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的传统农器具

 梦泽赤子 2015-08-02

加工类

风车

风扇车是一种能产生风(或气流)的机械,又名扇车或扬车。发明于汉代,由人力驱动,主要作用是清选粮食。主要部件由漏斗、风腔、轮轴、扇叶、曲柄摇手等组成,除轮轴外,其它部件均为木制。目前这种风车广大农村地区仍在使用中。

风车(福建永定)风车(福建永定)
风车(福建永定)

其工作原理是在装有轮轴、扇叶板和曲柄摇手的右边,有一个特制的圆形风腔,曲柄摇手的周围圆形空洞,就是进风口,左边有长方形风道,来自漏斗的稻谷通过斗阀穿过风道,饱满结实的谷粒落入出粮口,而糠粃杂物则沿风道随风一起飘出风口。

 

 

 

石磨

推磨粮食加工用具,主要用处是把粮食磨碎。通常是由两个圆石盘做成:下扇中间装有一个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以后,下扇固定,上扇绕轴转动。两扇相对的一面,留有一个空膛,称磨膛,膛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上部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槽内。许多农村现在还在使用石磨磨面、磨米、磨豆子。

推磨(福建初溪)推磨(福建初溪)
推磨(福建初溪)

谷磨

和石磨一样,也是粮食加工工具,其工作原理和外形与石磨酷似。不同的是,谷磨的主要作用不是磨碎而是去皮,相当于土制的碾米机。客家山区常见的谷磨是用黄土夯筑而成,外面用竹篾制成筐围拢。至今仍有一些山区居民使用其为谷物去皮制作甜酒。

谷磨(福建连城四堡) 谷磨(福建连城四堡)
谷磨(福建永定四堡) 

舂米器

外形简单,就是在一块大石头上打磨出一个凹槽。用法也非常简单,把东西(米、面、饭或药材等)放在石槽内,用一根木棍或是特制的木槌将其捣碎。

舂米器(福建连城)舂米器(福建连城)
舂米器(福建永定)

虽然有了动力装置,但这一传统器皿至今仍在被使用。很多人认为用舂米器打制出来的东西更加美味。

舂米器(福建连城)
舂米器(福建永定)

目前在一些山区,舂米器仍然是人们过年打糍粑必不可少的用具,包括湘西、贵州等地。


笊,竹篾编制而成,接木制或竹制长柄,作上山抓柴之用。

笊(福建长汀)
笊 福建长汀 

竹茶筒

竹茶筒,利用竹节制成,式样简单,方便携带,用来装水装饭等。过去客家人外出劳动或是行远路时,常常带在身边,用来汲水,或是装上大米做成“竹筒饭”。

竹茶筒(福建连城)
竹茶筒 福建永定 


装盛、运输类

鸡公车(独轮车)

独轮车,又名鸡公车或羊角车,既是一种实用的农具,又是一种便利的交通运输工具,木制而成。顾名思义,这种车只有一个轮子,前尖后宽(稍宽于双肩略窄于双臂展开的距离),主要使用人力推动滚轮向前行进。

鸡公车(福建永定)鸡公车(福建永定)
鸡公车 福建永定

箩筐

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或用来淘米、洗菜等。制作精细,形状多以圆底方口的为主,为传统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

箩筐(福建永定)箩筐(福建永定)箩筐(福建永定)
箩筐 福建永定


火笼

竹制而成,用于取暖。里面用铁皮做一内胆,内装木炭,上面有孔散热,轻便,可提在手上,也可踏在脚下。至今客家山区火笼使用较多,冬天里老人出去散步、小孩去学校读书都愿意随身携带火笼取暖。

提着火笼的客家老人(福建姑田)大小火笼(福建铁长)火笼(福建永定)
火笼


筒车

又名流水筒车、水转筒车,简称筒轮,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筒车(福建连城)
筒车 福建永定

筒车是一种可以自行提水的灌溉机械,转动无需人畜之力,功效高,而且立轮愈大,所产生的驱动力矩也愈大;立轮重量愈小,动力性能愈好。

筒车(粤东苏家围)
筒车 粤东苏家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