产蛋,大象怎么知道最后到大象墓地去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呢,所有这些后面都是整个气机推动的结果。

第二十二课 上古天真论之二

这个《内经》这本书还有《伤寒》这两本书啊都是本着气的运化规律,而展开到这个理论和临床,大家可以仔细的思考这个话对不对,大家可以想下啊,我们经常说的这个气上、气下,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你们可以引入一个把这个气换做一个云,天空中的云彩啊,朵朵白云嘛,把这个白云啊你慢慢想象到他进入我们的身体,在胸腹之间啊有层层的白云,尤其胸中啊有白云之气存在,那么这个云彩的变化随着你的性情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个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很好的来理解,就像《内经》上说了一句话嘛,就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那么上焦如雾就是雾气嘛,和这个云气是相似的。

讲《内经》第一段啊主要讲的是生命之机和这个寿命长短的来由,这一段主要讲整个生命历程的特点,还有最后一段讲的是四种层次的真人,都很有意思,咱们下面来讲一下这一段。“人年老而无子者,才力尽邪?将天数然也?”他这句话描述了生命历程是怎么样的,我们看一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为什么女子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而尽,男子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八八而尽。《周易》上啊用六九来表示阴阳,为什么?在《内经》上为什么用七八来表示这个男女的节律,很有意思的,女子竟然用阳数七,男子用阴数八,我们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他都是阴阳的结合体,对很多有同性恋的,或者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怀疑,就是因为经络啊产生了变异,因为他这个男的有柔性的一面也有刚性的一面,同样女子也是一样,都是阴阳调和嘛,所以说任何地方没有孤阴孤阳,有阴的地方必然有阳,有阳的地方必然有阴,那么这是一个大象,没有铁板一块的地方,这个大家要记住,阴阳相随嘛,就像老鼠斗猫一样,有猫的地方就有老鼠,有老鼠的地方就有猫,那如果没有猫那么老鼠可能泛滥成灾了,最终也会毁灭。所以说啊当我们知道阴的时候,阴气表现的很重,那么我们一定要推测阴气的背后一定有阳,同样阳的背后必然有阴,也就在阴阳离绝的时候,阴阳各自必须找到相应的另一块阴阳之地。《周易》的四柱就知道了嘛,这个四柱啊他有一个命盘和一个运盘,命盘为阳则运盘为阴,命盘为阴则运盘为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又刨到一根上了,二四六八为阴,一三五七为阳、一三五七九是阳,二四六八是阴,我不知道大家原先想过没想过这个问题,看似顺理成章的事情或者约定俗成的事情,阴阳相生嘛,生出儿子生出第三个来嘛,儿子长大了又要找媳妇,这个三要生出四,不断的这样找,这就是繁衍的规律嘛,那么奇数是变,偶数是化嘛,不断的在变化当中,所以古人用词非常讲究,我们说这是变化了,其实是先变而化,化育万物嘛,就是变动不居嘛,所以说任何事物都是先变而化的,先动而后静的,动静结合,没有一直动的也没有一直静的,都是动静结合、刚柔相待,刚柔和动。“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因为这里面他没有说这个女子零七的时候会怎么样,只是女子从七岁开始算,因为这里面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这样来写,可能有一些隐秘的一些生命现象他没有在这里来揭示,这个里面我这里不做重点来探讨,直接涉及到生命的起源嘛,还有一个是孩子怎么入胞,怎么出胞的,这里面呢形气神三者是怎么结合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已经不是中医范畴的一些现象了,这个不便今天来讨论了,所以说岐伯直接从女子七岁开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你看始终啊提到一个肾气,你看咱们可以看通篇嘛,关于女子整个的生命历程啊,他主要从肾气天癸任脉冲脉这几方面来表现,那为什么这样来表现呢,因为我们知道肾为根,像小芽一样发了嘛,所以说先用肾来说,这个代表我们整个生机之气是怎样生长起来的。这里有一点跟大家说一下,这个小孩他长身体啊不是我们想的平均的来长,向上的一条直线,而是象上台阶一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长身体,他中间会停滞,有时候突然的就长了几厘米,然后停滞下来,而过一段时间再长几厘米,这个古代叫蒸,蒸笼屉的蒸嘛,小孩几蒸几变,这个身体长起来,这个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为什么用蒸字呢大家体会一下,这个咱们交流一下,这个蒸字用的非常好,这个我记得庄子说过一句话,“乐出虚,蒸成菌”,这个可以互相参照嘛,这个大家都来说一说嘛,从气学的角度来考虑。云蒸霞蔚,既然我们胸中有云气,那么自然肾中也有云气,那么他用这个小儿蒸变,变蒸来比拟小孩的整个的成长的过程为什么。这个大家可以把这个被蒸的理解打出来,休息五分钟之后我们接着来讲,刚才大家打了一些了,因为我们有录音嘛,所以说我给大家念一遍,关于蒸的理解,蒸有生发之像,六十四日曰一蒸,见长百骸生脏腑,蒸蒸智慧发心灵,形神成,变蒸之状生热,而抽骨肉,无不行,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蒸脱胎换骨。蒸阴阳和合,肾气蒸腾。因为气蒸开嘛,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种氤氲之气,这个向上蒸发这个状态。你看大家揭开那个包子的笼屉,那里面的水蒸气一下子蒸起来了,那么随着这个气机的蒸腾,他带着这个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向外向上的变化,那么古人用蒸这个词精辟的描述了生机是如何分阶段使形体和气机产生变化,蒸腾菌啊什么叫蒸腾菌啊,这个地气蒸腾使那个蘑菇一夜之间就长出来了,那么这是地气蒸起的一种变现。

那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那么这个学过中医的都知道这个齿发是肾气之余,肾气的表露嘛。关于这个齿和发啊,肾气不充盈的情况下这个人这个牙齿不好,牙龈包不住牙齿,牙齿露在外边,牙疼牙肿牙浮痛牙酸,这个基本是肾气肾精不充盈的一个表现,这个牙龈疼啊这个牙齿外露啊牙龈老出血啊牙齿松动啊,他不断的去找一些护牙的刷牙或者说一些其他的方法去治,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那么你只有肾气充盈牙齿才可能好。那有的人天生这个牙齿不好,说哎呀我不行啊,牙齿不好,这个不是一个肾气的问题,那么牙齿不好必然有其缘由,标不好有可能不是本导致的,但是跟本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先天不足要靠后天来养,既然你标不好就要培本,他可以在后天帮你把这个标不好的地方适当的弥补。所以说这个牙齿先天好还是不好,如果牙齿的问题希望大家一定要培本固元保肾气。

你看有一个保养牙齿的好办法,每天早晨起来嘛或吃完饭之后用盐水漱口,并且叩齿三十六下。那么首先解释为什么牙用盐水漱口,就是不要刷牙不要拿牙刷去刷牙,因为现在这个牙刷牙膏含的东西很杂,对牙齿是有腐蚀性作用的,因为他首先让牙白嘛,消毒嘛必然有腐蚀性,不建议大家每天都用牙膏刷牙,你可以一周刷一次,或者说三天刷一下,不建议大家每天用牙刷牙膏刷牙。

因为这个牙,如果你是正常的东西五谷杂粮,那么这些东西跟你的唾液混合,在口腔形成一种食物的混合物粘附在牙齿上,本身对牙齿没有任何腐蚀作用,反而和牙齿形成了一种共生共存和谐的关系,并且有保护牙齿的作用。这个就是大肠里面有人的粪便一样啊,如果我们把牙齿这个混合物当做一种异物、一个敌人来对待,那么推而论之也把大肠中的粪便当做一种敌人来对待。那如果说按这种思路来推,是不是某一天我们也要引入一种先进的技术每天对大肠进行清洁,那么也会不会对胃中的胃酸进行抵制。因为胃每天分泌的胃酸他是有很强的腐蚀作用的,会不会把我们的胃腐蚀掉呢。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的胃酸过多的,他吃一些中和的剂啊保护胃粘膜这个本身啊就有问题,胃酸和胃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的一种关系,那么这是一种和谐,同样牙齿的碎屑和口腔的碎屑同样也会形成共生共存的关系,也就像大肠中的粪便和大肠的关系是一样的。

好那这个关于保护牙齿啊,对还没有讲为什么要用盐水漱口呢?因为首先实物残渣过多,尤其吃下东西要漱一下口,这要好一些。然后为什么用淡盐水,淡盐水有收缩作用,肾气主藏嘛,齿也要固所以说用盐水引一下肾精,使这个牙齿坚固。同时要叩齿三十六下,使你的牙齿不断的受到感应,能够调动肾精去保护牙齿,这个虽然不是一个治本的办法,但是却是一个提醒你的本要不断的固你的标的好办法,叩齿不仅使你的牙齿牙龈物理上更紧密,把牙齿叩在牙龈里面,而是叩齿的时候不断的提醒能够调动肾精、肾阴去濡养牙齿。这个就像我们扎针灸一样,扎这个井穴啊,这个井穴啊没有补法只有泻法,都是四肢的末梢嘛,扎一下之后产生强烈的痛感,那么使你这个本经气能够推动,使气血运达、调达运畅过来,那么他是起一个催动本经的作用,如果说你有急症要取井穴,他就是调动这个经气,你看扎了一个指头起到一个强烈刺激本经的作用,扎完了之后你这个手慢慢的会红、会热,那这个不就是你的气归到这了嘛,同样你不断的叩齿也会不断使肾气往齿上归,他也起到一个通调的作用嘛,按摩的作用是一样的,按摩脚心啊按摩手心啊按摩耳朵啊都是起到一个推动气机的做用,他不会形成明显的补,不会形成明显的泻,只是使你呆滞的气机变的活跃,能够鼓荡开来,这个齿啊我们就说到这。

那化疗脱发,这个伤在气血上是典型的嘛,这个化疗用的物质这个不分好坏一起杀嘛,而且从脏腑开始杀,这个非常可拍,直接使你的精气消亡,头发马上就掉了,肾气衰竭,这个要不得的。可以这样说,这个大部分癌症,如果用中医的方式调养,并且能够懂得一些养生的道理,并且可以密切的配合,精气神不散这个病并非是绝症。往往现在人们形成一种固有的观念,就是癌症不治,人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首先把你的整个精神压垮,精神一跨,气血散亡逆乱接踵而至,很多癌症一下就扩散,马上就扩散掉,你想啊头都垮了那手下还有一个活的嘛,这个日夜失眠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下,你身体马上垮下来,不是被病治死的,而是被你的精神压死的。

再有你如果再接受放化疗治疗,那么这种强力啊,这个杀灭力啊,他作用在你的体内使你本来已经衰落的五脏之精变的更加衰落,这个化疗一下子头发都掉了,这个最形象的说明直接动了你的根本,就是你的肾气,直接伤害你的元气,本没了嘛,你这个老本没了嘛,这个折了一半一下子亡了嘛,一化疗头发一下子掉光,而且现在给与老百姓的观念根深蒂固,得了癌症必须放化疗,如果这个统计数据能公开的话,那么放化疗的效果、治愈率或者好转率可以看看,我们从气学的角度就能看出来了嘛,人是一团和气,如果这一团气啊他还有一点生命,还有生机,突然告诉你,你是一个癌症,整个身体气场完全不对,如果会看气的一眼看过去这个气机完全不对,这人的精神面貌都不对,所以说很多知道了自己得癌症一做放疗,很多人都死掉了,从而愈演愈烈啊,让人们认为得癌症必死,所以更加加剧了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可以这样跟大家说,现在这个办法啊,得了癌症不是不治之症,很多这个病可以跟你相随一辈子,不吃药也行。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切掉阻断掉。

 第二十三课 上古天真论之三 

《内经》、《伤寒》、《本草》等,讲气学中医,所以我从气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我们说过世界分神气形三个层次共同存在,相互作用制约,神是精神层面的存在,形是物质层面的存在,中间夹杂着气层面的存在,我们讲气学中医也是从这方面来入手,来研究中医。因为气这个概念是中国所独有的,它不是空气的气,也不是我们呼吸的气,而是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气文化,气更几于道,气有运行的规律和具体的存在形式,中医是看到了气的存在和气的规律来指导治病的一门医学,这是中医一个核心的特点。中医讲究整体,西医讲究局部,这个只是认识到认识到气以后能更好的体察到整体,我们不能弄反了,把整体论治当成是中医的核心特点,你可以说整体论治是中医核心特点的外化,因为中医认识到了气,所以能更好的认识到整体,因为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相通的,气与气之间是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一气动而诸气动,一气衰而诸气衰,一气和悦而诸气和悦,一气怒而诸气怒。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一与多之间是一个整体,从而我们能够很好的体会什么叫做整体,西医也在探讨整体的概念,但是西医是在站在形的层次上探讨整体,没有我们站在气的层次上更便利,更高瞻远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中医的整体是建立在气层次上的整体。

《上古天真论》,咱们一直在讲“执一而天下毕”,一是什么,如何天下毕?皇上“垂衣裳而天下治”,抖抖衣裳天下就治理清楚了,这里面是有门道的,不是睡大觉天下就治了。上次讲到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这次希望能多讲一些。再跟大家说一下,治病时不要局限在药物的使用上,不要刨根问底问某个病用什么药,首先要把这个病的来龙去脉摸清楚,慢性病用药是三分,养是七分;急性病用药是七分,养是三分,掌握了三七的关系就可以了。上次讲了奇数偶数,阴阳之辩,还有七七八八,还有牙齿和头发。上次留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孩为什么不能过早的开智慧”,二是“怎样培补肾气”。“一步快,步步快”这句话有问题,如果这样快一步的人都登天了,慢一步的人也都入地了,所以大家不要争早。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中国的道都讲究自然,就是自自然然,它能得病就能好病,古代一对爹妈生七八个孩子,今天带一个孩子就把爹妈累得要死,那古代带七八个孩子不知道累成什么样了。因为古人有一个观念,带七八个孩子死一两个是很正常的,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物质基础和精力,孩子是散养的,这种散养的方式其实是更符合自然的,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现在太多孩子家长没有受到半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带起孩子来太累了。也利用这个环境跟大家呼吁一下,尽量的影响周围的爹妈。老天会自然让小孩有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只要给他吃穿就可以了,穿不要太厚,吃不要太饱,“常使小孩三分饥与寒”,小孩不怕饿、冻,反而怕热着、饱着。

你看一杯水放在那儿,你看他静止,他其实内部已经开始产生对流了,那么沉下去,沉到底儿的,这个是肾,在表皮的,那么这是肺,中间运动的,这是心,从下边往上升的,这是肝,中间调的,这是脾,那么你就这样来理解人的身体啊,你就慢慢的你就融入了气学的升降开合的这个大的自然规律当中。表皮会下降啊,表皮会下降是肺,中间动的是心,在底下往上翻腾的,这个是肝,中间调和的是脾。反复强调,气贵流通,不贵凝滞,气贵五气调均,不贵一气独大。五气开合升降调,这个五气我们都要有,不要强调某方面的独大,所以说即便精亏,也不能使用偏补堵塞的办法使肾精充盈。那么这个是不对的。就像下游吃水要靠上游来水一样,如果一旦上游断绝,第一,水库的水变成死水,不仅不能长养下游,水库的水变成死水之后,水中的鱼都活不了,那就没有了生机了,所以说这个如果说肾虚啊,补法一定要配上调法,补中带调,不调肯定不成。比如生地、山药、熟地、桑椹、黑芝麻啊,中间一定要有通达的药,就像六味里面有这个泽泻啊,有茯苓,有丹皮,为什么要有丹皮呢,大家尝一尝丹皮的味儿就知道了,都起到一个补中带调的作用,因为现在这个人体由于不活动,不运动,他这个淤滞的情况要远大于他这个气的流动,所以调很重要,因为大家不要简单的认为,你补就能补进去,这个是关于补。

这个第二点,关于这个补的方式,一定要缓缓补之,不能急,不能上去就生地熟地大量的加,像狂轰滥炸一样,想要很快把肾气培补上来,因为肾气枯竭之后阿,他上游来水还是那么多,比如一天来一克,一年才能来三百六十五克,你要让他瞬间补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肾精是不能补的,肾精和后天的发用,泻出来的水库里的水混合,这个东西你能补,比如说你直接用这个熟地生地这些药,你去补他的发用,他一克能化十克的发用,那你要等这个一克来,他才能化,过犹不及,不能拔苗助长。

很多肾虚的朋友,他问我多长时间能见效,其实你这个肾虚十年,你这个补肾虚的时间至少一半。比如说你肾虚了十年,那至少要五年来培补,一般是这个规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很多人,补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效果,他就放弃了,大家可以想见,这个水库的水位,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他不会轻易开闸放出很多的水量来,那么这个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要等时间。就是你种的花,她天天在长,但是你这个浇水、施肥,浇了一段时间,她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那么你就放弃了,那你说这个有没有用呢?其实是有用的,只是没有见到效果。那么如果我们再坚持下去,他可能会开花,可能会结果,所以他有一个滞后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呢,他有时候是几个月,有时候是一两年,他都会出现。

这个就是两点。第一个是补中要带调,他这个关键,贵流通,再贫乏也贵流通。第二个就是补要有时间,其实现在我给别人看病很无奈,因为很多他由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不良行为导致肾虚,那么又想一夜之间,或者几天之间,短短的几天,能够有特效药,那么这个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就算是神仙来了,他也不可能说是就让这个人肾气充盈,肾气充盈必须靠自己艰苦的调养,长时间的调养,慢慢慢慢才能见功,功夫到了自然开花结果。所以说关于这个肾气培补的问题还在于持之以恒,这个没有三副药五副药见效的方子,基本上不存在,年轻人啊补起来还容易,这个老了补起来非常困难,五六十岁,精气不足,肝肾不足,手震颤,头脑痴呆吧,甚至有半身不遂的倾向,肾元大亏,这个补起来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就是你精血干枯之后吧,基本上就后天的草药啊,只能起到暂时性的缓解,你必须还靠自我的这个建设和整个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改观,来促使你上游来水,调节你上游的来水和水库整个的开泄的方式,这个或许可以起到这个亡羊补牢的作用。灸本身不带气,灸也不会把天空上的气或者四周的气补到你的肚子里,那么主要还是我说的两点,第一是,以调代补,第二以实就虚,达到补益身体的作用。产生了这个元气。从无中生有,这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人打坐啊,守在关元,下丹田嘛,守在上丹田,守在一些特殊的穴道,这些都不是一些真正的守法,真正的守法是不守之守,是真正的守法,就是古代那个寓言不射之射嘛,射箭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箭来射箭,是最高的境界。其实肾虚的时候,五脏皆虚,不独肾虚,只不过各有程度前后的不同,你看中医上《内经》上也讲啊,这个神在哪儿,气在哪儿,气在哪儿,形就发生变化,所以说不守才是真正的大守。理解成精气的外化,精癸嘛,这个癸代表阴,代表精的意思,天代表自然之道,代表规律,这所谓的天癸至,就是指影响生殖系统及男女变化的气机,叫做天癸。

“天癸至,任脉通”,这个任脉我们知道吧,居于人体前面,后面是督脉,前面是任脉,它这个地方为什么强调这个任脉通,这个看看大家有没有知道的,这个是不是说之前任脉不通啊,任当任养的意思嘛,长养像大地一样,这个我就说了吧,这个并不是之前任脉不通,而是这个时候由于这个天癸至啊,这个气从下往上顶得,使任脉大通,就是一下全通了,这原先河流很细,现在河流一下变粗了,就是任脉通,因天癸至了嘛,你可以把天癸理解成这个上游的一个河流,这股气冲过来了,使任脉大通,太冲脉盛,那么任脉两条相夹之脉叫太冲之脉,所谓太冲啊,太当大讲嘛,冲是什么呢,冲当虚讲,不是冲突的冲,是冲虚的冲,当虚讲,当长讲,当谷讲,就是说两条蕴含饱满精气的两条脉叫太冲脉。

“月事以时下”向上,整个的气脉呀向上涌动,产生了乳房,使乳房变大。男子气刚,女子气柔,刚则高,柔则低,所以女子用事多在下部,就是胸部以下,或者说主要是腹部,腹部连着乳房。男子用事多在上部,胸中,胃脘,然后就是头部,所以女子得病多是小腹之间,男子得病多是胸中胃中之病,就脏腑来说,这个就是男子阳气所化,女子阴气所化,阴气则低矮,阳气刚高亢,这不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吗,也就是说在天癸至的时候,男子的阳气发用,女子的阴气发用,那么各自冲出了自己的形象,这个大家清楚啊!要把握住这一条,以后治妇科病也好啊,男科病也好啊,或者说治其它病也好啊,男子女子的区别就在此。

