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八大山人《海棠花图》

 阴山工作室 2015-07-30


清 <wbr>八大山人《海棠花图》

清 八大山人 海棠花图 门德扬2014秋拍 估价1900万元


作品鉴赏

八大山人《海棠花图》立轴,此作书法与绘画对题,在空间上各占一半,这是八大以书入画的另一个方面。
八大山人在起首写题跋时常常以纵势草书“涉事”二字打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二字势如破竹,力似金刚杵,笔法以篆入草,纯用中锋,空灵圆润,笔断意连,结构外拓内敛,空处平衡,气韵劲健流畅,神采奕奕。其状左牵右带,给人风标独立的感觉。八大山人为何在画上题写“涉事”二个大字?让人有“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的高深莫测之感。
“涉事”就是“涉及世事”之意,八大山人作为皇室后裔,面对国破山河在,从内心上规避世事,入僧入道,再还俗后娶妻生女,除了吃饭喝茶,其余的生活与神仙道人一样。写字画画,是他唯一与世事接触的地方,故曰“涉事”。如八大给鹿村主人的手扎中可得一窥其意,如“涉事一日”意思是“作划一天”。再如作于1692年的《涉事落花册》,作品洋溢着看破红尘的清气,显得超凡脱俗。正如自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笔者个人的理解是:凡是题有“涉事”的作品,是后人无法临摹的作品,包括张大千在内。原因是八大山人以“涉事”开头所写的字,无人能仿,其悲其愤、其清其洁、其孤介其傲世、其耿直其自赏,无人能做到。以诗以书以画,不仅很好地把握住对画面意境的表现和创造,也充分发挥了书法与诗词入画的效用,透露出八大山人作为末路王孙的孤独和悲愤的情绪。四方钤印位置巧妙得宜,在空间构成上融入画意,实为诗书画印珠联璧合之佳构。
在此作中,八大以泼墨写意之法绘海棠一株,对虚实、黑白和阴阳交错的微妙运用随处可见:枝干或粗或细的线条,一气呵成,内含筋骨,极见功力。以墨笔勾勒墨色晕染,用浓淡墨色来区分阴阳向背,点叶勾花纷披随意。以柔和的水墨渲染而成的海棠,与用笔活泼的枝叶形成强烈的对比。虚与实,阴与阳,生命节奏借笔墨的晕染而在纸上交鸣,在表现体面质感的同时透出清逸潇洒的情趣。整个画面构图简、形简、笔简,但不失神态,有逸气横生、洒脱自然、淋漓痛快之感。画面在构图和布白上都显示出自家的趣尚,巧妙的留白处理,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上大下小、偏斜欹侧是八大书画取势与造型的习惯,画上题字布局险侧取势,布置大小参差,结体宽博,线条至纯至净,用笔流畅圆润,处处表现出八大傲岸不驯的笔致情态。由此作诗题“涉事”二字的用笔可以看出,他已然突破了唐法的限制,简化了起笔与收笔的动作,着眼于行笔中锋用笔,在中锋用笔之中求变化,并融入篆隶笔法,以篆书的圆润线条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超逸的笔法将书法中的种种妙处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中真意定要临习日久方能有所领悟。八大书画合一的理念,也都是在进行夸张变形的同时,追求简古、朗润、含蓄、空明的境界,营造出这种凝重洗练、简朴自然的艺术格调。
据考证,八大山人自署“个山”,是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间,到1685年后,开始自署“八大山人”。由现存世的作品来看,多是晚期“八大山人”款的作品,署“个山”款的作品仍不多见,类似此作的书画合轴更有如凤毛麟角,不可多得。

清 <wbr>八大山人《海棠花图》

清 八大山人 海棠花图

本作清末时曾流入日本,画轴上有海派大家王震先生以行书作题签:“八大山人画海棠图,吉川先生藏,癸酉冬王震题。”后钤朱文方印“一亭”。
王震字一亭,号“海云楼主”、“白龙山人”,晚年信佛,法名“觉器”,浙江吴兴人。王震是海上画派一位独具特色的书画家,他与吴昌硕一起,引领了海派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对于海上画派的接续和传承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王一亭题签中的“吉川先生”,即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
吉川幸次郎(1904~1980),字善之,号宛亭,日本神户人。1923年,考取京都帝国大学,选修中国文学,师从著名汉学家狩野直喜教授。其子吉川忠夫也是著名中国史学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院士,东方学会会长,专攻中国中世思想史。吉川幸次郎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上海收藏了大量的明清书画,如沈周、陈道复等巨卷等。吉川幸次郎的书画藏品绝大多数都要请王一亭来题写跋文、或是引首,他收藏王一亭的书画作品将近50件之多,每年都会在拍卖行里见到。
画的右下方有收藏印“曼石心许”和“谪仙馆藏”二方,是张大千挚友杨凡(字曼石)的鉴藏印。
杨曼石是著名的导演、著名的摄影师,他多次为张大千夫妇拍摄过许多精彩照片,与张大千有过二十几年的交往友谊,佳士得拍卖行曾拍卖过“谪仙馆藏张大千精品”,一次拍卖就有15件之多,足见二人私交关系之深。
八大山人(1626—1705),即朱耷,别号甚多,有雪个、个山、人屋、驴汉、驴屋驴、个山驴、刃庵、道朗、良月、破云樵等,南昌(今属江西)人,明宁王朱权后裔。他的诗书画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以绘画称美于世,最擅长水墨花鸟,能够打破常规,独创新意。八大画作与前代花鸟画的名家相比,主要的区别便在其“布虚”的造境上,从八大的花鸟画中可以看出,他极善运用“虚白”来增强画面的空间层次,制造出一种空灵飘渺的“境外之象”。
秦祖永说他:“虽一枝一叶,逸气拂拂,从纸腕间出。”花鸟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等画家的艺术成就和绘画观念,都可以从八大山人的艺术中找到根源。
八大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真情实感的最好的表现形式,他的绘画能取法自然,又独出机杼,师法古人,又不拘泥于古法。他的艺术可谓简约至极,用最简约的画面形式来承载最丰富的思想意蕴和最复杂的情感。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画时曾赞:“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简洁”、“飘逸”、“孤寂”、“空灵”的意象,是八大绘画的主要基调,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虚静”、“玄远”、“淡泊”、“ 淡雅”之境。
从八大早期花鸟画来看,无论构图、诗题、款识、笔墨,基本上继承发展了明代水墨写意画家陈淳、徐渭的画格。从此图来看,其用笔渐趋挺拔,不同于早期的笔墨稚嫩景象枯索。得益于在进贤、奉新地的出家修行,在经历过复杂的心境,八大的情绪趋于稳定,图式更为简括严谨,笔墨趋于细润洗练、空寂疏浚,风格越来越成熟,心态越来越平稳。
在书法上,八大山人的成就,整个明末遗民中的书家们无出其右者。他师承二王和颜真卿、苏轼等,有朴茂沉雄的格调,兼秀丽灵动的情韵,在创新和变革中,经历了不同于传统风格到独具个性风格的过程,从而奠定了其绘画在三百多年来备受影响与推崇的地位。“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这是石涛对八大山人艺术的赞誉,评价之高,世所罕见。
八大山人的作品有着强烈的孤独感,他的孤独有一种自在、从容之美。经历了家国之变,人生无常,八大追求无依无傍、不沾不系的孤独精神,在孤独与简约中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在近六十年的漫漫艺术生涯中,他默默追求一种孤独的精神,也正是这种孤独感,使得八大山人的艺术,在他身后的三百年里,其作品依然是空谷绝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