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阅读一本书要点摘录及笔记_江湖夜雨十年灯

 激扬文字 2015-07-29
原文地址:如何阅读一本书要点摘录及笔记作者:百无聊赖一修士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以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读完这本书后要明白这里书的骨架、肌肉和衣服各指的是什么,我们不需要通过分析阅读后再掌握一本书的骨架,而是用利用合理的方法在检视阅读后就能掌握一本书的骨架,而这种方面就是所谓的透视眼。
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在阅读这条路上少走弯路,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和行谁先谁后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们常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没有在生活中对某件事的追求和摸索,那么即使读到了关于这件事的道理和方法也不一定会有很深的体会和重视,所以知和行不一定非要排个谁先谁后,顺其自然,尽量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在知中行,在行中知。
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另一方面在知识泛滥的今天,也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我们放慢速度仔细去读。我们的目标是读的更好,永远更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把握读书的速度,有时候要读得慢一点,有时候要读得快一点。在我们掌握了基本阅读后很有可能出现阅读能力的停滞,因此我们要在阅读中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上。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读书可能有以下几种目的,有的人为了娱乐休闲而读,有的人为了增加知识而读,还有人为了增进理解,增长心智而读。我们可以通过口头的交流或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获得知识,只是这样的话局限性比较大,受制于我们的活动空间范围,我们所接触的人的水平,受制于我们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人际关系水平等,而通过读书就可以弥补这些缺陷,让我们的心智得到提高。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吗?所以我们应该分析每一种传播媒体的长处和短处,结合我们自己的情况确定合理利用各种新的传播媒体的方法,以便自己能从中受益。电视有部分功能确实很惊人,比如对新闻事件的影像处理,就有极大的影响力,而收音机最大的特点在于当我们手边正在做某事的时候,仍然能提供我们资讯,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
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也就是说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知识和理解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需要思索来确立自己的主见,结论和探索的过程同样重要。
阅读可以是一件多么主动的事情,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读者对自己和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我们必须把阅读和倾听,当成一种一种主动的活动。作为一名作者,要完全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能灵活掌握各种写作技法将自己的思想精准正确地传达出去,相反读者也要尽可能掌握理解每一种讯息的技巧,成功的沟通发生于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终点。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如果我们快速的通读一本书,根据我们理解的程度就可以大概的判断这本书的价值,有的书读起来在理解上没有任何障碍,那么它对我们有何意义。一本书至少要能够加深我们对原有知识的感悟,让我们对同样事情的理解跟深入和透彻一些才有意义。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得到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这样才可以通过阅读获得超越自己原有理解的新理解,让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心智得到提升。对所要阅读的对象,在一开始作者和读者应该处在不相等的理解层次上,即作者要比读者高明的多,在阅读时读者一定要把这种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的程度之内,这样才有可能和作者进行沟通。对于那种完全读不懂的书,我们最好还是放一放再进行阅读。
如果我们能将阅读的技巧运用到有益的读物上,那么我们一定能读的更好,学得更多。
获得知识和增加理解之间的区别在与获得知识仅仅是知道了某件事情,而增进理解是不仅知道了这件事情,还能够解释这件事情。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除了获得资讯以外一无所获,那么读的越多,越有可能成为一个书呆子。学习的重点在于被启发,不仅要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还要理解他话中的含义,懂得他为什么这么说,同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用来理解自己的生活,用来更好的阐释现实中发生的事情。
在阅读和倾听时我们必须主动思考,同时还要明白思考只是主动阅读或倾听的一部分,一个人还必须运用他的感觉和想象力,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象力。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以及反省思考能力。