月经来那几天,女子身体素质会明显下降,发冷啊,关节疼啊,头晕啊,不想吃东西啊,没精打彩啊,都是由于原先聚在小腹或者少腹的气突然泄掉,而产生了体内空虚的状态,那个大家仔细要想一下,所以说月经就是一聚一散的过程,这个女子这个月事一聚一散的过程。如果大家能很好地理解这个道理,对于我们临床治病就非常有用,那就你知道是哪些病是来经时治,哪些病是来经前治,哪些病是来经后治。就像刚才这个水盆嘛,蓄满了泼掉,蓄满了泼掉,泼掉了没水就虚,蓄满了就实,蓄满了水就实,它就是会很饱满。我们可以推出,与善相聚则从善,与恶相聚则从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这个例假啊都会这样趋同,月经就是气聚气散的过程,那看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还有关于我们前面讲的这个肾气啊,这个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这个补法,利与弊,补法的局限性。还有补法啊,中间呢要贵在调法,这个肾气的真正来源是无何有之乡,像这些东西,这个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声音的变化也是,所谓的声音者,气之头,音者,气之头嘛,也都是气的外化嘛,声音变了,证明气就变了。也就是很多这个病人啊,到了病重的时候,声音出现变化了就证明病已经很重了。那么《内经》上也强调过,这个女子啊关于气冲到乳房停住啊,你这样来看、来理解,大部分气就冲到乳房停住了,还有一部分向上冲,不可能所有气到了乳房就停住嘛,这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因为你上面也产生了变化,肯定也有气冲上去了,可以这样来理解,没有男子冲得那么猛烈。

学习气学,可以说可以形象的解决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治病的关键要调均,要阳归阳乡,阴归阴乡,就是阴阳能够顺接,阴阳能够调均,这样才是治病的大的法则嘛,你不要去补阴,不要去补阳,你调它使它通畅,它自然啊就会生气,阴就就阳,阳就就阴,阴阳各归其乡而又互相交通。

万事万物是从无中生有就可以了,所有有形迹的东西都是末流的,所有无形迹的东西都是上游的,也就是
 第二十四课 上古天真论之四

学过《伤寒》的我们都知道,要想学好中医,《伤寒论》这本书一定要看,那么《伤寒论》上有一章着重来论述结胸的病状,那么什么叫作结胸?大家可以来回答下,怎么想的怎么说,教材上怎么说如果大家记得也可以打出来,上麦说也可以,关于结胸这里面还涉及几个问题,比如说什么是结胸?什么是脏结?什么是大结胸?什么是小结胸?什么是阳微结?那么这些都是一些概念性问题,但是希望大家对这些概念性问题从气学中医上有个常识性了解,我们这里不讲《伤寒论》,所以只简单说说什么叫结胸?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想看看大家,在这里经常听我讲解的,对气学中医有没基本的认识。

气结在胸中,气机升降不畅,郁滞在胸中,胸中有气结阻断,水气互结,就是气不能顺接。这里给大家说一下,第一个回答是最准确的这就叫做结胸。同理所谓大结胸就是大的气结在胸中,小结胸就是小的气结在胸中,阳微结就是阳气也就是气微微的结在胸中,脏结是气结在脏腑,深深地结在脏腑中或者结在脏中。

病不在于里,在表可汗,脉浮病在表,气结在上、在外,应汗应吐。这我跟大说一下,大家这样答也可以,但不如说这样答更直接更了当:结胸证脉不能浮大,浮大则证明未结胸,是想结胸而未结,气没有凝结起来,但有凝结的倾向,这叫结胸脉浮大,也就是一个军团要集结而未集结起来,如果仅是在表,那么你不能叫做结胸证,如果完全结胸了,那么脉应该沉或者滑,不能现浮大象,所以这是欲结胸而未结,这时脉浮大,马上就要结啊,这时不能用下法,之所以不能下法,也不是因为病在表要发之,这也不对,因为它欲结嘛,欲结胸,是不合时机,气还没凝结,所以不能下法,凝结了才能用大小承气汤下之,因为下法这些药很峻烈的,炮弹一样威力很猛。如果部队集结了,那么一个炮弹下去就全解决了。但在散开的时候,部队还没集结,你一个炮弹打下去,除了伤一些建筑物,还会造成大面积的杀伤。所以说欲结胸而未结的脉浮大,用下法徒伤正而不能攻邪,那么只有它凝结之后你才能用下法,一鼓作气把整个结的邪气给打下去。后面还有十枣汤,所以是用吐法啊下法啊是要根据结的部位,结的稍下用下法,靠上用吐法,因为这里已经不是解表的问题了,因为已经做了结胸的态势。所以我们学气学中医,一定要本着去找气机的状况和动向,那么你才能捕捉到病机,并能够有效地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那么我们言归正传讲《内经》,上两讲的太少,每讲只讲了一句话,大上讲讲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上一讲讲了“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也就是说这两个时候是人整个生命最灿烂的时候,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太阳日立中天,快到这个时候了。这三七所谓的肾气平均,应理解为肾气充盈饱满,平均分配,肾气很足,周行分布与全身,应该是最足的时候。二七天癸至之后,到三七肾气充盛,真牙生长极,那么体现人的肾气充盈,牙齿生得非常坚固而且饱满,真牙生而长极嘛。这个跟大家说一下,这牙齿通肾,大家都知道,牙齿为什么通肾,是由于肾气主骨,牙齿是骨露出来的一部分,所以说牙齿通骨骨通肾。

因为肾是闭气所化,所谓闭气就是封藏之气,紧闭之气,骨干之气,由这股气啊它整个藏在肾中向外发越,变成了骨骼(骨骼藏在里面很坚硬嘛,这都是闭气的代表。)支撑整个身体,是骨干是精髓(骨中藏髓嘛)。牙齿也有这样的性质(牙齿坚固),所以说牙齿、骨和肾气机是一致的,这样来理解,不要从形体上从其它方面来理解,直接从气机的道理来理解。

好接着往下来讲“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提到筋骨,这个筋骨包括筋和骨,这些都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生机所在,精华所在,一个筋一个骨,他没说皮没说肉,可以证明筋和骨更是根本,首先先长骨,再长筋,然后外面附以肉,最外面裹以皮,则一个人的基本形态就出来了,所以说这里面仍然强调些根本性的东西筋和骨嘛,是坚强而充实的。发长极,他这个提到一个发,发通肾,是肾气之余,肾气之华在头顶上表现出来。我们黄种人,发是黑色的,西方人发是有色的,黄种人凡是头发黑的,他的肾气相对来说更厉害,用这个发长极来表示肾气充盈到了极至。

女子四七二十八,这个时候肾气达到了她的顶点,筋骨坚发长极,代表所有的根本的东西发展到了顶峰,身体盛壮,这个时候才强调身体盛壮,由筋骨和发来体现肾气的充盈,肝肾的充盈,从而才能有身体的盛壮。大家不要搞混了,古人行文都有他的目的,那么这样来写,简短的三段话要把整个人的当时的生理状态说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我们的所有的好时光都是在三十岁以前(身体方面)。

接下去五七,五七三十五,从二十八到三十五岁这个阶段,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大家一定要仔细来理解原文,为什么他要用阳明脉衰来表示人体的由盛而衰的起点,什么是阳明?在这里问下大家什么是阳明,我希望大家能一起作这种交流,你回答错了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我能更能知道大家在气学中医这个方面理解上的偏差,更有利于我跟大家交流。什么叫做阳明,我们不是经常说六经嘛,而且要说六经的开合,开合枢嘛,三阴三阳开合枢,这是怎么回事?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什么叫做六经,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厥阴阳明,这些词本意是什么,要表达哪种气态?这个大家首先要明白,你才能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建构的其它的理论。

那么大家是这样来说的嘛,两阳合明叫阳明,是胃经,多血多气之经,阳明的气机由升转降。

所谓阳明,就是阳气隆盛,昌明在外,一派文明,也可以这样来理解,这阳气昌盛,光明在外,少阳是阳气刚升,所以叫少阳,由少阳而转阳明,就已经昌盛到了极点,就像乾卦一样,三阳已经充满。那么什么叫太阳呢?阳气衰老叫太阳,太是老的意思,少阳是震,阳明是乾卦,太阳是艮,这个是一条路线。太阳主开,因为他内气已空,阳气开浮在外,这叫太阳。所以说阳明脉衰,阳明就代表阳气的鼎盛,开始往下走,所以说用阳明来表示气由盛转衰这个节点,他这个不仅是在说一个阳明脉的问题,也是在说明气态的问题,因为阳明胃经上冲于面,所以我们读伤寒知道:寒气淤迫在阳明经,翕翕然面赤(人的脸涨得通红)由于寒气逼在阳明脉上,这阳气气机不展,淤而发赤,发热,所以说脸涨的通红,这个时候要解阳明寒淤,使热气外达,那么也就是说通过这一条我们知道,阳明脉是上蒸于面,这个阳明脉要衰了,则气不能充养面部,就使得面始焦,就开始枯了,脸开始有皱纹,面部没有原先那么光鲜。女的上了三十之后,有人就戏称是黄脸婆啦,那么这个都是,五七三十五嘛,都是由于阳明脉衰,导致的气机不能营养面部,导致面部开始衰老。女的变黄脸婆跟肝经也有很大关系,这也跟大家说一下,由其两边长雀斑的,一般都是肝气郁滞。发始堕,你看,四七发长极,这个时候发始堕,这个时候开始掉头发了,一梳头掉了好多头发,那么这个表示阳明脉衰的时候,下面的肾气顶不上来了,先天肾气也开始衰竭,也就说五七三十五,女子三十五由盛转衰。

那么“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发始白,那么五七发始堕,六七发始白,六七四十二,四七二十八发长极,那么先由发长极变发堕,再到发始白,其实六七也掉头发,不过加速了整个头发的衰老,也就是肾气的更加不充盈,不仅掉头发而且开始发白,那么掉头发和发白也都是肾气不充盈的表现,这里有一点要跟大家说一下,并非掉头发和发白都是由肾气导致的,但是主要跟肾有关,而跟肝跟脾跟其他脏也都有关系。女子多巅顶白,男子容易抑郁,男子多事业性人才,多抑郁,肝经不顺,所以说男子多两鬓白。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巅顶白的是气血上不去,脾虚肾虚都会导致巅顶白。我们讲的气,不是气血的气,不是狭义的气,而是广义的气,人身一团气嘛。只不过浓者是血,彪悍滑利则是气;阴者是血,阳者是气,那么血就是气,津液也都是气。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可为气化,都用一个气来解释,肾是肾气,脾是脾气,肝是肝气,心是心气,那头发也是头发之气,所以说掉头发也就是头发之气掉了;白头发,头发之气白了。那掉头发和白头发的气机的区别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是这样的:掉头发是枯,白头发是衰(一个是气衰,或者一个是气滞);因为生活节奏太快,而且耗费精力;掉发是根不固,白发是气不足;淤与虚的区别。

“掉发是根不固,白发是气不足,”掉头发,头发不固在上面了,那就根不固了嘛;掉头发是气不固了,所以才会掉头发;白发嘛,黑发是黑色素。五行人,五种人,金行人、水行人、火行人、木行人、土行人,跟大家说下,木行人很少掉头发;火行人爱掉头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木行人根很深,他的气机藏在里面很深,本身气很固,所以说木行人不爱掉头发,如果木行人一旦掉头发那就完了,那么木行人的气机大衰,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火行人气浮散,容易气不固,所以火行人爱掉头发,脾气暴躁,气机浮越,这样的人,下面稍微不足,上面就不固,那么掉头发就容易秃顶,一把把地掉。白发呢?木行人虽然固但容易淤,所以说木行人容易白发。而火行人气浮越,爱掉头发不容易白发,那么这就是区别,气都浮在上面,有点养份就充养了头发,所以说他不容易产生白发,但是很容易导致气机不固,容易掉发。同理可以推其他几行人的特点。这里还要说一点,如果发现一根白头发,那绝对不是一根,马上会长出很多根,所以说很多爱美的,不管是男的女的,见了白头发不要拔,只要有白头发,就证明你那一块,整个的气机不足了,拔了一根,那气仍然补不上来,还会重新产生新的白发,一旦你发现头上有白发,赶紧补气,养精蓄锐,精足神旺,慢慢的你的头发才会转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你看绕了一圈回来了,二七的时候是“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有子”,这个时候那边任脉通,这边任脉虚,那边太冲脉盛这边太冲脉衰少,那边月事以时下,这边地道不通,那边天癸至这边天癸竭,那边有子这边无子,所以说女子是以任脉,太冲脉为用,也就是以阴气为用,以前面的气为用,充养了人的一身,那么所以天癸是代表内在的一种生机,那么天癸一竭,整个的生殖之精衰少、闭藏,使女子不能再生孩子,七七四十九嘛,四十九岁是女子的更年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那么这和前面是相对应的,女子是七岁,肾气盛,丈夫是八岁肾气实,那么前面用盛,后面用实,有没有区别呢?这区别不大,但是也可以略略说一下,因为男为坎,女为离;坎中间一阳实,那么他用这肾气实来表示男子阳气的充实,以实为主。发长齿更与女子的齿更发长是一个意思,这没有前后的区别。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你看男子八岁肾气实,而到二八肾气盛,这个和女子七岁肾气盛是有区别的,男子阳气打的基础多一些,女子有点阳气就可以,因为女子以阴气殷实为主,男子以阳气殷实为主,所以男子对阳气积蓄的要更久。坎嘛,中间一阳实,所以民间说小男孩儿难带难养道理就在此。培养阳气是不容易的,所以二八再强调一遍,肾气盛,这时候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女子的三七,都是肾气平均肾气足了。男子到了三八,要强调筋骨劲强?古人写书,一字都要审慎对待,何况一句话呢?所以说读古书,一定要玩味,尽量把古书的重要条文背诵,经常的思考,没事思考思。“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那我们前面到这个四七,这女子的四七说过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是先筋骨,基础打好了,有了筋骨的坚和肾气的充盈,那么才导致身体的盛壮。那么同理在这仍然适用,筋骨隆盛,才导致肌肉满壮。筋骨是本,肌肉是末,有骨头就不愁肉就是这个道理,骨头要好筋要好,这个皮肉其次。你看这个又强调一下男子的阳刚之气,所以是隆盛,而不是仅像女子的筋骨坚,发长极,这个体现了阳气一个特性。

到了“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子的五八只强调肾气衰,而在女子的五七强调了一个阳明脉衰。五七,女子是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而五八,男子是肾气衰,发堕齿槁。《内经》说男子本来就是多气少血,多用者先衰,女子以阴为用,阳明为水谷之海,男子用刚,肾气壮,女子用阴,阳明多气血,尚补;女子颜面衰老快而明显;女子血多,男子气多,血多则始于脾胃,气多根于肝肾;女子多用气血,男子多耗精气。女子阳气不足,阳气先衰,阳明脉,阳气先衰,所以说在面部上首先表现出来,女子老的要很快嘛,三四十岁女子明显老比男的快多了,女子活过男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女子提前的内敛。所以说,女子也不要悲伤自己三四十岁青春易逝,那么你要看到你现在的迅速的撤退是为以后慢慢衰老做准备。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六八四十八,那么男子到四十八,阳气终于撑不住了,下面都衰了,上面的阳气撑不住了。阳气衰于上,这个地方仍然是强调阳气衰于上,这可以证明,男子以阳用事,对阳的依赖有多么严重,同时阳气有多么足,他没有一下子衰掉,而从上开始衰,面开始焦。那看下六八的女子呢,六七的女子,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那么男子这时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那么下面是发鬓斑白。《黄帝内经》上已经明确的说出来了,女子发始白,男子发鬓斑白。

到“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那么这个和女子的七七一对照马上发现,多了什么呢?多了肝气衰和筋不能动,其他的大概都能相对应,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前面我们就看过了,从三八就是筋骨劲强,筋就体现出来了。那么到七八,筋主肝嘛,肝筋同体,肝气衰而筋不能动了,可见男子对这个肝的依赖有多么严重,这得肝硬化一般都是男的,这个大家应该是知道的,这男的对肝脏的要求非常高,非常依赖于肝脏的推动,因为肝主生机嘛,肝是艮,艮是长男,肝主用,肝主筋,主强,要说女子以任脉为主,男子以肝为主,肝主气,肝有血,肝藏血而用气,男的为什么容易发怒啊,男子气大啊,男子有事业心啊,都是由于肝脏的发用导致的,这个大家要知道。所以说关于生命历程当中,对男子的描述更进一步强调肝和筋的作用,也就是发鬓斑白,那么就是肝肾两衰,肝气不足了嘛,血不濡肝,肝精亏少,导致肝经和少阳胆经不能上涌于两鬓,导致两鬓斑白。“八八,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我们可以看一下,这男子到八八六十四岁,女子七七天癸竭,男子八八天癸竭,也就是说从而证明男子的生殖能力要比女子强,时间要长,那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女子到七七就不行了呢?因为女子有一个有形的胞宫,子宫嘛,有形的先坏,无形的后坏,生孩子你就要用有形的东西才能生出来,所以说女子七七四十九就不能再生孩子了。而男子到八八六十四岁,仍然可以有子,道理就在于此。这个肾气衰,天癸竭,当然是齿发皆去嘛,牙齿掉光了,头发也都落了,这像树木到了秋天,秋风扫落叶嘛,精气衰而内敛,阳气不能发越于外,所以说,繁华景象都消退掉了,整个的人精气神内敛,眼睛也抠抠的向里去了,耳朵也听不到多少声音了,牙齿也坏掉了,鼻子也不闻香臭了,四肢解堕,走起路来也不方便了,肠胃功能也出问题了,整个各个零部件都出了问题。

精气内藏,衰而藏,耳聪目明,那这个精气两方面:第一你可能精气还足,所以耳聪目明;另一种情况,你精气过度耗用,导致该闭的没闭住,反而会加快你的衰老,比如耳朵聋了还戴一个助听器,眼睛花了还戴一个老花镜,继续使用,自己枯竭了还不知道节制反而还更加外用,所以说老人忌得,就是不要再去获得外来物质的满足,而应该退藏于密,退藏到自己身体最秘密的那个地方,使自己的精气得以保存,那么活的更长。“有其年已老而有子”岐伯说了,自己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肾气有余,虽有子男子不过八八女子不过七七,天地精气之竭。这是这样来理解的,其实他就是说的前段这些话,就是告诉有些人他不符合八八七七的这规律,能够补肾气,补充盈,气脉常通,能够打破这个规律,这个是有的。我当然相信也是有这种,这个可能是两种人吧,一种天生的,天生的气脉肾气有余。还有一种就是后天培养,前半生没怎么用,后半生培养的不错。

我们建一个高标,高的一个标尺,这个标尺告诉我们,这个人修道有什么境界?这四种境界分别是四种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大家不要听着玩,这也是修炼确实有这个四个境界,不要当神话也不要觉得这跟中医没有关系可以忽略,这四种境界是哪四种境界呢?我一一告诉大家,虽然主要讲这中医,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医道是相通的,学医的人能学道,学道的人也能学医,我只是从宏观上告诉大家有四种境界。

真人是最高的,他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就在阴阳之先,这跟大家说一下,他能提挈天地,玩转了天地,又把握住了阴阳,在阴阳之先,所以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是最高的境界。参破阴阳,就像五政篇上讲的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五政篇(五常政大论篇)。第二层境界是至人,至人是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和阴阳相通,他虽然不能把握阴阳,变阴为阳,变阳为阴,在阴阳先,但他与阴阳相和,这也非常厉害。第三种叫做圣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也就说顺从也,阴阳怎么样他就怎么样,当作完全合同于阴阳,也就是还受阴阳摆布,只不过看着阴阳的来去而应和,这是第三种修炼的人,吉气来了应其吉,凶气来了避其凶,那么这叫做智从,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最后一种贤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修炼无非得四,一种跳出阴阳,第二种和与阴阳,第三种从与阴阳,第四种辨于阴阳。也即,第一种,第二种,合于大道的境界,因为跳出阴阳就合与大道,第三种是从于道,第四种明辨于道,你可以理解为贤人的追求。

