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商业大佬们学习的亨利·福特,有时也是个怪老头

 一面两面 2015-08-02



亨利·福特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创造性的改革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他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其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和他商业上的成功也无愧于“汽车大王”这一称号。


然而人无完人的确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越到后期福特越发表现为一个乖戾的怪老头的形象,霸道、强权、占有欲和控制欲强烈,在当时绝对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




193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改变世界的“T型车”


像很多伟大的人物那样,亨利·福特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可供高中生用于作文材料的童年励志小故事——徒手拆装零件、放弃继承农场而去追寻梦想等等,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福特和他的团队在经过几年的改造和研究后,于1908年10月推出了“T型车”。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以字母表命名。而此次推出的T型车,有四个汽缸,20匹马力引擎,一个大大改进的传输系统,和一个能为点火系统和车灯提供电力的天才电磁发电机。汽车是敞篷的,并且带有可选车罩。T型车可以在平坦的直路上以每小时40英里速度行驶,并且非常耐用、易于修理。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一辆车的平均售价超过2000美金,而T型车只卖840美元,这个价格在继续改良后又降低了。正是T型车的问世,使得汽车不再是有钱人或者贵族的专利,医生、商人、工人、农民……普通人也可以拥有一辆汽车。T型车改变了普通人的出行方式,你可以驾驶汽车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汽车还成为了休闲和娱乐的工具,人们掌握了自己的生活的方式。因此,T型车不仅大卖,也使得亨利·福特达到了他事业的一个高峰。



T型车


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


亨利·福特的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对机器和改造技术上,同样对工人的工作制度上也有着创造性的革新。


亨利·福特建立了第一条汽车的流水生产线,然而单调又机械的工作使得工人的流动性很大,招聘、培训工人成为越来越耗费成本的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福特决定将工作时间从9小时缩短到8小时,日薪也增加到每人每天5美金,并根据公司的利润增加人们的报酬,这也让工人成为了消费者。一开始这样的改变当然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是事实证明福特的改革是正确的。声明的第二天,福特汽车公司外就排满了来应聘的人。福特不仅解决了工人流失的问题,也使福特本人名声大噪,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福特和他的改变,这样他在美国甚至是国外都拥有了不错的名声。








乖戾的怪老头


亨利·福特是一个极其自律且极其自负的人。他坚称自律是他成功的关键。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进行锻炼,不抽烟也从不喝酒,也不允许有酒出现在家里。他的学历并不高,所以他不崇拜学校里的知识,他希望所有人都要跟他一样,包括他的儿子。


福特的日薪5美元政策是有条件的,他要求他的工人去参加公司的学习,甚至干涉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隐私,如酗酒、留宿他人甚至房间的整洁程度,如果不能达到福特提出的的附加条件,工人将失去5美元的奖励工资。


而随着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福特也渐渐表现的不再信任他人,变得洋洋得意且自大无比。他精心设计计谋将曾经的投资伙伴、福特公司的股东之一——道奇兄弟赶出了福特公司,为此而掌握了全公司的股份。他一直认为,这些投资者并不是工作上的伙伴,对公司也未做出任何贡献,他们只是一些好吃懒做的吸血鬼。不仅如此,亨利福特还将曾经对汽车生产和技术改造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技术人员赶出公司,让他们另谋出路。



福特对犹太人抱有很大的敌意


越到晚年,亨利·福特愈加故步自封,自从T型车问世以来,福特汽车公司一直以这一单一车型来维持销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改进,通用公司渐渐赶了上来。而福特却一直不愿意改进车型,福特的儿子为此事没少受到他父亲的打击。他虽然声称将公司交给儿子,自己退居二线,然而一直以来公司的决策者还是他自己,福特的掌控欲十分强烈,这也导致了他与本身就性格不同的儿子矛盾愈演愈烈。




而尽管福特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的某些管理理念和创新精神依旧是现代人们可以学习的,他对汽车技术和管理制度的改进也是值得肯定和赞誉的。


亨利·福特对聚光灯下的生活非常感兴趣,也十分愿意进行自我营销。他曾写过三本自传以传递个人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理念,这留给后来的企业管理者们学习和探讨的机会。


历经百年风雨的福特汽车公司,如今依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汽车生产企业并在世界范围内畅销,这一切当然要感谢亨利·福特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同时也应该感谢他为社会改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