第二章:阅读的层次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基础阅读是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既知道“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检视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而且总是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这种阅读是一种系统化略读的艺术,只需要知道一本书表象要教给你什么。通过阅读了解这本书属于那一类?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主要是追求理解的,这是一种专注的活动,要能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书。主题阅读是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也叫比较阅读。这是一种研究型的,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方式。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在儿童具备纯熟的阅读能力之前,至少会经历大约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被称为“阅读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从出生到六七岁为止,主要是做好几种不同的学习阅读的准备工作,包括身体方面的准备:良好的视力和听力;智力方面的准备:要有起码的认知能力,以便孩子能吸收与记住一个词语,与组成这个词语的单字。语言上的准备:口齿清晰,能说出一些正确的句子。个人的准备,包括能与其他孩童一起学习的能力,保持注意力,服从等等。
我们应该注意一个孩子如果还没准备好就要教他阅读,他可能会不喜欢这样的学习经验,以后的学校教育甚至成人教育阶段都会受到影响,而超过阅读准备阶段,延后接受阅读指导,其实并不是太严重的事情。
在第二个阶段,孩子会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这个阶段要结束时,小学生应该就能自己阅读简单的书,而且很喜欢阅读了。第三个阶段的特征是快速建立词汇的能力,以及学会在不同目标和不同领域的具体阅读方法。在这个阶段孩子会认为阅读是一项可以自己来做的事,可以因为好玩、满足好奇心,或只是为了“扩展视野”而阅读。第四个阶段的特征是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这是阅读的成熟阶段,应该是一个青少年就该达到的境界,而且应该终其一生都应该持续下去。这四个阶段都属于基础阅读的层次。
我们应该了解除非我们在所有阅读层次都投下努力,否则关于阅读的整体问题是不可能有效解决的,我们应该注意到,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过分注重教导孩子初步阅读的方法,往往意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可能遭到忽视。
一个人文素养优良的高中,就算是什么也没做,也应该培养出能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一个优秀的大学,就算什么也没有贡献,也该培养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而我们离这个目标差的很远,我自身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社会要进步,离不开公民个人素质的提高,教育在这中间起来一个基础的作用,我们的教育起码应该把人民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识“有能力”这个字眼的内涵,能够对自己和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改革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只要当一个人的自我期许,能力和需要未受到限制,有接受教育的愿望,那么社会就应该给他提供机会和帮助,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提供,也要努力尝试而没有理由放弃。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有两种,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但是对于一个刚起步的阅读者来说,最好是将两种区分为不同的步骤和活动。有经验的阅读者已经学会了同时运用两种步骤,不过此刻,我们还是将两者完全区分开来。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略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通过略读至少要知道作者最重要的主张是什么,这到底是怎样一本书,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糟糠中过滤出真正有营养的谷核。
略读时应该掌握的规则: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视角。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要对这本书的主题有个概念,如果你愿意,暂停一下,在脑海中把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总之目录纲要还是很有价值的,在你开始阅读整本书之前,你应该仔细阅读目录才对。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以下这本书涵盖了那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和作者等。如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那一个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你所阅读的段落很可能就是个要点,这本书的关键点或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
4、如果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阅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完成了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咨讯,判断一下自己是否想读这本书,不管是那种情况,你都可能把这本书放在一边一阵子,如果不是的话,现在你就要准备好真正地略读一本书了。
