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河直街:埠头的市井生活

 老人家1948 2019-12-06

征稿活动延期截稿公告

为深入挖掘杭州历史人文底蕴,多角度宣传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本土优秀的文化遗产,今年6月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公众平台特向平台用户、历史建筑保护志愿者和广大市民开展有奖征稿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大家纷纷投稿,投稿量多、文章质量佳。为此,我们将延期一个月截稿,本月将继续刊登优秀稿件。平台将在12月底对所有参与投稿并被录用的文章进行好文章网络评选活动,敬请关注!

大运河从北京通州一路南来,奔流近两千公里,到达杭州。
 
杭州城北的拱宸桥,历来被视为大运河南端的终点。离拱宸桥不远的地方,是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的交汇处,在这里,京杭大运河开始汇入杭州城的内河水系,而南北往来的货物,也到了水陆转运的关窍。
摄影:朱涵

因水而兴,由而旺

早在南宋时期,小河直街便是一处商贾辐辏的水运码头,一年四季,装船、卸货,喧闹声不绝于道。
 
数百年间,小河直街迎来送往,见证了太多南来北往的客商与旅人。
 
时间到了清朝末年,租界内的日本人、海关里的英国人,和当地的乡绅举子,混居在这片狭小的空间内,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摄影:朱涵

进入20世纪,公路、铁路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的阶段。浙江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从钱塘江边的江干,一路驶向运河,湖墅站便设在小河直街的对面。同时,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民国政府于1928年决定,将小河站定为京杭国道(即104国道)a的起点。
 
清末民初,小河直街迎来了最鼎盛的时期,交通、商货往来的频繁,也催生了小河直街上的诸种行当。当时这里不仅有码头和仓库,还有五花八门的店铺:炮仗店、酱坊、饭店、碾米店、打铁店、茶店、蜡烛店,甚至还有专门孵小鸡小鸭的四大孵坊,等等。
 
岁月静好,真希望小河直街的繁华,能够像这样,一直到永远……

摄影:朱涵

路铁改道,繁华落尽

从南宋到今天,对小河直街来说,20世纪是大起大落的一个世纪:她到达繁荣的顶峰,然后迅速衰落。
 
20世纪中叶,江墅铁路被拆除,104国道也改道莫干山路。昔日繁忙的大运河,因为公路、铁路的兴起,日渐萧条。
 
失去了运河、公路、铁路的交通优势,小河直街不可避免地开始没落。
 
曾经喧嚣的街道,只剩下几张熟悉的面孔,在茶余饭后讲些天话;曾经繁忙的炮仗店、饭店、打铁店、茶店,也日渐冷清,只剩街坊邻居,在逢年过节时,才会光顾其间……

摄影:朱涵

市井里巷,运河人家

小河直街上,有一口被石栏杆围起来的古井,古井的斜对面就能看到一个夹在两边建筑之间的风雨长廊。
 
“市井”一词,在今天是个标准的贬义词,但在旧时却不然。老底子的城里人,都是“市井之人”。
 
小河直街虽小,却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能想到的一切,在这片小天地里都能找到,而所有这一切都围绕着水展开。
 
直街居民临河而居,但饮用水还得靠街上的那口井。

摄影:朱涵

当繁华落尽,小河直街上的生活又回到了几百年前那种静谧、安然的节奏。旭日初升,几户邻居相约到井边打水,这时,家长里短的闲谈,便是“市井”最好的注脚。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小河直街日渐衰颓,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这“最后的运河人家”,不可避免地成了杭州城里的一处“死角”:建筑破旧、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条件差……
 
谁能想象,曾经的“小上海”,竟沦落为“脏乱差”的代名词……
 
摄影:朱涵

小河改造,直街重生

在江南地区,“直街”是专门用来为那些繁华辐辏的街巷命名的。而这些街巷,通常临河展开,并与街巷边的河道平行。
 
清末民初的小河直街,曾是杭州城北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但到了世纪之交,这些辉煌却成了明日黄花。
 
2005年,市政府在主城区挑选了五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综合整治的试点,其中,小河直街赫然在列。

摄影:朱涵

在原住民的记忆中,曾经的小河直街,街巷里弄蜿蜒曲折,予人庭院深深之感。但这种格局,却带来了消防、饮水、用电等多方面的困难。同时,改造就免不了拆迁,对于安土重迁的老人来说,最难的便是搬家。
 
在征求了众多居民的意见之后,整治工程最终确定了“居住与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对小河直街进行全面整治。
 
2007年1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几年后,焕然一新的白墙黑瓦、马头翘角,出现在小河直街上。原本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中,大约一半选择了原址回迁。

摄影:朱涵

直街不弯也不长,越往里越窄。在改造后的直街上,对门邻居近在咫尺,有事帮个忙、没事寒暄几句,当年“市井”的感觉,仿佛又回来了。

另一方面,一期的咖啡馆、民宿,二期的文创工作室、家居生活馆、艺术馆,三期的特色餐厅、酒吧陆续入驻,其中不少成为了城市网红打卡点,吸引着杭城周边的青年前来。
 
曾经,老酱园是小河直街的骄傲,整条直街上最醒目的,便是那个大大的“酱”字。在改造之后,老酱园重获新生。今日的酱园里摆放着一排存酱的大缸,再现各类酱的生产流程:新鲜做出的酱油、豆瓣、酱萝卜、酱瓜等,应有尽有。而江南水乡典型的“下店上寝”的格局,也在大酱园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摄影:朱涵

改造后,小河直街上的建筑,因为新改造、新粉刷等原因,显得并不那么“原生态”。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造,小河直街与她的居民,还是在这片天地里获得了新生。
 
今天,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不远处的大悦城开启夜生活时,也同样会有人,漫步在静谧的小河直街,体味她的慢生活,体味内心的宁静。

摄影:朱涵

(完)


致谢:

文章由李澍章投稿并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