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成教育

 凌波仙子909 2015-07-30

习惯的培养或矫正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1.首次慢动。开动大脑机器也像开车一样,启动时,车速一定要慢。第一次行动要慢,动量要小。如,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第一次切莫要求高,只写一两句就行;培养孩子学英语的习惯,第一次只记两个单词即可;培养孩子长跑的习惯,第一次跑200米就不错了;培养孩子做俯卧撑或仰卧起坐的习惯,第一次做三四个就行。凡事不要一开始就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成胖子,这样孩子便学得难而又难,从而失去了兴趣。

    2.逐渐加速。有了首次慢动,尊重了大脑的始动原则,运转起来了,慢慢地像汽车一样开了几十米,这时就可逐渐加速了。日记长到了每篇写两三句话,英语单词每天背会三四个,跑步长到每天跑300米,俯卧撑或仰卧起坐增加到五六个。孩子觉得在慢动的基础上,增加这点训练量,可以接受,不知不觉间,大脑这部汽车比前几天运转快了。

    3.不怕慢,只怕站。遇到特殊情况,如意外的任务啦,身体有点小病啦,有不顺心的事啦,心情不好啦,也要鼓励孩子不要轻易停止,只要能站直了,就别趴下,只要还能行动就别停下。身体有小病时,跑不了1000米了,那就一步一步地走下来。写日记心情不好,写不出太好的文章,但也不要中断日记,可以随随便便地东一句西一句记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可以少写,但不要停下来。要克服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得尽善尽美的想法;建立起行动就比空想强,只要做,就比不做强的观念。许多人没能养成良好的习惯,都跟想尽善尽美有关。

    4.控制时空,制订计划。有了一点行动,逐渐增加了行动的速度,孩子会品尝到一点做事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习惯,就要制订比较全面的计划,增强孩子对自我行动的时间和空间的控制能力。从时间上,和孩子商定从早到晚的行动计划,什么时间锻炼、上学、作业、看课外书、看电视、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绘画,各项活动,用多少分钟都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使孩子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事情做。不但如此,还要有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使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时间安排有序化、有益化。并且,要注意计划表后要有个考评表,才更有利于执行。从空间上,使孩子处于能够把握自己的环境,什么游戏厅、网吧这些地方,一旦进去,孩子便容易失去控制,不由自主地放弃好习惯。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控制空间不去接近那种环境,就能很好地控制自我,有助于习惯的培养和矫正。注意订计划的时候,任务指标不要订得过高,要使孩子觉得,稍加努力便可达到,稍稍一跳,便可把果子摘下来。

    5.进入轨道。孩子按计划行动起来,逐渐提高了效率,每天定时定量地锻炼、预习、做题、背单词、写日记、唱歌、绘画,到了某段时间就做某件事。遇到特殊情况少做一点,做慢一点儿,但不要停下。按照这样的计划做事,惯性就会越来越大,就像列车在轨道上行驶,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

    进入轨道之后,当然也需要检修。一是外部干扰,对外界不良人的引诱要及时切断;二是内部故障,如情绪不佳、旧病复发、犹豫拖拉等,最好的办法,不是批评,不是训斥,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注意力引导到做当时力所能及的实事、小事上来。

    习惯培养或矫正关键在前7天,重在一个月。根据行为学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平均天数为连续21天,若要长期固定尚需不断强化,大概要90天可固定。所以习惯的培养或矫正必须持之以恒,克服浮躁情绪。万事开头难,一个新习惯的培养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所以要不断重复新建立的好习惯,需要不断强化它。头7天要准备吃点苦,要多一点自制,多一点提醒、暗示,下一点工夫,要特别认真,过了这7天,再坚持一段时间,坦途就在眼前。

    世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就一定会有所成。习惯在于坚持,坚持才有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是精神教育和意志品质的磨炼过程,不良习惯的矫正过程是战胜自我的过程,靠的是自制力和坚持到底的毅力。不论是习惯的培养或矫正都需要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来支持。所以要培养或矫正孩子的习惯就必须要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炼。在此提供几种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以供使用(若要详细学习请参照拙作《孩子成功个性品质培养》意志力和自制培养的相关专题):1.每天用3种方式,即最大声、最快速及最清晰方式读成功励志性书籍或名人传记等相关精彩片段。如《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或《人人都能成功》,特别是《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一书,最好按要求去读羊皮卷及成功誓言的相关章节。2.采用自我暗示:我是一位成功者,我有坚强的自信,我一定能战胜自我,我有明确的目标,我有非凡的自制力和坚持到底的毅力,我有严格的生活、学习计划,每分每秒做最有生产力的事情等。自我暗示?内容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弱点及不良习惯提出相应自我激励的语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自我暗示时,一定要以正面行为来暗示,如想改掉粗心,暗示时就要代之以细心,如我很细心,不论学习或做事我都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因为潜意识,它不分真假,并且没有字概念。如果你暗示:我不粗心,粗心不好,我再也不会粗心了,结果你脑海里只有粗心这个概念,今后在学习或做事上就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粗心。再比如,考试紧张,不要暗示我不紧张而应暗示我很放松,很平和,然后再作出放松的样子:深呼吸几次,多微笑几次。3.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以原有能力为基础,慢慢增加,小学毕业时以50个为目标),及跳绳或慢跑。跳绳或慢跑时可以采用自我暗示如:行动坚持一,行动坚持二;控制自我一,控制自我二;战胜自我一,战胜自我二……战胜自我一二等。每次跳绳或跑步时,最少要自我暗示120次。只要把这三项变成修炼自我的必修课,孩子的毅力、自制力必将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这不但对培养和矫正孩子习惯起支持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锻造了孩子成功的个性品质。以上三个方面是我个人成长每天自我操练的内容之一,现在我每天都在进行,效果相当显著。讲述出来望能给教育界同仁及孩子带来一些启示。

