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颤患者预防卒中:十大要点!

 恶魔钟声 2015-07-31

?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JAMA杂志最新发表的一篇文章对近五年的房颤治疗进展研究进行了全面阐述,谈及了近年来房颤治疗的十大重要观点:


  1.防治房颤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降低房颤发生,但从长期预后来看并不能消除房颤。


  2.临床试验已证实,在老年人(平均年龄69~70岁)中,节律控制策略并不优于心率控制。一些数据表明,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节律控制的生存率高于心率控制。采用节律控制还是心率控制策略,应根据患者症状、年龄、合并症和患者偏好进行个体化选择。采用节律控制策略,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首先应考虑安全性,其次是疗效。


  3.抗心律失常药物很少能够完全抑制房颤,也不一定要完全抑制房颤才能视为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症状常常是可接受的治疗目标。


  4.多非力特(Dofetilide)是唯一必须在院内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安全地用于门诊低危患者。


  5.导管消融术一般用于有症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房颤患者。


  6.如果将再次消融计算在内,导管消融的远期有效率大约为80%。


  7.一些随机试验已经证实,导管消融在消除房颤发作和症状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8.需要紧急复律或转为窦性心律是,可采用直流电复律。


  9.心率控制的最合适目标:静息时≤80次/分,轻微运动(如散步)时≤110次/分。


  10.心率控制优先选择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来源: Prystowsky EN, PadanilamBJ, Fogel R.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JAMA 2015, 314: 278-288.


关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每天获取心血管领域最新、最权威、最实用资讯,还有每周两堂高质专家讲座,期待您的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