5、从你对一本书的印象中挑几个看来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和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在这一步中,你应该了解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继续投下时间与注意?你也应该比以前更清楚,在脑海中将这本书该归类为那一个种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好做参考。你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个侦探,在找寻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留意我们所提出的建议,会帮助你保持这样的态度,你会很惊讶地发现自己节省了更多的时间,高兴自己掌握了更多的重点,然后轻松地发现原来阅读是比想象中还更要简单的一件事。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我们有时对一本难读的书抱有很高的期望,以为能对自己有所启发,读了半天徒劳无功。但是只要找到对的方向,掌握方法,不论多难读的书,只要原来就是想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具体的规则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将精神集中在自己能够理解的部分继续读下去,直到把这本书读完,把能够读懂的地方在总体上进行分析总结,这样能帮助你在后面重读第一遍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说我们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去查字典或者其它的二手资料,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情,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如果你坚持要了解每一页的意义,才肯再往下读,那你一定读不了多少,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细微的重点时,很有可能会错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和一些没有明言的大的原则。
阅读的速度
我们应该根据读物的价值、性质与复杂程度,选择用不同的速度来进行阅读才算合理,要了解一本难读的书,其间的障碍,非一般所谓生理或心理障碍所能比拟甚或涵盖。之所以会有这种障碍,是因为我们不懂阅读的规则,也不懂得如何运用心智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情。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的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最恰当的。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但这不只是因为你读的速度快,虽然你真的读的很快,而是因为在检视阅读中,你只读书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读,不一样的目标来读。分析阅读通常比检视阅读来得慢一些,但就算你拿到一本书要做分析阅读,也不该用同样的速度读完全书。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逗留和倒退
未经训练的阅读者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眼睛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只能间隔的看到一个个的单字或者最多两三个字的组合,甚至会在每看过两三行之后,眼睛就会自然的倒退到原点,这些习惯不但浪费而且降低了我们阅读的速度,我们的头脑和眼睛不一样,是个惊人的工具,能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者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
我们要学会跟着脑部运作的快速度来阅读,而不是跟着眼部的慢动作来阅读,你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将手指合并在一处,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的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这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理解的问题
一个阅读者要读的很主动,还要专心一致,但是专心并不等于理解力。一个读者要能够正确回答许多更进一步的问题,才表示有更高一层的理解力,这是速读所不要求的东西。速读的问题就是出在理解力上,这里所说的理解力是超越基础阅读层次以上的理解力,这种问题需要通过分析阅读来解决。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在阅读时首先要保持清醒,在阅读时尽可能的保持主动,主动阅读的核心是:你在阅读时要努力提出问题来,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必须自己尽你所能去回答的问题。只要是超越了基础阅读的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是如何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主要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这四个问题,概括了一个阅读者的责任。除非你能回答后面两个问题,否则即使用了分析阅读也不算功德圆满,你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道理与意义,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这可能是主题阅读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然,在想要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之前,你得先回答前三个问题才行。
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的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要保持主动的阅读,不只是要有这么做的意愿,还要有技巧,能战胜最初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部分,进而自我提升的艺术。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就一本书而言,付钱购买的动作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就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提问题的习惯,读出书的言外之意来,并用笔把这种言外之意表达出来,不这么做,就难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的境界。因为阅读作为主动的活动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写作就是一个整理思绪的过程,如果写不出来,通常是因为你还没有想清楚理解的不够透彻,再说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做笔记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划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对已经划线部分进行强调,或对一长段进行标记。
3在重要的地方做标记,但是要慎用,标的太多了就不是重点。