    在演讲咨询中,家长们经常问:好习惯怎么培养,坏习惯该怎么矫正?我们回答:好习惯的养成需用“+”法,即递增法。坏习惯的矫正要用“-”法,即递减法。目的也就是循序渐进,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抓早的含义包括两层:第一层是打预防针,把问题想在前面;第二层是抓住培养的关键期。我们先从第一层意思谈起,先看一个故事:

    一天,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最善于医术?扁鹊答道:大兄最佳,二兄其次,我最差。魏文王颇感奇怪:既然你最差,可为什么你却最有名气?扁鹊回答说:我的大兄弟治病是治病症于未发之前。别人根本觉察不到病症,所以他的名气只有我们家里人才知道,没有传出去。我的二兄弟治病,是治病症于初起之时,一般人都以为这只是小病很容易治,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至于我治病,是治病症于严重之后,别人看到我时而割肉切骨,时而又敷上毒药等一系列大动作,自然以为我医术精湛,因此,我闻名于天下。其实,比起我大兄和二兄,我的医术是最差的。魏文王恍然大悟。

    被誉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的彼德·杜拉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主动预防,防患于未然,达到无为而治,在某程度上而言,这可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提前输入有益信息,主动预防各种缺憾、毛病和灾难,就像孩子刚出生就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一样。主动预防比治病救人代价要小得多,难度也低得多。虽说教育者要多花些心思未雨绸缪,但比起后来的补教、矫正要轻松得多。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儿童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主要决定于你们在他5岁以前把他造成一种什么样子。假如你们在5岁以前没有按照需要的那样去进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进行再教育可这个再教育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你们不能够合理地教育自己的儿女,如果你们稍有疏失,对儿童关心不够,或者有时候偷懒起来,放松了对儿童的教育,那时候,要加以改造或矫正,就必须下许多工夫了……再教育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多的知识,更大的忍耐……这样的工作即使获得完全的成功,对父母也会造成经常的苦痛,会使他们伤尽脑筋,又往往能损害父母的性格。”“有的父母根本做不好再教育工作,只好把孩子送到工学团去;有的工学团对这样的儿童也没有什么办法,到社会上,这些儿童仍然不能变成社会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现在很多教育家都是在做这种再教育工作,甚至与其说他们是教育家,不如说他们是再教育家。

    教育者不要把事半功倍的教育变为事倍功半的再教育,预防教育是比补救教育更高的层次。那么教育者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到预防教育,达到无为而治呢?

    第一,先学习,再做父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当在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学,应当成为对一切人都有用的学科。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教育者的教育素质高低就决定了自己的教育层次的高低。任何教育者都不可能教会孩子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比如,优秀学生的基本素质是什么?一个人获得成功幸福的人生需要哪些基本素质,哪些良好的习惯?自己都不知道,连这种意识都没有,在教育孩子时就不会内化进去,孩子也就很难具备这些良好的素质、能力和习惯。通过学习能提高教育者的教育预防意识和能力。

    第二,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培养孩子一些重要的好习惯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比如,教育者在平时教育实践中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独立能力、思考能力、反省习惯、目标计划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及自信心、自制力、勤奋、进取心、责任感、意志力、爱心、诚信等品质,孩子就不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弱点、缺点或不良习惯及品质。当然,教育者亦可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等方式培养孩子主动预防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间接输入法。抄录一些有针对性的格言、警句,立有针对性的座右铭,贴在墙上或桌子上,让孩子每天回来独自看看、想想这些充满人生哲理的话,内容可以定期更换,效果非常好。

    第四,让孩子阅读教育者挑选的一些社会新闻,好的文章、好的作品或与孩子成长相关的一些文章、作品、新闻;然后找时间一起和孩子分析讨论。这也是常用的提前输入法。

    第五,随机进行。只要教育者有此意识,就能见缝插针,遇到什么点拨什么,看到什么引导什么。

    抓早的另一层意思是抓住培养的关键期。所谓教育的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最佳时期,效果最好时期,投入最小、收益最大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智力、能力,习惯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经长期调查研究证实,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为这个时期,孩子求知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和训练。12岁以后,孩子已经形成的习惯再去矫正,就困难得多,训练的强度也要更高一些。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软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孩子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是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块,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得多了。如果孩子小时养成了坏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确定规范,反复提醒,严格要求,强化训练。

    抓小的含义是防微杜渐,把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注意第一次,狠抓初犯。 

 

 

奖惩强化是继监督评价之后,习惯培养与矫正的又一大秘诀。它要求在监督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方式来强化良好行为,制止不良行为。