辨于阴阳,与顺于阴阳,顺天时,人根据自己的生理啊,相当于什么呢,顺亡逆之昌嘛,你需要讲逆修嘛,你顺着来,顺着七情六欲来,就叫顺;你逆着自己的七情六欲来,就叫逆,他这个阴阳就是自然事物必然的发展规律,人有生老病死,你想修道就是摆脱生老病死,你要溯流向上,水都是从上游往下游流的,都是顺着七情六欲走的,所以说你要想掌握道理,明白道理,有所参悟,那么你就逆流向上,寻根溯源,那么这是一层意思。修道都是逆行,人都是老奸巨猾,你要往回修,这就是逆于阴阳。这个和第三个从于阴阳是不一样的,那个阴阳是真正的道化,这个阴阳,逆从阴阳是逆行。

《四气调神论》。我们看一下啊,上古天真论主要说了三个方面的事情,一个说了下古今的差异,醉生梦死,是今人,第二说了下男子女子的生命历程,阳气由盛而衰,第三部分说了一下,修炼不同层次的人,总括了《上古天真论》的大概的法要。这一篇可以说是整个《黄帝内经》的眼目,他代表《黄帝内经》的理论所取得的成就,他所阐述道理的境界,关于最后四种修炼的方式,也可以看一下,不要等闲视之,也可以看一下《云居七笺》,道家不是炼丹这么简单。

第二十五课 四气调神大论

阳经叫法如果说少阳阳明太阳那么阴经也应该叫少阴阴明太阴,这个阴明或者阴显或其它的都可以,但是它没有这样叫,这里面有深刻的道理,这是第一。第二,关于三阴三阳的配伍,为什么少阳配厥阴、阳明配太阴、太阳配少阴?若按我们正常的思维应该少阳配少阴、太阳配太阴、阳明配厥阴,这是我们正常思维。《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大家看一下《四气调神大论》这个命名,叫四气调神,我们分别来讲一下什么是四气?什么是调神?所谓四气,开阖升降、生长收藏、春夏秋冬,这个是气机运化的一个大概的规律。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这是《周易》里的一句话。可见,交通、气往来变化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无非是四气、四时嘛,这个我们观天象,法天时就可以发现这个大自然春夏秋冬给我们无限的启示,成住坏空、生长收藏、生老病死,无非是四气组成。春气生夏气长秋气收冬气藏,那么我们能从四时中领悟到生长收藏的道理,。

这个“四气调神”,它没有说“四气调形”也没有说“四气调气”说的是“四气调神”,这个就是《四气调神大论》的眼目、精华核心所在。所谓的“四气调神”,通过观察四气的生长收藏的变化使我们能够调御自己的心神,以符合自然运化的规律,那么这个就是“四气调神”。你看这里面没有涉及到形,神气情况我们讲过是自然存在的,这里面就涉及到两个,一个是气一个是神,通过观察整个万物气机变化,我们顺应这种变化来调节我们的心神,就是四气调神。下面我们具体来讲四气如何变化,我们如何调神?调神非常重要,神气形三者不相失不相离是整个存在的现象,他们三者发生了种种的变化,主宰着我们整个的世界。神统气、气化神,这是一脉相承的。同样神依气、气归形这个又是互相依赖的,所以说我们学中医也好、处事也好、养生也好,对神的调养至关重要。其次是调气,再次是调形。那么很多人练健美操也好锻炼身体也好都是在形体上下功夫,这是锻炼枝末,这个锻炼是低级的锻炼,但低级有低级的用途,高级有高级的好处,所以说我们不可偏废,既要锻炼形体同时又要调气机,更重要的是神气的保养。

《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我们横着来讲吧,它举了四时,春三月叫发陈,夏三月叫蕃秀,秋三月叫容平,冬三月叫闭藏,我想这样咱们往前推,大家对语言比较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我们讲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么它气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春叫发陈,什么叫发陈呢?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两种理解都可以,第一要从陈旧当中重新生发出来,第二种理解就是发陈,陈当陈布、疏布讲,把东西陈列、摆列出来,叫发陈,可以当发生而布展,这两种理解都通,一是从陈旧当中而生发,一种是发生而不展,象小苗生出来嘛,从地里拱出来叫生,小苗舒展开来叫展,那么这是生气的总称。

夏三月叫蕃秀,什么叫蕃秀?蕃是繁茂,秀是华秀。那么这个是冬气藏起来之后,万物繁盛种子都发芽天地。

冬三月此为闭藏,这个也是拆开来讲,什么叫闭什么叫藏?就是古人用字造句的时候一字一义,并非象现在一个词组一个意思,比如说翱翔,什么是翱什么是翔古人分得很清楚,闭藏也一样,闭,使气闭起来,藏是闭后坚藏,闭后气机坚藏起来,不再出来,象种子一样,树木落了种子,种子埋到泥土当中闭藏不出,这就叫闭藏。

春三月发陈是生,万物开始生长,夏三月蕃秀是开,气机开达所以成繁茂华秀的景象,秋三月降,气降才能容平,冬三月闭,气合才能闭藏,是符合我们气学开阖升降的机理。

春三月发陈,天地俱生,有一个生,气机已升。那么夏三月天地气交,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因为气开了之后才能交,一个气,大家户户门窗紧闭不能相交,只有大家把门窗打开,万物授粉互相交达,在这个才能天地气交,云蒸霞蔚嘛,天以行云,云气上蒸。古人把阴阳合体的气机,阳气走来走去,阴阳相随的整个和谐的气机,我们古人统称为阳气,而并不是只是阳气走阴气相离,这个我们讲过多次嘛。阴阳是须臾不相离的,阴阳是相合的。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先讲前面啊,夜卧早起。古人是怎么说的呢?“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那么这个可以说一下了,春三月,夏三月,都是夜卧早起,白天劳作的时间多,这个正好符合整个气机生长的规律,由春到夏,不断温暖嘛,阳气渐进阴气渐退,这时候我们应该劳作,而不应该昏昏欲睡。我们知道人哪起居作息,作则阳气振奋,息则阳气归藏。那么春夏是阳气发陈、条达、生长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多利用这个时机使我们的阳气符合天道的运行,而不应该过多的睡觉使阳气闭藏。我们都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那么春天正好人的大的周期的气机运行的时候,那么春天能够登高能够望远,能够做更多的户外活动,有利于你整个身体的气机的条达。如果你懒洋洋的,也不锻炼身体,而昏昏欲睡,那么由于春天的生机没有很好的建立,那接下来的夏天秋天冬天你都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气机底子去运化你的阳气,也就是说使你阳气运化最好的时节就是春天。虽然艰苦但是却有无限的希望和动力,那么就和早起一样,有人身体不好不愿意早起,现代科学表明,早晨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不让人去锻练,这个是片面的。那么这个时候太阳蓬勃升起的时候,带动整个气机的升达,你一定要借这个势,去早起去运动、活动,去开达气机,这个不是吸多少氧气的问题,而是要随着太阳的蓬勃生长去开达你的气机。

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年轻人不要以挣钱当成目的,而要以锻炼为目的,锻炼经验嘛。这个也一样,以开达气机为目的,不是让你去吸多少氧气,这个大家要搞清楚,春天和早晨都是环境最利于你的时候。春天青黄不接,东西少,没有东西吃,没有瓜果梨桃,不象夏天秋天食物的丰盛,但却给你提供了无形的一种生长的气机,这个气机谁能把握到,谁的身体就会好。早晨也一样,早晨空气污浊不好,人百脉不是很通畅,这个时候人就需要通过这个气机去调,这个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道理。那么这时候是创造的时节,不是守成的时节,也不是享受的时节。所以说春天夏天一定要夜卧早起,早晨早早起来,晚上晚点睡。但是这有一个度,什么度呢?就是见天光而起,不要起得太早。起太早伤阳气嘛,晚睡呢,太阳落山后要休息,那么现在整个环境改变了嘛,希望大家春夏不要过11点,任何时候都不要过11点。因为11点之后是子时,是合阴的时候,是闭藏的时候,是养肾气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你如果过度地每天睡觉很晚,对你的肾脏潜移默化地会形成损伤。

起三回早,一定要起。7点睁开眼睛,拿个闹钟,或者让人打两巴掌,这都可以,一定努力爬起来,你只要爬起来三次,连续三天,那么你就会给你的阳气一个信号,这个点儿阳气要出来。《黄帝内经》上说过,卫气行嘛,人眼睛一睁开,卫气就从里面鼓动出来。《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还有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嘛,这是一起的,就是作息,什么叫无厌于日呢?就是要勤劳,不要厌倦白天的劳作,叫无厌于日,这时候啊,要积极地做事,不要忧伤,不要忧愁,不要疲倦,高高兴兴地充分享受夏天带给我们的阳气充盈的乐趣,这叫无厌于日。春天是这样的,广步于庭,被发缓行,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时候我们要在庭院当中来回踱步,并且要把头发散开。大家不要小瞧这一个步字,因为人的阳气从足生,生机从足下起,所以这时候,我们要经常运动我们的腿脚,使阳气从足下起,所以叫广步于庭。就象你说是这个运动,那个运动,它叫广步于庭,广当阔讲,步当足讲,阔足,在庭院的当中,使阳气生长出来。你看古人用字非常精微,它没举别的例子,广步,广字广阔,是足的运动的一个态势的描述。因为原先,冬天我们气机闭藏,到了春天,要通过使你的足加快运动使阳气升腾起来。

这个我们原先讲过啊,人衰老,从足下衰,那么长阳气也从足下长。很多现代人哪,步履蹒跚,到40、50岁走路打晃,那么你要小心了,你身体的气机出了大问题。上次跟大家说,儿女孝敬父母,一定不要让父母坐轮椅,很多买一个高级轮椅,摔不倒了,推着走,什么景都能逛。那么我跟大家说,这个大错特错。因为老人哪,一定要腿脚灵便,不灵便也要使腿脚时常运动,如果一旦不运动,气机凝滞,足部的气机凝滞啊,使周身迅速衰弱下去。所以说,劝大家经常慢步,慢步的好处非常多嘛,有专门的文章,慢步使周身气血通畅,气机都是从足部升起的。所以说我们看到《周易》的复卦,地雷复,或者叫震卦,阳气震于下,震者足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足。

“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什么叫被呢,就是披发。把头发散开,古人不剃头发,都盘结起来,拿一个簪子插上,这时候要把头发披散开来,被发缓行,缓行是指周身放松下来,不要那么闭藏了嘛,缓达以使气生,披发由原来卷缩的状态,使整个头发条达开,这就象种子的小芽,蜷缩在两个子叶当中,遇时而发,伸展开来,不断地向外生长,那么这个也是应了头发,你把它散开,使你的气机升达,从这儿也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对气机造成影响,头发盘结使气曲,头发散开使气散,那么披发缓行,就是使形体和缓舒畅,使生机顺畅条达地生发生长。

那么我们看一下夏三月,无厌于日,让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享受夏天的时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说到鸡,我们多说现两句。鸡啊,雄鸡一唱天下白嘛,赶阳气振奋之时而鸣叫,这是知时的一个动物,动物基本都知时,各自有各自的体现,那么鸡通过打鸣的方式,告诉我们早晨阳气出来了。古人迷信啊,鬼在鸡鸣之前要走掉,道理也在此。鸡的身体感受到,那么它通过打鸣的方式宣布阳气胜利了。阳气通过一天的扭转,重新又升达开了。鸡叫不一定是太阳出来了,是太阳从地平线以下开始发动的时候,这个阳气通过磁场也好什么场也好,就感应到鸡的身上,鸡就可以打鸣。

关于母鸡打鸣,这个历史书上都有报道,这个是种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母鸡是阴气所化嘛,阴气打鸣证明气机逆乱,所以说我们观察这个鸡的打鸣,有的鸡打的非常响亮,这是阳气振奋畅达的一种表现。他这里面说的是“与鸡俱兴”告诉人们“阳气起来了”你也要起床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顺其道、很好的汤药吗?现在城市里面我们基本上听不到鸡鸣了,觉得很可惜。因为鸡叫同气相感嘛,它一叫同时也感应你身体的阳气振奋,这个是物物相感,像一个好人跟一个坏人相处,好人可以感染坏人嘛,坏人同样也是可以感染好人,那同气相求嘛,“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说的还是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水流湿,火就燥”水是往低处流,火往高处燃烧,“水流湿,火就燥”,火就燥你也可以理解成干燥的地方容易着火,湿地的地方水容易流入。

我们看一下冬三月,它说了“必待日光”这个时候水冰地坼,白天短晚上长,这个时候阳气闭藏,不要随便的露出来,就像蛇和熊冬眠一样,这个时候你给他叫醒了,它没有食物吃,那天气那么寒冷,很容易冻死。这个时候人也要这样,一定要等日光出来,证明阳气这个时候露头了,再小心谨慎的再起来,晚上太阳落下去,赶紧的收拾回到家里,不要再做任何大的事情,也不要周身出汗,尤其冬天不要汗大泄,汗泄伤阳气,这段应该没有问题了。

《四气调神大论》为什么到秋三月才提到鸡,而不是在春天提鸡?

酉鸡,酉位在鸡主秋,秋天鸡鸣叫的特别响亮,再就是冬天,春夏则一般,我们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回答啊,这个问题提的很不错,因为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嘛,本来不想展开来说的,那既然提到了,咱们就说一说。首先看看大家有没有发表各自的见解啊,为什么春天没有提鸡,而到了秋天提鸡,与鸡俱兴嘛,什么道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跟我一样,都有这样的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想法和毅力,这个问题不提出来说,过也过了,既然提出来,咱们就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也涉及到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有没有说一下的?为什么到了春天不提鸡,秋天提鸡?有人说:公鸡年前基本都杀了,春天哪还有鸡啊?有没有回答的?最好是从气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说是鸡、酉鸡属金应西方,这个是对的。但为什么酉鸡?因为鸡属金啊?为什么酉鸡?还早上打鸣?早上是春天,是辰,是木。鸡的气机是什么样,你才能知道为什么这个秋天提鸡而春天不提鸡,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肝就是属木,心就是属火。“酉字为九,九为阴中含阳,秋天阳气归于潜藏,酉,太阳从西方下山,从象上看,太阳下山之象,太阳下山为阳气收藏,比类取象,早上阳气生长,阳主动,酉金在秋,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你看,大家这样的回答啊,一个大家都犯的毛病,酉先不说了,因为这个酉字我也没有具体的来查,可能跟大家说的也差不多,天气以急,地气以明,金空则鸣,鸡叫,那么这个说法,很多是肺空则鸣嘛,为什么金空则鸣呢?是不是空了他就鸣叫呢?肯定不是,那你这个解释说不通,金空敲则鸣,那木空敲是不是也鸣呢,木空敲也鸣,这个有问题,清晨鸟叫,怎么不是鸟,这个不用说了嘛,应该鸡鸣叫的声音和鸟叫的声音对人的感染力不一样的,所以就拿这个鸡做比喻了嘛,所以主要是举个例子来说嘛,“肺主金,肺主鸣叫”,那这个肺为什么叫,这个说不清楚。按理说震主鸣,震主声,而不是肺主鸣,不是金主鸣,这个大家要搞清楚啊,万物皆可鸣,什么是金?金是种什么气机?剩下呢,木是种什么气机?这个公鸡又是种什么气机?早上又是种什么气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看早上春天的象征,我们知道早上气升的,那这个鸡又配酉,鸡为金,这个也可以说是一个定论吧,那同时要注意了,这个鸡又是巽卦,那么又是主木,鸡又主木,那么在十二生肖当中鸡又是陪配给了酉,又主金,那这个是不是古人搞糊涂了?有矛盾,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大家要搞清楚。有人说了“升与降,有降才有升”,这个也可以说是有它的道理,现在大家开始说到一些点子上的问题了。那么也就是只有这样讨论问题,我们才有可能进步,去摸清这个实质,不然的话啊永远是空中楼阁。你下边打的是什么你根本不知道,也就是大家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讨论问题,那么永远是海市蜃楼,你看书看再多或者条文看的再多,你也不会理解其中的内蕴,大家从气机从本质找问题,那么就从现在开始。

你要知道什么是鸡,什么是早晨,什么是鸣叫,什么是金什么是酉?说什么问题啊,是说的这个问题,这个《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关于秋三月最后有一个“与鸡俱兴”,也就是这个鸡他早上要打鸣,早晨啊又是春天的象征,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不是春三月“与鸡俱兴”啊,为什么把这个条文与鸡俱兴拿到秋天呢?这个鸡是司晨,晨是指春天,那么这个秋天放在这个地方他有没有什么深意?这个主要的是这个问题。我们前面讲过了,广步于庭,这个步字是足,所以配春天,诸如此类,万物华实,天地气交,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名词都是精准的论述气机的状态,那么在这里面也是一样,这个古人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仍然有他的正确的解释方法,所以所秋天与鸡俱兴是有他的深意的。

这个主要讨论一下,鸡为什么配秋天,同时为什么鸡又司晨主春,那么这是不是矛盾的啊?如果说鸡他这个早晨阳气一升达他鸣叫代表阳气,那么应该放在春天来说这件事情,但是这个恰恰相反他放在了秋天来说,这里面有人就不理解了,所以引出了以上大家关于鸡晨酉金的论述,看看大家还有没有说的,如果没有说的我跟大家总结一下告诉大家关键的看问题的一些方法,看问题的方法一定要掌握,角度一定要多一些,问问题一定要刨根问底,一个问题搞不明白要反复的思索,直到想明白为止,决不放弃。

《周易》把这个鸟比作离,因为鸟啊在天空飞翔,处在高处,他的用要在两只翅膀上,中间身体狭小,用在两边嘛,所以说主离,鸟主离,鸡主巽,这个怎么跟大家说呢,离降一点巽,因为这个鸡退化了,阳气不能完全用在外,像离,所以说鸡飞不起来嘛,飞不高!他的象是阳气衰退示外的一种表现,鸟是阳气俱足蒸达天空的一种表现,所以鸟是离,鸡是退化的意思,但是他有很漂亮的羽毛啊,又是鸟退化来的又具备鸟的特征,两个翅膀还能扇,是阳气衰微的表现,但是这个阳仍然衰微在外,外表光鲜,内里是糟粕,离卦呢,鸟啊是内外都通明,你也可以说是内暗,但是咱们主要从用上来说,这个鸡啊是退了一步,所以说鸡是离卦的退卦是巽卦,那么阴气升阳气退,那么这个是巽卦的一个特点,鸡就有这个特点是鸟的退化,那么他用巽卦,属金,金为什么呢,金就是阳气收引,阳气在外,而里面阳气动力不足,就像秋天有瓜果的熟了但是没有生长的动力了,不会再生长了,就是阳气的收引了,天气以急了,春天夏天都耗光了,到了秋天只是收藏,就像到了晚上空气清鲜了,但是阳气没了,都是阴气了。同样鸡也属于这种气机的状态,他不会飞了,失去了飞腾的能力了,但是他还有一身光洁的羽毛,尤其那个雄鸡嘛,长的很漂亮,所以说他是阳气衰老的表现,就像秋天一样,所以鸡真正的配秋天,是秋天之气的象征。天气以急,阳气不在,地气以明,外表仍然光鲜,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条,这个对大家以后学《周易》有莫大的好处。鸡或者鸟的羽毛啊可以用装饰,这个都代表华其外败其内的一种象征,这个鸡也是这样,飞不了了,没有飞翔的能力了,失去了阳气最重要的动力了,但是他也很漂亮。就像有些人能说会道,衣服光鲜,但是其实心中没有谋略,没有胆略一样,只会说不会做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就像很多软件一样,做的很封皮很漂亮,包装很漂亮说明书很漂亮,但是使用起来不好使,这只是外表啊没鸡司晨。晨是春气是木气,是升达之气,是早晨,升达的时候怎么和金气发生关系呢,那么这个我们就要说一下,万物相感,一是同类相感,二是对类相感,什么是同类呢,就是我是小孩你也是小孩就是同类相感,你是老师我也是老师能说到一起去也叫同类相感。还有一种相感就是对类相感,什么是对类相感呢,小孩和老人,老人慈爱孩子依靠老人这叫对类相感,男人和女人相感这叫对类相感,大与小,上与下相感,高与低相感,长与短相感,高下相倾,长短相形,音声相和这种相感是对类相感,坐在我对面我会跟他发生感应,太阳跟月亮要感应一样,那么这个感应是存在于万事万物当中的,而且随处都会发生这种感应,像男女一样,任何男女擦肩而过都会发生感应,这个不可否认的。像男人有男人圈女人有女人圈,同时男女之间也要相感产生男女圈,那么这个是宇宙的大理,也就是气机一条重要的法则,像同类相感像对类相感,那么说到这问题就水到渠成了,鸡是巽卦,象征金气,他会感应木气的变化,那么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前,气机就感应到了那个鸡,那个鸡是巽嘛,巽与震相感,震卦是早晨之卦嘛,那么就产生了感应,他通过自身的感应而产生的鸣叫,也就是本身鸡不是木,是通过相感,他告诉人们他感应到了木气而鸣叫,也就是一个男孩子看到一个女孩子他说很好啊,说出这么一句话或者会心的一笑,或者说是大声的呼喊出来,那么这就是跟鸡一样,这个卦呢?这个震和巽相配,叫风雷议,什么叫议?就是长男长女互相感应而产生争议,那么就能不断繁衍下去,这事情越来越好嘛,男女相悦嘛,而且长男长女有各自的本位,同时又产生相互争议的事态,这叫做风雷议,所以我们通过风雷议卦就能很好的知道,巽卦的鸡为什么在震卦的晨时产生了一种鸣叫。那么妻子等待丈夫回来,一看丈夫回来了高兴的唱起了歌一样,当时看到了对方过来嘛,这也叫做夫唱妇随,音声相和。学好气机,学好气学,这样对于我们认识任何事物有莫大的帮助,大家学好气学可以这样跟大家讲,这个《周易》啊看《周易》的原文,可以很容易的明白的看懂,不仅是孔子的十易,同时八八六十四卦,每一爻的爻辞大家都能清楚的知道什么意思。

