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测试过程风险管理

 liu_guoping 2015-08-01


  测试过程风险管理,是个比较大的命题,大家都可以在这方便有自己的思考,今天先分享下我近来的感悟和思考。欢迎大家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对于公司内部的测试部门,从项目本身的角度(除人员变动外)常见的风险,我总结为三大类:

  1)时间风险

  2)质量风险

  3)体验风险

  下面将分别展开论述,大家不妨将其作为参考点,结合自己的实际项目,进行发散的思考。

  一、时间风险

  【说明】

  由于不合理评估工作量,不合理的测试计划,问题解决不及时等因素,造成的是时间上的违背预期。

  【管理方案】

  1)和项目经理进行充分的沟通,以便他更好评估进度。

  2)监控需求和开发过程的效率,避免压缩测试时间。

  3)积极参与,快速决策,避免效率引发的时间风险。

  二、质量风险

  【说明】

  由于需求理解误差造成实现和设计不符,或由于测试疏忽造成质量不达标。

  【管理方案】

  1)对需求的把控,不在于评审会开了多久,而在于关键的问题是否解决。

  例如:

  >新需求是否提出了现有架构或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达到的功能?

  >新需求是否和现有功能明显的违背或冲突?

  >新需求量是否基本合理?(在项目的预定周期内可以开发测试完成)

  不要严重超标,否则考虑拆分版本。

  >新需求是否存在不可测试的因素?

  在实验室中不好模拟的,可以通过埋点收集数据。

  目标:

  第一时间暴露需求阶段存在的问题,将需求阶段的风险减最低。

  2)对研发质量的把控,可能来不及一行行的读代码。重点应在方向保证。

  例如:

  >检查svn提交代码后,是否有漏掉的需求点。

  >审查是否有太不严谨的逻辑。(通过灰盒测试,或者技术评审)

  >审查是否实现和设计冲突。(单元测试,或持续集成测试阶段)

  目标:

  避免研发过程中的明显误差。

  3) 对测试用例的审核,关键不在于是否大而全,而要重点关注,覆盖率,思路,可执行性。

  例如:

  >特别敏捷的项目中可以没有测试用例,但是要有checklist。

  >多用动宾短语,清晰易懂。

  >尽量少解释,描述;突出驱动步骤,和校验结果。

  目标:

  保证校验环节的效率和严谨。

.....

本文出自51Testing软件测试网——《51测试天地》第三十八期电子杂志。

阅读全文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