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特点如何?

 盼雨的沙洲 2015-07-31
元代釉里红瓷器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早在唐代的长沙窑,就偶有釉下铜红彩的产品。釉里红自创烧以来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瓷器品种之一。釉里红与青花瓷一样同为釉下彩绘瓷。釉里红与青花瓷所不同的是,釉里红是用氧化铜作为呈色剂,在已成型好的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一层透明釉,经1200℃左右的高温,在还原焰的气氛中一次烧成。烧成后显现出白地红花或红第白花装饰,因其是釉下彩绘,又是红色花纹,所以称其为“釉里红”。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制出釉里红瓷器,质量好的釉里红作品应该是发色纯正华丽,但由于铜红在高温下呈色不稳定,因此烧成难度较大,成功之作较少。从目前所见传世品看,明代洪武时期釉里红产品虽然数量较多,但成功之作甚少。直到宣德时期才能很好地掌握釉里红瓷的烧制技术,发色纯正鲜艳。釉里红瓷器的生产到了明中期以后,曾经一度衰落,清康熙时期又开始恢复生产。

雍正时期的釉里红瓷产品质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制作技术也最为精湛,成功率也最高,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两种不同颜色在同一瓷器上的运用,最为精绝。乾隆之后釉里红瓷器的生产技术从未达到过雍正时期的最高水平。

  青花釉里红瓷器


元代处于釉里红生产的初创期。这一时期釉里红的特点是:胎质灰白,胎骨坚硬厚重;器物表面显见旋坯痕及接胎痕,挖足者有跳刀痕,足内及足根无釉并显见“火石红”;釉色以青白釉为主,釉面温润柔和;装饰手法有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另外还常采用彩绘和刻花、镂空工艺相结合的工艺。白地红花是用颜料直接绘出纹饰;红地白花是将花纹以外的地方涂染,犹如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技法。元代釉里红的纹饰题材不如青花瓷那样丰富,主要有云龙、云凤、芦雁、玉兔和花鸟,在花卉纹中莲花、菊花、牡丹和灵芝等常见。值得一提的是,玉兔纹饰元代制瓷匠师喜欢使用的典型题材之一。元代釉里红纹饰画法豪放,用笔娴熟,画面多栩栩如生,生动活泼。但由于元代釉里红呈色技术的掌握还不够成熟,所以元代釉里红的铜红发色往往不佳,在画面许多部位,铜红挥发严重而经常出现浅淡不均的红色或发灰发暗。还有的铜红在高温溶融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流动和晕散现象,造成纹饰的模糊不清。元代釉里红的器物造型与青花相比,不如青花瓷造型丰富,主要有罐、玉壶春瓶、梅瓶、高足杯、盘,以及特殊形体的谷仓、四灵塔式盖罐等。元代釉里红目前存世作品较少,玉壶春瓶是元代釉里红器中较多的型制之一。基于目前状况,人们还缺乏对元代釉里红瓷器的深入了解,相信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元代釉里红的研究将会有新的突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