    奖惩强化是习惯培养与矫正的重要手段,意义非同寻常。这一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将有可能导致前面五个环节功亏一篑。为了更好地实施好这一秘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以法制代人治原则。在监督考评表后,教育者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制定出相应的奖励和惩罚的措施及标准,考评后按此措施标准执行即可。

    2.正面强化为主,负面强化为辅。关注、肯定、表扬、鼓励、奖励良好行为是改进孩子行为的最佳方式。但提醒、否定、批语及适当的惩罚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增强孩子对不良行为的认识,加深孩子对所犯错误的印象,使孩子更加懂得规则、制度、约束的重要性。

    3.及时纠正及时强化原则。在监督考评后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强化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做得好的部分要给予认可、鼓励、表扬、激励,加大孩子取得成功后的自豪感和愉悦感,增强孩子继续做好的热情和信心;做得不好的要给予提醒,批评甚至惩罚。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则,即一定不要让不良行为过夜。有些父母当发现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后,常常对孩子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你等着,等你爸回来了有你好看的!这些根本就起不到惩戒作用。还有一些父母,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让孩子改,孩子就是不改,抵制,对着干,父母一生气就用打骂的方式体罚孩子,结果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不良行为依然没有纠正,这也是错误的方式。那怎么样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一方法呢?比如在上例培养孩子良好作业习惯时,前两天,考评时孩子作业做得认真,但第三天考评时你们发现孩子作业有部分不认真。对于这种情况,教育者无须打骂,无须发火,只要立场坚定,态度明确,按原先共同制定的奖惩措施执行即可。让孩子把不认真的部分重做,孩子多半会软抵抗,不想重做。这时一定不要发火,但要立场坚定地陪着孩子做,哪怕陪到凌晨两点都不要放弃,直到孩子按原先确立的规范完成作业才行。并且要让孩子知道,由于耽误了父母的时间,要扣他的零用钱一周以示惩罚,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坚持一两次,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权威是不可挑战的,原则是不可侵犯的,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孩子就会慢慢养成好习惯。教育者如果在规则执行、奖惩措施中败下阵来,以后将永无宁日,再想培养或矫正孩子的习惯就会难上加难。

    那如果不良行为在考评时已经发生过了呢?比如,孩子由于看电视超时,没有按时按计划完成作业。对于这种情况很好办:第一让孩子把由于看电视超时,今天没有完成的计划,认真完整地补齐;第二对看电视超时,要剥夺其接下来几天看电视的权利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无须训斥、打骂。

    奖惩的方法和原则还有很多,关于这方面内容我们在《走进孩子心灵》一书中有详细、系统的论述,在此只谈了一点与之对应的要点。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孩子不良行为及习惯一定不能反复数说,如,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粗心、胆小等。这样当着孩子面反复数说,孩子的脑海里就只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粗心、胆小等概念,于日常生活、学习中就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结果起到反强化作用。相反,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孩子坐得住、专注、动作快、细心、勇敢、自信等这些正面积极行为加以热情鼓励、表扬,强化其正面行为,使孩子产生继续进步的愿望。也就是要做到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渐渐少,即强化正面积极行为使其发展,忽视弱化不良行为使其消退。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

    奖惩强化这环节完了之后,教育者要引导孩子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指导下一步更好地行动。而要想运用得好,效果显著,还得遵循下一章的各种原则才行。 

 

 

在培养和矫正孩子的习惯中,为了使孩子的行为得到强化,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评价。一般的行为习惯可以用适当提醒、经常监督的方式,可考评的行为,特别是连续性较强的重要行为可以采用评价方式。

    评价是依据教育者要求,对孩子的行为给以一定的考核、判断、褒贬的方式。它可以激励孩子坚持良好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习惯。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孩子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抑制自身消极的方面;使孩子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孩子的是非观、善恶观。这种方式还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它通过对孩子行为反馈,迫使孩子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

    深圳一位母亲就运用这一方法培养和矫正了孩子不少习惯,她曾向我这样描述:

    儿子聪明好学,可动手能力极差,连牙膏都是让姥姥挤好,尤其是他做事不专心,没长性,坐不住,有时连今天老师留的作业是什么都忘记了。看到儿子这些坏习惯,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生气,甚至还动手打过他。结果是我成了黑脸的恶人,不仅孩子跟我有距离感,也惹得我母亲对我的意见非常大。

    后来受到我们公司员工考核表的启发,我试着为儿子设计了一个考核表,目的是为了能让孩子尽快改掉缺点和不良的习惯。我在表格上列出了几项考核要求:学校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钢琴练习、课外阅读、英语听读、自己事情自己做、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等。比如:学校表现方面我们会要求他上课积极发言,不能忘记记录家庭作业等。作业完成情况这一栏,第一周我给儿子提出的要求只是做作业时要专心,不乱跑乱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项,我要求儿子从刷牙、洗脸、冲凉等日常起居的小事一件件学起、做起;家务劳动一栏,最初我只是要求儿子负责扔垃圾,逐渐增加要求到取报纸、整理房间等;钢琴练习一直是让我们头痛的事,我先要求他只是保证每天的练琴时间,要坐得住,让他觉得弹琴并不是多难的一件事,然后再一点点地要求他弹奏质量;课外阅读本是儿子的长项,我最初并没有把它放在表格上,可当我发现儿子只是喜欢看他的恐龙和飞机大炮的图纸时,我就要求他每周要读一到两篇他的学校发的课外读物。

