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公司融资、股权结构、期权激励问题大汇总

 大道至简64382 2015-07-31
1
股权结构


问题一、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分配股权?


团队分配股权,根本上讲是要让创始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从心眼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事后甚至是忘掉这个分配而集中精力做公司。这是最核心的,也是创始人容易忽略的。


因此提一个醒,复杂、全面的股权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显然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但是绝对无法替代信任的建立。希望创始人能够开诚布公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任何想法都是合理的,只要赢得你创业兄弟的由衷认可。


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加在这里。当股权划分完了,必须要有相应的股权兑现约定 Vesting,否则股权的分配没有意义。这是说,股权按照创始人在公司工作的年数/月数,逐步兑现给创始人。道理很简单,创业公司是做出来的,做了:应该给的股权给你。不做:应该给的不能给,因为要留给真正做的人。


一般的做法是按照45年兑现。比方说,工作满第一年后兑现25%,然后可以按照每月兑现2%


这是对创业公司和团队自身的保护。谁也没办法保证,几个创始人会一起做57年。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是某个(些)创始人由于各种原因会离开。不想看到的情景是,2个创始人辛苦了5年,终于做出了成绩。而一个干了3周就离开的原创始人,5年后回来说公司25%是属于他的。


这个事容易忽略。如果股权已经分配好,忘了谈这个事情,大家必须坐到一块,加上股权兑现的约定。


问题二、初创公司几个投资人,各占多少股份合适?


1. 创始人的人数,一般有一个人独自创业,二个人搭档创业,三个人合伙创业,四个人扎堆创业几中模式。但是,二至三个合伙人是最常见的。


2. 多人一起创业时,股权结构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核心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模式”,一种是“创始人相对平等模式”。“核心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模式”中,会有一位核心创始人的股权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人,占到70%以上。“创始人相对平等模式”中,各个创始人之间的股权相差基本不大。


3、几乎不会存在创始人之间股权完全均分的情况。即使是在“创始人相对平等模式”中,仍然会有一位创始人的股权比例高于其他人。


问题三、天使投资、VCPE 介入企业的节点是什么样的?分别起什么作用?


天使投资:公司正在起步期,还没有成熟的计划和团队,很多投资人都是熟人,包括朋友和亲戚等。


VC:公司发展的中期和早期,有了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这时,VC进入可以为后续的融资奠定基础,使公司获得更多的资金。


PE:这一阶段往往发生于公司已经十分成熟和壮大的阶段,往往处于IPO阶 段,通过向其他投资者或者大型公司整体出售等方法,收取本金,赚取利息。根据种子期、初创期等发展阶段的不同,私募基金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相关资本按照 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投、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首次公开发行前期资本,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不良债权和不动产投资等等。PE有其自身的优势,PE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虽然向少数特定主体募集,但不意味着放低了准入的门槛;政府对PE的监管相对不那么严格,因此,更具有灵活性。


问题四、天使投资人一般占创业公司多少股权?


天使投资一般不会要求控股,10%左右是一般尺度,小于5%或大于30%是出现概率较低的情形。


问题五、天使投资者占多大的股权比例是合适的?创业者在其中的谈判空间有多大?创业者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相对于一个团队来讲,聪明的天使是不会占有超过25%股份的。股份多了会有几种不好的情况发生:1.因为比重大,会不自觉地干涉创业者的决策;2.打消创业者的积极性,使创业者消极甚至直接洗钱做空(主要源自创业心态转变为打工心态)3.也就是双方利益平衡,都有热情,才更容易把蛋糕做大。


所以如果创业的领导者不能保证占有50%以上的一票否决权,那么保证自己在首轮融资后仍具有最高的个人股份,通常来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融资


问题一、创业公司做第一轮融资应该注意些什么?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能写个要点提纲,只说商业条款层面(粗略):


1) 公司估值、融资额、稀释比例:典型的A轮出让股份15-35%,价钱自己谈;


2) 投资方的否决权:看看VC要一些否决权你是否能够接受,这些内容很多很碎;


3) 董事会成员;


4) 清算优先、赎回权、反稀释、创始人股权授予、共同出售权:这些往往有标准条款,不见得能争取什么,但是Founder要理解其含义;


5) ESOP:期权池的预留;


问题二、A轮融资的金额一般如何确定?中国普通互联网创业公司通常在 A轮拿到多少?


普通互联网公司 A轮公司估值一般是1000万起,上到最多2亿左右,也就是3000万美金。

给出去的股份10-30%区间比较常见,A轮融资决定自然是由给出去多少以及估值来算的。

通常普通公司融资金额大多数分布在200万到3000万(500万美金)。 超过500万美金的A轮融资就是极个别个案了。


问题三、企业和 VC 是签对赌协议好还是不签好,为什么?


