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指法技巧 文/张荀邦
中医脉象诊断,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它的全部实践,来自医生手指切取病人脉搏时指下的触觉变化。 如何运用一定的技巧,获得灵敏的指感,以辨别各种脉象的变化,就称为指法。 如同乐师操纵胡琴,脉诀脉理好象乐谱,指法技巧好比持弓运指。乐师只记曲谱,不擅执弓运指,绝不可能奏出动听的乐章;医生只知脉诀文字,不谙指法技巧,也不可能正确体会指下真实的脉簿形象。所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只知理论,缺乏实践,就象古人告诫的“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一般。
初学脉诊时,运用三指诊脉,通常的流弊是“四误”,即“定位不准,指目不清,移指太乱,指力不匀。”而指法实践的技巧要领是“四要十六字诀”,就是“布指要准,指目要清,移指要密,指力要匀。”试分析之:
正确的布指定位是取得正确脉象数据的先决条件。以寸口脉为例,诊脉下指时,首先以中指指端付向掌后高骨(桡骨茎突)以确定关脉的位置,随后食指在前为寸脉,无名指在后为尺脉,若上下之部定位不准,则不能获得正确的脉象概念。 布指定位后,须设法用医生手指端最灵敏的部位去体察病人的脉搏波形变化。 指目,就是指端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好象人的眼睛善于识别,所以叫指目。 指目的位置前人各说不一,我认为有二:其一,是指端最前缘切线;其二,是指甲两边前角连线处,相当于指端螺箕纹稍前部分。二者各有所取,前者适用于诊取阴类脉象如沉、细、涩、虚、弱及应指不清之脉,后者适用于阳类脉象如浮、大、滑、实、弦及应指充盈之脉。如指目运用不清,反以手指感觉迟钝部位去切取脉象,又怎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诊脉时,常须挪移切脉之指,挪移手指时,宜上下依循,指指相移,细细体会,不可跨越跳跃。 我的体会是上下指指相移时,寸关尺三部鸡啄式换指更替(指指交替,节奏轻柔明快),若跨度太大,移指太乱,则难辨上溢(过寸上鱼际)下垂(过尺部本位)之脉,且不易潜心静志,细细体会指下脉象的变化。
轻取为举,重取为按,一指持脉,两指虚悬不离肌肤为单指,三指齐下为总按,指目顺应脉波动势左右微微推动谓之推,静怠停指体会谓之持;举而复按,按而复举,抑扬反复印证谓之操纵;三指轻重依次相倚,由寸至尺渐举为俯;由寸至尺渐按为仰,凡此种种,下指切脉时,三指指力轻重或同或异,应随机变换,调匀而处,若下指指力不匀,则独大,独小,三部九侯的不同变化必难区别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