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只需要3年,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将会彻底改变!

 昵称25761934 2015-07-31


这两年,是不是发现自己买的东西越来越多,购买力却并没有因此显得捉襟见肘?


各家电商丧心病狂的营销轰炸,各种促销返利目不接暇,当你直呼钱不够花的时候,京东推出了“京东白条”,支付宝推出“花呗”、“借呗”等等,还不算上手里的银行信用卡,这一下子将自己的可预支额度放大好几倍,买,买,买。有了这些消费信贷产品,一切更加简单粗暴。


“住房贷款变成城市居民的大众行为花了十多年,消费信贷只花了五年。未来,消费信贷将进一步渗入到中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一代,这个时间或许只是3年。”在7月26日“凤凰财经金融下午茶”高端沙龙上,融360联合创始人、CEO叶大清如是这样表示。


新常态下,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消费升级致使消费金融市场随之迎来爆发时刻。


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首份消费金融报告数据示,2013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3万亿元,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预计到2017年,消费金融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4%。


这些数据表明:消费金融市场蛋糕足够大,目前尚处于做大蛋糕的阶段,消费金融将是下一个金融创新的“风口”。银行系整合消费信贷资源不断发力;电商致力于商业闭环,步步为营;传统商业企业强强联合,致力于从线下到线上的O2O链条,P2P从2B向2C快速转变。


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以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会议指出,发展消费金融,重点服务中低收入人群,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其实,消费金融公司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并不陌生,在2010年,经银监会批准,北银消费、中银消费、锦城消费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首批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成立。


2013年,银监会修订完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新增10个城市参与试点。虽然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多年,但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极低。初期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做得不温不火,经过5年的发展后,市场数据显示,消费金融继住房贷款之后,正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


经过十余年的市场培养,城市居民已普遍接受住房贷款。而近期,国内最大的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贷款搜索平台融360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3年半时间,用户通过该网站向银行和小贷公司提交的消费贷款金额累计达13000亿元,贷款用途覆盖装修、买车、旅游、结婚、学习、租房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两年,基于具体的消费场景而产生的小额消费信贷产品纷纷涌现,电商巨头创新推出的“京东白条”、“花呗”、“借呗”,更是把消费金融拉进了大众视野。


融360联合创始人、CEO叶大清表示,国内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有两方面风险,主要是职能部门监管范围上没有清晰的界定,政策监管不明确;以及征信体系不健全,消费者个体信用记录不完整,制约了风险控制手段的发展。


7月18日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指导意见》出台,首次明确了网络借贷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对于征信体系不健全的风险,融360 CEO叶大清认为国内征信市场的成熟需要5年时间。他分析指出,传统金融模式,限制了消费金融的规模,相比传统金融机构的布点、扫街,互联网金融行业以更轻松的方式找到了“用户”。


“京东白条”、“天猫分期”、“百发有戏”等产品已经开始瓜分市场,BAT采用的“新型消费金融”模式,是以调整供货商资金周转期限、消费并投资等方式来实现消费信贷。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核心仍然是对风险的管控能力,相信在《意见》出台后,将会有更多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会覆盖更多的垂直人群和消费场景。


相关数据显示,消费金融公司在西方国家以及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部分亚洲地区已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模式,在个人信贷领域具有与信用卡业务、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三分天下的地位,市场份额接近30%。


中国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旺盛,但传统金融体系服务严重不足,扩大消费金融试点有助于促进内需消费增长,对结构转型有明显刺激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