    就这样,每项考核要素在每一周都有明确的要求,到了周日晚上我们全家坐在一起为儿子打分,并在这周的基础上提出下个星期的要求,让儿子了解我们是多么为他的进步骄傲和高兴。而对于那些在这周没有达到要求的项目,我们会分析和写明原因以及下周如何改进,达到要求就可以在该项目上得一朵小红花。每周超过6朵小红花,我们就给他一奖励。奖励的内容由儿子确定一个20元以下的消费。我很感动的是儿子爱看书,我的很多次的奖励都是给他买了课外书。而这个小小的考核表的确使我们受益匪浅,它成了我们日常沟通围绕的话题,促使我和孩子之间能互相理解,拉近了我们母子的距离。更让我欣慰的是透过这个小小的考核表,我看到了孩子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通过考核表上每周渐进的、具体、明确以及全家一致的要求,孩子逐步养成了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尤其是父母要讲究方法,要有耐心。

    一位家长对孩子挑食、偏食的毛病束手无策,孩子不吃芹菜、韭菜、胡萝卜,甚至连白菜都不吃,家长很着急,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你可以用评价法试一下。给孩子画一个评价表,哪天不挑食画一个‘√’,哪天挑食画一个‘×’家长半信半疑地说:这种方法行吗?老师说:能行。您告诉孩子,连得十个‘√’,由您签上字,让他拿到学校来,我给他换成学校的一面红旗。这法子还真灵,孩子不到一学期就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

    有的孩子一入学,上课没规矩,随便下座,听讲不专心,有很多小动作。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妈妈决定从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入手进而再要求他专心做好每一件事。小学的基础重要,孩子的听讲习惯的培养更重要。为了检验孩子到底是否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妈妈和孩子约定:一般情况下,妈妈不去找老师了解你的情况,而是通过回家检查你的作业情况,来检查你上课是否在专心听讲。每天课上学习的汉字,回家先听写,能写出80%,当天就有一朵小红花。一周5天中有4天都能得小红花,妈妈就会送你一个礼物。孩子对这种激励非常认同,有时得到的奖励是一块他心仪的橡皮,有时候惊喜地得到他喜欢的玩具,而有时又是他向往已久的小食品。当然,孩子有时也因达不到目标而得不到奖励。坚持了一年,现在孩子上课有很大的改观,并且特别知道努力学习。

    监督评价是习惯培养与矫正的第五个秘诀,这一秘诀非常重要和管用。很多孩子目标计划制订了,规范也确立了,最后都不了了之,原因大多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监督评价造成的。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没有评价就?有教育,教育要不断进行评价、反馈、矫正,才能保证目标的达成。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我们现以前面谈到的良好作业习惯培养为例,来谈一下监督评价的运用方法。

 

 

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这是恰科从小就养成的好习惯。

    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围住了老板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有一人闲着,有的自己看完后还传着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这些年轻人大为不解: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刚刚离开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人文件的人。年轻人全傻了。因为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一常识,更谈不上习惯养成。

    这两个事例说明习惯不同,人的机遇就不同。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不经意间就会将你自己完全地展现在人面前。亚里士多德说过: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做人、做事、求知、共处的根本。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拉里·伯德,NBA的传奇人物,历史上最杰出的篮球明星之一。他率领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三次登上了总冠军的领奖台,但伯德并不是最有天赋的运动员。那这一切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是习惯。伯德堪称NBA历史上最出色的三分球投手之一,早在加入NBA之前的少年时代,每天早晨,伯德总是先练习500次三分投篮,再去上学。有了这种习惯,不论天赋几分,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三分球投手。拉里·伯德就是这样依靠良好的习惯把自己先天的才能和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要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好的习惯能让人更聪明,或者帮助人更好地使用聪明。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构成的日常行为规律。正是好习惯,帮助他们开发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优秀的能力,良好的个性都是在习惯中获得的;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优秀能力和优良个性。

    1988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在会议期间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家长和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青年,良好习惯与健全人格是最重要的原因。英国诗人德莱敦也说过:首先我们培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培养出了我们。这就是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成就我们。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劳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劳动实践习惯。习惯就是素质,而素质总会顽强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形成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与结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为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撑性平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习惯让人终身受害。 

 

 

 

在我的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新生不能一下子适应小学的要求,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注意力易分散,上课不能专心听讲。

    针对这一情况,经验丰富的李老师在学生入学后,着手培养学生定心坐、定心听的习惯。他先向学生传授儿歌:听课要五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别人说话专心听,边听边记边动脑;自己说话声音响,通顺完整有感情。然后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儿歌形式的要求,很快会在学生的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使他们懂得专心听讲是学习的重要保证。继而李老师又通过组织学生演一演比一比等多种形式,及时地发现特别认真的学生,作为群体的榜样。这位小朋友听得真认真!”“看,他的读书姿势多标准!利用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使学生们端正地坐好并认真地听讲。

