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武林中‘王芗斋气走鼻子李’的典故。颜紫元

 兴安书馆 2015-07-31

关于武林中‘王芗斋气走鼻子李’的典故。  颜紫元

(2011-11-27 16:42:14)
标签:

杂谈

(四)、关于武林中‘王芗斋气走鼻子李’的典故。

 

在李伯英进京挑战富英,比武输给萧公卓后不几年,李瑞东也进京。1916年的年初某日,李瑞东因故赴袁世凯总统府时,据传也发生了一件事。当时二十六岁的、后来发明“意拳、大成拳”的王芗斋先生(18901963,王1907年从家乡至北京從軍,為伙房兵。並開始與武術界所有來往,自稱為郭雲深弟子。結識張占魁,被其賞識,稱其為師弟,並將他介紹給京津一帶的人士1913年在陆军部武技教練所结识軍政界聞人徐樹錚191828岁时离京沿大运河南遊。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上海,后又定居北京)也正好因故在袁府中。芗斋先生是学形意拳的,虽然自称是郭云深的弟子,却是其姐夫李豹(郭云深的弟子)代师传艺的,芗斋先生在郭的坟上焚香叩过头。这情形与李瑞东在王兰亭带领下对杨禄禅牌位叩过头一样,只是太极门的拜师规矩还必须先向张三丰灵位叩头,才称行了大礼(吴氏太极门拜师大礼至今仍如此)。

 

袁世凯虽为临时大总统,后来还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梦,但却生性好武。笔者在其家乡安阳考察“阴符枪”、“阴符刀”、“義阳掌”的两仪门及硬八卦传人等情况时,被告知,袁在安阳的家中就曾聘有不少武术家。而袁的父亲曾为山东巡抚,还给过心意六合门姚仁山(河南襄县一支,张聚子张老根所传)一块金牌,上写有“包打山东”四字,可见袁家敬慕武林人士也是有家风的。

 

做了大总统、春风得意的袁世凯,那刻其总统府内有着创立一派武学、正欲发扬光大的李瑞东,又有踌躇满志、野心勃勃的王芗斋,二人自然会引起袁的额外注意,于是武林界有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芗斋的关门弟子王选杰先生曾经在若干年前,在《武魂》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两个武术家在旧社会的遭遇》一文,文中写道:“1916年(民国五年),也就是在李瑞东先生逝世前的一个月,袁世凯想看看著名武术家的比武,安排了一场王芗斋与李瑞东的推手,结果自然是王芗斋战胜了李瑞东,从此,王芗斋名声大噪,后来武林中就有‘王芗斋气走鼻子李’的典故。”

李派冯富民以“雍阳人”的笔名写了一篇反驳文章,文章曰:“事实果真如此吗?首先看看在1916年的袁世凯是不是真有心情看什么两个武术家的比武。众所周知,袁世凯因称帝而招致天下的激烈反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此时的袁世凯众叛亲离,内外交困且身患重病,处于四面楚歌、十分尴尬的境地。他真有心情看什么著名武术家的比武以作消遣吗?这是其一;其二是,按照王选杰的文中所说,在所谓‘王李比武’的一个月后,李瑞东先生逝世。也就是说,所谓‘王李比武’给袁世凯看的事发生在李瑞东先生逝世前的一个月。事实真相是:李瑞东先生逝世于1917年(民国六年)农历丁巳年正月初一日。原因是使用煤炉不当,煤气中毒,而袁世凯则是死于19166 6 日。。。。”

这里冯富明先生提出的二条反驳论据中的第一条,不仅毫无说服力,也显得对历史知识的无知。袁世凯是在其称帝后一个月气死的,也就是说如果‘王李比武’发生在1916年元月的话,冯的“袁世凯因称帝而招致天下的激烈反”便根本不能成立。对该年五月前还做着皇帝梦,心情正好,他又十分好武,想看看‘王李比武’,很正常。

冯的反驳论据中的第二条是“王在文中说二人比武一个月后,李亡。李是是一年后亡的,是死于煤气中毒,故王选杰之说与事实不符。”对于冯的第二条反驳论据,笔者假设王选杰把一年记错为一月或其文章原文为“一年后”,而发表在杂志上误打印成“一月后”的话,那么,冯先生的驳斥论据就会显得软弱无力了。

事实上,李瑞东“被打”之说,或后来武林中的“王芗斋气走鼻子李”之典故,并非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王选杰之文,早在李瑞东先生去世的那几年就有传说。现存李瑞东的弟子当时的信函中就提到,并说要进行驳斥,只是1917年后不久的函件中说要驳斥的是“李瑞东被打致死”一事,而非驳斥“王芗斋气走鼻子李”之说,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李瑞东被打致死”固然不能成立,因为李是死于煤气中毒。但“王芗斋气走鼻子李” 之传说却难推翻。这因为如果1916年五月前王在袁府气走鼻子李后,与一年后年李在武清家乡煤气中毒而亡并不矛盾。从李让其长子李伯英赴京找富英比武及其一篇《序》中梦受张三丰祖师嘱托之事看,李瑞东先生颇自负,且心很不“甘淡然”,尤其在当时中华民国袁大总统的要求下,怎能不借机显示一下其潜心多年所创的“李派武功”的神威?!所以武林由来已久的“王芗斋气走鼻子李”典故,绝非空穴来风。更何况事情发生后,王芗斋是1918年离京的,而李瑞东则是1916年离京的,一般武林规矩是被击败者先离开。