国内一说到“对赌协议,就感觉很恐怖,好像是外资邪恶阴谋的一部分。其实其专业说法是估值调整机制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主要是VC对企业的估值拿不准或对财务数据有很大疑问,通过设定目标盈利水平和触发条件,来避免不可预知的盈利能力风险。估值调整主要包括股权对赌和现金对赌。如果创始人对自己企业的增长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有信心,那签对赌协议没什么坏处,双方约定的财务标准目标完成时还会得到现金或股权奖励;但如果是盲目乐观或是财务数据造假,可能在估值调整后丧失一部分股权甚至是公司控制权。


如果在境外上市,对赌协议是很常见的操作。


如果在境内上市,证监会已经明确上市时间对赌、股权对赌协议、业绩对赌协议、董事会一票否决权安排、企业清算优先受偿协议等五类PE对赌协议,是IPO审核的禁区。所以对赌协议以后还能不能签、如何签,都有待观察。


对赌协议的出现是由于VC对创业者不够信任,但这种不信任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整个行业造假很普遍、会计准则与发达国家不接轨、时间紧迫来不及做深入尽职调查)。另外也有制度上的原因,纪源资本合伙人金炯认为在海外尤其是VC很少与被投企业签订所谓的对赌协议,因为海外在投资结构上有诸多保障,可以采用可转换债及优先股等方式。而国内没有优先股,对赌协议这种特殊方式就被较频繁的采用,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如果创业者能靠自己的人品或能力消除VC的不信任,自然可以不用签对赌协议;但签了对赌协议并把公司做大、上市的创始人在国内外也不少(比如京东在第一轮融资协议中签署了对赌条款,只用两年就赢得了五年对赌条款),所以还是要根据对资金的饥渴程度和对公司增长速度的判断来权衡是否要签。


问题四、在签署 term sheet 时,创业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投资人给term sheet表明有了初步的投资意向。签署这个文件,是为了减少未来的争议及双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万一投资意向明确了,但因某些条款谈不拢导致投不成,尽职调查等前期工作就白费了)。但是给了term sheet,也不代表就一定会投,有资料说最后成功交易的不到一半。


2)term sheet 虽然大体上是君子协定,只有保密条款等个别条款有法律效力,但也为未来的投资协议、股东协议等最终文件定了调子,初步约定了正式协议的主要条款,正式协议将以此为基础展开并细化。所以term sheet的谈判不能太大意了,签之前可找个法律顾问帮看看吧。


3)term sheet谈判的精力分配要尽可能合理,在有谈判空间的地方和关键条款上多下工夫。需要认真应对的条款包括: a)和价格有关的公司估值(及估值调整机制)、期权池; b)和价格下行保护和投资退出有关的优先清算权、赎回权、领售权;c)和公司控制有关的董事会、保护性条款等。


4)每个项目的term sheet都有差别,取决于投资方的交易习惯、被投资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双方的谈判能力,被投资方事先就明白自己的需求、空间和底线为好。但谋求己方利益最大化不是最终目的,一个安排合理的term sheet才有助于双方共赢。


问题五、跟天使投资人签协议,与跟风险投资机构签协议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注意事项?


1)二者没有本质不同。比如某些老练的天使投资人比新创的风险投资更像风险投资。


2)相对主要是提供启动资金的天使投资来说,风险投资应该能带来更多的资源,而不只是钱。如果风投对创始人有一些特别的承诺以换取低价入股(比如动用其全球的专家资源),也需要落实在合约上。


3)一般来说,个人天使投资人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控制公司。而持股比例较高的风险投资不仅会派出董事、财务人员,对公司事务的参与程度更深,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可能接管公司,更换管理层。


4)天使投资人多是“不熟不投”,和创始人有一定的私人交情和互信,投资合同往往不会特别繁琐,双方连律师都不一定请。风险投资是职业的机构投资者,又拿的是别人的钱投资,合同会繁琐到像一座巨大的法律迷宫,双方都需要专业的律师协助。


3
期权、股权激励


问题一、如果创业公司提供股权激励,最基本的手续有哪些?


基本手续:


1. 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确定股权激励的方式(现在有的方式很多,包括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等)、股权激励的股权来源、用于激励的股权总额、激励对象 (例如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激励期限(例如期权的话,就得有期权的限制期、行权期等)、具体授予时的操作方式、审批层级等;


2. 提交董事会、股东会(如需,根据章程确定)审批;


3. 与激励对象签署协议;


4. 有的公司会发股票,有的公司不发,但作为非上市公司,为避免违规,建议不发;


5. 如后续股权激励制度有变化,则需通知激励对象。


问题二、创业公司如何最有效地分配期权?