    学生模仿性强,情绪变化大,有很大的可塑性。课堂上,李老师用诸如谁的眼睛看老师!”“我的眼睛看老师!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每次,李老师都对有进步的学生,用发放小奖励、口头表扬等方式进行奖励,对他们身上的优点在班里进行表扬。同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鼓励学生自觉保持。

    利用两分钟预备的时间,组织小干部带着大家念念儿歌,不断地加深理解,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们基本都能专心听讲。如有个别学生走神时,李老师只要用强化训练的儿歌一提醒,学生就会条件反射地将思绪收回到课堂上。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强化训练中逐渐形成。

    应该指出的是,习惯的养成或矫正必须靠训练,不能光说不练,而且在训练过程中要明确要求毫不含糊。培养或矫正孩子的习惯有一定的诀窍,教育者可以根据这些诀窍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培养或矫正孩子许许多多的习惯。

    女儿今年10岁,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无论每天的作业多少,她都要磨蹭到9点以后才做完。妈妈认为不能再这样放任下去了,于是把女儿叫到身边,开始宣布对她今后行为作出的决定:从今以后,无论作业多少,你每天必须9点以前完成,并且要保质保量,你要向我保证,你能做到这一点。女儿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吃了晚饭,妈妈依旧在书房上网查资料,把昨天的事早忘了。过了不知多长时间,女儿推开了书房的门,只探进了半个脑袋。妈妈问:有什么事需要妈妈帮忙?停了好一会儿,女儿才用低低的声音说:妈妈,我按你的要求,已经做完作业了。”“现在几点?妈妈想起了昨天的决定,赶紧问。“840女儿指了指妈妈面前的钟表。妈妈不敢相信,已经保持近4年的习惯,竟在一天之内改变了。转念一想,女儿只是今天尽力做到了,或许明天,一切又要恢复老样子。可又一次出乎了妈妈的意料,女儿在以后的日子里,竟每天都在9点前完成作业,并且书写认真,字体端正。

    妈妈终于按捺不住好奇,问女儿为什么能一下子改变她的习惯。女儿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说了,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要有诚信,答应过的事情就要做到。

    如此简单,如此神奇,这就是认知的力量,信念的力量,观念的力量。认知、信念、观念改变的力量是惊人的。

    自觉是治疗的开始。任何人想改变自己,首先要从改变认知开始。认知是心理过程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情感及行为的取向。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坚定的行动必须源于深刻的认识和觉悟。孩子习惯的培养和矫正的首要环节,就是唤醒孩子,解决认识问题,使他们明理,产生行为的需要,产生自觉、主动的意识。

    在孩子的习惯培养和矫正过程中,有一个危险的存在,那就是习惯培养和矫正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孩子的过程。习惯培养和矫正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孩子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我们教育的一大失败就是把太多的教育变成一种从上对下的要求,而没有一个从下激发出来的主动需求。也就是说,太追求技能化,而缺少人性化。只有在自觉性、主动性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律性,个体才能有效地养成并较长久地养成或矫正某种习惯。因此,习惯养成与矫正的核心在于人的内在力量的发挥。

    习惯培养应当遵守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习惯培养和矫正的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认识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习惯都知其所以然,从而知之、信之、践之。古语说得好: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不会持续不断地做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情。坚定的行动必须源于深刻的认识和觉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育要解放成长者的内部力量,促进自发性成长。习惯培养要深入人心,真正让孩子觉得养成好习惯或矫正不良习惯是自己的需要。人的自觉性从要素构成上说,它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和目的。需要是人的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动力的实际发挥,还必须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和目的来直接推动。当人产生明确的需要,并强烈地激起人的活动意向时,需要便转化为各种水平的动机。恩格斯曾指出: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动机又是和目的联系在一起的,由动机所引起的行动的预期结果就是目的,由目的制约着人的行动。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意向性总和便构成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启发孩子的自觉性,教育者要注意从激发需要、强化动机、明确目的三个方面来进行。

    强化认知,启发自觉的方式解法有很多:

    1.体验法。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孩子获得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孩子的体验。这是孩子认知的重要来源。体验分两个方面,即让孩子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愉悦和不良习惯带来的麻烦或不快。

    2.说理法。通过事例传递,发问引导,换位思考等多种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使孩子明是非,辨曲直,懂美丑,知善恶,学榜样。明白为什么那么做就错;明白怎么做才正确;明白做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明白做对了应该怎样保持;明白好习惯的好处、意义、作用,不良习惯的坏处、危害、影响;明白为什么要培养或矫正这种习惯。

    例如,培养孩子晚上睡觉前要洗脚,就要讲清晚上洗脚有什么好处:脚上有很多的穴位,用热水泡一泡可以免除一天的疲劳,穴位得到按摩可以增进健康,洗脚可以洗掉脚上的污垢,不易生脚气、脚病,等等。孩子懂了道理,一洗脚确实很舒服,就会主动洗了;如果孩子不愿洗脚,让他闻闻自己的臭袜子,让他体验一下不洗脚的麻烦,就会产生主动洗脚的愿望了。

