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色多层次,丘壑知我意:一代大家贺天健山水画精品集萃

 海明山水 2015-07-29

  1959年贺天健(左)与江寒汀为人民大会堂合作巨幅画
  贺天健(1891~1977),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家、书法家。江苏无锡人。原名贺骏,又名贺炳南,字健叟,别署健父、阿难等。幼年喜欢绘画,早年通过实地写生,领悟画理,善用水墨,设色讲究层次,多用复色,尤长于青绿山水,并演变而自成一格,风格豪放跌宕,富有时代气息。其书法作品《东风吹到好江山》曾获世界美术博览会一等奖。出版有《贺天健画集》、《贺天健山水册》等,著《学山水画过程自述》。
  擅长中国山水画,偶写人物,亦作花卉,工书法。山水画风崇尚清代吴渔山、梅瞿山,后期重视写生,创自家风格。书法得力于《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龙门十二品》。曾在北京、天津、上海及丹麦举办个人画展。1982年在上海举办遗作画展。作品《九月桐江桕子红》藏于中国美术馆,《河清可俟图》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锦绣河山图》参加世界博览会后被印度国家收藏。《镇江象山》、《江南风光图》、《登庐山诗意》分别入选第二、三、四届全国美展。
  幼年家贫,八岁学画,十四、五岁时对从无锡到宜兴一带的山岭峰峦进行观察,始知古人画中的皴法皆来自自然。1922年至1924年先后在无锡、南京艺专任山水画教师,1924年,任上海美专山水画教师。43岁时主编《画学月刊》、《国画月刊》,45岁起以卖画为生,1950年起任中国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后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丹麦康纳画会会员。
  在美学的情调语言中,贺天健偏爱高旷辽远、大气磅礴的一类意象。而他同时也爱王摩诘的“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又是别样柔性的情境和意境了。这诸多情景合一的体会与融合,笔墨语言与意致化表现的熔铸,使贺天健的画风在中年以后逐渐拓展出了多元的面貌。
  代表作《北国风光》,全用唐人金碧晕染之法,画面极为壮丽,气势磅礴,凭籍借毛主席词意,加之丰富想象、高度概括、一气呵成。无怪乎国画大师傅抱石称誉贺天健为“继四王後三百年又一个山水画的整理者和集大成者”。
  贺天健一生以山水画创作为主,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他凭着自己的天赋,从明清大家入手,远追宋元诸家流派,博采众长。他重视师法造化,遍历名山大川,写生、临摹、体悟,经过穷究极研和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了法度谨严、布局多变、笔墨俊逸、意境幽远、气势雄壮、境界开阔,熔南北画风于一炉的个人艺术风格。
  贺天健精研山水画,功力深厚,法度谨严,出入传统诸法而自创新境。其画以“师法五代两宋山水画法度与精神,为今日创作的路径”,所谓“宋人格律,元人笔意”。他的山水画变化多端,丘壑深具,各家皴法,无不头头是道,更以草书法运宋元之技,颇为放纵。更精于设色,认为自然瞬息万机,本无固定色,宜用复色作多层次表现。
  贺天健的山水画,既有高古的青绿,典雅的浅绛,亦有豪放淋漓的纵笔水墨。他在深研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笔墨表现技巧,他将文人画超越现实、优游山水的精神巧妙地与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现实主义要求相结合,赋予画中的云峰丘壑以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他的作品以泼辣放逸的用笔,沉雄丰盈的墨韵,明朗苍秀的设色而为美术界称道,凭籍着雄奇阔达、秀劲逸宕、豪迈伟丽的艺术气质,贺天健不愧为近代书画史上赋予传统山水画以新意的大家之一。
  来源:中国画通鉴
  文章均源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