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注意「知」跟「止」這兩個字

 大山860 2015-07-30
★ <wbr>注意「知」跟「止」這兩個字

 

我常說我們這一百年來,教育沒有方向也沒有目的,究竟想把我們的孩子教成什麼樣子?沒有一個方向、沒有一個目標,方法也有問題,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像《大學》這一篇,就確定了中國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作人;作人從什麼開始?從心性修養開始,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綱要,明德、親民、至善,古人叫「三綱」。下面修養的程度有七個階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個「定」不是講靜坐,不必盤腿,隨時站在那裏也好,坐在那裏也好,在生活行住坐臥四個形態之間,就是修養心性的定。

 

「知止而后有定」,知止,有定之後呢?「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才能發生智慧,「慮」是自己內在的智慧,「慮而后能得」,得到什麼?得到「明德」了,大徹大悟,見到生命的本來面目,曾子把這種心性修養的成就稱為「明德」。所以《大學》裏頭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這七個階段就是學問修養的程式。

 

注意「知」跟「止」這兩個字,人一出娘胎就有個知道的作用,譬如嬰兒生來,肚子餓了就曉得哭,要吃奶;冷熱過份了,他也曉得哭,這個知性是天生的。但是「知止」,注意哦!知止並不是說把能夠感覺知覺的這個作用停止了,這就錯了,是要自己引導知性向一個最好的路上走,選定一條心性寧靜的路給自己走。

 

節錄自南懷瑾老師《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ShiFangChanLin

十方禪林http//www.tdbc.url.t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