    再比如,有的孩子写字非常粗心潦草,教育者应该对他讲清写字粗心潦草的危害。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由于写字不认真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实例使孩子有所触动。有的人参加重要的会议做记录,可由于字太潦草,回头整理时连自己都不认识了;有一位医生由于粗心把氧化钠错写成氧化钾,而造成一小孩丧命;苏联宇宙飞船由于计算时点错了小数使航天飞机机毁人亡,等等。通过这些事例教育孩子,字要写正确、规范,使他们懂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者在启发孩子的自觉性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简练、深刻、情真、意浓、道理明。要善于以自己充沛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去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波澜,从而转化为他们内心的信念。晓之以理要富有感染性,要对孩子充满关心和帮助。正如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说:充满爱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但缺乏爱的语言,就会把颠扑不破的真理,搞成冷酷的、僵化的训诫。晓之以理最忌讳放空炮唱高调唠叨模式化大道理,脱离实际,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水平,不能触及孩子的精神和心灵。著名教育艺术家黄家灿认为: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药,情是药外带着香甜味的糖衣。无情,理难以下咽;无理,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增强教育效果。

    3.其他方法。重塑认知,强化认知启发自觉的方法还有:学习法——阅读培养某方面习惯的书籍或文章;榜样法——以身作则,树立远近、正反榜样,启发、激励孩子;记格言警句法;立座右铭法;与拥有好习惯的人交朋友;积极自我暗示法;做某习惯的专题研究法、演讲法、辩论法和讨论法。这些方式方法都能很好地改变或强化孩子的认知,启发自觉性,从而增强行动的热情与信心。 







 

 

 

1. 解释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妙的故事。

  18岁的少年海格里斯,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这时,他碰见了两位女神,一个叫恶德,一个叫美德。恶德女神千方百计诱惑他去追求能使人享乐一生、却有害他人的生活;美德女神则劝导他走为人除害造福的道路。最后,海格里斯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呼唤,拒绝了恶德女神邪恶的诱惑,选择了始终为同胞做好事的人生之路。后来,海格里斯成长为希腊人千古传颂的英雄。

  海格里斯从美德女神身上看到了美的品质,把美德女神作为榜样,自己也成为了英雄。如果他以恶德女神为榜样,可能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来,古希腊寓言学家说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并不过分。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他也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以英雄人物、伟人、智者、科学家等为榜样,就可能找到动力和方向,成为有用的人;当他们结交小人、盲目追星、盲目攀比、从父亲那里学会吸烟等,结果将非常糟糕。

  《苏氏家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能然者,生而善教也。父母是孩子天然的榜样,但是,父母除了给孩子当好榜样,也要给孩子寻找别的尤其是同龄的榜样。为什么呢?

  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长大一些后,常常喜欢模仿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自己喜欢的人,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这是正常的现象。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到了孩子的儿童期、少年期,家庭的影响渐渐在减弱、淡化,群体的影响渐渐增强。所以,每一个儿童都应该参与并认同一个社会群体,从而在群体中学习在社会公众中的行为方式。

  2. 案例

  很多人忆及学生时代时,最难以忘怀的往往是那些可爱的伙伴。很多事实也证明,孩子有一个好的同龄榜样,终身受益。

  有一位学生回忆自己高中时的同桌时说:

  我高中的同桌叫赵连城,他和我住一个宿舍,我们每天形影不离,学习、吃饭、睡觉……所有的事情都在一起。我们是当年中考的前两名,他只比我高1.5分。我们是好朋友,也是竞争的对手。他的英语和数学比我好,我的物理和化学比他好,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鼓励,当有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另外一个总是鼓励对方。

  和连城同桌两年时间,其中经历了无数的考试。记得我们的班主任数学老师经常在晚自习的时候突然进来,一脸严肃地对大家说:先把手上的东西收起来,咱们考一下!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我和他的一次较量。我们总是在考试的过程中暗暗赛着速度,在考试的结果上赛着分数。一般的时候都是我的速度比他稍微快一点,而他的成绩比我稍高一些。

  因为有了这个竞争对手,我在高中枯燥的学习中才更有动力。大学四年和连城的联系并不是很多,但是每每打电话时,都感觉到和他的友谊之诚、之真,那些情谊和关爱正是我们的进步之源。

  这样看来,榜样(尤其是同龄榜样)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刘邦也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如果孩子能与自己的榜样(尤其是同龄榜样)充分共享有利条件,就能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不仅是一种学习和竞争,也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3. 要求和原则

  “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榜样也是孩子身边环境的一部分。给孩子选择榜样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近的榜样,运用榜样法,父母首先就要正己,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来。

  除了父母外,其他人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也许有人说,那就择优为邻,找那些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的人作为孩子的榜样。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呢?

  其实,孩子身边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点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守时、很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等,都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刻意寻找那些最优秀的同龄人做比较,由于目标太高,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因此,选择合适的目标,应当成为寻找榜样的一个重要原则。

  4. 操作方法

  父母自身给孩子树立榜样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父母不管做什么,不管有意无意,对孩子都是榜样。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小节,言行举止不当,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2) 欲正人,先正己

  就是说,父母要求孩子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一个言而有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孩子,一个邋里邋遢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喜好整洁的孩子。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都应该先用同样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再去要求孩子。否则,让孩子做这做那,自己却得过且过,孩子怎么会愿意听你的话呢?

