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脉诊热度 4|
说 脉 诊 谈论“脉诊”,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而脉诊虽居于四诊之末,却是最重要的。三指定寸口,切脉辨证,不仅外国人觉得不可思议,国人也觉得神奇,就连行医者,把脉尺度也不好掌握。 中医学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中医脉诊的发展。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典籍对脉诊就有论述,比较系统的记载见于《内经》,以后各代医家,在继承前辈脉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创新,发展为多家脉法,但多都属于医经一派。历朝医家对脉诊的研究都非常重视,脉诊著作多不胜数,或专篇论脉,或散见于各篇医著中,尤其是西晋医学家王叔和在研究整理收集古籍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编写成了不朽的医学名著《脉经》,对后世的脉学乃至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无与伦比,我们今天的脉法基本上沿用《脉经》。后人对《脉经》脉法,继承和发展,明朝医学家李时珍以《脉经》为基础,在批判伪《脉诀》同时采用歌诀的形式写成《涉湖脉学》,成为当时及后世脉诊入门的必读之书。 时至今日,科技在速猛发展,中医学也在创新进步,在脉诊学上我们不能“抱残守缺”,但也不抛弃,不放弃。既要批判的继承前人经验,又要科学的拓展新路。这是我们中医爱好者的任务,也是一种责任,一人能力小,众人可移山。为了中医的明天,一起行动吧!
中 医 脉 诊 指 法 中医诊脉指法是关健,指法不得当,把脉也枉然。初学者,必先学指法,反复练习基本功,久之熟能生巧,达到心手合一的感觉,方有所成。
1、调指 一般给成人诊脉,医生常同时使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为患者把脉搏。然而三指有长短,且同一指头不同部位的感觉灵敏度不一致,患者又有体型上的差异,所以诊脉时先要调整好三指的形状。 (1)平齐指端 一般的人中指稍长,食指、无名指稍短,若要使三指在诊脉时举按一致,用力均匀,须将三指指端对齐。因此,三指必须处于屈曲状态,使三指的第一节与指端一一对应而平齐,三指协调运动,用力才均匀。 (2)运用指目 由于同一手指各部分的皮肤厚薄不均匀,致使感觉灵敏程度不同。而手指感觉最灵敏的部位是皮肉突起最高的地方,古人将这里称之为指目。使用指目诊脉,感觉最灵敏,是常用的诊脉方法。 (3)下指 诊脉时医生坐在患者的对面或侧面,用左手诊患者的右手,用右手诊患者的左手,或者单用右手或左手,诊患者两手之脉。唯医者食指诊患者寸脉,中指诊关脉,无名指诊尺脉的定势是不可变更的。确定寸关尺的一般方法是先定关位。关位在掌后高骨之下,医者下指时,先以中指探得高骨,其内侧即是关脉,按定之后,再齐下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取寸脉和尺脉。确定三部之后,即以指目按于脉位于上,一般医者与患者皮肤平面约呈35 0 夹角。 (4)布指 《难经》曰:“尺寸始终,一寸九分。”独取寸口诊脉法,就是在一寸九分之上进行的。然而患者有肥瘦高矮之分,医者手指有粗细之别,所以三指之间应有疏有密不可固定不变。寸口脉一寸九分之数,是固定的,但这是指同身寸而言,其绝对值因人而异,臂长之人一寸九分要长些,臂短之人,则相应短一些。 (5)勤修指甲 医者应常常修剪指甲,使其长短适中,光滑圆润。指甲过长,一则影响指端的运用,二则用力诊脉时指甲可切入患者尺肤之中,有伤风雅。
2、运指 运指是指法的具体运用,指法是医者三指,在诊脉时运动规律的总结。前辈丰富的诊脉经验,都凝聚在指法中。 (1)举按 举按是脉诊的基本手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的变化,以诊察脉搏的浮沉与力度的情况。这种指法随着独取寸口法的形成,就已经开始使用。《脉诀刊误》则以用力之轻重、简而约之为三部,其曰:“轻手取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2)推法 推法是将手指挪移于脉管之上下,内外,以探察通常用举按法所不能察觉的一些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了使用推法的记载。《脉诀刊误》曰:“推谓以指挪移于部之上下而诊之,以脉有长短之类也。又以指挪移于部之内外而诊之,以脉有双弦之类也。又以指推开其筋而诊之,以脉有沉伏止绝之类也。”推法与举按法相对,举按法是浮沉浅深诊候,而推法则是纵横诊候。
3、 其他指法 脉诊除了以上两种常用指外,还有几种特殊指法,如古籍中记载的“侧指法、换指法、辗转指法、俯仰指法”等等。 总而言之,三指平布为诊脉的常用方法,医生在诊脉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各种合适的指法,切不可“胶柱鼓瑟”,“生搬硬套”。
常见脉象分类及主病表(附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亦称平脉或缓脉。其脉象不浮不沉,中取三部可得,来去从 容,和缓有力,一息4-5次(每分吹钟60-90次),节律均匀。但 随年龄、性别、体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改变。如小 儿脉象较软而数,女性脉象较为细弱;瘦人较浮,肥人较沉;运动员 脉象较迟;夏令脉象常稍浮大,冬季脉象又较沉细;除此之外,喝酒、 运动、劳动以及情绪等因素,也能暂时性的变化,这就不在病脉之 例,而尚属正常范围。
常见相兼脉象与主病简表
二十八脉象特点及分类和主病简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