4在空白处编号,如果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者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者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
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然后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这个大纲是在测试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处于不同的阅读层次时,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做笔记。
1结构笔记:在检视阅读中把提出的问题和答案记录下来,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
2概念笔记:在做分析阅读时,有关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就作者的观点准确性和意义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自己的观点。
3辩证笔记,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
培养阅读的习惯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对于规则是否了解的清楚,是能不能拥有技巧的关键。如果你不知道规则是什么,就根本不可能照规矩来做,就不可能养成一种艺术,或任何技巧的习惯。只要照着规则练习,就可以培养出习惯来。
由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学习一种复杂的技巧时,规则的多样化,意味着要养成一个习惯的复杂度,而非表示要形成许多个不同的习惯,在一开始你必须一个规则一个规则的专心练习,在到达一个程度时,每个分开的动作自然会压缩,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当所有相关动作都能相当自然地做出来时,你就已经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了。
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这个规则虽然适用于所有的书籍,却特别适合用来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知识”在这样的书中被广泛地解说着。任何一本书,如果主要的内容是由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所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事实上只有少之又少的人真的用心读过书名,也想过其中的含义,对于作者所提讯号视而不见的读者,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多得多。我们不但要记住书名,还要去想其中的含义,如果读者忽略了这一切,却答不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问题,那他只该责怪自己了。阅读书名很重要,但还不够。除非你能在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否则世上再清楚的书名,再详尽的目录,前言,对你也没有什么帮助。
光是将书籍分类到某一个种类中还是不够的。要跟随第一个阅读步骤,你一定要知道这个种类的书到底是在谈些什么?书名不会告诉你,前言等等也不会说明,有时甚至整本书都说不清楚,只有当你自己的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你才能做明智的判断。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简单明白地运用这个规则,那就必须先使这个规则更简单明白一些。只有当你在不同的书籍之间能找出区别,并且定出一些合理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分类时,这个规则才会更简单明白一些。
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其次还有理论类和实用性之类的区别,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要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就是知和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严格来说,任何一本教我们如何生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说明做了会有什么奖赏,不做会有什么惩罚的伦理的书,不论我们是否同意他的结论,都得认定这是一本实用的书。
有时候,从书名或前言等还是无法分辨出一本书的类型时,就很必要从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来观察。这时候,你得依赖在主体内文中所能发现的蛛丝马迹。只要注意内容的文字,同时将分类的基本条件放在心中,你不必读太多就应该能区分出这是哪一类的书了。
一本实用的书会很快就显露它的特质,因为它经常会出现“应该”和“应当”、“好”和“坏”、“结果”和“意义”之类的字眼。实用书所用到的典型陈述,是某件事应该做完或做到;这样做某个东西是对的;这样做会比那样做的结果好;这样选择要比那样好,等等。相反的,理论性的作品却常常说“是“,没有“应该”和“应当”之类的字眼。那是在表示某件事是真实的,这些就是事实,不会说怎样换一个样子更好,或者按照这个方法会让事情变得更好等等。
以上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些线索,让你能开始分辨,等你对理论与实用的书之区别懂得越多,你就越能运用这些线索了。首先,你要学习去怀疑一切,在书籍分类上,你要有怀疑心。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照传统的分法,理论性的作品会被分类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所有的人都约略知道其间的差异性。但是,如果你要4更仔细的划分与更精确的区隔时,存在一定困难。
历史的本质就是口述的故事,历史是某个特殊事件的知识,不只存在于过去,而且还历经时代的不同有一连串的演变,历史家在描述历史时,通常会带有个人色彩,即个人的评论、观察或意见。历史就是纪事,在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
科学所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科学家寻求的是定律或通则,他要知道在所有的情况或大多数的情况中,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在科学书中,大部分出现的是心理学、几何学或物理学之类的字眼。我们必须要知道这本书所谈论的主题是哪一类的。
