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古代的吐鲁番是西域四大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至少在魏晋时代(3世纪~4世纪)佛教就已传入吐鲁番地区,到了高昌国和唐代(7世纪~10世纪)的西州,以至高昌回鹘王国时期,吐鲁番地区的佛教空前地繁荣昌盛。与世界所有地区一样,佛教的兴盛必然伴随着相关建筑的普及,佛寺、佛塔、雕塑佛像、佛故事绘画,在高昌古国形成了佛无处不在的氛围。虽然在以后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佛教在吐鲁番地区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个时期的历史见证和一种文化遗存,留给后世一笔丰厚的财富。当年佛教传入中国,就是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向东漫延。古丝路上的佛教遗迹,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珍品,而且也是丝路兴衰、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实证。了解了它,就多了一把打开秘境西域宝库大门的钥匙。因而不论是西方各国的探险考察者,还是由东瀛佛家释子组成的日本探险队,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在佛教建筑中,石窟寺是典型的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不仅是众信徒心中的圣地,而且也是传达佛教教义,进行佛教宣传的重要场所,所以大多有着大量佛教内容的雕塑与绘画,又因其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开凿于幽谷清溪的山崖岩壁之上,故石窟寺往往又被称为千佛洞。吐鲁番作为西域佛教文化中心地区之一,也有着数量众多的石窟寺。
尘封的山村——吐峪沟
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出土。(德国探险队挖掘)
距吐鲁番市区40多公里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建筑在火焰山峡谷的出口处,这里被称为木头沟,石窟寺就位于一座半圆形山腰断崖的平台上。据考证,这座开凿于麴氏高昌王国时期的石窟寺,就是唐代(7世纪~10世纪)的“宁戎窟寺”。敦煌文书中记载:“宁戎窟寺一所,右在前庭县界,山北二十里,宁戎谷中,峭献三成,临危而结极,赠峦四绝,架回而开轩。既庇之以崇岩,亦猥之于清濑。云蒸霞蔚,草木葱茏。见有僧祗,久著名额。”可见当年这里也曾是回廊曲折,雕梁画栋。但是到了20世纪初,这里已是饱经沧桑,满目疮痍。不过其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却没有逃出外国探险家的视野。这其中又以德国人最具代表性。
吐峪沟石窟第41窟覆斗顶和侧壁壁画(5世纪),鄯善县。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
柏孜克里克石窟(6世纪~13世纪),吐鲁番市。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
吐鲁番地区另一重要石窟遗址是吐峪沟。由鄯善县西南行约40公里,来到一处由河水冲刷而形成的山沟。这便是近年来名声鹊起的著名山村——吐峪沟。吐峪沟北依火焰山,南面是广阔的冲击平原。巨大的温差,雪水的滋润,使这里成为最适宜葡萄生长的地方,因而吐峪沟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沟”。那陈旧而古朴的民居,形同蜂巢的凉房;那天真的顽童,绝尘而过的毛驴车,无不在刻画着返朴归真的意境。在吐峪沟乡有一麻扎(陵墓)被称为是“小麦加”。据传在公元7世纪时,穆罕默德的5名弟子来中国传教,行至吐鲁番时,遇到一位本地的牧羊人,牧羊人带着他的牧羊犬加入传教的队伍,后来这6人和牧羊犬都被尊为“圣贤”,因此吐峪沟麻扎又被称为“七圣墓”,每年来这里朝觐的穆斯林络绎不绝。 而比这麻扎更古老的是这里的石窟。据称,吐峪沟的意思就是“到处有洞的山谷”,实际是指大大小小的佛教石窟。在吐峪沟的东西山崖上,是吐鲁番地区开凿年代较早、历史较长的一处石窟寺遗址。 1892年,俄国植物学家雷格尔的到来,打破了这一世外桃源的宁静。他在《吐鲁番探察记》中提到了吐峪沟石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1893年,俄国人罗布罗夫斯基和科兹洛夫探险队,对吐峪沟石窟进行了考察,获得佛教写本及其他资料。1897年俄国考古学家克列门兹考察了包括吐峪沟在内的许多吐鲁番石窟,获得壁画和文书。俄国人的收获引起了国际东方学界极大的兴趣。 由日本僧人组成的大谷光瑞探险队,也曾前往吐峪沟。1903年橘瑞超与野村荣三郎首次在此发掘,所获不多。1908年他们再次重返,雇用当地民工,进行了大规模搜寻与发掘,结果获得大批珍贵文物。《佛说菩萨经》抄本与绢画《佛传图》就是其中的珍品。
大悲经变(10世纪),吐鲁番市柏孜克里克第20窟。(德国探险队割取)
千佛(6世纪),吐鲁番市柏孜克里克第18窟
是西州都督府处分行旅文案残卷。这件残卷是沙州判给西州百姓石染典一行的过所。有从瓜州都督府及瓜、沙二州间途经四个守捉的勘押记录,最后有伊张宾的押遇记录及州印。“过所”是中央政府颁发的通过关卡的通行证。
(德国探险队割取)
(德国探险队割取)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斯坦因挖掘)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
道教符箓(高昌时期)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
在吐峪沟所获最丰,而劫掠后果最严重的仍是德国探险队。1902~1904年,德国吐鲁番探险队对吐峪沟石窟寺进行了测量、拍照、绘图和发掘,发现大量的汉文、回鹘文、吐蕃文文书经卷,丝织品、刺绣和佛像雕塑。而对于那些精美的壁画,勒柯克与助手巴图司仍采用惯用的手法,“不避冷热和尘土,以他熟练的手艺,从墙上把它们锯解下来。”离开吐峪沟时,勒柯克发现依附在山腰中几乎垂直的斜坡上的一座寺院,估计有过大规模的佛寺建筑,但是这一遗址毁于1916年的一次地震,今天我们只能从勒柯克所拍照片看到大致形貌。 由于大量珍贵文物的被发现,吐鲁番这一被历史冷落了多时的丝路重镇,尘封已久的古老文明会集地,将昔日的辉煌再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各国探险考察者在这里的发现,不仅从客观上证实了这里曾有着发达的古代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建立在丝路繁荣、东西沟通、南北交融的基础上。吐鲁番就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吸纳着由交通动脉丝绸之路输送的各种养料,才有不同民族的交流与融会,多种宗教流行与兴衰,多种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这可能会比那些文物与遗址本身的价值,给人类以更多的启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