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最美的童年 选最好的书 关于礼貌,该怎么教育孩子呢?是从功利的角度,还是从道德的角度? 洪晃给女儿写过一封信,其中一段话我非常喜欢:“妈妈希望你懂的第一件事情是人的尊严,就是爸爸常说的,你要有礼貌,别人才会对你有礼貌。当你需要阿姨帮你的时候,要说‘劳驾’,不能用命令式的口气。我知道你的小朋友中有的不是这样的,但是你要按照我和爸爸教你的去做,别人没有礼貌,不要去理睬,自己要有礼貌,这就是你的尊严。你的尊严不是别人对你有礼貌,是你对别人有礼貌,不管别人是什么样的。” 她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讲礼貌?我的一位领导曾讲过一个例子,她听到一个妈妈在教育大概四五岁的儿子,对话很有趣。 妈妈:“刚才在车上,那个叔叔给你让座,你没有说谢谢吧?”儿子:“没有。”妈妈:“你看,叔叔自己本来坐着,却把座位让给你,自己站着,你是不是要说声谢谢?”儿子:“不要。”妈妈:“你这样,以后别人都不给你让座了。”儿子:“不让就不让。”妈妈:“没有座位,你就会累的。”儿子:“累就累。” 领导说,这让她思考,该怎么教育孩子?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以后就没人让座给你了),还是从道德的角度?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什么方式才是合适的? 我不是专家,我的感觉是,这可以是一个多选题,功利和道德两种方式都可以采用。如果孩子坚持认为礼貌是可以舍弃的事,那么我们就在家里做一天实验,让他直观地体验一下大家都不讲礼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一天,全家人都不对他讲礼貌,请他帮忙不说“谢谢”,撞了他不说“对不起”,他跟大家打招呼,听者假装没听见……不被尊重的滋味,绝对比孩子想象中更难受,他一定不会喜欢这种感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规则。 道德的本质,就是心中有他人。尊重别人,给别人以尊严,就是你自己的尊严。这个话,说起来很绕,但是,四五岁的孩子即使听不懂,也可以跟他讲,让这样的句子进入他的大脑皮层,进入他的记忆库,他一定会慢慢懂得、理解的。 很多时候,我们有多少尊严,并不是因为受到多大尊重,而是我们有多么尊重别人。我有一点值得自傲的,就是真诚地对待那些世俗意义上比我弱势的人。 我常常觉得,考察一个人的人品,最快速的方式就是看他如何对待服务人员。谁摆出那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姿态,我就会对他产生悲悯之情——人要寒碜到什么程度,才能靠欺负几个暂时居于弱势的人来赢得存在感。 有人说过,野蛮是一口吐向天空的痰,迟早会砸回你脸上,那是多么难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