  (3) 身教重于言传

  很多时候,孩子更愿意看看父母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听父母说。因此父母最好少,父母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比如要教育孩子诚实,父母首先做一个诚实的人,比说一千遍、一万遍的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身体力行,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

  而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好的榜样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把握好交往的,找到合适的榜样呢?

  (1) 全方位了解孩子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父母要明确: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对什么更感兴趣?比如孩子在清洁卫生方面有待改进,不妨让孩子交一些卫生习惯很好的朋友作为榜样;孩子喜欢阅读,不妨让他们与那些同样具有阅读兴趣的伙伴多交往,在交往中交流读书心得,等等。

  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对方的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他的家庭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朋友。

  (2) 与孩子多沟通

  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应轻易反对孩子的正常交往,不过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与好孩子多交往。但是,孩子的衡量尺度可能和父母有所偏差,但他们的意见也值得考虑。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意见,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他们好。

  一般而言,父母觉得孩子的朋友坏,无非是因为他们身上缺点较多,怕他们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完全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说明自己的担忧,表明立场,只要态度真诚,孩子是会考虑父母的意见的。

  其次,可以见见孩子的朋友。

  也许你并不喜欢孩子的朋友,但硬要强行阻止他们交往是不好的。你可以请孩子到家里来,近距离地了解他,然后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给孩子的行为加以指导。

  (3) 为孩子规定一些行为原则

  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着他们,所以,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可以请朋友到家里来玩,但是不要随便翻家里的东西,要注意用电安全,等等。

  (4) 鼓励孩子和自己的榜样共同进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由于孩子各自的局限,常常是你在这点比她好,她在那点比你强,大家各有优势,不相上下。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可以互为榜样,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同时以自己的优秀之处影响别人,帮助别人进步。父母既要鼓励孩子进步,也要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被别人身上的缺点或坏毛病影响,好习惯没养成,坏毛病又形成了一大堆,这就背离了初衷。

 

 

 

 

. 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益

  在《成长的智慧》一书中,有一则故事讲到诚实的习惯能带给人幸运,大意如下。

  一位非常富有但脾气古怪的老绅士想找一个男孩服侍他的饮食起居,帮他做事,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年轻人必须诚实正直。他常说:向抽屉里偷看的孩子会试图从里面取出点东西,而在年轻时就偷窃过一分钱的人,长大后总有一天会偷窃一元钱。

  很快,老绅士就收到20多封求职信。他决定对这些孩子进行考核,四个精干的小伙子来参加最后的面试。绅士提前准备了一间房子,要求四个人逐一进去,只要在里面的椅子上安静坐一会儿就行。

  第一个孩子看见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罩子,很好奇,他掀起了罩子,里面的羽毛被气流吹得满房间都是。第二个孩子一进去就被一盘诱人的、熟透的樱桃吸引了,还拿了一个最大的放进嘴里,可是里面全是辣椒。第三个呢,看到桌子上有个抽屉没有锁,就想拉开那个抽屉,结果刚把手放在抽屉把手上,就响起一阵铃声……前三个孩子都被赶了出去。

  只有最后进入房间的男孩哈里在房间的椅子上静静地坐了20分钟,什么也没有动。半个小时后,老绅士满意地告诉他被录取了。老绅士问他:屋里那么多新奇的东西,难道你不想动一下吗?哈里回答说:不,先生。在没有得到允许之前我是不会动的。

  后来,哈里一直服侍老绅士,老人去世时留给他很大一笔遗产,他一直过着充实富裕的生活。

  无论这个故事真实与否,都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好的习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习惯。

  2. 养成坏习惯终生受害

  在《读懂人生》一书中,作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理发的师傅教徒弟理光头。开始时在冬瓜上练习,用理发刀刮冬瓜皮来模仿理光头,徒弟每次练习都有一个坏习惯:把理发刀往冬瓜上一扎。师傅见后说:请你改变这一习惯。徒弟笑曰:这又不是真头,没关系的。三个月后,徒弟出师。给第一位顾客理光头,理完后,他又照例把理发刀往头上一扎。结果可想而知。

  坏习惯常常让人们与幸运失之交臂,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便会终身受害。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小孩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谴责我。

  “但是,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人的行为习惯不好,直接影响自己的成长,给自己的形象造成阴影。不少人在公共场合不管不顾地抠鼻子、掏耳朵、打喷嚏,甚至随地吐痰,往往给人这个人真没修养的感觉,直接影响他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这难免影响人际关系,为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所谓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会做人的基础,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小学生学习做正直的人的起点。因此班主任应重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关爱学生,以情明理。

班主任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启蒙老师,应全身心地去关怀学生的养成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了解学生,晓之以理

作为班主任,就必须主动地、深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重视与学生的接触与交心,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注重规范学生的行为和自觉行为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班队会以及各种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各种常规教育,但要从“低”要求,不过从“低”并不是降低要求,而是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如平时的起居生活,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等等。即怎样坐、怎样站、怎样听、怎样说、怎样问、怎样答……班主任要一边提要求一边指导学生做,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强化训练,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2、教师表率,动之以情

我们面对的都是积极思维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的孩子,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为在孩子们们的眼里,老师是最伟大的。因此,班主任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应先自己做到,包括穿着打扮、爱护环境卫生、文明礼貌、课堂上的板书工整等等。这样,孩子们就会在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无声的语言行动中受到教育,逐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3、创设氛围,积极指导