有春三月,以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这个说到了四气调神的点子上了,所谓四气我们讲了,生长收藏,所以到此才真正把这个调神的含义说了出来,调神的用意说了出来。那什么是志啊,就是我们的心志,不是肾气的志,而是心气的志,也就是心神,春天要使心神生,也就是我们要很高兴,做很多事情,做康复性的事情,要使自己计划,这个叫做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定要保有这个阳气的升达之气,不能通过杀罚手法,要给予而不能掠夺,要赏识而不能采用刑罚,这个古代很讲究这个的,大家可以读一下《礼记》、《尚书》,就发现古人完全精通天道,春天不能杀人,都是到秋天杀人,春天多赏识,不要打人骂人,所以说要生要赏,不能杀不能夺不能罚,春天要有繁殖嘛,你要让他充分的繁殖,而不能说在他繁殖的时候进行掠夺,像鱼苗一样,春天要休渔嘛,你不能让这个鱼苗过多的捕捞,使的这个鱼苗不能繁殖。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遵从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规律,这个古人移树也很讲究啊,你春天要种树嘛,不能砍伐,要到秋天之后才能砍伐,而且古人挪起来很讲究,不会连根挪,他会比如说当年要挪这个树,说头年断其一根,第二年再断其一根,然后第三年挪,或者头年断其一根,第二年挪,不是说上来就是要把他的所有根砍掉直接挪走,都给对方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是古人的智慧,你看现在很多挪树挪的都死掉了嘛,因为这本身就是违反了规律。

夏三月,使志无怒,就是养志吧,什么叫无怒啊,春天已经很好的享受了阳气给你带来的好处,但不能过了头,不要再往上顶了,物极必返这叫使志无怒,就是不生气,但是他说的不是生气,说的是怒发之意,不过分的意思,使志不要过分的意思,吃两个馒头就可以了,不要吃第三个馒头,过犹不及嘛,说的是这个意思。到了秋天了气该敛藏了,使志安宁,这时候要享受胜利果实了,要安稳而宁静,不能再躁扰了,不然的话生气受到损伤,那么会对你这个生气造成损害。

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若伏若匿就是藏起来了,不在外边做任何事情猫冬,现在农村有猫冬这个习惯嘛,什么也不做,在家里打牌啊,讲故事,若有私意,什么叫私意呢,就是怀揣了一个元宝一样谁也不愿意给,藏着掖着,若有私意,不再赏不再生不再予了,若有私意,这个就是藏之道,若已有得,这个东西得到了,不再向外索取索求,那么现在谁又能够做到这几点呢,基本没有,很多到了冬天还要誓师大会啊,大干冬三个月,大有人在,这样呢使这个阳气啊不得闭藏,这个危害很重,冬天还要去创业,还要广结朋友,这个不好,要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保护自己,这只能说这个意思呢。

第二十六课 三阴三阳、四气调神大论

讲《四气调神大论》之前、“哦,居然没有想到,我以为只是人为定下的,没有实质意义!”。“三阴三阳的气的状态有不同,所以命名就不同”。这个是否可以来具体说一下呢,体现什么样的状态?还有大家说:“三阳中太阳为父,三阴中太阴为母,母从子。”。任何事物都是一团气,都由气组成,一团气分成六份,分成两份就是阴气和阳气,每一份再分成三份,这就是三阴三阳。如果说《周易》里面的六卦,刨去乾坤,就是乾坤所生六子,相对应该能够对的上。对的上为什么那边的命名和这边的命名不一样呢?这个大家想一想吧,如果三阴三阳这块搞不明白,包括咱们这个足三阴足三阳与五脏六腑的配属,如果你连基本的三阴三阳的道理都不明白,那么它配属你肯定不明白,为什么艮配厥阴呢?因为厥阴肝胆相照嘛,肝胆属木,那厥阴少阳相配没道理,“两阴交尽谓之厥阴”,这个书上说过,什么叫做两阴交尽,那么这个如果是两阳交尽是什么,一阳交尽是什么,一阴交尽是什么,这些都要琢磨。两阳合明谓之阳明,为阳气极盛,厥阴为阴尽阳生,二者意义不同,所以说不对称!你看这句话,厥阴呢阴尽阳生和少阳有什么区别?这个大家也要考虑一下,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是身体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梢交接,又分别属于相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脏腑阴阳相表里的相合。这是这样的,先跟大家说一下,关于三阴三阳的首先是在概念层次上,它还没有到经脉,还没有落实到经脉,大家首先不要考虑经脉的落实,首先要考虑的是三阴三阳代表的气态,之后才会涉及到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

《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万物发陈,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培养生气的时机就是春气之应养生之道,那么夏天是阳长之道,这个生机长养壮大,这个时候叫阳长之道;这个秋天应养收之道,这个冬天是养藏之道;也就是说生长收藏代表了整个气机的春夏秋冬的运化,那么这个时候春天要使气生,夏天要使气长,秋天要使气收,冬天要使气藏,所以前人怎么来做都是要符合这个规律,该生不生,该长不长,该收不收,该藏不藏,是为逆乱,如果逆乱了就是违反天时,这个人身体要受变,做事事情要遭殃,顺应春夏秋冬四时之气的变化那么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并不是一年四季我们都要一致的做事,要懂得张弛之道,如果我们不从会怎么样呢?“春三月,养生之道,逆之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是什么意思呢?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我们知道人体内在的气机与外在的气机相应,就是五脏分为生长化收藏,肝则主生,心则主长,肺则主收,肾则主藏,脾则主化,生长化收藏空间分布有春夏秋冬,那么春天的时候是不是只肝气长其他四脏不长呢?当然不是了,一气长,气气长,这个大家要清楚啊,一气动诸气动。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个痎疟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疟疾,而是一种寒热往来、一种外感症状,这个主要由于什么造成的呢?这由于夏天的阳气不盛伤了心气了,到了秋天阳气衰,阴气袭之,袭人体表所以导致寒热往来的外感风寒的症状,这个我们一定要体会气机是从哪儿走的?夏天因阳气盛达于外所以不会痎疟,太热了不可能再受风寒,但是容易拉肚子,吃瓜果梨桃内气虚所以拉肚子,到了秋天凉风一发,到了户外不适,就容易外感风寒导致痎疟,“奉收者少”就是说卫阳不实,不能收引于内,所以说“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到了冬天阳气不能很好的闭藏,使人病重,一定要看阳气之所在即正气之所在来理解这些话。

“秋三月,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那么不只伤肺,五脏六腑皆伤,因为肺又是收气的代表,所以说主要伤肺。冬为飧泄,什么叫飧泄呢,可以理解经常溏泄,经常拉稀,肠胃的寒变,大肠寒变,那么这个时候要看一下,逆之则伤肺,肺气受伤,气机不能固外,所以寒气因此入里,感于肺而传入大肠,所以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那么这个时候这个气继续收引于内,藏于肾,所以奉藏者少,一直在走两点的路,第一个就是阳气,顺之阳气固,逆之阳气则疏。第二个就是说阳气在外衰,则寒邪感于外,阳气里气虚,则感于里,它一直说阳气衰微而致其病变。“冬三月,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那么这个时候阳气在里,藏肾中,所以说失去养藏之道,使肾精受损而伤其肾,其实五脏六腑皆伤,只是伤肾更严重一些, “春为痿厥”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了藏了一点精气在冬天被耗散掉了,精气不能生长发达。“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那么这一句话太不通顺了,实际它说的是天气清净光明,这句话没有问题,藏德不止,故不下这个就有问题,这个不符合古代语法习惯,那是天气在上面藏德,藏住了天德,没有止息,一直不下,那么这句话简直太不通顺了,这个我们没有深究的意思,我也不想在这多费口舌。它的意思无非是一个天气清净光明者,在上边以施德于四方,德施普野吧,老天之德与地气相交吧,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一定要藏德,就是说大德不德嘛,也就是孔子说的,“天何言哉,草木生也”、“天明则日月不明”这个没有道理,天光明,怎么日不明是吧,那么这个如果让我来说的话,天地光明,天如果不明则日月不明,天是日月的衬托,天要是不行了,那么日月也就不行了,那么它把这个天归一个大的阳气之所,那么日月都依天而行啊,你不能说天明则日月明,这话太不通顺了,你可以理解天不明了则日月也不明了,那么天失常了会导致什么情况呢?第一个就是日月不明,然后就是“邪害空窍”,邪气感人各个关节、窍穴,使人受伤,那么这个时候就会“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这话没错,什么意思呢,阳气啊闭塞起来了,不再施于万方,那么这个时候地气则向上侵袭了光明的阳气,就是阳气不足阴气凌之嘛,“地气冒明”,冒怎么讲呢,冲突欺凌也,那么天气不足闭塞住了,地气则阴气又冒了阳气的名了,那么云雾也不精,什么叫云雾也不精呢,就云行雨施嘛,云也不行了雨也不施了,雾气昭昭的,不精当不正常讲。

“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这有问题不通顺,其实它的意思啊,上面啊白露也不下来了,白露代表什么呢,天对地的恩泽,天气恩泽于下叫白露,那么古人说天降甘露就是这个意思,天降甘露则天施德嘛!天施德于地叫做白露,上面白露也不下了。“交通不表”什么意思呢?就是上下天地之气不能交通了,表字这个地方也不好理解,我们就理解交通不行,就是交通不行了,没有交流了嘛!阳气闭藏了,地气冒明了,天地之气不能交通了。“万物命故不施”那么这句话好不通顺,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万物也不兴了,那么“不施则名木多死”这个意思就是如果万物不流通那么名木多死,这个也不知道什么名木,你就理解成很多花草树木都死了。

“恶气不发”这是不对的,这个时候应该恶气发,这个时候阴阳失调了,恶气不可能不发嘛,恶气不发是好事嘛,所以说它应该是恶气发,风雨不节,不发也可以理解成大发,“风雨不节”就是风不调雨不顺,狂风暴雨,白露不下了,前面不是说了嘛。“则菀槁不荣”你就理解这个树木繁荣不起来了,跟前面的名木多死对应起来了。“贼风数至”什么是贼风呢,不时之风、就是突然之风,非正气之风叫贼风,冬天应该刮北风,却刮了南风,春天应该刮东风,却刮了西风,风啊应该是和缓之风,却刮了暴风,大风狂风,主要是折断树枝这样的风,或者是空气乱窜,或刮的黑风,尘土飞扬,沙尘之风,这叫贼风数起吧。

“暴雨数至”,什么叫暴雨呢?暴雨也是和贼风相对应的吧,总之不是和风细雨。“天地四时不相保”,什么叫做保啊,就是相交通相照应,天地四时之气都不相照应,不相顺接了。“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这个时候就说事情不好办了,很多事情绝灭了。“唯圣人从之”,这句话啊这个从之是顺从之呢还是调和呢这个不好说了,可以理解唯圣人可以保全自己,从之当保全讲呢。“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四气调神大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烈火熏烤火过则焦”,把这个肺烤焦了嘛,气不下满闷在胸中这叫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春天肝气用的变,心气用的洞,肺气用的焦满,肾气用的独沉,为什么这样来说?这里跟大家串一谝,肝气长,肝气生,如果不得其长马上小芽就捭掉了,就产生了激烈的变化,苗没了嘛,叫变。那么到了夏天,阳气开闸在外,里面结实,如果阳气不足里面马上就空了这叫洞。到了秋天要收,如果不收反长,那么马上化火产生焦。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那么这个四时也好,阴阳也好无非在说气的运化规律,“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应该怎么做,夏天应该怎么做,秋冬应该怎么做。什么叫做养阳呢?其实这个养阳养阴不是这个阴阳,只是个代表,是代表气机的状态,气机春夏应该生达,秋冬应该收藏,那么也就告诉你春夏应该顺应气机的升达之气,秋冬应该顺从收藏之势,而不是春天养阳气,秋天养阴气,这个跟大家说明一下。春天气机升达的时候,阴气阳气俱升达,秋天收引的时候,阳气阴气俱收引,这个没有说是独立的,很多人讲过春天要养阳气,秋天要养阴气,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随阳,阳随阴,阳气往则阴气随,阴气往则阳气随。这我跟大家纠正一下,春夏顺应气机的升达,秋冬顺应气机的收藏,并非是说春天养阳气,秋天养阴气。那么强说春天养阳气,秋天养阴气也能说通,那本意阴阳代表什么呢,升达就是阳,收引就是阴,所以说养阳要顺应升达,养阴要顺应收引。

“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个根就是根本之道,要顺从这种根本之道,升起来则随之,气开则我开之,气收则我收之,也就是前面讲的春夏秋冬要怎么做。沉浮什么叫沉浮啊,气开则沉,气收则浮,我们也应该一起效仿。故阴阳四时者,因为阴阳四时万物之宗旨,什么叫终始呢,阴阳相随,开合升降互为终使,那么万物的终始也是开合升降的终始,阴阳四时也就是气机升降开合的典型代表。“死生之本”,或生或死都在这个升降开合当中。“逆之则灾害生”,阴阳混乱对你没有好处,阴阳四时之气不相保则灾害生,那么从之,顺从阴阳之道,该生生,该长长,该收收,该藏藏,则事物大治,遂得道符合了天地之道了!“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佩你理解成背什么都一样,圣人能够遵从它,愚蠢的人就背它。“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说顺从阴阳收藏的道理则生,逆就没有好的结果,从之则治,逆之则乱,这个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要保养肾气了,要懂得养生之道了,那么这个时候你还找各个借口,那你这就是掩耳盗铃了。还有人就是下午上班就犯困,说昨天没有睡好,下午两三点钟,二点钟说我不行了,困得不行了,干不了工作我眯一会,那这个也就证明你这个整个人的精神不旺,如果精神旺不会困,所以这个时候你要观病于未萌,这个还没有铸成大错,你应该及时的调整心态,锻炼身体保住精神,让下午有精神头,那么这个就是治未病。

很多人突然感觉大拇指有点麻,尤其四十岁以后,气血窜不到了,有的一搭就麻,原先坐凳子坐半个小时也不麻,现在呢坐凳子呆不到半个小时屁股就麻,或者手指压在那也麻,那么这个时候典型的气血不足!这个小孩压的时候再长也不带麻的,流畅充足像一个气球饱满了,压也没事。当你的手指尖有麻感的时候,那我告诉大家你要小心了,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衰落的征象,因为这个就是治未病。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口中发粘发臭,我们要知道这个脾胃衰了,吃饭不香我们说肝脾不调,马上就要调整,这个记忆力不好了掉头发了,有白头发了,这个都是治未病的关键了,你不能等病重了,半身不遂了,那这个比麻更严重了。很多人有颈椎病,很多坐办公室后背拿靠垫啊,或者按摩啊,这个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要知道如果你的后脖颈出现问题了,你及时锻炼身体,使气血周畅,五脏六腑元真通利,你这个才能从根上改变,也就是不只脖颈出现问题,你的全身都出现问题。“不治已乱,治未乱”。养不是养尊处优的养,而是调养的养。养生不在于朝夕而在于持之以恒,如果得了半身不遂了再治半身不遂了这个难上加难,如果你得了半身不遂了,这个时候你再去用一些通经络猛药,反而是适得其反,很多得了这个中风的,西医这个降压、软化血管都会使内在的气机更加的逆乱,这个血管还没有软化呢又引起很多脑堵塞嘛,很多脑堵塞一通淤就变成脑出血了,看到一篇文章,说在国外治疗心脏病比不治心脏病的死亡率要高!突然诱发心脏病你只要平复,慢慢的你自己调节呼吸,只要不是很严重都可以过来,而且过来的效果还是非常可以。“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本身人的这个生命智慧系统繁复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很运用,所以99%的人都不会顺应自然之道,反而会帮倒忙,这样的治疗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所以说不是有这样一篇文章叫《不要让医生害死》这篇文章嘛!从气学的角度一看就发现了,这个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自己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大致有两点:第一,你要坚信自己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第二你要清楚地认识你要打持久战。只有掌握了这两条,不管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你都有更多的胜算,毛主席也说过要打持久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得病非一日两日,生活方式搞的,天天晚起、晚睡,整个生物钟都乱了,阴阳失调了,你这个气逆乱,很长时间了,很多年了,你做了一些病,那么可想而知,如果你不能早睡早起,生物钟不调整过来,那么你的病也好不了,他不是三天两头的事情。还有很多人,他做了买卖,患得患失,一听这个买卖成了,狂喜不已,这一旦丢了,生气不已,这个单子还没定下来快要签了,心里忐忑不安,晚上睡不着觉,前思后虑,你说这样的领导怎么能不得心气不畅的心病呢,心气根本不能舒畅,不是大喜就是大悲,要不就在焦虑中度过,像这样的人生不如死,所以他们得病多数不救,如果不能悟到这样一个道理的话,你吃什么都没用!像中药的远志、菖蒲、茯苓啊基本无效,你把心态放平稳了不患得患失,胜不骄、败不馁,得失都以平常心,慢慢的心气平和,气血开达你这个心脏病慢慢就恢复了。很多人胡吃海塞,得了糖尿病身体迅速的消瘦下来,像这样的元精不保,像这样的病你打什么胰岛素也好,或者吃很多保健品也好,这个糖尿病好不了,如果说再听西医的,吃低糖食品,那永远也补充不上来了,水谷精微化不成身体的精微,那么这个更要命了,他可能靠终生服用胰岛素,使自己的身体停留在一个很低的状态。告诉大家几点:第一、你要神气安详;第二、气血要平和;第三、劳逸结合,形体上的劳逸结合。你这三点要做足了。第一个是肾气虚匮乏,这个下焦少腹气弱,这个下焦不行了,导致这个颈椎和经脉不得充盈,尤其老年人到老了容易犯颈椎病,很多都是真气匮乏,很多不光是颈腰椎病,而是很多病都有了,颈腰椎病是其中的一个,那个颈椎病带着腰椎都是一体的,这个下虚导致,就是本不足,就是标本的问题,本不足了这个末就不行了,根不壮了,苗也不壮了,根不足就苗不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这时候你不能治颈椎,用通法也不对,用散法也不对,用散寒法也不对,那么这个时候应该培补阳气,培补阳气的时候畅达气机。