哲学比较像科学,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但是哲学家所提出的问题跟科学家又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科学家所提出的特殊经验不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查证的。相对的,哲学家所提出来的事实或观察,不会超越一般人的生活经验。一个哲学家对读者所提及的事,都是自己正常及普通的经验,以证明或支持他所说的话。如果我们说科学家是以实验为基础,或仰赖精确的观察研究,而哲学家只是坐在摇椅上的思考者,利用人类共通经验来寻找解决的方案。哲学家和科学家除了所依赖的经验不同之外,他们思考的方式也并不全然相同。他们论证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你一定要有能力在这些不同种类的论证中,看得出那些关键的词目或命题构成了其间的差异。
就像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法一样,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老师的教法,多少要有一些相对的回应。书本与阅读者的关系,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既然书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指导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我们要跟随这些书本的指导,那就应该学习以适当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第七章透视一本书
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会有一个整体性和组织架构,掌握一本书的架构,能带引你发现阅读任何一本书的第二和第三个规则,当然,根据书本的不同,这些规则在应用时也会各有不同。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光有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的了解才行,只有一个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告诉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如果你说不出来,证明你没有理解,如果你说的话太多,表示你还没有把整体的内容看清楚。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就是发现这本书的主题或重点,另一个层面的意思是更口语化的意义。
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人类所知的物质,或人类的产品中,没有一样是绝对简单的。所有东西都是复杂的组合体,当你看到一个整体组成复杂的东西的时候,如果只看出它“怎么呈现一体“的面貌,那是还没有掌握精髓,你还必须要明白它”怎样呈现多个“的面貌,但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多个”,而是互相融合成有机体的“多个”。如果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没有有机的关联,一定不会形成一个整体。说得严格一点,根本不会有整体,只是一个集合体而已。
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虽然他们通常比一些差一点的书要复杂一些,但他们的复杂也是一种单纯,因为他们的各个部分都组织得更完善,也更统一。这也是为什么最好的书,也是可读性最高的书的理由之一。
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一个再复杂的故事,都有一个主要的情节牵扯着将所有的事情连结在一起,仍然是一个整体,如果你能透过整体调性统一的叙述,就能将不同的情节部分放入正确的位置,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来了解一个故事,你可能会发现这是个很好的练习,可以用来重新看你以前看过的小说。
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说明他整体内容的设计。就这一点而言,论说性的书籍不同于小说。一位科学或哲学的作家没有理由让你摸不着头脑。事实上,他让你的疑虑减到越少,你就会越乐意继续努力阅读他的思想。就像报纸上的新闻导报一样,论说性的书开宗明义就会将要点写在第一段文字中。
如果作者提供帮助,不要因为太骄傲而拒绝。但是,也不要完全依赖他在前言中所说的话。一个作者最好的计划,就像人或老鼠经常在作的计划一样,常常会出错。你可以借着作者对内容提示的指引来读,但永远要记得,最后找出一个架构是读者的责任,就跟当初作者有责任自己设定一个架构一样。只有当你读完整本书时,才能诚实地放下这个责任。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写大纲的技巧
这个规则要求我们将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按照秩序与关系,列举出来。第二个规则在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第三个则在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这样做一是用两个步骤来掌握一个复杂又未划分的架构,要比一个步骤容易得多。二是当你掌握住一本书的整体性时,便会立刻抓住其中一些重要的部分。但是这每个部分的本身通常是很复杂,各有各的内在结构需要你去透视。因此第三个规则所谈的,不只是将各个部分排列出来,而且要列出各个部分的纲要,就像是各个部分自成一个整体,各有各的整体性与复杂度。
一个好的规则总是会将最完美的表现形容出来。但是一个人可以做一个艺术家,却不必做个理想的艺术家。如果他大概可以依照这个规则,就会是个很好的练习者了。这个规则是一个理想的标准,如果你能作出一个草稿来,跟这里所要求的很类似,就该感到满足了。
找出真正的架构非常重要,也就是说,除非你遵循规则三,要求你说明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否则就没有办法有效地运用规则二,要紧你作全书的重点摘要,而且还挺得体。将书中的重要部分列出纲要,并说明这些部分如何印证、发展出全书的主题,就有助于你掌握全书的重点摘要。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写作和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但是实行起来却不相同,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则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在骨架上添加血肉。如果是个好的作者,就不会将一个发育不良的骨架埋藏在一堆肥肉里,同样也不会瘦的皮包骨,让人一眼就看穿。如果血肉匀称,也没有松弛的赘肉,那就可以看到关节,可以从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中看出其中透露的言语。对于一本书来说,血肉跟骨架一样重要,是为纲要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解释,或是我们有时候所说的“解读”。这为全书增添了必要的空间与深度。
