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八大山人透网何如此只鱼

 阴山工作室 2015-07-29


清 <wbr>八大山人 <wbr>透网何如此只鱼

清 八大山人 透网何如此只鱼 纸本水墨 瀚海2010春拍成交价235万元

作品鉴赏

今天我们能够见到八大山人的画作关于鱼的题材,却是不少,尤其是这种单画一条鱼的。此幅画作中的游鱼,画法细致、从容,神态除了照例白眼向上之外,总的来看是比较安详、平静的。此作作于1691年,此时康熙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南巡,由王翚主持绘制的《康熙南巡图》也在这年完成。清朝统治已经稳定,复明的行动也较少了,清政府也不像开始时对待朱明残余势力搜捕、追杀的那么厉害了,人们暂时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时间。八大山人心虽不甘,但于现实,只是百般无奈而已。同时,也为自己在残酷的诛杀中幸存,虽为“哭之”,亦应“笑之”了。所以才在给 “郑公”的这幅画的题诗里,将所画之物,称作“透网之鱼”,并且调侃道:“垂涎得共老僧无?”
八大有一首题画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朱耷(1626-1705年),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谱名统,小名耷。清顺治五年(1648年)落发为僧,法名传棨。一生字、号、别号甚多,有个山、驴屋驴、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号八大山人。晚年署款将自己的号“八大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连缀写,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他面对富于戏剧性变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无奈的感慨之情。他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朱耷的一生,命运坎坷,复杂的身世背景对他的人生思想影响深重,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古拙奇特、劲拔荒率的艺术风格。朱耷将强烈的主观意识融入绘画中,尤其是花鸟画,以人格化的表现手法画鱼、虫、禽等,表达隐晦的寓意。此图画枯枝顽石,两只小鸟分别伫立树石之上,眼光上翻,一副白眼向天的倔强神气。画用中锋运笔,线条转折顿挫,干湿浓淡尽在变化之中,墨气凝重沉着,于极简的景物中展示出画家力透纸背的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