风湿性疾病,尤其是老年人都是内里空虚,导致外边气血塌陷,畏风寒导致了风湿,哪有那么多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而得风湿病的,这个少之又少,所以说上来用附子、全蝎、蜈蚣、马钱子治风湿病的,多数效果不好,反而伤及正气,而且过于毛躁,想几副就想把风湿治好,这个无一是处,也不太可能,这个上了岁数的人得了风湿病往往都得慢慢培补元气,疏通经脉,调畅气机,慢慢的再稍加一下通经活络的药,这个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你都是通经活络这个不好,这个拔罐也不好,这个畏风寒通过拔罐把他拔出来那也可取,但是于内这个拔罐徒伤正气,有的说拔出黑血来了,拔出一个大印子,一个大泡,这个以为是拔出来了,当时好像缓解了,随后又重了,这个都不值得提倡。轻微的好使,但是重症,慢性病刮痧也不行,贴一些膏药啊,都是治标不治本,培补元气、守其真气、调畅气机终归治本之法。

关于这个痔疮,这个七成的痔疮在肝,因为肝经上有一条内脉他络在肛门附近,所以很多痔疮都是肝气瘀滞导致的。人都争强好胜嘛,十人九痔嘛,争强好胜争不来则气淤于内,向下则瘀而发出痔疮,有时你不调畅气机终究不好,或者用外治法用手术做了之后,它即便不在那儿长,这个肝瘀的气机也会从其他的地方发越出来,然后是这个气机瘀阻然后顶着疼。那么下血也是,这个瘀的时间长了他得开,所以说这个时候不要治血,调畅气机是最重要的,再加一些理血的药,从肝脾上入手,这个气机舒拔开来了,自然不往下了,肝有一条经脉络脉络在肛门附近,如果是肝瘀了这个气机在堵在那边,堵在肛门那,涨就涨出来了这个痔疮,这个肝经的痔疮。还有脾经也会有痔疮的情况,但是大部分是肝气郁结导致,还有脾经不调,这个脾气不调也会诱发痔疮,所以痔疮从肝治是主要的治法。所谓骨髓移植无非是把一些精气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借以恢复正气,这个倒是可以,但是这个办法,这个西医没有好的办法,白血病在中医来说不算很严重的疾病,只要辨准了,可以施治。很多这个疾病是由于感冒误治,使邪气留于内,攻及五脏六腑遍生百病,这个很多小孩得白血病很可能是外邪入里化热或者是化寒存在骨髓。

这个治疗糖尿病从三方面入手,这个调节肝脾肾,一般糖尿病肝脾肾三脏,调肾的药调肝的药,调肾的药,这个生地熟地,调肝的药自然是白芍了,那调脾的药,麦冬黄精,里面一些调畅气机的药要有,那么看具体的症状,那么麦冬、山药、熟地滋补肝脾肾。第二个呢糖尿病要养,如果生活方式如果改变不过来的这个治疗效果也不好。第三要改变观念,树立信心,要改变什么观念呢,改变西医这个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能依赖胰岛素,第一就是要调肝脾肾,不是单补肝脾肾;第二生活方式和房事要注意;第三改变观念树立信心。其实就是一个身体虚,元阳亏虚,脏亏虚的一种病,有三五年的时间都能够缓上来,就是两三年都能够缓上来没有那么严重。

 

第二十七课 三阴三阳、生气通天

学过《周易》的,就是认认真真看过《周易》原文的,如果读的深入,你就能够充分理解古人在写《周易》的时候是怎么把阳气的生灭作为重点来论述的。那么这个三阴三阳的命名也是这样,把三阳作为纲,三阴作为纲的从属,他是这样来命名的。所以阳气直接叫少阳阳明太阳,正好表示阳气的由盛到衰,这里当然没有死了,死没有涉及。三阳是少阳为生,阳明为盛,太阳为衰,那么三阴呢,因为从属于三阳,这里我得提一下,它是怎么配属的,先从配属来讲一下,简单的给大家提醒一下。所谓的配属,你把阴阳和合作为一个气团来考虑,那么任何事物都是不阴不长不阳不消的嘛,那么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是阴阳的和合。比如说有少阳之气的时候,少阳之气也必须跟一个气相合,产生一个气团,那么它和谁合的呢?这个少阳并没有跟少阴合,而是跟了厥阴合。同样阳明和太阴合,太阳跟少阴合。这个什么意思呢?打一个比喻大家就知道了。

其实拿卦来说就非常简单了,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对卦是有了解的。震卦代表阳气生阴气退,那么这个震卦就是一团气,震卦震仰盂嘛,上面两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这是震卦。那么震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它就是一团气,那么震卦里面分阴阳,阳气生而阴气退,那么这个阳气就是少阳,退的这个阴气就是厥阴,它们是在内部凝聚的阴气和阳气的状态,这个是重点当中的重点,我不知道历代大家有没有论述这方面的,据我看的书还没有这样来说的,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一定要从这方面来考虑。其实三阴三阳在这里面,它们不是外在的这种相依相和的关系,而是内在进退的关系。什么叫厥阴啊,就是说这个阴气达到了鼎盛,开始往后退了,不行了,厥了,厥逆了,就是已经阻碍了整个局势的发展进程,这就叫厥阴。有人说两阴交尽叫厥阴,那只是表面上这样来解释,什么叫两阴交尽呢?那么三阴交尽是什么,一阴交尽是什么?厥阴,厥还有当极讲,就是物极必反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叫厥阴。阳气纯满,这个阴气从下面顶上来,那么导致阴气从下面生,那么叫少阴,那么阳气开始走下坡路了,叫做太阳,那么所以从对待来讲,叫做少阴和太阳相对,那么古书上讲少阴肾而太阳从膀胱经,就是阴阳流转交替,就是从这个角度对三阳命名,并相互配属。《生气通天论》,“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这块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我给大家串一下,然后发挥一下。夫自古,就是自古以来嘛,天是生之本,也就是这奥秘是整个生机的本源,因为有生机,我们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嘛,而如果要参透什么叫做天,那么需要我们尽量的能够窥见天道,其实这阴阳之道就是气学,本于阴阳嘛,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把阴阳弄好,对于我们学习明理是非常有帮助的。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就是所有的,包括五脏十二节嘛,这个就没有必要进一步解释了,看书就可以了。什么叫做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就是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事所有的物都通于天气,就是都通于这种生命的玄妙,从这个玄妙当中赋予整个的生机。你看它这个说了嘛,“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生机,就是生生不已,不把事物机械的来看,不要把生物和无生物有机的人为的截然的分开。

“其生五,其气三,”它所说的生物都是五行流转运布,有了变化才有了阴阳五行,有了五行流转才进一步产生了整个生命生生不息的生命进程。其气三,这个可以这样来理解嘛,任何一团气都有三团气组成,天地人嘛,光有天地,没有交泰,交泰则必然有中气,形成了三个气,一个是天气,一指地气,一指天地交合的中气,这就是“其气三”。“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就是“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什么意思呢,就是苍天之气是整个的奥秘之气,生机所在之气,如果是整个大环境清净,包括内环境清净的话,“清净,天下正,”老子讲的,你要心平气和,天地心平气和,你心平气和,就无有争扰,那么你的神志意识都达到了很顺平的程度,就是天下大治的这种意思。清静志意治嘛,无为而治,飞上天去,就是你的脑子啊,要清静下来啊,你的身体都会跟着整个的清静下来,这个气血就能调和,五脏平均,神清气爽。农村看那个百岁老人,为什么能活得长,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无欲嘛,心中清净,清心寡欲,不见可欲,就是心不乱,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晚上睡得着,吃饭吃的香,走路走稳,精神志意都很平安,所以能活那么长,气血和顺嘛。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这说的什么意思呢,这个因时之序啊,因的就是阴阳五行,顺的时序,春天完了是夏天,夏天完了秋天,秋天完了冬天,就是因这个五行相生的时序。“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告诉我们少欲、清净,不为外在的名色财利所动其心,那么是我们养生的大药,不是吃什么有机蔬菜啊,吸多少新鲜空气啊,吃多少可以补肾强身的方子啊,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就是“清静则志意治”,少思寡欲,绝学无忧,有两件事儿,你就做一件事儿,那么这样总会使你的神气充盈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使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有一个保障。那么第二,告诉我们,如果失掉了清静则志意治,那么每天烦乱于我们周围的外界事物的变化,那么就会使我们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最后导致气之消也,整个人那身体素质很差,头发也花白了,神气不足,每天打瞌睡,腰也疼脖子也酸,每天睡也不好,早上起床起不来,总是有毛病,要感冒,吃饭不香,这些东西啊都是由于我们的五脏气争气血不调造成的,“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这个没有什么过多的讲头,说的道理无非是彰显阳气的重要性,阳气就像天和日一样,如果没有这股阳气,人的寿数啊也很短暂,所以天运当像日光明一样。这里有点问题,它这个有点不符合古代行文的形式,“以日光明”,这句话有点别扭,有可能中间会出现错解,这个也不太会影响它中间的整个行文,在这里不作过多的追究。那么天运当以日光明,因为日为真,为阴阳之大用嘛。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是说阳气对整个周身的护卫起了重要作用。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所以阳因而上,阴气浊,阳气清,阴气重,所以阳气升而上,阴气降,阳因而上,从上而外护卫周身。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怎么样,因于湿怎么样,因于气怎么样,它主要讲这个外气啊,这个外面的寒暑燥湿风火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它讲的什么意思,我给大家串一下,不作具体文字的考证,因为这一块争议很大,也很简单。因于寒,就是被寒气所迫,关于欲如运枢,我不知道它是怎么说的,什么叫做欲如运枢,这个不好解释,即便不好解释通也无关大碍。起居如惊,这一块可以好好说一下,为寒气所夺,人身体的气被寒气所夺,阴气上侵,侵凌于心,就总觉得起居好像受什么胁迫,时惊时乍,这就是我们心悸不已嘛,心悸现象。这个想起来奔豚病,气从少腹上冲心嘛,心悸病,说一下水气凌心的心悸病,一种寒气嘛,这个可以互相参照,就是为寒气所胁迫,阳气有失其所的可能,这时候这整个的人的心神就非常的惊恐不安,因为这个地盘被别人占了,可能侵入的更深,所以一举一动啊都好像心悸不已,这叫起居如惊。

“神气乃浮”,什么叫神气乃浮啊,大家这个浮啊,就是逃转。人的这个寝宫啊,为阴气所袭,神气被赶了出来,不能很好的固在里,神气乃浮,这句话讲了阳气被寒气迫胁之后,导致惶惶不可终日,如丧家之犬,神气乃浮,起居若惊,你也可以理解为寒气所胁之后的阳衰的一种表现。“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你看这古人哪,一般不常这样行文的, “因于暑”,一个逗点,再一个“汗”,一个逗点儿,再“烦则喘喝,静则多言”,就是这样来说话的,你倒是可以“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这是符合古代对仗、排比的方式,如果来个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这样不是错笺,就是古人把暑汗放在一块来理解了,因于暑汗,也就是因于热嘛,汗就是热嘛,夏天出汗,因于暑汗。所谓烦则喘喝,就热气说的,肺气不顺,不能顺降嘛,使人喘渴,就是太热,水也蒸发掉,整个的肺气不能顺降,想想这整个的肯定是又喘又渴的。

“静则多言”,即便安静的时候,这个人说话也是不停的说,为什么呢?由于热气导致气血的博弈,流动的非常快,整个的气血流溢,就像火山爆发,整个的熔岩流溢啊,虽然神态安静,但话越来越多。很多实症的病人也都有这个症状啊。你看一个人不停的说,多半是个实症,急症。如果一点话也不愿意说,少气懒言,那么这个多半是个虚或是一个闭,这个很好判别。你看一个病人来了爱说的多半是个实症,不爱说的,说两句没气儿的多半是虚症,或者是虚闭之症。那就是郑声嘛,《伤寒论》所说的郑声,就是说一句停半天,这样的都是从虚从闭来论治,气闭在里,不能化用在外嘛,说话也没劲。因于暑汗这一块,它主要揭示,这个热气迫胁之后啊,这个人亢奋状态,虽然静的时候,面赤而热,妄见妄言,弃衣而走,登高而歌,体若燔炭,就是你把他按在那儿的时候,他都不断地说话,这都是一种热症、实症的一种表现。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由于体内有热嘛,就像烧红的炭一样很烫,那么这个就是一个热气在里的表现吧,就是白虎汤症,那么“汗出而散”,另外一种解释就是汗出出来了,这病就散了,这里跟大家说一下,这不是啊,这是错误的解释,因为从上下文来啊,这都是对病情的描述,没有治法,所以这里出了个汗出而散的治法是不对的,并且这种热通过汗出的方式,让病邪热气散开也是不对的。你想有热你要清热吧,他肯定不是为寒所淤闭的一种热症,用大小青龙汤开之,麻黄桂枝汤给他解了这种,这个地方汗出而散,汗出了把热气给它带出去,这病好了这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热了,因于暑嘛,里气内蒸,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还是对一个症状的描述,而且这个散,不读第四声要读第三声,是散漫的意思,所以这个“体若燔炭”整个的里气内蒸,使人汗出不止,典型的白虎汤症,经过汗出之后,散漫于体外,熏蒸于外,由熏蒸在里向外熏蒸于外,都影响了外界了,就是人啊蒸蒸然汗出,你看他的脑门也是汗,浑身也是汗,整个的一团蒸汽在那里,就是蒸包子那个蒸汽一样,所以这是汗出而散,始终是对症状的描述,散当散漫讲,不当散(第四声)讲。记得教科书也是解释为汗出而散(第四声),还有古人有几位也说汗出而散(第四声),不对。

下面“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这说的是中了湿之后的表现,湿则粘连嘛,所以首如裹,像裹了个大包袱一样,就是为湿气所侵,很多病人我见过,为湿气所侵,这个病绵延不愈,不仅是这儿招湿了,腰上啊腿上啊都招了寒湿,寒则痛甚,湿则粘连,湿气不去嘛,所以有一个,苓桂术甘汤啊,还有苓桂干姜汤,这都是从去湿上来着手的嘛。湿气不可骤去,缓缓去之,麻杏薏甘汤这都是从去湿上来治的。所以说首如裹,这个像裹住一样,这个湿拿人嘛,这个湿热不攘,什么叫湿热不攘啊,这个湿气和热气流连于肉腠,在身体里,这个攘是攘臂的意思,就是往外推,它推不开,也就是湿气粘连的一个表现,粘在那儿了,不化了,不能为气血所运化,这个很难办啊,所以很多人如果说得了这种湿性病的话,没有相当长时间的调理,湿气啊终究粘连不化,这湿热不攘就是推不开了。

“大筋緛短,小筋驰长”,也就是这个湿气啊把这个大筋小筋都拿住了,大筋当伸,现在緛短,不就废了嘛。小筋驰长,小筋短,它应该发挥短的作用,这时候却驰长开来了。那么大筋长,应该发挥长的作用,现在却緛短了,都是萎废不用嘛,为湿气所拿,緛短为曲,驰长为萎,一个曲一个萎,使整个筋气不用,那这个整个就是湿气粘连,使人不能有效的运化,筋主变化嘛,那很多病人得的风湿性的这个病,有两个原因,第一个由于内因的原因,第二是外因的原因。所谓的内因是五脏气衰,气血壅滞不利,内湿化生。第二由于长处阴冷潮湿之处,或者得过寒症湿症,外湿内侵,向里攻侵,两湿相搏,就是内湿外湿相搏,长年不化,这个病非常难治,治这样的病,就是内虚性的这种风湿病,第一条就是要健壮身体,开什么附子、乌头、独活之类的药效果不好,马钱子一些猛烈的药啊,毒蛇、蛇毒都不好,虽然能缓解一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代人得病内虚的多,还是从根本上来治,前面说过了阳气固,气血畅,五脏充,疾病才能慢慢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不是上个炮弹就能把这个整个的病崩掉的,疾病没有崩掉,这个人的气血崩掉了,这是现在很多大夫想治病,但是事与愿违的现象。这个跟大家说啊,很多风湿病患者,尤其老年都是气血衰弱导致风湿病更加严重,这个治病要治本,不能徒去风湿,必须加补气血的药,并且调气血。“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这个因气,是因什么气,历来有争议,那么这句话,气他指的啥?它因于气,有人说是风气,有人说直接就说因于四时之气,这个不好解释,那么四维相代是什么意思?那可能四维是指四肢嘛,四肢不相顺接嘛。四维相代,代,代脉我们都知道,代替,代过,那么这里面可以讲,四肢的气,气血为风气所搏,四肢的气血不能顺接,不能相照应,那么阳气乃竭,阳气受到了整个邪气的侵蚀,那么这个阳气衰竭,大概是这样来解释,第一是为寒气所迫的时候,阳气的一种表现,又惊又怕,到处乱窜,没有根据地了。第二是热气占据了我们的身体之后,我们会表现出来的一种亢奋烦躁的一种状态。第三为湿气尤其是寒湿之气所侵的时候,这个病非常难缠,不容易治愈,并且现在的老年性的风湿病患者,要从强壮身体,调畅气血,顺应五脏处下手,不要一味的去用治风湿药去去风湿,越去气血越耗,风湿没去,这个人被折腾得够呛。就象现在搞放疗化疗一样,这个癌症放疗化疗,癌症本来还能多活几年,一放疗化疗之后这个人很快就是不行了,这个《伤寒论》上是怎么说来着,就是加快了这个人的灭亡,大家掌握到这几点就可以。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这说得什么意思呢,这个阳气啊就是我们的生机之气,大家不要理解成只是一个阳气。烦劳则张,也就是跟我们前面的清静则志意治一致,那烦劳则张,如果这个事太多啊,你这个心神运用你的整个气血,不断地向外鼓荡。张当鼓荡讲,鼓荡向外,都耗散掉了,你心情烦身体劳,则整个地加快你的气血向外耗散,叫烦劳则张。精绝,这个烦劳则张你耗散得越来越厉害,你不知道停止,就是不知止啊,那这个往往就调用更多的你这个精气,由从里面去抽,就象河水没水了,要打这个井水啊,要抽地下水,地下水就是整个的水的精气,那么越抽精气越绝,越少,精气就绝了嘛。夏天阳气外浮,夏天阳气耗散,故春夏养阳,夏天浮越达到顶盛,故易暴脱,外热内寒,夏天阳气耗散,阳气外浮,肾阳亏虚,使人精绝,夏天阳气浮越于外,阴精枯竭,神气无所附而散失,夏天阳气升腾于外,里阳不足,在本身精气不足的状态下,矛盾更加突出,容易表现出来。阳气在外,里气虚,那么你原先你把精气里气耗散得厉害,你整个的阳气都蒸腾在外了,里气更加空虚。这个使人煎厥,关于精绝、煎厥都无所谓,你只要把这个阳气这个虚内状态,并且发展到一种厥的状态,什么叫厥啊,就是坏病嘛,原先阳气还能代偿吧,咱套用一个西医的名词,代偿嘛我虽然累了,我还能干活,这个墙虽然坏了,但没倒,那么一旦厥了就是说这个墙坏了,还倒了,我累了不能干活了,跑不动了还倒在地上了,这个叫厥。

