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饶平县文化馆

 广东黄汉光 2015-07-28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调查表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编号:002
项目名称
“打破鼓”的传说
分布区域
在粤东、闽南、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等闽南语系的民间广为流传
历史渊源
饶平于1477年明成化十三年置县,古县城三饶是闽粤赣商贸中心,人文丰富,名胜古迹繁多,民间传说内容丰富,相传已久的打破鼓就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打破鼓”的故事发生于明末,到了明末清初,“打破鼓”从民间故事发展到成为后来的口头文学、讲故、说唱,到了清代后期,便有了潮剧《打破鼓》。闻名于粤东、福建、港澳台、东南亚一带的潮剧《柴房会》就是打破鼓中的一个折子戏。
解放以后,广东省潮剧团、潮州潮剧团、饶平潮剧团、福建潮剧团、澄海潮剧团都曾演过《柴房会》,国家一级演员方展荣因演《柴房会》中的李老三成为平民百姓津津乐道的人物,闻名海内外。近十几年来,广州市新时代影音公司出版的潮剧《柴房会》及续集《柴房缘》光碟也走俏市场,打破鼓成为家喻户晓的剧目。中国著名作家王杏元为潮剧《打破鼓》剧本作序,称其是茶余酒后,陶情讲述,一代传过一代,从而使后代子孙得到潜移默化的精神教育和文化教育。中国戏剧家会员、广东省潮剧院一级编剧李志浦称其为《打破鼓》好在冤仇须报雪,正义该伸张,乡土文化要发扬。
主要内容
与形式
打破鼓传说的主要内容:
一、发生在饶平县三饶镇的民间故事,故事包括赎身、招婿、受骗、母丧、饮恨、柴房会、引魂、报仇等情节。
二、在现饶平县三饶镇古城保存有关于打破鼓传说的遗址,包括正座三厅二天井,前有围墙屏障,左侧开大门,门额书“日庆居”,是一座颇有气派的庭院,传说中的莫二娘的灵堂至今还保存完好,只是几百年来还无人进住,门被土墙堵住。
三、明末,三饶镇吴生(排行老二,人称吴二)到江西樟树镇做生意,夜宿青楼,与二娘日久生情,结为夫妇。吴生骗财骗色后回家,买田置地,建造华屋,成了暴发户。二娘自知受骗,无奈又囊中将空,被店老板赶到柴房居住,又碰上原来青楼纨绔子弟前来纠缠不休,一怒,悬梁上吊身亡。从此,柴房夜有哭声。三年后,三饶古城小商人李老三到江西樟树镇贩卖烟叶,夜宿于此柴房,是夜三更定,二娘现形,诉说冤情。李老三打抱不平,为冤魂报仇!他用了一柄红新伞,将二娘冤魂挟带至古城三饶吴生家中,吴家顿时冤魂翻天,吴二发狂吐血而亡。家人请来法师净鬼,把鼓都打破了,二娘仍不愿离去。后来吴家族人将此处卖给黄家,特留东北一角小屋让莫二娘鬼魂居住。三饶打破鼓,遂流传至今,成为民间惩恶扬善津津乐道的故事。
实物、曲目
及文献资料
一、剧本《打破鼓》六万多字。
二、潮剧《柴房会》光碟。
三、中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饶平三韵》发表于各地的报刊杂志文章。
四、《饶平民间故事》中的口头文学记载。
五、《饶平县志·人物志》记:李老三生于乾隆时代,县太爷续修县志时,还特将他的笃信孝义,生平乐善的事略写上人物志。
传承人及
传承情况
该传说有史以来由民间传承。
项目现状
打破鼓传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瑰宝,其思想内容同人民大众的情感相通,在海内外,尤其是包括港澳台、东南亚在内的潮人文化圈,有广泛影响。潮剧《柴房会》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打破鼓的传说几乎被定格在舞台上,有关对其传说的研究也鲜为人知。在外来文化冲击下,潮剧文化遭到严重挤压,戏剧故事之外,打破鼓传说及其历史文化内涵有可能渐渐被淡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