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建大雅堂赋并序

 临泉书屋 2015-07-31

                            重建大雅堂赋并序

                          听雨轩主  2013 05,08

 

 

       北宋元符,黄山谷贬涪(1),感诗道之崩坏,风雅之不存,乃尽书杜甫两川夔峡诗,欲嘱一义侠之士,制碑筑室以庇之,以矫枉匡正,存继骚雅。丹棱杨素(2)闻之,慨然请命焉。遂以举家之力,镌之以贞石,荫之以广厦,历经三麦新(3)而堂始成。请之于山谷,欣然名之曰“大雅”。此即大雅堂之成因也,前人之述备焉。

     堂既成,一时文士宗之。氤氲浸润,沾溉良多(4)。大小东坡(5)光耀于前,李焘父子续继乎后(6),有宋一代,吾乡人文之盛,冠绝当时。洎(7)乎明末,堂毁于战乱,碑碣亦荡然无存。三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欲登大雅之堂而不可得,追缅前贤,无不痛心疾首,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以来,政通人和,经济复苏,重修大雅堂屡列议事之题。然好亊多磨,终被搁置,县人多有憾焉。

     辛卯仲春,本届县委政府,乘文化强国之东风,顺全县人民之意愿,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不到两年,巍巍大雅堂乃焕然矗立于县邑之南山!千年夙愿,终成现实。堪称大气魄,塑诗书合璧(8)之奇瑰宝典;不愧大手笔,铸华夏文化之丽彩华章,盛矣哉!

    哲人已远,来者可期。后之登大雅堂者,知其兴替,必有望楼而兴叹者!是为序。

 

 

    赋曰:

    丹水之湄,南山之巅;巍然有堂,名曰大雅。

    依山赋形,直上九霄;馆阁林立,东西相望。

    萦迂错落,纵橫逶迤;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双星焕彩,彪炳两宋;千古一堂,独步中华。

    遂乃穿林阴,践(9)圣地,闻鸾凤兮和鸣,步先贤之旧迹。圣殿巍峨,聚山川之灵秀;栋宇恢宏,感风雅之盛大。重楼望月,闻仙乐之缤纷;飞阁流金,镕西山之落照。碧瓦红墙,映绿阶而溢彩;佳联画壁,耀丹墀以生辉。江舟促膝(10),见素翁之义举;赤岩飞墨,漾砥柱之雄风(11)。秋桂春兰,邀屈李以醉月;唐风宋韵(12),慕杜苏而思齐。

    仰观则飞檐翘啄,展翅欲举;俯视则清流漱玉,滤俗涤尘。披襟则惠风暢怀,远瞩则锦茵悦目。别有翰文馆阁,古朴典雅。入室则书香扑鼻,琳琅累架;升堂乃宝典纷呈,珠玉盈厅。宝山既入,岂肯空手而返;雅士云集,定当翰墨留香。

    移步换景,生靣别开。长廊深邃,穿越千年;碑林雄浑,傲视百代。“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13) 呑吐宇宙; 茅屋秋风, 剑门烽火, 襟抱天下。 沉郁悲壮, 一代诗史, 忧心动天地; 龙章凤篆(14), 三分入木, 椽笔泣鬼神。 珠联璧合, 叹为观止; 腾蛟起凤(15), 落雁沉鱼。 遊客如云, 醉先贤之流风余韵; 骚人驻足, 仰诗圣之博大情怀。

    登楼远眺, 逸兴遄飞。 心驰域外, 神交古人。 秦月汉星, 照南安之古道(16); 踪彭逐李(17), 驭万里之长风。沧浪(18)若带, 绕古城以呈碧; 总岗(19)如屏, 障西天而耸翠。龙鹄(20)垂拱, 松涛荡耳; 老峨(21)雄峙, 仙音入梦。 桃花(22)竞艳, 映丹城之春色; 葡园(23)滴玉, 酿甜蜜之芬芳。新村棋布, 绘富民之远景; 唢吶(24)高扬, 奏弦律之小康。江山如画, 举金樽而暢饮; 薰风似沐, 欣盛世之躬逢。