 

附: 《“天津中华武士会"同仁通信札   阎伯群提供》,《武魂》杂志2008年第6

 


“子易、星阶、子翔:
仁兄大鉴,昨自泰安归来,悉吾兄连赐两函,又有某军队要居住会房之事,想已平定,殊深念念。李瑞东被打身死一节,弟所闻不只海亭所道,尚有模范团中人言之,拟于卷首凡例中添‘如有调查失实者,请函更正,以便再版时改之’一条,此文即不必改矣。不知付印须若干时日可完,请示知为要。又有应需文料,为‘朱光祖’,即彭公案中之朱光祖也。此人是一进士或举人,好任侠,山东聊城人,详载《广舆记》中,弟此书为友人借去不还,无从再查。如图书馆中有此书,请子易费神查查该书山东名人之内,抄寄为荷。赐画近中可寄下否,祷祷。二十八元可印一千本书,价廉极了,恐怕纸不好,未知报纸有白的否。弟今一面修正原稿,打算阴年前印出,若文料不齐。或有别的间阻,就得来年了。在济闲居无事,倒比在津忙的多了,真烦的慌。
敬颂
近绥
弟杨湲顿首廿三日
健亭、子易、横孙、觉非、般若
均此道好



不过笔者并不是李派或王派传人,对事实真相兴趣并不大。只是当时二十六岁的芗斋先生还在练形意拳,尚未创“意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或“大成拳”(上世纪四十年代改名的),自然也没有后来其创的“大成拳推手”(笔者按:据笔者恩师马岳梁先师说,三十年代,吴鉴泉先师在上海商務印書館教拳時,有國術家尤彭熙者前來挑戰,尤連連跌出,認為不可思義。尤研究國術多年,后遇意拳創始人王薌齋,隨其學藝。王先生告訴尤學成意拳可以無敵天下,故想試敵,未料甫交手便敗,十分沮喪。回去后問其師何故,王先生說隔日親去一試。那日王先生帶著徒弟尤彭熙前去時,适逢鑒泉長子吳公儀先生在教拳,鑒泉不在,于是王先生便与公儀搭起手來,想不到也連連跌出。据聞此后不久,王先生即离滬返京。吳公儀的推手功夫是相当了得的,当年其师叔王茂斋还总爱与公儀推手以不断进取。笔者认为王芗斋先生创大成拳推手,应与吴公仪推手相当有关。笔者的六合八法拳、玉川剑老师卢桂耀先生曾对笔者说,王的意拳的创立与其受六合八法宗师吴翼辉先生的影响密切相关。而王芗斋先生的弟子赵道新在其文中也表示过他更崇敬吴翼辉。吴翼辉宗师的一弟子梁启中也曾学吴氏太极推手,据他说可以增进六合八法的应用。吴氏吴全佑得杨禄禅、杨班侯父子之真传,其子吴鉴泉后又得宋书铭《太极功》、宋氏太极推手真传,故吴氏推手自然有独到之处,六合八法的梁启中先生学吴氏太极推手,是十分正常的。萧功卓先生生于1886年、吴翼辉先生生于1887年,王薌齋先生生于1890年,吴公仪师伯与笔者恩师马岳梁先生生于同年即1901年。)

 

笔者想,如果李、王比试真的发生的话,那么当年王用的刚劲肯定要多些,而李派太极受少林金刚八式、八极拳等影响极深,刚劲估计也会不少。于是,刚对刚,更刚者胜。这就与吴公仪的纯太极,以柔克芗斋先生之刚劲的情形,自然就不同了。

 

对于芗斋先生的内刚之劲,笔者从西北棍王马德先生处有所闻(笔者曾从马先生学“五阴七手、十三法”之鞭杆及“琵琶条子”),马先生曾对笔者说:其父早年去北京拜访过芗斋先生,形容他“身材瘦小,但力量惊人”。可见,芗斋先生也绝非等闲之辈。

 

不管李、王二人是否真的比试了,总之,在袁倒台前,前去袁府不多时日的李瑞东先生突然返回到了武清县家乡,并在近一年后煤气中毒而亡。一派太极的创始人,在梦受张三丰祖师亲自嘱托发扬太极之殊荣下,任重道远,然其长子与自己刚出师,便各受一当头棒,其所受挫折感必当以无穷勇气才能承受得了,要是放在意志不坚强之人,会由生气而忧郁,日久月积,便成了挥不去的心病,什么想不开的事或意外都可能发生。唉,李派创始人李瑞东先生生前未能将其术如其序中所言,进行发扬光大,便因故而撒手人寰,实令人扼腕,喟叹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