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这是优秀写作的基本准则。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也包括四个阅读规则,第一个规则,我们简称为“找出共通的词义”。在用分析阅读阅读一本书时,找出共通的词义是第一个步骤,除非读者与作者能找出共通的词义,否则想要把知识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找到了和作者共通的词义,就可以把这些作为上下文语境背景,去进一步理解那些还没有和作者达成一致共识的词,这样才能最终完全沟通,达到在思想上共鸣的境界。
沟通是指一个人努力通过语言、文字、表情甚至手势或肢体语言等各种表达形式想要跟别人分享他的知识、判断或情绪等他想表达的那种内在意思或者说意图,只有当对方理解了他表达形式之下所隐含的这种内在意思或者说意图,就一些事情达成共识,沟通才算成功。这种共识应该包括赞同,至少是反对但站在对方立场上可以理解。
词义可以定义为没有模糊地带的字,一个单词纵然有很多的意义,但是在每一次使用时却只能有一种意义,当某个时间,作者与读者同时在使用同一个单词,并采取唯一相同的意义时,在那种毫无模糊地带的状态中,他们就是找出共通的词义了。
一本书是作者和读者进行思想沟通的载体,如果作者用了一个单词表示这个意思,而读者理解成了另外一个意思,那么这个词就在双方之间擦身而过了,只要沟通中还存有这种还未解决的模糊地带,就表示双方还没有达成共识。当知识沟通的过程中产生了模糊地带时,双方唯一共有的就是那些正在读的单词,只要模糊地带还存在,就表示作者和读者之间没有就这些单词所表示的意义达成共识,只有双方找出了共通的词义,沟通才算完成了。
我们不能完全从词典中找到词义,只能通过联系上下文语境来理解,当作者尽量避免模糊地带,读者也试着帮助他,试着跟随他的词义时,双方才会达成共识,当然,达成共识的程度有高下之分,达成共识是作者与读者要一起努力的事,因为这是阅读与写作的艺术要追求的终极成就,所以我们可以将达成共识看做是一种使用文字的技巧,以达到沟通知识的目的。
简略的说就是:我们必须抓住书中的关键词,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单词的。更准确的说法是规则五:找出重要单词,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这个规则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单词,那些举足轻重的关键词,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词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这是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一个规则,目标是诠释内容与讯息,这些规则都需要你采取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处理语言的问题,第二个步骤是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语言和文字并不是完美的传递知识的媒介,因而在沟通时也会有形成障碍的作用,不管是作为读者还是作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写作阅读中,我们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善用语言。要想做到这一点,唯一的路就是不管是在传递知识还是在接受知识时,都要尽可能巧妙地运用语言的技巧。
追求具备诠释能力的阅读,规则就在克服这些障碍。我们可以期望一个好作者尽可能穿过语言所无法避免形成的障碍,和我们接触,但是我们不能期望只由他一个人来做这样的工作。我们应该在半途就跟他相会。身为读者,我们应该从我们这一边来努力打通障碍。两个心灵想透过语言来接触,需要作者与读者双方都愿意共同努力才行,现实生活中的教学和其他交流也是一样,一方面说的人要尽量想办法用语言在内的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另一方面听的人也要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尽量能站在从作者和自己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这样才有可能相互理解,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每一种具备诠释能力的阅读都包含两个步骤,我们可以说这些规则都是具有文法和逻辑这两个层次的,文法是处理单字的,逻辑是处理这些字的意义的,或说的更精确一些,就是处理词义的,就沟通而言,每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如果在运用语言时毫无思想,就没有任何沟通可言,而没有了语言,思想和知识也就无法沟通。文法与逻辑都是艺术,它们和语言有关,语言与思想有关,而思想又与语言有关,这也是为什么透过这些艺术,阅读与写作的技巧会增进的原因。
找出关键字
并不是作者所使用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更进一步说,作者所使用的字大多数都不重要。只有当他以特殊的方法来运用一些字的时候,那些字对他来说,对于身为读者的我们来说,才是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程度的不同,或许文字多少都有重要性,但我们所关心的只是在一本书中,那些字要比其他的字更重要一些。
一个作者用字,多半和我们一般人在谈话中所用的字差不多,这些字虽然有不同的意义,但是作者相信随着上下文的变化,我们可以自动就找出不同的意义来,现实也确实如此,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知道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找出那些比较重要的字眼。比如当代作者所使用的字,大多数都是我们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含义,这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过去的作者所写的书,要找出作者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按照大多数人习惯而使用的那些字眼的意思,就有些困难了,同样对于一些外文译本,要通过译本掌握原作者的意思,就更困难了。
如果你不想办法了解那些关键字所出现的段落的意思,你就没法指出那些字是关键字了。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矛盾。如果你了解那些段落的意思,当然会知道其中哪几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并不完全了解那些段落的意思,很有可能是因为你并不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一些特定的字眼。如果你把觉得有困扰的字圈出来,很可能就找到了作者有特定用法的那些字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如果作者所用的字都只是一般日常用语的含义,对你来说就根本不存在有困扰的问题了。因此,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这些字很可能对作者来说也很重要,不过,有时也并非如此,也有可能,对作者来说很重要的字,对你却不是问题,因为你已经了解了这些字,在这种情况下,你与作者就是已经找出共通的词义,达成共识了,只有那些还未达成共识的地方,还需要我们的努力。