这个煎厥好理解,这个煎厥就是整个的烦劳之后,你的气血被邪气所煎,老是出现这种厥病,出现昏冒啊,很多老太太夏天热不得了,一下子倒地上,中暑死亡,这个很多中暑都是因为里气啊,你身体素质不好,遇到这种情况就更不好了,象很多坐车晕车一样,往往晕车的都是素质差的,他本身这个身体的稳定性就差,气血不充沛,坐上车一晃荡,在一个动荡的环境当中,使你的整个身体就失衡,产生了呕吐眩晕的现象。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就是临时的解暑不如平时的多积精存神,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不要找医生,也不要吃更多的补药,那么平时少思寡虑,多开心,起居有节,张驰有度,劳逸结合,慢慢慢慢地每一天积攒一点,半年以后,你的身体就会有一个大的改观,这个需要坚持。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煎厥之后的症状,人煎厥之后啊,积辟于夏,使人煎厥嘛,使人啊到了不可救药的时候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注意身体,四五十岁身体坏了,不知道亡羊补牢,最终使身体完全垮下来,提早离开人世。使你的耳不聪、目不明,眼睛也花了,耳朵也听不到声音,身体这个阳气汩汩向外这个散泄,这个坏都可以当这个溃败,这个都无所谓,只是一种阳气崩溃一种表现,汩汩不可止,很多半身不遂就是这样的,“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齇),郁乃痤。”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你看上面说得是阳气,这又说得是阳气,阳气我们不要理解成和阴阳对应的那个阳气,我们就理解成我们的生机,我们的气机就可以了,这个气机是最好的,了解成气机,因大怒则气绝,大怒则气上冲,并不是阳气上冲,阴阳气相随向上冲,你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我们讲过嘛,这个人的情绪对人的身体啊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首先它作用在气,气作用在形嘛,这个人要大怒的话啊,气怦然而上,直接就顶到脑瓜门上,所以说很多人生气之后说头疼,说肝气不舒,胸郭气满,怒发冲冠是最好的形容嘛,直接顶到脑瓜门上,把这个帽子顶起来了,有没有呢,跟大家说啊,有,真有可能顶到怒发冲冠。一个在大怒的时候,乍得气机变化,毛孔都立起来呀,就是那个猫受到惊吓,那个毛都立起来,这个头皮发麻,头发根根直立的情况出现,所以说大怒则气血直冲,所有的气血都上冲,整个的气上冲,形气绝而血淤于上,什么意思呢,大怒则形气绝,就是整个的气机向上顶,下面气绝,它不是顶上来了嘛,形气分离,气归上,这个人生气生得太大了,这个时候他就大怒,小怒则气小上,大怒则气大上,所以说整个气顶上头,这个形气有绝离的可能,而血淤上,所有的血跟着气往上,气往上顶血也跟着向上,这个血呀我们理解为有形的血,也就是为气统的血,不能理解为气血的血。其实这句可以这样说,所有的气血啊都淤到上面了,很多人得脑溢血啊,一生气血一下腾然而上,冲到脑瓜上面,把血管冲开之后得脑溢血,或者头晕、迷糊、恶心,这都是由于大怒导致的,所以说大怒伤气,大怒伤血,大怒伤肝嘛。使人薄厥,这个薄啊可以当迫讲,就是迫厥,突然气血迫绝一上,这个迫切啊,逼迫啊,使人突然的昏厥,就象这种脑溢血的症状,突然昏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前面我们讲过,这整个的怒属肝,肝主筋,就是说我们这个筋啊,它由于这种强力的忽然的精神刺激导致大怒,而使血向上冲溢,这个就会把这个肝筋给伤了,因为肝主气聚嘛,它一下子把这个聚散开。有伤于筋,所有这些刚劲之气都会伤到筋上,伤在里嘛,伤到根本。“纵,其若不容”。

“汗出偏沮”,也就是说这样的大怒之后,使神气离绝,形气离绝,这个简直是冲墙倒壁啊,灾害性的,气一下子冲溢而上,导致气血偏枯了,汗出偏沮,就是一半有汗一半没汗,那这个是典型的半身不遂啊,也就是说使人偏枯嘛,一半偏枯,这个给大家说一下啊,这个中风的实际的病机变化为什么会偏枯,而不是说是某一部分不行,为什么都是半身不遂,那一半为什么还好,这一半为什么就完全不好,这个跟大家说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绝的情况,就是很多的半身不遂。气血错逆的时候出现半身不遂,也有部分不遂的,但是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是半身不遂的,就是一半有一半无,这个不是很有意思嘛,要下降整体下降,这个看看大家怎么回答的,这个一会给大家提一下,因为这个涉及到另一个整个气机的大规律,左右对衬的。这个说得好,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人是对衬的,神啊是两方面使力,左和右,也就是说气血充盈的时候,这个人要分神在两边,人有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只手,两只脚,协调工作以成阴阳协合式。那么突然的逆乱,导致神形大损,这个本身已经是成偏枯之势,整个的精气耗竭了嘛,突然又经历了阴阳大损的情况。一般这个人肯定是左右功能有稍微差异,就是眼睛视力一个好点一个差点,一个胳膊好点,一个胳膊差点,腰左边疼还是右边疼,腿左边跳得远,还是右边跳得远,大家有左手使的有右手使的,所以大家仔细体会一下,你的左半身好,还是右半身好。这个《内经》不是说了吗,“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天不足西北,故人右耳不如左明,地不足东南,故人左手足不如右强”。得病第一要建立信心,第二要创造环境,第三要打持久战,要给你身体抵御外邪的时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什么意思呢?这个和前面的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已经不是一个意思了,是两段了,我们可以不接着上面来。这就是说如果出了汗又受到潮湿之气的影响,汗出不畅,淤在肌表,就是人出汗要出畅嘛,如果刚一出汗,结果被风一吹拂,或者为寒湿之气所侵蚀,那么汗不能很好的排出体外,淤在体表,气郁在体表,慢慢地就生了痤疿,就是起了各种的疙瘩,疹子、痘子、痤疿,就是生很多皮肤病。“高梁之变,足生大疔。”“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第二十八课 气学在生活中应用、生气通天论

 古人说过一句话嘛“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黄帝内经》的《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瘘,流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这个既可以从上面来看,也可以单看。营卫之气不能条畅于周身,不互相和顺从,逆在腠理当中就不行了,也就是很多人身体虚了之后腰酸背痛哪儿哪儿不舒服,早晨起起不来,这就是你整个的营卫之气不滑利,就像河流淤阻了导致水流不畅,导致整个的庄稼不丰收啊,人的生活也受到影响,用在人身一样,逆在肉腠不能循环往复,那么气聚在那儿就能生痈肿,浮肿也是,古人气血刚强,它只要逆在肉理很可能是聚而化热就生了痈肿,现在人气机衰弱逆在肉腠容易化成浮肿,酸胀沉重。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虐”魄汗未尽就是说汗液的排泄,自汗呢盗汗那,时时不能很干净,一直自汗盗汗,严重的耗伤了气血,导致了形体的衰弱。这个气烁有蒸烁的意思,气不断的产热吗,消耗掉了。穴俞以闭,由于你自身的气血不足,又加上不断地迫汗又被风所吹拂等等,导致了一些大的俞穴关闭了,发为风疟,风一吹拂自身抵抗力又差导致了外感的疾病,这个风疟不要理解成疟疾,也不要理解成三天疟或者热疟、瘅疟等等,为气血不足导致的外感性疾病,疟毕竟是攻里攻的深一些,不足了,使风寒之邪入到里面去了,“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清净则肉腠闭拒”也就是说清净则志意治嘛,你这个气血调和神气安宁,肉腠坚强,就能把这个风邪,不时的风邪阻挡住,让你不遭受它的侵扰。

“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着当泻,不及正治,粗乃败之”这个也不太好理解,阳气蓄积使病加重有可能死亡,但是阳气当隔可能是阳气隔在那儿不通了,隔着当泻,可能是不通在那儿了,应该用泻法使不通者通,这个就像大小承气汤的症状,胃家实胃中有燥屎,阳气蓄积在胃中,不能化,这时候人表现出一些寻衣摸床的症状,这时候阳气在中间你应该泻,所以用大小承气汤,使燥屎乃下,如果不按这种思路来治呢,误用汗法或是补法使正气更虚,粗乃败之,这样解释还可以。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着阳气升,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据,勿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这个后面再加上那句“此因时之序也”也不错,什么意思呢,理解成四季或一个月都可以,总是在说阳气的道理。阳气就是生机啊,一日而主外,那么你可以理解成白天阳气在外可以做事,一天当中,平旦时候阳气长出来了,日中的时候阳气达到了鼎盛,太阳落山的时候阳气已虚,所以收引在内,所以你的气门都闭上了,毛孔都闭起来了,人的身心之气都往里入,这时候就要收据起来,不当再去做大量的运动,勿扰筋骨嘛,不要去做健身等运动,这样不好,对阳气的收藏非常不利。阳气收其来之后,雾露为阴寒之气,就不要再出去了,天有雾露使你的阳气更加受损。要是反此三时,平旦日中日西,要是跟这个生机相反了,那么形乃困薄,形体就会受到消耗和迫害。早晨阳气升,你应该很快起来,不起,阳气生不起来,那么一天昏沉。中午的时候阳气很盛,这时候你呼呼睡觉,睡午觉一睡两三个小时,对整个的身心不利。到晚上人精神了,本来晚上阳气收引在一起。“阴着,藏精而起亟也;阳着,卫外而为固,阴不胜其阳,”老子说过这么一句化:“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块阴气阳气不是一个东西,大家想一想,如果阴气藏精在里,阳气者为外在外的话那么应该是负阳而抱阴,冲气以为和,那么在这一块,它是两个角度讲阴阳的,这个阴气和阳气无非是精微之气在里,浮散之气在外而卫固,他理解阳气是这个东西,老子讲的是负阴而抱阳,他这个阴阳讲的阳气是代表精气,所以说是抱阳嘛,抱着一个精阳之气,和这个阴阳之气一个意思。负阴,背负的是阴气,指的是外周之气。这个是一个是从地位上言,一个是从性情上言,所以说这样,藏精,这个精既可以当阴气讲,也可以当阳气讲,就看你怎么理解了,你要是把这个在里的叫做精,那么它是属阴,你把精华主要的从这方面讲,阳是主精。

所以大家不要妄谈阴阳,一定要知道阴阳的立脚点。就像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咱们既可以把胖子说成阳,也可以把胖子说成阴,为什么呢?你如果按形体言,大着为阳,那么胖子是大的,那么为阳。如果我们拿这个肉和精气来讲,肉属阴,肉多,所以属阴,所以说胖子他本身即是阴又是阳,主要看你从哪个角度来说了,这个记得原先跟大家讲过阴阳只是一个代词嘛,你不要天天嘴上挂阴阳,以为它指的是什么,那就坏了,负阴而抱阳和这个里面的阴气藏精阳气者为外都是在说一个问题。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个阴气是安静之气,阳气说的是亢盛之气,如果你的安静之气不胜这种阳气的亢盛之气,那么则血脉就会加速流动,如沸腾的江河。什么叫做并乃狂呢,就是说多处沸腾的血脉最终融汇在一起达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势态,就会侵扰你的心神,使你发狂,这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当然一经一脉一个地方他这个血脉薄疾,薄当迫讲,就是迫切匆忙,渐渐的有燎原之势并乃狂,这个并就是几处相并的意思。你看,我们看到很多大热烦渴的病人白虎汤证,如果说这种燔燎的热气不能很快地得以缓解的话,那么有可能侵扰你的心神,使你神志不清啊,心神躁扰的一些症状,这个属于危证了。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什么意思呢,他这里面指的阴气阳气和上面说的还不一样,那个是从安静和亢盛来讲;这个阳不胜其阴呢,阳气指你的正气,阴气指的邪气,如果正气不能胜你的邪气,则五脏不能独全,为邪气所扰五脏相克,产生了气争的现象。九窍不通,阳气不能顺达于全身,使九窍不通。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理解阴气阳气它指的是什么?这个记得《内经》上讲,前半身为阴,后半身为阳,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它一说阳,你马上知道这个阳说的什么,而不是天天背诵这个阳气,这没有用。明显的第一个阴不胜阳,则脉流薄疾指的是寒热,第二个阳不胜阴指的是正邪,这个好理解了吧,古人很容易混淆一些视听啊,大家要分辨一些。第一个指寒热,第二个指正邪。那么如果第一个指正邪那就坏了,邪气不胜正气则脉流薄疾那么就说不通了,那么同理,第二个如果是指寒热也不对。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合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黄帝内经》啊反复在向我们强调一件事情,那么就是燮理阴阳,志意清净。什么是陈阴阳,什么是陈,当顺布讲,把这个阴阳安排的很停当叫陈阴阳,使人顺应自然阴阳万物生长的规律。只有阴阳相顺、心脉合同,那么我们的筋脉才能调和通利。《伤寒论》也是,背《伤寒论》的时候也是通篇来背,基本《伤寒论》都背下来了。《金匮要略》可以后看,《伤寒论》是一定要看的,学医没有什捷径,因为大家原先没有这种固有的思维,你要从现在的思维转变成古人的思维,气学的思维却是要下一份苦功夫的,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可以学出来的。《难经》不建议大家看,如果有精力可以涉及几本书;一本是《针灸甲乙经》,皇甫谧写的,《千金要方》从头到尾读上两道三遍,你就会对整个的方剂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再读唐宋各派医家的著作,乃至于金元医家。《黄帝内经》,“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合同,骨髓紧固”,你看古人说的多好,你只要能够顺应阴阳的道理,清净则志意治,不要过多的烦劳自己,那么筋脉筋骨都能和调统一,骨髓坚固还用吃什么钙啊,老年骨质疏松、脆弱都是由于精气耗散导致的,补钙一点用也没有。“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这个是从肠胃上考虑:一是由于肝气的淤滞,因为肝经有一条脉下络阴器并且走到肛门附近,所以说这条脉不通畅了,就生痔。还有是脾胃不调,不一定是撑的,导致气滞为痔就是要肝气畅、脾气调,这个是治本的办法。

“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就是说阴阳的法度啊在于阳气要密固,这个应该也有一个阴气怎么怎么样,阴从以顺,这样才对,他不加,咱也不能挑,毕竟阴阳以阳气为主,阳气不能欺凌阴气,阴气也不能欺凌阳气,阴阳气血和调人的心气平和,冲气以为和,春夏秋冬四时冷暖,夏天不至于太热,冬天不至于太冷,春秋两季阴阳平盛,这个是为圣度,也就是说我们五脏之气都要有胃气,胃气者调和之气,胃气者和缓之气,肝气是条达之气,条达之中有和缓,所有的气都有和缓之气,像我们脾气一样,要有一个和缓的脾气,不能有暴躁的脾气,暴躁的不是处世之道。

“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也就是前面说的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那么阳若不密,阳气过盛欺凌阴气,阴气就绝了,就像白虎汤证一样、承气汤证一样,都是大实大热对阴气的欺凌这个是不对的,阴阳之气平和,互相守自己的法度,即相生而不相害,这个就是。比如这人脾气好,证明这人阴阳调顺,这人脾气不行,太暴躁,那么就是说这人阴不平阳不密,气血不调,所以说没有一个好脾气,那么他不会懂得养生的道理,当然寿命也不会太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精神意志非常的好吧。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那么阴阳相争、相离、相战,互相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五脏之气相争,气血不调,营卫逆于腠理,肝气淤滞不化,脾气吃饭也不香,这个人就慢慢的阴阳离绝,一旦哪一天就半身不遂或者脑溢血中风啊,或者心脏病突发,阴阳离绝精气乃绝,就不行了,所以说这一段呢,无非是在告诉我们阴阳之要在于气血平和,阳气干阳气的事,阴气干阴气的事,阴阳互相照顾互相相生,这样人呢才能很好的养生,并且能够达到尽享天寿的目的。“因于露风,乃生寒热”就是说你暴露在风邪当中为风邪所吹拂,生了寒热的外感疾病。“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四时之气,更伤五脏,大家一定要掌握阴阳消长的规律,看清正邪双方的实力和状态,这个就是我们学中医的关键。你治病也是这样,你看一个病人来,肝脾不调,你上来下一些枳实、厚朴、川楝子、槟榔、木香。

第二十九课 生气通天论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大家先看一下,有一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讲药有药气和药味,药的气是怎样的呢,气香、气厚还是气薄,还有味,味酸、味甜、味苦、味辣。三味药:生地、当归、川芎,比如说丹皮特异的味道,香附特异的味道,细辛特异的味道,当归特异的香味,川芎特异浓烈。生地味浓、川芎气浓、当归居中,这个说的对了,就是这个意思,尝一下你马上就能心领神会了。我们说生地没有味,没有气,闻你闻不出生地的气,所以生地静而不动,气厚气浓,生地整个的药浓、厚,所以居下,补骨髓而长肌肉。川芎一闻,很冲,鼻子闻啊,所以说川芎气动得很,你如果是气血虚弱的人,我们加川芎不敢多加的道理就在这,耗伤气血嘛。当归居中,味气各半,气是很芳香的特异的当归味,味道发甜,稍微有点辛,同理我们可以判定当归是气血各半。“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给大家说一下这个是什么意思吧,这个有明白的打一下,因为我们今天主要就是讨论这一小段,所以说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没有回答我来回答吧,“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说的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前面我们说了,气和味的区别一个是藏在里,一个是发于表。那么藏在里的就是阴,它从哪里生出来的呢?就是从五味里生出,五味本的一个精气,所以我们想补五脏之精的话,一定要体会味道的实际意义,藏在里的是五味化成的,住在外的是五气化成的。味厚,所以藏在里;气薄,所以在表,它是一个程度的问题。“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说的无非也是,既然生在五味,阴之所生啊,里面五脏六腑。“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那么大家来解释一下吧。这个在很多中医理论书籍中不断被重复,也不断引起争议。“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酸,导致生发之气受阻,伤及母子。”“味入阴,阴为体,体味过,抑制阳用。”这样的说法更能揭示现象。我记得我原先讲过很长时间,反反复复来讲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酸是一种什么气,肝是一种什么气,脾是一种什么气,当酸的气接受到肝的气,会对肝的气产生什么影响,接受到脾气会对脾气产生什么影响,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它的实在了,千万不要机械地套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描述这些事情。“味过酸,导致生发之气受阻,伤及母子”,这种说法是可以接受的。“味入阴,阴为体,体味过,抑制阳用”。这个酸是收气的代表,吃五味子、白芍、木瓜、乌梅、草莓这些,都有酸味。味如果过酸,就抑制了水体化成水蒸气向上蒸腾的这个过程,就导致了生机受到了抑制,从而会怎么样呢?为什么叫“肝气以津”呢?大家说一下。首先明确一点,“肝气以津”是贬义词,不是褒义词,古人用词非常讲究,没有一个字不推敲,大家想一下为什么“肝气以津”,《黄帝内经》的奥妙即在于此,如果我们能体会这种奥妙。“抑制水蒸气升腾的过程,肝气以津。”“肝气以津”,肝的气化失调,受到酸涩的阻挠,使肝的生化失调,气聚为津,又打回来了。“像雾升不上去,向下返,变成了露珠”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用词,“肝气以津”,一下把这个气化不利,又返回来这个现象完美地说了出来。“脾气乃绝”呢?首先脾气缓,脾气弱,脾气升清,缓达四方,单位面积或是体积,它的气是弱的。大量的酸剂灌入之后,一下使这股缓畅之气凝结不化,产生脾气绝的后果,绝是很严重了,但这个绝不是绝离的绝,是整个气受到了闭绝,气不能升达开达于四方了,现在很多的胃酸分泌过多,口中酸液,心腹嘈杂,烧心,这些都是整个的气机受到了阻滞,脾气开不开,肝气升不了,导致肝脾抑制在那里不调。

