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敲

 逍遥老豆 2015-07-30

推敲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他有个朋友,名叫李凝。这李凝是个隐士,住在长安城外的一个偏僻幽静的乡村里。
  一天,贾岛去拜访李凝,因路上有事耽搁了一会,到达李凝家中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了。就在这天晚上,贾岛写了《题李凝幽居》的诗送给李凝。
  第二天,贾岛告辞了李凝,骑着毛驴回到长安城里。突然,他想起昨晚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一联似乎不很确切,因为昨夜他到李凝家中时,李凝早已歇息,大门也紧关着,于是,他想把“推”字改成:“敲”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伸出手作推门和敲门两种姿势。他似乎觉得“敲”字比“推”字更为确切。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一个和尚骑着毛驴那副自言自语、手舞足蹈的样子,都感到十分惊讶。
  正在这时,代理京兆尹(京城行政长官)、大文学家韩愈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簇拥下,经过大街。行人和车辆都纷纷回避。贾岛在驴上出神地推敲,一会儿推门,一会儿敲门,不知不觉闯进仪仗队中。
  突然,贾岛觉得他被人拉下了毛驴。他定神一看,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冲撞了京兆尹的仪仗。
  贾岛被两个差役带到韩愈的轿子前。韩愈见是一个和尚,便问:
  “和尚,你为什么冲撞我的仪仗?”
  贾岛回答说:
  “我写了两句诗,‘推’字和‘敲’字还没有写定下来,不知用哪一个好,结果走了神,冒犯了大驾,请你原谅。”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做的诗告诉了韩愈。韩愈也十分爱好诗歌,看到贾岛因做诗而冲撞了他的仪仗队,就不但没有处罚他,而且很有兴致地和贾岛一起商讨起来。韩愈说:
  “我看,敲字佳。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未闩,也应先敲门以示礼貌;再说,用敲字有益于诗音节的抑扬顿挫。”
  接着,韩愈就让贾岛和他并马而行,边走边谈诗。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从此,贾岛和韩愈成了好朋友,贾岛在韩愈的鼓励下还了俗,还曾去考过进士,但由于出身卑微,未被录取。但“推、敲”两字,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反复修改、字斟句酌的一则佳话。
  后来,“推敲”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反复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又引伸为对某一情状、思想意图或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史凌龙)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