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创设一个优良的、健康的班级氛围,通过具体活动指导学生,让学生体验养成教育。指导内容大的方面包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指导、能力培养、文体活动等;小的方面有怎样正确背书包、怎样学扫地、怎样削铅笔、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例如学习上有了问题不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再去查阅工具书,还不懂,再问家长和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问的质量高,而且也培养了勤思考的好习惯;再如卫生习惯方面,每个同学要带一块抹布,把自己的桌椅擦干净,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己座位下的清洁……在具体的活动中指导学生怎样做,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二、宽容学生,以情促思。

宽容是阳光,能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温暖;宽容是甘露,能源源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间的误会;宽容是理解,能给学生以安慰的力量。作为老师要敞开心扉,像曹操、像老禅师一样,用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细致入微的工作去扬起学生奋发向上的风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心理相容,允许反复

“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心理相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等原因,行为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班主任对他们的反复要给与予深深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创建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环境,尊重彼此的人格。对学生的一些反复和过失,班主任要包容,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为学生着想,把一种信任和责任教给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在浓浓的师生情、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帮助其恢复自尊。

2、幽默引导,乐意接受

宽容是一种更高尚、更诚挚的爱,是一种蕴藏在心灵深处被升华的爱。它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种,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班主任的幽默感是师生的“粘合剂”,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的向师力及对集体的归属感。学生在善意的引导中得到信任,乐于接爱,并积极思考该怎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切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希望经地努力能逐步达到一个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点一个脚印地前进,从而渐渐养成好习惯。

3、同学宽容,温暖心灵

同学间的宽容能温暖学生的心灵。伙伴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在彼此的友谊中,他们认识到责任心应该和热情关心结合起来。在集体中,他们会宽容、提醒、督促伙伴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来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在大家的宽容帮助下,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并渐渐地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自我安排时间、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

三、激励学生,以情导行。

激励学生,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1、评价激励,尊重主体地位

学生是能动发展的主体,班主任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积极激励,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学生,只要看到学生有进步,就要热情鼓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生活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小学生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教师的及时的表扬、鼓励,和提供有特长的学生展示他的才能机会,对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勤奋造就天才,任何机遇都是勤奋劳动获得的,只有努力拼搏,才是通往成才的桥梁。对勤奋学习学生及时表扬,强化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对作业认真、规范的学生作业及时张贴、展示;无疑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参与激励,激发自我意识

从教师的激励行为到学生形成自我激励,这中间要经过转化。这个转化的机制在于是创设适宜学生参与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如让学生参与“班干部岗位责任制”、“我是小小交通员”、 “自主10分钟”等活动,或当收发本子的组长,收发作业本,分组出黑板报等,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他们发挥潜在能力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积极心里需求,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激发自我养成习惯的意识。

3、主动实践,实现自我激励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因此,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是关键,是目标。鼓励学生到生活中主动实践,如开展“送自己一个好习惯”的活动,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创设情景渗透责任意识,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行动,养成做事持之以恒意识,形成做事持之以恒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养成教育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重视做好养成教育,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走得更好,走得更稳!

转载

 


养成教育故事

、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
、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 乐而不为呢?”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
、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
、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12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6
、毛泽东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7
、邓小平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8
、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 ,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9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10
、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字,老二分得一个字。老大把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1
、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12、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13、聚萤读书
   
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

14、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
                                                                                                                                                                              
转载

学生文明行为"六字"歌谣

一字"",干净的净,卫生保洁我能行;
二字"",尊敬的敬,孝敬尊敬好品行;
三字"",竞争的竞,竞字新风求上进;
四字"",诚实的诚,优良品德要继承;
五字"",爱护的爱,爱护公物我真乖;
六字"",礼仪的礼,文明学生要懂礼。

 


中华德育歌(上)

引子
   
中华五千年,精神代代传。万善德为本,时刻记心间。

人之初  洁如玉  性善恶  在教育  金石美  自成趣  变心境  须循序  昔孟母  善教子  家三迁  择邻居  好家长  做表率 

真善美  心中记  婴幼儿  牙牙语  沐浴爱  在家里  生活时  受启迪  成长中  讲礼仪  园丁勤  汗水滴  百花妍  芳草绿 

学做人  重德育  求学问  当努力  车脱轨  倒下去  人失足  演悲剧  立世间  应自律  有素养  不逾矩  青少年  志高远 

品学优  传美誉  中国人  有作为  德才备  创奇迹
   
信心篇
   
人生像航船,信心是风帆。乘风又破浪,一往可无前。

树信心  想在前  惜年华  宜自勉  囊萤读  映雪看  杵成针  经磨炼  头悬梁  锥刺股  知而行  可夺冠  夯基础  勤开卷 

尚科学  勇实践  拓新知  学不厌  求上进  长才干  悟德行  树理念  厚仁爱  重友善  懂生活  防诱骗  品格高  世人羡 

知荣辱  倡清廉  铭慎独  丹心现  思自强  戒自满  知改过  成方圆  遇挫折  志弥坚  昂起首  排万难  会强身  体魄健 

经风雨  见世面  德才备  气宇轩  有本领  愿奉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