脾气开达不了,胃气不开的表现。什么叫开胃,胃气受到了抑制,要把胃打开,增进食欲,这叫开胃。山楂是酸体,吃进去肯定有收涩的作用,山楂很酸不甜,只有山楂搁白糖拌了,得的汁儿,不是很酸,酸甜适口的时候才能达到开胃的效果,或者是微量的,吃少量的山楂。胃不开有几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受到了抑制,肝气抑郁,凡是这些抑郁的,吃山楂一点效果没有,这些心情不畅,抑郁满闷,这些不能开,反而会加重病情,加重吐酸水,这种禁止用山楂等酸性食物去开胃,开也开不了;第二种情况,由于脾胃气弱,肝气津气不足,这时候加一点山楂、橘子、白糖、冰糖,去增益胃阴,补益肝阴,脾胃和肝的阴体得到了补充,使它整个生机恢复,这个能达到一定开胃的效果,但是这个不是开胃,是益胃阴,使食欲增加,这样的山楂不能过酸,稍微有一点酸味,大部分都是甜的,酸酸甜甜的,吃得非常舒服,你一想就有食欲,这样的能够起到效果。关于耗伤脾胃分两种,一种是胃阴肝阴不足,一个是慢性的,一个是急性的,比如说大渴,烦渴,长期的伤灼胃阴,这样的要酸甘化阴;还有一种山楂开胃,这是有一点食积了,有腐化之物,需要山楂这种能收能化的,山楂它本身有一种特异性的能化食腐的作用,化肉食性食积的作用,这时候才能体现出山楂的功用,其他的酸味药基本都是酸甘化阴,益肝胃之阴,间接达到开胃的效果。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这只是为了说明道理,并不是喜欢吃酸的就生男孩儿,喜欢吃辣的就生女孩儿,在《周易》里酸属震,酸属木,震是长男,辣是辛,辛是巽,巽是长女,酸儿辣女是从这方面来的,这个是一种模式,不一定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就像肝生于左,肺降于右一样,如果你认死理儿,就认为肝气从左边升,肺气从右边降,那中医就没有学到家了,肝升于左是在说明一种道理,循环的道理,而且是一个右旋的道理,并不是实际的,只是想说明两条道路,所以大家也不要说吃酸的一定生男孩,吃辣的一定生女孩,酸辣也不一定指味道上说的,而是在反映一种气机。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首先,“味过于咸,大骨气劳”什么是大骨,大骨当然指肾气了,咸为凝涩,比酸收这个酸涩还要厉害,并且有腐蚀作用,咸则气凝,所有的生机在咸的面前都会受到抑制,强烈的抑制,“短肌”,我们切的肉,大家知道,被盐一拿,整个细胞都脱水,单位面积体积缩小,这个就叫做短肌“心气抑”,咸阻断抑制的作用很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大骨气劳”是,“短肌”是,“心气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那么首先就有八个状态,大风一刮对八方都起作用,但是因为八个状态各有其特点,那么大风一刮起来的时候,对他们的影响各不相同,但性质为一。就像胖瘦两人,瘦的大风一刮就卷起来,胖的大风一刮在地上打滚,但是都被大风刮的向南吹,这个是相同的,这里面五脏之气,升降开合、缓急开闭,那么这些气的状态是不同的,但是被咸气的抑制是一样的。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这个色黑应该是放在肾,“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肾气不衡”,甘是一种扩展的快乐之气,味甘,湿性,粘性,甘入脾,甘缓,缓和之性,使之喘满,水火一对,水在脏为肾,火在脏为心,心气输布受阻,“甘在五味中是中间味,过甘则凝滞,伤到脾,脾气滞则心气不开而喘满,”这个对,缓则气壅,大家想一想,壅则喘满。脾气是绝,第二个说心气是抑,到这只是说肾气不衡,那这个已经对肾气非常留情面了,因为是间接的,由于心气喘满导致肾气不衡,又因为甘气它本身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它不像酸苦辛辣这些东西直接冲击你的五脏六腑,甘味小弱嘛,它就渐渐的累,加重你的负担,就好像肥胖一样,刚开始胖一点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越来越胖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所以说从甘的本身的特点和它加重心气的负担,间接的影响到了肾气,这地方只是说了一个肾气不衡。关于色黑,我怀疑它是味过于咸的跑到这地方来,不是甘这里应该有的,因为吃成一个大胖子,他这个也不会脸色变黑啊,肾气也不会焦枯,人的脸色更不会黑,当然会累及其他脏吧,比如说肝气,它这个味甘于中焦嘛,这个生机也不会很好的通过了,肺气下降也困难,心气着急的想把这个壅气散开,那肾气肾精又往上调了。

第三十课 生气通天论

能够对药物的基本味道有一个认识,这个认识不仅局限在书本上的寒热温凉,酸甜苦辣咸,你还要实际的确实地去了解,就像我们知道白菜什么味,土豆什么味,西红柿什么味一样,这药物的味道最好也要知道,因为这个是指导我们开方用药的一个依据。关于具体的以后可以给大家讲一下,今天我们主要是再次从这个经典来强调下这五味对身体的影响。《生气通天论》就没有多少了嘛,所以上次我们讲过,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过酸会怎么样,过甜会怎么样,过咸会怎么样,也就是我们所吃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它的味道直接会反应他整个的气。气学中医上接神界,下接形界,所以说他处在一个枢纽的阶段,如果我们能很好的了解气机气学是有莫大的帮助的。我不止一次的强调中医的最大的特点是认识到了气机的规律,并且应用于理论和临床,所以说我们讲了这么长的气学中医,不管是讲《黄帝内经》,讲养生,还是原先讲过的《难经》,都是本着从气机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中医的道理和如何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医疗临床上,所以大家要从这方面想,开动脑筋,第一要抛弃五行,这个什么意思呢?因为大家对五行如果不从气机上了解五行,对五行的了解只是概念性的,不是否定五行,而是不要让五行局限住,不要讲木克土,土克水,互生互克,苦者发也,苦者破也,人嘴巴尝到了苦味会什么感受?如果长时间尝这种苦味又会什么感受?那么这个苦味下肚也会有相应的感受,为什么我一再给大家强调要如实地去感受药物和事物呢?道理就在于此,这个五官眼耳鼻舌心意,你的外在的感官会对一个事物有感受,会最直接的互相渗透与感染,苦为火之味,苦味发散,都是散的状态,胃气乃厚。这个有一个问题了,如果说都是散的状态,气散开了,他气怎么还厚呢?人都散场子了,人应该少啊,散则气少,你怎么去理解胃气乃厚啊。大家想一想啊,《内经》上的任何话,用词都是非常讲究的,如果说是阻滞的话,胃气受其影响而不能顺降而阻滞,他应该胃气乃滞,不应该胃气乃厚。胃气乃厚这个厚字很有意思,那么要是胀,脾气不足胃气做胀,胃气乃胀这样说更好一些,他这个厚字,大家想一想,这个存在争议嘛?感觉不灵敏,中满既胀满。大家要看一本书,就是《黄庭内景经》,前几章一定要看,通过神机和气学两个层次来表现内景的状态,对我们建立整体的气机神道观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这个想很好的理解脾气不濡和胃气乃厚,尤其这个前面的脾气不濡,那么要对脾气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

脾气的特点缓和之气才能润达五脏,升清,斡旋。你看家里熬那个白米粥,细细熬的白米粥,你感觉一下,这个就是脾气,所以说脾气不足的时候,脾气出现问题的时候,要以粥来滋养,那勤喝粥吧,胃弱受到伤害的时候你要通过粥来养脾气、和胃气,他慢慢就调过来了,味贵乎淡,也就是说很多去脾湿的药都是淡药、甘淡,不会对胃造成过多的伤害,又使脾气濡润开达,这个大家要听好了,所以说脾气不能滞,脾气一凝滞了,就会中焦气机不化,这人就要得病,吃饭不香,四肢无力,这苦味是人们所不喜欢,苦有发破力没有建设里,就像这个苦能破气,苦能散热,苦能散结,所以说治一些淤血的病一定要用苦药,凡是调养的药尽量不要用苦药,苦药伤身啊,耗气伤身动血脉。龙胆泻肝汤啊是被今世误用,而且龙胆泻肝汤这个药本身不好,伐正气的一个方子,龙胆泻肝汤,知道肝中有淤滞,有湿热用龙胆泻肝这个不是王道的治法,是霸道的治法,所以说只可偶用不可常服,所以说会有出现常服龙胆泻肝的导致肾衰的一些病证,本身就不对,这样治就不对。凡是常服的药必须有生养的药,其中少佐一些开经脉的药。大家可以看一下《伤寒论》里的一些方剂,如果可能的话,建议大家把《千金方》通读一遍,即便不能读《千金翼方》也要把《千金要方》通读一遍,大家对开方对方子就有一个基本的一个认识。龙胆泻肝汤里面苦药居多,生养的药不足,伐肝阴伤肾体败胃气,所以不建议大家应用龙胆,这种苦味不是生机之味,而是破坏之味,苦者破也,小苦可以通经脉,大苦可以破气血,所以脾气是生机之气,如果说脾气绝这个人就活不了,脾气是湿润之气,是生机畅达之气,那么受到苦味的冲击,不断受到苦味的冲击,这个脾气的生机之气受到抑制、削弱、磨损,就是使脾气不再柔润,不再有生机之气,这个就是脾气不濡的真实原因。我们五味当中唯独不喜欢苦味,没有说谁特别喜欢苦味,除非喜欢吃苦瓜的。辣味有人喜欢,酸味有人喜欢,咸味有人喜欢,甘味人们最喜欢,唯独苦味人们不喜欢,这个是有深刻道理的。也即苦味不是生机之味,所以说凡是苦药不可常用。现在整个饮食文化出现了很大巨大的变化,体质发生变化,去训练每天走二十里,脚会起起泡再长茧子,其实用进废退就是一道理,你天天不断的在那里走,神气就归之于脚,直接给你传达一个信号,这个人脚上要长厚,不然应付不了每天二十里的行程,神气归之嘛,你要不走,那么慢慢的茧子又退回来了,因为没用了嘛,这个神气告诉脚,再长茧子没用,因为这人不走了,所以说这个就揭示了神机的大道,叫用进废退。

你看,我们把五味对身体的影响从气学的基础上做了解释,味过于苦导致濡润生津的脾气不能很好的工作了,胃气由于受到苦味不断销蚀,它自己呢慢慢的自救来增厚,大苦不行,这个指的是小苦。过食辛辣的东西,天天饮酒作乐,导致你原先收聚的筋脉都沮弛涣散了,你在下面的精气和上面的神气,由于这种辛气的涣散,导致它不断的离解、涣散,没有了精气神,都散掉了,所以大饮者,基本没有长寿的,经常的涤荡五脏六腑颠倒心神的,你想想还哪有什么气血调和、精神安泰的状态呢。所以说我们知道了五味对身体的影响,首先就知道在饮食上、在开方上要注意什么。其次,五味可以推及五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由这五种状态组成的,比如过食辛,我们可以理解是过于放荡,过于贪图享乐,过于辛就是使它的精气神马上散掉。过于苦呢,就是过于过艰苦的生活,导致身体不能发胖,脾气没了吗!肠胃不好,胃气虽厚,但是得不到充养、滋润,瘦的皮包骨头,受的苦太多了。如果过于酸,这个人整天有妒忌心啊,气整个的收聚,紧张啊,导致肝经脾经都不好,肝硬化啊,返流性胃炎啊,这样的病都会得。过于甘,生活条件特别好,太好了,撑着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天天的吃喝玩乐,虽然不是放荡不羁吧,但是起码养尊处优,任何有点风吹草动他都受不了,沉溺在一种美好的状态。过食咸,你可以理解成,咸主遏制生机,你可以说他受的突然的灾难很多,不断的打击他的生机,生机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经常遭些横祸,你可以比喻他多食咸。那么这个就是五味,这五种状态表现在五种命运上。那么同理,又可以推及其他各个方面,都可以用这五种状态来表示。这个就是《黄帝内经》理论的基础核心,也是明确指导我们开方用药的基础。

古人对事物的命名都是很讲究的,比如这个“东西”,咱不说“南北”,说成“东西”;人受苦叫“辛苦”,不叫“酸甜”,有人说的很好:付出的太多,辛者,散也。苦:品尝的太苦,所以叫做辛苦,这个人说的对,辛表示发散就是消耗的能量。太阳东升西降,东西为有形之物,南北是水火,不能提拿,东西是实体,金木。”四大文明古国啊,基本都是在南北回归线一带,不会在太北也不会太南,所以古人把任何事物,就是阴阳和合的叫做“东”和“西”。脾气这个我直接就说了吧,因为原先就说过人的性情,因为脾气居中,代表了整个四气的融合,而气机的状态又是你性情的表现,所以用脾气来代表了你气机的状态,叫性情。“五运六气”啊,讲这个运气,这个可以讲,但是我们说过,五运六气不能拿过来作为事件预测的手段,古人讲五运六气只是告诉你一个大概的方法,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天时地理都发生了变化,你还是生搬硬套五运六气,不能见到气机的所在,你不会望气,你拿那些东西去算去,这个终究是隔靴搔痒,不能落在实处,即便算出来对你整个的心法也是无所得的。所以让大家学五运六气是让大家明理,而不是运用,运用有另一套办法,而不是通过《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来运用的,而且《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七篇大论和《黄帝内经》的本身的原文,这个行文风格、写作手法有明显区别,所以说我认为不是一个时代的,可能是后人加进去的。有机会可以专门讲“五运六气”,它直接是五行学,《黄帝内经》中没有明显的大段的运用五行学,而是运用气机学来讲解生理病理,而五运六气把这个五行、气运放在很形式的角度来讲,不利于我们对气机的理解。你能够读懂《周易》,你就会发现五运六气是一个浅层次的模型。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这个应该不用再多讲,它无非是告诉我们,让我们知道五味的重要性。“是故谨和五味”,要谨慎郑重的正视五味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才可能做到骨正。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以咸泻之。

这个食苦以坚之,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和前面的胃气乃厚同解,不断的吃苦、受骗会使人保持警觉,是食苦以坚之的本意。用苦补之,这可能有问题,从气学的角度来理解,苦药不可能补肾,咸泻之,这个好理解,咸通肾,咸者气凝泻,可以凝泻掉很坚硬的东西。比如长了个瘤,或者淤血凝聚在里面,要加些咸点的药,比如说鳖甲啊,龟板啊,像这样的药都要加一些,牡蛎了,咸以软坚吗!它本身气是坚涩的,它就能磨掉、软掉很坚涩的阻碍。你自己坚强,才能磨掉坚强,你自己很柔弱,推都推不动,这是用药的基本思路。苦补之,这个可能有问题,我气学中医解释不了,咸泄之和苦坚之可以解释。

从滋肾丸说起吧,黄柏、知母加安桂,是肉桂吧?怎么是安桂呢?安桂是肉桂的一种吗?滋肾丸,郑钦安是这样说的,“乃补水之方,纳气归肾之方,夫知母、黄柏二味,气味苦寒,苦能坚肾,寒能养阴”,这个有问题啊,跟大家说,大家不能似是而非的听这一段,“其至妙者,在于安桂一味,桂本辛温,配黄柏、知母二物,合成坎卦”,这是第二个需要解释的问题。“一阳含于二阴之中,取天一生水之义,取阳为阴根之义,水中有阳,而水自归其宅,故曰滋肾。”关于黄柏、知母,尤其黄柏这味药,苦寒败肾,前面说了凡是苦药都不是生机之药,胃都受不了,因为没有神气,没有天地之合气,这两个必须都要有,无阴阳之气,两阴一阳没有媒婆形不成坎卦,学过丹道的肯定知道三要素:金公、木母、媒婆,媒婆就是和气。

黄柏是苦寒的,要用甘温的,补中益气在上边,下不去,熟地是甘温的,滋肾,没有说苦寒药能滋肾,大家一定要记住,凡是补药都是温药,或者是微温药,微凉药,没有大热大寒药,滋肾丸也能治病,但是不能起这个名字,解释不对,封髓丹同一个道理。苦寒药不能滋肾,大热的药也不能壮阳,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微温之火是少火,中正平和的方子能够调与四方的只有温药,壮火有他的用处,但绝不是壮阳,基本的阴阳道理大家要懂,补东西要用“东西”,不能用“南北”,用春天之气和秋天之气来调御四方之气,不要用夏天和冬天之气,制方如此,治病也如此。大热大寒只能偶尔用之,治疗急症,只有温气凉气可以常服,治疗慢性病。

第三十七课 20080812_金匮真言论

《生气通天论》讲完了,这次我们接着讲《金匮真言》,请把金匮真言前边两段打出来。“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首先咱们说一下什么叫做金匮真言,大家学过中医的,都知道《金匮要略》这本书,张仲景写的,和这个金匮是一个词,即“宝贵的盒子,里面藏着真言”。金匮真言中的五脏应四时,我不想多讲了,只是把在《阴阳应象大论》中没有涉及的简单地说一下,太极图一转,春夏秋冬,立在太极图的四周,咱们讲气学中医,这个气一展布出来,各个方向的状态都不一样。古人,不管是在建筑上,还是在穴位的命名,很多地名都是通过阴阳、五行、八卦,从这些方面演化出来的内涵。所以大家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了解阴阳五行、四气整个的特点和运化规律。“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与上边又有些区别了。接下去又说了:“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鼽衄就是流鼻血,衄血。尤其是《内经》上的那些,都是连贯的,学了《内经》再对照一下伤寒,你就发现问题所在了,因为大家都讲了一个气机嘛,都理解到那个层次,那么言语上的描述都向那方面靠。只有很聚的气,它往心上顶,才会用撞心来形容。撞嘛,很强的力,冲嘛,所以叫撞心,“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个《伤寒论》所有的原文,没有一个用撞字的,唯独厥阴病用撞。气上冲心,大不了就是一个冲,那么只有厥阴用撞,冲的气弱,撞的气强。“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在胸胁在脏,善病胸胁,所以胸胁胸廓藏五脏嘛,心又为五脏之大主,意义重大。放在这个地方,当然是说如果这个心有病的话,直接影响到整个脏腑器官,所以说这个胸胁,病在脏来理解,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关于“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你看几个都是在肩背,秋是风疟,那么肩背和风疟都是外在的,这个我们用模型就很好理解。降的时候,气散在外,那么气学用降气,肺也是降气,是外表,那么这个肩背相对心来说,这个肩背更在外,所以用这个肩背和风疟来表示外在的承受和外在病变的变化。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你看病在肾,是腰股,然后病在四肢,冬病痹厥,这个大家要拿原文看,你要看不琢磨,这说过就过了,不理解用词的神奇变化,等于听热闹。咱这个也不是说热闹的事情,这说的什么意思呢?正气在里,肾在下,所以管他叫腰股,都是气之所至的地方。那病在四肢,这个我们都知道,大家有没有人说一说为什么病在四肢啊?冬善痹厥,厥在四肢,病在腰股,这三个联系在一起——喷泉理论,水喷上去,聚在上边又散下来,散下来之后,水又藏了起来。藏在里边,再喷上来,它是这么一个过程。因为气藏起来,而四肢在身体尽头,气运转不到,所以容易得病。冬天气藏在里,外面四肢要容易受伤,容易痹厥,因为气不能达表了嘛,但是它这时候肯定要照顾到外面嘛。如果里面伤了,这个气机本来藏在里面,这回更出不来了,所以更容易导致四肢出现疾病。那么这个我们就想到了,很多肾虚的病人,比如说有四肢浮肿啊,四肢沉重,四肢寒痛,很多这样的病啊,都是由于里气虚导致的,而并不是由于外边有实,譬如风寒之气相搏导致的风湿病、浮肿病,那么这种病你单纯的去风湿、通经脉,往往越来越厉害,这个病治不好,就是里气虚外边就会出现病变嘛,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这个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痹厥。有些下肢麻木的萎痹的病人多半是肾有问题了,如果说他长期的话。

那么怎么来辨别这个虚实呢?其实很简单,他得病突然得的,年纪很壮,身体还可以,硬朗,得这个病又很疼,这个是实病。反之,时间很长,身体很弱,突然萎痹麻木,四肢不用,尤其是不用和麻木,绵绵不绝,痛而不甚。天天痛,但是不会说是龇牙咧嘴,痛得在地上打滚,来势又不重,这样的病一般都是肝脾肾三藏空虚。里气不行了嘛,气来了不能达表,不能至表,那导致表气不利,四肢不摄。

现在上四十,有的上了三十五就会得四肢不用的一些疾病,腿像灌铅似的,特别疼,特别难受,睡一宿觉起来,就是早上出现晨僵,或者出现整个的四肢非常的酸沉,不解乏,拖着一条沉重的双腿去上班,那样的都是里气虚了,各个关节痛,非常的难受,有时候手指麻木,一般小指,食指麻木厉害,不断的发展变化,脚跟疼,足心空不能屡地,或者摸一摸这个脚跟是发软发空的,没有一种肉实饱满的感觉,那么像这个都是肝肾有问题,你要理解每一句话啊,都发挥到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读经不能死读经,要知道联系实际,肾病在四肢,人都说肾司二阴,但是病在四肢就不好理解了,其实像刚才那样的道理一推就推出来了,里边虚了外边就不治了,那么你这种你治四肢永远也治不好,反而越治越厉害,你就用通经络活气血的药,去治这个四肢的萎痹、风湿啊这种病,徒耗伤气血耗伤自己,这些附子乌头,有好多这样的猛药,或者贴那种膏药、拔罐,都是治标不治本,都错了,方向都治错了,你不用补益气血的药,边补肝肾,这个风湿你去治这个疗效不好,这个腿都麻了你还在那通经呢,大家可想你整个缘木求鱼,方向搞反了,手麻腿麻那是你的里边气瘪进去了,不足了,气血顶不到手和脚上,不是说手脚那里有病邪在那放着你气血拱拱不动。你看现在有的人,手搭在那,稍微有点重物,手就麻了,这个明显的是里虚啊,所以你不去养正补虚,你去通,舍本逐末。夫精者,身之本也。冬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这个《周易》里面有句话“法象莫大乎四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看气象,我们不是讲气学中医嘛,观察气象莫过于观察四时的变化,从中体现四时气象的变化,小四时是什么呢?小四时是一天的白天黑夜的流转,所以说我们观天的变化,从中体会阴阳气机运转的变化,气学中医这个邮箱是:qidaozhongyi@163.com