    小巧丹棱县, 源远流长, 地灵人杰, 名家辈出; 巍巍大雅堂, 雄镇西蜀, 名播四海, 千古流芳。 登楼揽胜, 赏心以壮怀; 继往开来, 任重而道远。乘改革之春风, 扬帆以奋发; 凝万众之心智, 开拓而进取。 圆梦千载, 同登大雅; 弦歌盛世, 齐乐(25)丹棱。

    赞曰:

踵武(26)先贤完夙志, 丰碑永铸励后昆。

回首辉煌成过去, 引领风流看今朝。

                                                    癸巳孟夏再稿于听雨轩

注释:

(1)    元符, 北宋哲宗年号(1098---1100), 黄山谷, 即黄庭坚, 北宋江西诗派首领, 大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 涪, 涪州, 今四川涪陵一带。

(2)    杨素, 大雅堂建造者。(按: 据黄庭坚《大雅堂记》称杨素翁, 而南宋周必大《李文简公神道碑》及历代县志则称杨素, 两说皆有依据。笔者倾向于姓杨名素字或号素翁。)

(3)    三麦新, 新麦成熟三茬, 即三年。

(4)    氤氲, 浓烈的香气, 喻大雅堂文脉的潜移默化, 熏陶影响;沾溉, 浇灌、滋养。

(5)    据考证, 东坡出生地在今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古称博古镇),宋元明三代,均为丹棱县辖地。清康熙六年,眉州知府赵惠芽以“地狭赋税不足” 为由将该乡划归眉山县。故东坡既是眉山人,也是丹棱人。小东坡,指北宋文学家唐庚,丹棱人。

(6) 李焘父子,指南宋史学家,《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及其子李壁、李埴,父子三人皆南宋重臣,有“一门三相” 之称。

(7)    洎(音“计”) 到、及。

 

(8)    指诗圣杜甫的诗和黄庭坚的字。

 

(9) 践, 踏上, 此处含恭敬之意。

(10)江舟促膝, 指大雅堂内大型壁画, 描述杨素赴戎州与黄庭坚洽谈修建大雅堂之有关亊宜。

(11)砥柱, 指大雅堂内馆藏黄庭坚仿真墨迹《砥柱铭》。 “见” 通   “现”。

(12)唐风宋韵, 唐风, 指唐代以杜诗为代表的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与风骨; 宋韵, 指大雅堂建筑结构中蕴含的宋代韵味与风格。

(13)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杜诗扛鼎之作《登高》中的名句。

(14)龙章凤篆, 龙的花纹, 凤的文采, 语出《云笈七签》,此处是对黄庭坚书法艺术的赞美。

(15)腾蛟起凤, 如蛟龙腾跃, 凤凰起舞。 王勃《滕王阁序》:“ 腾蛟起凤, 孟学士之词宗.” 此处形容黄书法之矫健飞扬,姿态生动 。

(16)秦月汉星, 互文见义, 即秦汉时之明月星光。 南安, 汉代丹棱属犍为郡, 县名南安. 此句称颂丹棱历史悠久。

(17)踪彭逐李, 踪, 名词用如动词, 即追踪; 彭, 指清代文学家、 教育家彭端淑, 李, 指李焘父子, 二者为丹棱文学之代表人物。

(18)沧浪, 丹棱河绕城一段, 古称沧浪河,“ 沧浪钓雪” 为丹棱著名的八景之一。

(19)总岗, 指橫贯丹棱西部之总岗山脉。

(20)龙鹄, 原名龙鹤山, 宋孝宗赐今名。 丹棱风景名胜。 垂拱, 即垂拱而治, 龙鹄山四周二十四座山峰皆以龙鹄为中心, 若众星捧月, 俨然如帝王之垂拱而治。

(21)老峨, 即老峨山, 丹棱名胜。

(22)桃花, 丹棱县梅湾湖桃花享誉全川。

(23)葡园, 指丹棱镇群力新村的万亩葡萄园。

(24)唢吶, 丹棱县为省政府命名的“ 唢呐之乡”。

(25)齐乐, 南齐建武三年(496), 在丹棱设齐乐郡, 此处寓万民同乐, 和谐和美之义。

(26)踵武, 踵, 脚后跟, 跟着前人脚步走, 比喻继承、 发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