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药物治疗之外,还能做点什么?

 tiger222a 2015-07-31


郁症”,这三个字,大多数人都不陌生,耳熟能详,或身边有,或曾经历过。太普遍。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未来数年内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保守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3.5亿人正经受抑郁症的折磨,自杀,将是其中一部分人的终结。


“消沉低迷、悲观失望、冷漠无言、哀怨悲戚……”这些是对抑郁症患者的常见描述。笔者身边亦有他们,接触和观察,最切身的直感是:像“一块冰”。一块坚固的千年寒冰,冻自己,也冻别人。不容易接受善意、多疑的反射模式,走在大街上认为他人在朝自己射冷箭。


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们相处,因为氛围压抑、紧张、黑暗。的确,如果自己不够温暖,不但不能融化他们,反而被冻伤。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医生反而成了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敢走进黑暗,一定要足够光明。


药物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作用甚微,今天不谈,只来看看“抑郁”这个东西。


“双相”症状:阴阳同病




对于“抑郁症”,现代医学有“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之说:前者指情绪低迷、消沉的“抑郁型抑郁症”,后者指时而悲观哀凄、时而雷霆暴怒的“狂躁型抑郁症”。


事实上,两者的差异只是疾病轻重程度的不同:前者轻,后者重。


《六元正纪大论》云:“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轻度抑郁不会出现明显的躁狂症状,一般为低迷、消沉内敛的阴性表现;当郁到一定程度,高昂、躁动、狂乱的阳性症状就会出现,即消沉和狂躁相伴的“躁郁症”。


中医学把此病统称为“郁证”,不做“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之分,因为事实上,无论郁证轻重,“双相”一直存在,只不过轻证时表现不突出: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任何时刻都是同步变化的,阴病阳必病、阳病阴无免,即使在以低迷消沉为主症的轻度抑郁中也是如此。


比如此类人群对外界人事缺乏温暖宽和之心,心气硬而常带攻击感,只不过其攻击模式不到重证的狂躁之相。


高发人群:明星团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抑郁症自杀率统计中,亚洲地区自杀率最高的是韩国——这个似乎娱乐无限的国度。


韩国艺人朴真熙曾经将娱乐明星的抑郁症话题作为自己的大学毕业论文,在对260名艺人进行调查后发现,40%的演员患有抑郁症并曾有过自杀的念头。


其它国家也常常发生明星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事件。那个将欢笑带给全世界的英国喜剧演员憨豆先生,舞台上挤眉弄眼、憨傻搞笑,但现实生活中却阴沉严肃,饱受抑郁症的煎熬。


张国荣、陈坤、陆毅、白岩松、崔永元、希斯·莱杰、布兰妮 、李俊基……


人们分析此类人得抑郁症的原因,往往归咎于“压力”二字。其实压力无处不在,许多行业的从业者压力并不小,比如手术科的医生、大型企业的管理者,但他们得抑郁症的情况却并未如此严重。“压力”是个太笼统的词,需细审其根。


观这类人群,线上线下生活模式反差极大


明星生活有绚烂至极的体验,但却不能时刻保持,作为人,他们必定会遭遇生活中的挫折、痛苦。台前光鲜亮丽,台下要进入普通人的吃喝拉撒,极大的落差使得他们往往较常人更难以保持心态的平衡,繁华和平俗之间的剧烈跌宕促发其心理问题。


全民抑郁:绚烂的落寞




放眼当下,其实很多人都在过类似的“明星生活”:线上晒幸福秀甜蜜,线下不尽的哀怨苦恼。白天繁花似锦、夜晚悲戚丛生,聚会欢歌笑语、独处茫然无措——兴奋和刺激的背后满是空虚。


反观古人生活,恬淡自守、至为平淡,他们强调“七情无过”,既不会大悲,也不大喜。所谓盛极必衰、高际必堕、乐极生悲,对于七情,不只防护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造成伤害,喜悦、欢乐同样不可过度,过即成伤。


这里,我们该对“快乐”的定义进行重新审视:是否快乐一定是“大声笑出来”、“找乐子”、“刺激”……?“疯狂才够刺激,刺激才是享受”的“现代快乐”,与古人“一杯清茶、一缕清风、一人静坐”的生活享受,实在相差太远


现在有许多人已经发展到十分钟不看手机便焦躁不安,几乎每时每刻都泡在手机、电脑、电视机的热闹中,一旦进入安静的氛围,感到的是陌生、孤独、恐惧。


然而热闹不能一直存在,当独自一人的时刻到来,面对这陌生的寂静,席卷而来的就是孤闭和抑郁


是的,抑郁症的发生不是我们缺少热闹和喧哗,恰是失去了独处的能力。


药物之外:亲近自然,淡然敞开




在部分乡村和偏远地区,许多人依旧过着亲近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他们几乎从不会飘上抑郁的乌云。


笔者个人亦有体会:于江南乡野长大,幼时乡村生活的恬静、乡人的淡薄安逸,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学后数次到藏地旅行生活,从繁华的都城到蓝天白云、日月为伴的世界之巅,更加深刻体验开阔的自然环境于人心理的强大影响,那是一种无言的治愈。


许多抑郁症患者喜欢到远离城市的壮美自然环境中旅行,就是如此。城市的钢筋水泥框住的不只是身体,也绑缚心灵。


当然,能够自主用旅行来帮助治疗抑郁的一般是轻证患者,对于自闭非常严重的重证患者,亲人如果能够成功劝导其出门旅行,将对他有极大裨益。


这里的关键是:远离喧闹狭窄的城市空间,到开阔壮美的自然环境中去,以天地广博的气势疏通身心的郁结


抑郁症是一种“收缩状态”,把自己裹在小世界里,对外界采取防卫模式,他们对自、他的关注极为偏颇,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被世界遗忘的可怜儿,很难生出关照他人的念头。


而仔细观察可知,越是关注自己的人,往往越悲悲戚戚;越能关照到他人需求、乐于奉献的人,越敞开乐观。


对于抑郁症患者,他们需要的是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一个引导他敞开胸怀的开阔空间。去旅行吧。


如今“卖身”都市的大多数人,没有办法选择蓝天白云、开阔无际的外境,但在有限的生活主权下,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更为“安全”的生活模式:


少一些刺激疯狂、多一些平淡优雅,

少一些物化驰逐、多一些心灵回溯,

让心安下来、定下来。


免抑郁的最佳良方是一颗“平常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