 第三十二课 金匮真言论

关于辰时气蓬勃而出不对,寅时气就冲出来,太阳出来是在3~5点之间,夏天的时候到了寅时,太阳就出来了,到了辰时气太晚了,寅者气寅寅然上升,寅时气破,寅者建也,建什么意思啊,建功立业的时候,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时候,就是寅时,到辰时就晚了,所以说寅时最重要,寅巳申亥这是四余地,是建功立业的时候,辰戌丑未是四杂地,子午卯酉是四正、四集,是气纯粹的时候,寅申巳亥,也可以叫四余,四充都可以,四小生也行。我来念一下:粉饰太平,寒凉冰封,阳气不得舒展;封闭是掩饰症状不对,寒则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冷敷也不对,寒主收引,经脉收缩气血凝。

比如说磕了碰了,脑袋上磕个包啊,老妈会过来揉一揉,疼也要揉,这个就是舒张气机的一种表现,一种方式,揉了之后当时疼,但是包很快就会退下去,如果不揉,虽然可以当时疼地轻一些,但是这个包啊消的会慢,所以说要温散,不用太热,烫,适当温度使这个气结的地方能够散开,那么传统咱们就这样来用嘛。有人说煮个鸡蛋滚滚最好了,也有一定道理。所以说咱们如果说是懂了些中医,或者更进一步了解气学中医就知道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到什么时候都不能用鲧的堵法,而要用疏通之法,要用温法,不能用热法也不能寒法。

《伤寒论》上有一句话,振振汗出而解。就是说这种发烧,如果说表闭的发烧,毛孔都闭住了,里气向外努争,产生了正邪相争的发热症状,你要推动正气鼓荡向外,寒气解除,振振汗出了,病就解决了,就发烧的时候,就像外面无缘无故给你加了件大棉袄,那么你一发汗,毛孔一开,寒气一退一瓦解,毛孔打开来了,那么正气能够出来,就像迅速地把棉袄脱下去凉快的感觉一样。《金匮真言论》从“故人亦应之。夫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开始,背腹呢背为阳腹为阴,为什么背为阳腹为阴呢?这个谁说一下?有人说了那是腹软太阳照不到,这对,人和一个动物一样,那背向上,腹在内,四肢包裹着腹,因为也是内外关系,上下的关系,一个为外一个为里,一个硬一个软,这个都是阴阳典型的特点。那么对于脏腑而言,那我们学《黄帝内经》的都知道的,脏者藏精,腑者运化,运化的为阳,藏精的为阴。一个内敛,一个外达,所以说肝心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在上者为阳在下者为阴,根据位置肝肾位置在下,心肺脾在上。阳主动,阴主静,阴阳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发散为阳,凝聚为阴,上下左右前后,根据功能。肝肾为阳,心肺为阴。肺敛为阴,肾藏为阴,在上者为阳,下者为阴,左者为阴,右者为阳。一天的变化要从明度、太阳的位置、温度三个层次来分,分阴阳可以这样来分。如果升降来分的话,那么肾为阳,肝为阳,肺为阴。如果从明度来分的话,那么肾和肝为阴,心肺为阳,气的阳和外气的阳来说,你可以把肺也叫做阳,心叫做阳,心气升么,所以说三叫法都对,第一种肾肝为阳,第二种是肝心为阳,第三种心肺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那这里面前面跟大家说了,主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你去拿这个阴拿这个阳。“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这句话你不要等闲视之,阴阳表里内外雌雄,也就是他想告诉你们一个意思就是,无处不在阴阳,各个角度分阴阳,内外上下都是阴阳相随,无始无端,阴中阳,阳中阴,所以说阴推阳,阳从阴,阴阳相从属,阴阳相唱和,主要是告诉你一个阴阳相间论。

我再说一遍,以后不再说这个问题,鸡者气势衰也,因为他已经不是鸟了,飞不起来了,阳气衰,所以说他会应在南方,飞翔的才应在南方,并不是所有的羽虫都是南方,企鹅也是羽虫,他能应南方吗?他肯定不能应南方,他应北方,所以说任何事物要跟他的形态功用去区分体用,不能绝对羽虫就是火,裸虫就是土,这样区分是机械区分。鸟又回到水里,你就认他是水,而不能说是离,他就不是南了吗。鸡不能飞,他在地上跑了,这是由阳气衰导致的,阳气衰,阳气弱所以应在酉方,他是体不行了嘛,这个大家听好了。为什么又是巽呢?因为鸡还有羽毛,气学畅也,畅达之气应在东方,其实正应不是应在东方,应在东南方,东南者气之畅也,万物齐乎巽。万物这个畅快的生长,这股气应在鸡的性情和羽毛上,所以它能打鸣,能闪动翅膀,气畅。

咱们说一下附子这位药吧,附子现在是一个焦点药,因为什么呢?因为西医用寒凉用的太多,最终导致中医界的反弹,发现了附子,而且推到整个历史舞台的前沿,象附子能够纠正寒凉派的弊病,还人身一个阳气,这火神派火了好几年,三年了吧,不管是网络的推动,下面的有识之士的推动,也是伤寒派的一个觉醒,这个应该歌颂,因为确实这个寒凉用的太甚,包括我们前面讲的冰镇啊,包括点滴啊,包括各种药物,对人正气阳气的侵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说能够知道中医,了解下中医、中国传统文化、气学中医就会发现到了瞠目结舌令人发指的地步,也就是咱们中华民族健康方面正在遭受一个巨大的灾难,没办法,现在就是就这个世道,所以附子为代表的火神派已经崛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包括现在积极的使用生附子,突然发现前几年不断用的原来用的都是是假附子,后来现在开始证明了要用生附子,原先炮制的附子都是有问题的,最终把附子的有效成分都去掉了,附子吃到600克和800克,这种匪夷所思的一个量。

第三十三课阴阳应象大论、如何学习中医

《阴阳应象大论》主要是把阴气阳气通过成象的方式论述出来,所以叫阴阳应象,这个象就是《周易》里面的象,“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就是这个象。成的是一个什么象呢?成的是一个气象,这个气象从两部分来说,一个是阴气的气象,一个是阳气的气象,所以叫做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天地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说天地要动,动则有阴阳,阴阳就是天地的道,天气即阳,地气即阴是最大的阴阳的体现,万物的纲纪,所有万物都是阴阳化合,阴阳散落而成。如果能够抓住阴阳二气的变化那么就知道万物的本来面目,即是一团气机所化。“变化之父母”就是所有变化之道的根本,“生杀之本始”所有的生、杀都是气机展布、收藏,盛和衰的根本之道。“神明之府也”即是神气所化,阴阳之所宅也。什么意思呢?以前讲过,神化气,气成形,阴阳二气在天地流转中间又有一个神气含之,这就是“神明之府”,就是玄而又玄的那个东西。

“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我们气学中医的宗旨,也就是整个中医的宗旨。治病求本不能求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发热就清热,下血就止血。要知其根本,发热因何而其热,纠其因而热自除,下血因何而下血,治其本则血自止。“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上面说了,“清气上蒸为天,浊气下降为地,阴静阳燥,阴气宁则静,阳气动则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春者阳气生,夏者阴气长,秋者阳气杀,冬者阴气藏”,什么意思呢?和我们常识的理解不是不一样吗?不是“春夏阳气长,秋冬阳气藏吗?这里是从阴阳对立的角度来讲的,从阴阳相和谐的方面来讲,先是阳长,然后阴长,先是阳生,再是阴长,这就是阴阳相和合而变化的规律。比如左脚迈则右脚跟,左脚退则右脚也退,也就是阴阳相叠,刚柔相变。

“阳化气,阴成形”,阳气蒸腾而化气象,阴气凝结而成形具(具体的具),“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则万物不能,寒极则万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样热极则生寒,这是一层意思,代表阴阳相接,就像阳气的头衔着阴气的尾,阴气的头衔着阳气的尾,阴阳相抱,阴阳相追逐的意思,这是一层意思;再一层意思,寒极则气闭,气闭则内中生热,热极则气散,气散则内中生寒,这是从阴阳相转归的角度说明寒热相推移的道理。用在治病方面,大汗后则内生寒,气闭后则内生热。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重浊下降则生浊气,热气蒸腾向上则生轻清之气,“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清气本应蒸腾向上,若清气失位,浊阴蒙闭清阳之气则生了飧泄,飧泄是由寒气凝结、寒气过盛导致的;浊气本应在下反而在上,使阳气不能流转,气机发生阻滞则生了(月真)胀,(月真)胀就是肚子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本身阴阳应该顺接,阳在上,阴在下,阴阳反作则病为之逆,阴阳相顺则病为之从。“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轻清之阳气上蒸为天,浊阴之阴气下降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清阳在上,浊阴在下为否卦,万物不可以终否,必须以泰卦相接续,则重浊的地气受到太阳的照射蒸腾向上变成了云,在上面为寒气所凝,下降为雨,这就是阴阳天地二气的交流运转。“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明确了阴阳相交所指的原因,雨是从地气的水蒸气蒸腾向上而下来成为雨,云虽然在天上也是地气上蒸与天气交会而成,有云雨则万物始作,没有云雨则万物方歇,也就是云雨对于整个大自然生物圈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故清阳出上窍”,人身是一个小的天地,上面说了“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那么在人身当中上面为清阳之气,下面为浊阴之气,如果以窍穴来言,下面二阴是重浊阴气所司,上面五窍眼耳鼻舌口是清阳所化。“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之气向外发则为腠理,浊阴就是精华嘛!阴气(阴静之气)守之于里化成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和上面是一个道理,把一个人内则为阴,外则为阳,动则外出,静则内入,动则化四肢和腠理,静则化四肢和五脏。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水是外阴而内阳,火是外阳而内阴,水火是阴阳的征兆,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水火不相离。这里指的阴阳是从外部而言,水不能发光而内凝,体现了阴中含阳,火外见光亮而内暗体现了外阳而内阴。“阳为气,阴为味”,对于草药也好,物质也好,气味向外散发者为阳,内敛者为味,所以观察草药闻其气味以知其阳气,尝其滋味以知其阴气,这里的阴阳指的不是寒热而是内外。“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为阴气,阴气化而成形,故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说的是形气归于至精的整个的气机,由中间的阴气气机所外化,这个气机又归到了至精至微的精气,“精归化”就是所有的化生变化之化。同理,“精食气”这个“食”当“饲”讲,饲养嘛!精中出气;“形食味”,形中又化成了味蕾,“化生精,气生形”,这里面说的有点罗嗦不好理解,其中有可能有一些衍生的文字。总之,是想说明四个层次的关系,就是“味、形、气、精”四个层次的关系,相生又互相制约,就和讲的神、气、形道理一样。“精”是气之精微,气又化生形体,形体中又能觉出味道来,这就是四者的关系。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就是同类的味能够伤形体,比如大苦伤脾,败脾胃,这就是同类相伤;“气伤精”就是整个的气机运化,会伤到精微之气;“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要说明精气和整个的气的关系,精就是气的精微所化。初期大家可以把这一块略过去,因为这一块特别绕不好理解。继续往下看,“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这和上面是一个意思,既然“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那么味道也是一样的,云从龙,风从虎嘛!同类相求,同气相感,吃一些厚重味道的就往下走,吃一些薄味的就往上走。比如辛夷、薄荷这些轻清的气就往上窍走,黄柏、黄连、大黄就往下窍走,总之,是在说整个气的薄厚、阴阳、动静。“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这里的味和气本身就是把味叫做阴,把气叫做阳,气和味就是抓来草药,闻叫做气,吃叫做味,味是有形的,气是无形的。再分味,厚味的是阴,薄味的是阳,比如尝大黄,味厚是阴,尝当归味相对薄,是阴中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比如川芎气厚,把川芎叫做阳,白术气薄,把白术这个气叫做阳之阴。总之,是想通过味薄厚,气薄厚来区分阳中阳,阳中阴,阴中阴,阴中阳四个概念。

“味厚则泻,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味厚则泻”,刚才讲过,大黄味厚脾胃受不了,肠胃都受不了,所以会导致通泄。“薄则通”,比如茯苓味薄,泽泻味薄,所以能够通利水道。“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白术、苍术气薄,所以能够发泄,味入到身体里能够四处走散叫做发泄;“厚则发热”,比如川芎气厚,耗散气血,能够使肌肤发热。总之,这里在说一个气机的概念,就是阴气厚薄和阳气厚薄对身体的反应。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里的气衰、气壮说的是气的势态,所谓的“壮火之气衰”,就像点一把柴火放那,燃烧的最旺的时候到达鼎盛点开始往下衰,这叫气衰;“少火之气壮”,就像扔了把柴火,稍稍的慢慢的烧它,火不温不火一直能烧下去,这叫“气壮”。在我们治病过程中,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用大辛大热的药来开整个的气机,非常容易耗散气血,使气血衰弱,本身有寒症或虚寒症用壮火的干姜、附子、肉桂吃下肚之后再浑身发越,寒气没有破掉多少,正气先衰,尤其是虚寒之病,这种方法是得不偿失的,饮鸩止渴,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很多临床医生说的,很多有寒症的人里寒之证却把他放到姜附(干姜、附子)里面,天天吃,一天吃几大碗,寒劲也不解完全治反了。“少火之气壮”,“少火”就是温火,温阳之火,慢慢的徐徐的畅导气机,气机就会慢慢的壮实起来,这时候不要用爆破的手段炸药的手段去想把寒凝炸开,少火慢慢的去温养,气机就会慢慢的壮实。就像熬粥一样,不要拿烈火催它,小火慢慢的熬,时候到了,用工到了,里面自然气机健旺,邪气乃退,这个告诫很多医生,尤其新入道的医生用药不要孟浪,不要硬来、玩狠的。

“壮火食气”,就是壮火是吃气的,一个炸弹下去之后,崩得气血四散飞扬,就把气耗住了,这是吃气的,不好。“气食少火”,就是少火的气和人身的气是互相温养、互相促进的,要像春天之温不要像夏天之烈,治病要秉春秋之道而不是冬夏之道,冬夏者,寒热之极,春秋者,寒热之化。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壮火能够吃气同时把气耗散掉了,少火生气,气又食少火,少火和整个的气相长相生,互相帮忙啊,你给他一份,它给你一份,绵绵若存,用之不绝。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还是说的药上的气味,辛味和甘味化成了发散的阳气,发散之气嘛!“酸苦涌泻为阴”,吃酸吃苦的太多肠胃受不了上吐下泻,代表阴气的化生。所以说我们用药的时候要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这里的酸主要指的苦或者是大酸,小酸或者酸甘还是需要的。我们治病的时候以甘药放在中间,一边加辛药,一边加酸药,苦药要少放,这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苦药加多了不仅败胃,而且伐肾并且损害气血。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就是阴阳是相对称的,阴气盛了则阳气衰,阳气盛了则阴气衰,阴阳平衡对等互相流转,这才是治病之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这里要说明一点,阳和阴不是寒和热,但寒和热是阴和阳,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一谈阳就是热,一谈阴就是寒,这是我们进一步想学中医第一个要知道的。寒热只是阴阳的其中的一个性质,不是阴阳的全部,不要见一个阳证就说是热,见一个阴证就说是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这和前面所说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一个道理。“重寒”就是气机闭得很厉害从里面鼓出包来了,寒包火嘛!“重热则寒”就是热气大盛向外发散,最终从里面生出内寒。“寒伤形,热伤气”还是对应前面,寒则凝,凝则伤形,形是凝聚之物嘛!热则散,散则耗气血,所以热则伤气。”

“气伤痛,形伤肿”气机不通则痛,形体受伤整个的津液代谢不能流通,郁而化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就是看整个的气机是从形还是气的方面发生变化,比如一个人生气是从气的方面发生变化,生气,肝胁痛慢慢的化成有形,那个地方就慢慢的肿起来了。同样,“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被打了一下马上肿起来,疼痛不已,妨碍了气机的变化,这就是“先肿而后痛”。这句话主要是在说有形和无形的变化之道。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风者,多动善变,气之动则为风,直接影响气机的变动,所以“风胜则痛”。风也可以说内风,比如肝风、心风、脾风、肺风,五脏六腑的变动,所有气机的变动都叫动。“热胜则肿”,热气聚而不散发越为肿。“燥盛则干”这个燥不单是津液衰少的燥而是由于气机不流通血液不能濡润的燥,气过不来了这地方就燥了,“燥胜则干”嘛!很多口舌干燥是由于肺脾气机运化不畅导致的内燥。“寒胜则浮”可以理解是寒气内攻使精气浮越不能沉稳在内,浮可以这样来理解,但寒胜不一定就浮,可以说“寒胜则凝”,寒则使气机凝涩。“湿胜则濡泻”,湿气流连中焦,使脾胃气机不化,湿为阴邪,使人长期泄泻,很容易得嘛!受一些风寒湿邪入里往往化成久治不愈的飧泄,就是长期拉稀。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一句是要说一点,就是整个气机的变化在内分五,在外分五,都是气机化合而成,都要看有形的,要看整个气机中间的变化:四个,天地四时有生长收藏,有寒暑燥湿风火,整个气机的状态。人五脏六腑也是气机化成,从性情上又生出了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七情动气,外在的环境影响伤情,这个没有什么可说的。“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气从下面向上发越,喜气(心气)从上面向外发越,下面为阴气,暴怒则气机从下面猛然上动会伤及下面的阴气,暴喜则气机从上面急速的向外发越,会伤及上面的阳气。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就是大厥逆之气向上行充满脉中,又充厥于形体之外。大气脉变动比如说是中风,暴怒或者突然的惊恐,情绪突然失控,或者是心气暴亡,下面的肾气上逆,类似于这样的都会导致气机迅速的出现逆乱,充斥在脉中并且夺脉而出,离于形体,这个一般都是死证。“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顾”,也就是内则七情不长,一会哭一会乐的,为七情所困,喜怒无常嘛!“寒暑过度”主要说的生活起居和所处环境产生剧烈变动,或者是不合生理的起居生活,这些都会导致生机不固,趋于亡散,不能阴平阳秘,阴阳和谐,风调雨顺,最终导致气机的败乱。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是说整个的气机都是一个转机,过阳则阴,过阴则阳,阴阳相交转,所以一定要少阴少阳,不要老阴老阳,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不能过头,治病亦然,过了头就完了。这次讲一讲学习中医的方法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鱼不如教人打渔的方法。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学《周易》开悟的一个故事,有同学问老师你开悟了吗?我说没有开悟,主要是看哪个层次嘛!人都有小悟嘛!由不断的小悟积攒成大悟,有渐悟和顿悟的区别嘛!开始渐悟,最终顿悟。我读的《周易》书最后都读烂了,边边角角封面封底都黑了,也是用功之勤吧!并没有人打着骂着我用功,是自己太喜欢了,可以说喜欢到如痴如狂的地步,手边不能须臾离开这样的书,就是前面和大家说的睁眼就是它,这样积学三年。我背《周易》爻辞彖辞系辞整个的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包括十易,前面的文言,整个的系辞上、下,背这些书就像中医遇到故人一样,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不得不背,就像有一种感情不断地去回忆,让你热泪盈眶,这就是我背书的感觉,可以说真是进入了状态。后来我们搬家暂租了一个平房,卧室生了一个蜂窝煤炉子,在炉台边有很多黑煤渣,炉火红彤彤的,我在钩炉火的时候拿了一粒煤渣放入了炉火之中,大家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黑色的煤渣被红色的炉火感化也变成了红色,这一下子我突然知道了!《周易》的三百八十四爻,八八六十四卦,阳爻阴爻之间的关系如此!什么意思呢?就像《周易》里面所讲的:“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所有爻都在动,没有一爻是静止的,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就像红色的炉火与黑色的煤渣一样——互相感化,这之后我渐渐读懂了《周易》的大部分原文,原来道理如此简单!只是阴阳消长变化感应的结果,就是这次开悟奠定了我后来对《周易》的理解乃至于对气学的认识讲中医也好气学中医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