给普通员工(总数的10%-20%):最常见的创业公司的期权是24年,因为少于2年的话,时间太短,对挽留人才没有明显帮助,而呆了两年的一般没有突然变故的话能呆到4年,所以4年也并不是遥遥无期,而且你还可以在员工工作两年后再发一批4年的期权。但数量应该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渐减少,当然除非此员工是核心人员。所以在创业公司前期不能提供很高的薪水,而且工作环境和福利相对大公司比都没有竞争力的时候,期权是最好的一个留人手段。


问题三、在创业公司工作,期权怎么发放?


创业公司的期权发放,一般而言,有如下惯例——


给多少?


有的时候,公司会在入职前或者入职的时候就有一个股份数的承诺。

更多的时候,公司不会在入职时直接承诺股份数,但会承诺,在入职一段时间之后(比如半年),根据工作业绩和表现,来决定实际发放的股份数。


什么时候给?


确定了发放的股份数之后,公司要和员工签订员工持股合同,或者员工期权合同。创业公司由于搭建团队的时间点常常会早于公司正式设立的时间点,这就是口头承诺的原因,因为只有到有了正式的公司法人资格后,公司才能和员工签订这些合同。


按什么价格给?


期权不是股票,期权是合同,是员工到了一定时候,有权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双方约定的股份数。


因此,公司可以随意制定这个价格,一般来说,A 轮之前给的价格都非常低非常低。但后面再发放,不管是给新员工,还是给老员工增加期权,价格都要和公司当时的每股价值有一个对应。


对 于创业团队成员来说,如果期权的行权价极低,可以不用在乎期权和股票的区别。因为对公司来说,股票给出去比较麻烦,未来发展道路中会因此遇到很多不可预期 的障碍,因此创业公司都会倾向于给期权,而非股票。而对成员来说,如果行权价几乎为零,那么我建议也要能理解公司的这个考虑。毕竟如果未来公司遇到了障 碍,也是大家的障碍。


怎么给?


Vesting:期权一般是分期发放的,这就是常说的 vesting。业内通常的做法,是分成四年来发放,每月一次,也就是说,自合同规定的计算起始日开始,每工作满一个月,期权就到手了 1/48


计 算起始日:不管是一上来就给股份数的,还是过了半年才确定股份数的,对于创始团队成员来说,第一次给期权,计算的起始日期一般来说是公司和员工商定后双方 都能接受的日期,有的公司是从入职日起算,有的公司是按照统一的起算日期,具体情况要看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如果是第二次发放期权,计算的起始日就由公司自 己来决定了。


Cliff:由于员工进入公司后,有可能会发现彼此并不合适,但员工待了很短时间就离开公司却还能拿到期权,这对创业公司是不公平的,因此会设立一个底线,英文称为 cliff。如果是四年期的 vesting,那么 cliff 一般是一年,就是说,员工入职一年之内不兑现,如果一年之内离开,没有期权。满一年后,一次性获得 1/4 的承诺期权数,之后每满一个月,就到手 1/48


怎么算「到手」?


所谓「到手」,也就是兑现,英文称 vested,即是算到你头上的期权数。但这并不是直接打几张小条给你,而是说,根据员工持股合同,你有权去购买的股数。这个权利会一直有效,直到你不再为公司提供服务,比如离职。


行权期限:公司一般会规定,员工离职之后多长时间内,必须决定是否行使这个购买的权利,通常会设定为 180 天,也就是说,如果你 vested 1 万股,离职后 180 天内必须决定是否要行权,也就是根据合同规定的价格购买这部分 vested 的期权数(或者待了一年,vested 1/4 的期权数;或者待满了四年,全部 vested)。不过在国内,目前的外汇管理相关规定是不接受返程投资公司的员工在上市前行权的。


4
商业机密


问题:创业公司如何保护商业秘密?


1)创业公司招人时要细致考察员工的价值观,对知识产权非常漠视的人今后也可能泄露商业秘密.


2)员工入职后要签订保密协议,和重要员工要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很多高管觉得一张纸根本管不住员工,但合同实际会有心理威慑。


3)防 止商业秘密泄露,最重要的筛选出重要的信息进行分级,建立完备的文件管理系统。比如:保存关键涉密文件的计算机不联网,访问和拷贝文件需要权限;一般的涉 密文件,在员工访问时会有提示,警示其注意保密;对员工发送邮件进行规范化管理,防止误发涉密文件;定期销毁涉密的纸质文件。


4)公司为员工提供足够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员工有强烈归属感和自豪感。员工离职时,提供公平的补偿,好合好散,尽量做的有人情味一点。在实务中,不少商业秘密泄露的行为都是离职员工的恶意报复。


泄露商业秘密,分为“有意无意的不同情况,前者主要依靠硬件上的措施去预防,使用各种加密技术措施;后者主要依靠软件上的措施去预防,通过警示教育和文件流程管理,使员工有保密意识,在公司里建立适度的保密文化。


附:有可能成为商业秘密的信息

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及目标代码、准备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已申请但还未公开的专利技术方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