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杭州】讲述航运兴衰的小河路

 真友书屋 2015-08-02

小河路

小河是京杭运河的一条支流,原大关桥(现已经不存在)北面河道叉口起,到余杭獐山奉口村为止,又叫西塘河。小河路也因此命名的,它位于京杭运河西侧,南起和睦路中段勤丰桥,北至拱宸桥西的桥弄街,有1600米长,10米宽。民国称拱三路,是拱宸桥通往三郎庙的一段,俗称小河路。1966年与武拱路现在的湖墅路相连,改叫长征路,1981年才正式命名小河路。在历史上,小河的航运非常的繁忙和兴旺,两岸码头自然也就多了从这里通过的货船进入运河,去往上海、苏州、无锡一些地方。建国时期,杭州航运公司也是设在这里的,航运业之后虽受到其它运输途径的影响,但大批散货的水运还是很繁忙的。原先在小河路一带还有不少的纺织厂、印染厂、化工厂,但随着城区改造,古老的小河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造之前的小河直街


改造中的小河直街


小河路之小河直街,一条最能体现当时地域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东临小河,西临和睦路,南临小河路,北临长征桥路。街区是清末、民国初年时期的建筑、街巷风貌、运河航运遗迹仍然保留着它独特的风貌;它曾经是晚清时期的320国道。明末清初和清代的中晚期这里都很是热闹,餐饮业、茶点业、百货业等渐渐兴起;酒作坊、打铁店、盐铺、碾米店、蜡烛店等各行各业在这里都有着悠久历史。其中杭州城里最大的四家“孵坊”——靠孵化鸡崽鸭崽卖钱的店铺,就在这里。还有百年前的米店、茧行、布庄、酱园等店铺如今还保留着当时店铺的模样。

通益公纱厂老照片


通益公纱厂改造中


小河路之百年老厂——杭州通益公纱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翌年竣工,由南浔巨富庞元济和杭州殷富丁丙、王震元等集议并筹募股本,自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历时八年才得以开工。后因经营不善,于1902年停办;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假手高懿丞投资该厂,于1903年改组纱厂,更名为通益公纱厂新公司,后又改为鼎新纺织股份公司。该纱厂几经盘手更名,于1956年改名杭州第一棉纺厂。此后,又分别与浙江印染厂、杭州第二、第一、第三织布厂等企业合并;2000年杭一棉由香港查氏集团整体收购,更名为杭州一棉有限公司。


酱园正门



当年杭州酱园商业公会理监事合影


小河路之小河酱园杭州的酱业在清代就很有名气,开始是前店后作坊,专业从事酿制酱油和酱制品,由于位置的缘故,京杭大运河边的酱园特别的多,而且规模也很大;除了小河直街的酱园外,还有卖鱼桥的正兴复官酱园,大关桥的同福泰官酱园和夹城巷的广义官酱园等。所谓的官酱园并非官府开办的酱园,只因为他们所制作用的食盐,都是交了官税的官盐,才在酱园的名前加了“官”字。

酱园与杭州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早在20世纪30年代零售酱园的店家就有889家之多,1921年杭州还成立了“酱园行业同业公会”,会馆设立在茅廊巷4号,主要是为了酱园老板们能在一起磋商接洽酱业事宜的用途。

如意里老照片



改造一新的如意里


小河路之如意里桥西直街北段,西至吉祥寺弄,东西向并行三弄,每弄长约百米,两侧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围有封火墙,人们向往生活过的称心如意,而取名“如意里”。1937年日寇入侵杭州,运河沿岸的房屋、树木都损毁,如意里房屋幸免于难保留至今;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杭州海关开关时,此处曾为海关人员办公用房,后改为丝厂职工宿舍;如意里是杭州最早的联排式里弄住宅之一,是开埠后西风东渐的实物见证,十分的有历史价值。



如今小河路一带都改造一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京杭运河文化的一个精致缩影与运河航运的独特的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