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
前面说的都是一些通过消极地排除日常用语来发现关键字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一些方法和线索来主动发现关键字。
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信号是,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而不是其他的字,他会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来做这件事。比如会用不同的字体来区分,或者用符号来加以标记,或者用明白地讨论这些字眼不同的意义,并指出他是如何在书中使用这些不同的字义,以引起你对这些字的注意,或是他会借着这个字来命名另外一个东西的定义,来强调这个字。
各种论述的共通点就是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如果作者自己没有指出来,读者就要凭以往对这个主题的知识来寻找。某些知识领域有一套完整的专门用语,在一本这种主题的书中找出重要的单字,相形之下就很容易了,就积极面来说,只要熟悉一下那个领域,你就能找出这些专门的单子,就消极面来说,你只要看到不是平常惯见的单字,就会知道那些字一定是专门用语。遗憾的是,许多领域都并未建立起完善的专门用语系统。
在哲学领域中,有一些字是有着传统涵义的,虽然不见得每个作者使用这些字的时候意思都相同,但这些字在讨论某些特定问题的时候,还是一些专门用语。可是哲学家经常觉得需要创造新字,或是从日常用语中找出一些字来当做是专门用语。后者常会误导读者,因为他会以为自己懂得这个字义,而把它当做是日常用语。不过,大多数好的作者都能预见这样的困扰,只要出现这样的字义时,都会事先做详尽的说明解释。
另外一个线索是,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就是重要的字,当你发现一位作者告诉你某个特定的字曾经被其他人如何使用,而他为什么选择不同的用法时,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字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另外,作者还有些用来阐述自己主旨及重要概念,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少的特殊用语。这些字眼是他要作分析与辩论时用的,如果他想要作最初步的沟通,其中有一些字他会用很特殊的方法来使用,而另外一些字则会依照这个领域中传统的方法来使用。不论是那一种情况,这些字对他来说都重要无比。而对身为读者的你来说,应该也同样重要才对。除此之外,任何其他字义不明的字,对你也很重要。
我们大多数读者的问题就是根本就不太注意文字,找不出他们的困难点,区分不出自己很明白的字眼与不太明白的字眼,如果我们不努力去注意文字,找出它们所传递的意义,就无法读懂一本有助于增进理解力的书。
找出字义
找出关键字之后我们就要考虑如何理解它们的问题,对于一个关键字来说,有两种主要的可能,一是作者在全书每个地方用到这个字眼的时候都只有单一的词义,二是同一个字他会使用两三种意义,在书中各处不断的变换字义,第一种情况,这个单字代表着单一的词义,第二种情况,那些单字就代表了不同的词义。要了解这些不同的状况,你就要照下面的方法做: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果有多重意义,要看这些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要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最后这一步,能让你跟得上字义的变化,也就是跟作者在使用这些字眼时一样变化自如。
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不论这个方法看起来多么像是在绕圈子,但却是唯一的方法。
任何一本书中的字,大部分都是我们所熟悉的,这些熟悉的字围绕着一些陌生的字,一些专门用语,一些可能会给读者带来困扰的字。这些围绕着的字,就是用来解读那些不懂的字的上下文,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只是坚持这并不是做不到的事,否则,没有任何人能借助读书来增进理解力了,事实上,一本书之所以能给你带来新的洞察力或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即懂的字句。如果你不能自己努力去了解这些字,那就不可能学会我们所谈的这种阅读方法。你也不可能做到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从不太了解进展到逐渐了解的境界。
要做到这件事,没有立竿见影的规则。整个过程有点像是在玩拼图时尝试错误的方法。你所拼起来的部分越多,越容易找到还没拼的部分,原因只不过是剩下的部分减少了。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已经有一堆各就各位的字。一个就位的字就代表一个词义。当你和作者用同一个意思来使用这个字的时候,这个字就因为这个意思而被定位了。剩下的那些字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可以这样试试,那样试试,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定位。你越了解那些已经就位的文字所局部透露的景象,就越容易和剩余的文字找出共通的词义来拼好全景。每个字都找到定位,接下来的调整就容易多了。
当然,这当中你一定会出错的,你可能以为自己已经找到某个字的归属位置与意义,但后来才发现另外一个字更适合,因而不得不整体重做一次调整。错误一定会被更正的,因为只要错误还没有被发现,整个全图就拼不出来。一旦你在这样的努力中有了找出共通词义的经验后,你很快就有能力检验自己了。你会知道自己成功了没有。当你还不了解时,你再也不会漫不经心地自以为已经了解了。
所谓用词模糊不清,是指使用这个字的多重意义时,没有区别或指出其中相关的意义,作者这么做,就会让读者很难与他达成共识,但是作者在使用某个重要的字眼时,如果能区分其中许多不同的意义,让读者能据以辨识,那就是和读者达成共识了。
一个单词是可以代表许多不同词义的。记住这件事的一个方法,是区分作者的用语与专业术语之间的不同。如果你把重要的关键字列出一张清单,再在旁边一栏列出这些字的重要意义,你就会发现用语与专业术语之间的关系了。另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情况。首先,一个可以有许多不同意义的字,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只用其中一个意义,也可以把多重意义合起来用。其次,还有同义字的问题,在这里,同一个词义,是由两个以上的同义字所代表的。当你将作者的用语与专业术语分别记下来的时候,要把这一点放在心上。你会发现两种关系。一种是单一的字可能于好几个词义有关,而一个词义也可能与好几个字有关。最后一点是片语的问题,这个片语就像单一的字一样可以用来形容某件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