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之形韵(九) —— 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芝润斋 2015-07-30

新砚领域里,笔者一直偏好端砚。在笔者经手过的砚里,端砚老坑的优势很明显,故在评价砚的品质时,往往也喜欢以“相当于端砚某坑口”的标准来比较其优良。直到接触老歙砚之后,才真正理解历史上有端歙之争的道理。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这方老金星坑歙砚,长14厘米,宽7.8厘米,厚1.8厘米。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按上海博物馆的华慈祥先生的分类,属于宋二式抄手砚的一种。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从砚形来说,应该也是“一字池”砚的前身。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虽然砚额有残,但丝毫不影响砚池造型之美。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砚堂有几道比较深的划痕,没敢完全打磨掉。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反面有土沁。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砚反面两足间的弧线处理十分流畅造型优美。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试墨。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磨感糯糯的,几道没有完全打磨掉的划痕略有影响。下发墨不错,啥叫发墨如油?看看图便知。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歙砚一般都很好清洗。湿水图,更容易看清其石品。青黑的底色,基本无纹理,有银星散布相生。老的金星坑,实用也是上佳的。米芾也有云:“金星歙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砚之形韵(九) <wbr>—— <wbr>金星坑宋二式抄手歙砚

歙砚开采历史:

  歙砚驰名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宋人洪景伯《歙砚谱》记载,唐开元年间,歙州猎户叶氏逐兽至长城里(地名),见到山溪里,叠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由此歙砚始闻天下。

  南唐后主李煜视歙砚为“天下之冠”,第一次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砚工李小微为“砚务官”派石工周全之,专门搜集佳石为宫中造砚。南唐败亡后,歙石开采停产五十年。

  北宋景佑年间(1034-1037),歙州太守钱先芝调查到河水已经淹没了南唐歙砚砚坑,便“仙芝改其流。使由别道行”。由县令曹平主持使老坑坑口重新露出水面,歙石才得以大规模复采。但不久即“县人病,其须索复溪流如初,石乃中绝”。直至歙州太守王君玉继续开采歙石,复改溪流遵钱公故道而后所得尽佳石也,可见此次收获颇丰。水舷坑水蕨坑眉子坑等名坑皆在此次开发。

  后来在嘉佑年间(1056-1063),县尉刁谬任职期间重拾故坑,又开采了一次,亦属宋代最后一次开采。

  元代至元年(1277)时任县令汪月山为了迎合达官贵人,发数都之夫力去挖掘歙石,结果石尽山压死数人乃己,接着又前往紧足坑挖掘,很快亏空,及至至元五年,此坑亦宣告塌陷。此后便长期停采,砚工们只好沿流拾残圭断壁来制砚,可仍远远供不应求。出现以他山顽黝之石冒充佳石之乱象使歙砚声誉大减、不仅明代到清康熙雍正年间也都无开采记录。

  直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才又开采,停采达500年之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