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梅龄:高手从治感冒开始

 坏纤维 2015-08-02
  中医书友会第68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蔡仲逊

  编辑/王超

  中医书友会邀请了姚梅龄老师到北京开办研修班,想必有些朋友已经看到招生信息了。这次姚老师要讲的病例,是一位同时患有32种疾病的ICU患者,这大概会把一些想来学习的同仁“吓到”,认为自己碰不到这样的病人,或者担心听不懂。我同样有这样的顾虑,为此,我专程跑到江西来。

  下面是姚老给我的答疑,没想到的是,我自己被这次的答疑深深地感动,甚至可以说,这次与姚老的会面,对我和中医书友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蔡仲逊】咱们这次的课,会不会太难了一些?

  【姚老师】西医的疾病观,进入了走不出来的死胡同,他们搞不清楚多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我为什么要讲“胡志生案”?他们把五六种病治成了30多种病,最后为什么肾衰,“穷必及肾”啊!治一个病你要用五六种药,那30多种不同的病,叠加起来不是要一百多种药,你怎么治得好?而中医的疾病观和诊治理念,有他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即使这么复杂的病,我们也只是分五步进行治疗,就将大部分西医“不治之症”临床治愈了。这需要考验中医的疾病观,否则30多种病,如何下手?如何派遣10几味药的方子?

  每个病都有它的来龙去脉,疾病是慢慢发展的,中医讲究的是因势利导,我们需要做的是扭转疾病的势头,看清复杂疾病背后的真相。

  中医也会有盲区、有误区,但是它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现在的医学,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还是比较落后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对医学而言,最基本的“疾病分类学”,现在都没有研究清楚,你看西医现在分的,一塌糊涂!最后演化出千万种疾病,你怎么治?本源一错,万虑皆失。分类是科学的前提,客观世界是混沌的,而我们的认知能力是局限的,我们只能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去分析,而交叉复杂的部分,就会认识不清楚。(伤寒、金匮和温病体系,都是中医前辈对于疾病的分类,让我们更合理地认识疾病,指导治疗)

  一个医生要心里有底,才能胸中有数,这就需要医生的各种能力,要能够系统地看待疾病。我这边的学生出诊,都是需要严格限号的,我只允许他们一天看二三十个,看多了要扣钱。为什么?你要对病人负责任,要想系统地认真看病,一天就只能看这些。

  【蔡仲逊】我看到有些中医医生不敢去私人门诊,怕没有病人。

  【姚老师】医生把常见的发热病拿下,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可能没病人?

  我们治自闭症、抑郁症,60%的情况下是先治感冒。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由表陷里啊,感冒绝对不能轻视。咱们中医,首先要把感冒拿下来,很多不治之症是感冒引起的,会治感冒的医生绝对会是高手。不会治感冒,那你就会把一种病治成五六种,(感冒)这是中医必需的知识库。这一次,要给临床医生补课,补上学时候缺失的基本知识。所以我才让杨利、石强他们讲发热、哮喘、鼻炎这些,这不都是治感冒吗?

  【蔡仲逊】这次课,学员能有多大的收获呢?

  【姚老师】只有三天时间,不敢说进步巨大,但让学员耳目一新、水平明显增强,这是可以做到的。我讲的是治病的原则,30几种病也好,一种病也好,都是这么去认识和治疗,给学生以启发,我能帮忙打开的只是一扇门,让大家看到后面努力的方向和路径,才不至于走很多弯路。

  我把姚老送到家门口的时候,已经将近十点,我嘱咐老师早点休息。姚老说,不行,今天估计还需要备课到三点,我备课很慢的,有时候1个小时的课,要准备20个小时。老师的影响实在太大,不敢应付了事,更何况是医生的老师,一旦说错,后面都是人命!

  姚老今年71岁,我很心疼,分开时,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我知道,2005年,是邓铁涛老先生点名让他出来带学生的,一晃就是十年,还好,成果显著,很多学生都已经能够独挡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