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知识 >茶叶辞典(三十六)

 飞云阁0811 2015-08-03

开展 open

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同义词 舒展

叶形遗传

叶形遗传[Genetics of leaf form] 叶片形状的遗传。叶形是按叶长与叶幅之比(叶形指数)和最大叶幅位置确定的,通常分为披针形(叶形指数大于3.O)、长椭圆形(叶形指数2.5~3.O)、椭圆形(叶形指数2.0~2.5)和卵圆形(叶形指数小于2.O)四类。如最大叶幅位置偏于叶端则又有倒披针、倒椭圆、倒卵圆形等。叶形的遗传情况如下:长椭圆叶由一对显性基因LL控制,卵圆叶由一对隐性基因11控制。长椭圆叶与卵圆叶杂交(LL×11),其后代为椭圆叶(Ll),呈不完全显性。

叶色遗传

叶色遗传[Genetics of leaf colour] 叶片色泽的遗传。一般观察春梢一芽4~5叶时的第2叶。叶色遗传有绿叶、黄叶和紫红叶三类。绿叶又分浓绿叶和淡绿叶两种,浓绿叶由显性基因GG控制,淡绿叶由隐性基因gg控制,后代分离情况符合孟德尔(G.J.Mendel)“3:1”的分离法则;黄叶又分黄叶和黄绿叶两种,黄叶由显性基因YY控制,绿叶由显性基因GG控制,Y和G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就表现为黄绿叶;紫红叶的遗传较复杂,至少有两个显性基因RIR2起作用,显性基因愈多,红色程度愈深,为基因累加作用的结果。

质量性状遗传

质量性状遗传[Genetics of qualitative character] 由主基因控制的遗传现象。植物质量性状是不连续的变异,在相对性状间具有质的差别,能进行分类,在杂交后代中有显隐性关系,并能按一定的比例分离,主要受一个或几个效应大的基因控制,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小。茶树质量性状较多,如绿芽与紫芽、乔木与灌木、子房有毛与无毛,白花与红花,早生与晚生等。

数量性状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Genetics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现象。植物数量性状的特征:①表现为连续变异,在杂交的世代分离中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②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异;③由于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各对基因之间通常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但具有累加或累积作用。茶树的经济性状多属于数量性状,如植株高矮、叶片大小、芽叶重量、产量高低等。在进行品种间杂交时,后代会出现超亲现象。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 inheritance] 即“母性遗传”。

母性遗传

母性遗传[Genetics of maternal character]亦称“细胞质遗传”。由母本细胞质基因决定子代性状的遗传现象。植物卵细胞内除细胞核外,还有大量细胞质及各种细胞器,精子内除细胞核外,没有或极少有细胞质。在授精过程中,卵细胞为子代提供全部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精子为子代提供全部核基因,不能或很少提供细胞质基因。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只能通过卵细胞遗传给子代。在有性杂交中,母性遗传现象较为普遍,如树型、叶色、叶缘、叶面隆起性、叶幅、叶尖、叶形、侧脉对数、发芽期、芽叶茸毛密度等;花冠大小、花瓣色泽、柱头长度、雌雄蕊高比等,与母本也呈高度正相关。

青涩 green and astringency

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 bitter

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 ripe taste

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高火味 high-fire taste

高火气的茶叶,在尝味时也有火气味。

老火味 over-fired taste

近似带焦的味感。

陈味 stale taste

陈变的滋味。

劣异味 gone-off and tainted taste

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味感。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味。

细嫩 fine and tender

芽头多。叶子细小嫩软。

柔嫩 soft and tender

嫩而柔软。

茶树遗传

茶树遗传[Genetics of tea plant] 茶树子代与亲代性状相似的现象。在世代繁衍过程中,相似现象能相传,如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勐库大叶茶的后代表现出植株高,乔木型,叶大,抗寒性弱,茶多酚含量高;龙井种的后代表现出植株矮,灌木型,叶小,抗寒性强,氨基酸含量高等。由于茶树具有遗传性,所以种的优良性状能相对地稳定。茶树遗传分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遗传。茶树是异花授粉,所有茶树(有性系和无性系)在遗传组成上都是杂合的,不论是表现型一致的无性系品种的有性后代,还是任何组合的杂种一代,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状分离。在有性繁殖下,茶树的遗传性状,不可能完整地保留下来。在育种工作中,常利用杂种一代的性状分离作为选择的基础。

多倍体

多倍体[Polyploid]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基数(x)三倍或三倍以上的个体。多倍体茶树由于染色体加倍,细胞核和细胞质体积变大,器官相应增大,如芽叶变大、枝茎增粗等,并出现巨大花粉粒;新陈代谢旺盛,酶活性增强,生化成分含量增加,使茶叶品质提高,抗性增强;多倍体茶树由于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配不均等,雌雄配子无法配对完成授精过程,所以只开花不结实。通常用营养体繁殖。

四倍体

四倍体[Tetraploid]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基数(x)四倍的个体,2n= 4x= 60,四倍体理论上可由两条途径得到:①体细胞加倍。在授精以后任何时期的体细胞中进行染色体加倍。②生殖细胞加倍。不正常的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不减半,形成2x孢子或配子,当雌雄配子都为2x时,便形成四倍体。茶树迄今还未有由染色体加倍而获得的四倍体。天然四倍体茶树仅在海南大叶和江华甜茶等中有所发现。

三倍体

三倍体[Triploid]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基数(x)三倍的个体,2n=3x=45,如武夷水仙、上梅洲种、政和大白茶等。三倍体茶树由于染色体减数分裂时配对不均,无法完成有性生殖过程,故不会结实,通常用营养体繁殖。

二倍体

二倍体[Diploid]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基数(x)两倍的个体。多数茶树为二倍体,2n-2x-30,如鸠坑种、祁门种、安化中叶种、湄潭苔茶等。二倍体茶树均能开花结实,并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单倍体

单倍体[Haploid] 体细胞中只有配子染色体基数(x)的个体。用“n”表示。茶树单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5,树体矮小,生长势弱,由于只有一套染色体,在性状上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的现象。只要对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便可获纯合二倍体(即纯系),这在茶树育种上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用价值。自然界还未发现有天然单倍体茶树,用人工培养花粉株可获得单倍体茶树。80年代初福建农学院陈振光等用花粉诱导,首次获得了单倍体植株。

染色体

染色体[Chromosome] 细胞中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所组成的丝状或棒状小体。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期出现,因易被碱性染料着色而得名。它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自我复制能力,参与细胞代谢活动,能出现连续而有规律的变化,在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生命活动中,具备四方面的功能:①贮存、复制和传递遗传物质;②对基因活动的调节;③调节有性后代的基因重组频率;④控制生物的能育性。每个物种的染色体数基本上是恒定的。茶树的染色体体细胞为30条,性细胞为15条,以x=15为基数呈倍数性关系。

泾阳砖茶简介


泾阳根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展示泾阳茯砖

泾阳砖茶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明、清时期曾为“陕引”、“甘引”之主要茶品。明朝初期,湖南安化黑茶作为官茶远销西北。当时,湖南人将安化黑毛茶运往泾阳手工筑制成砖型,故称“泾阳砖”;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泾阳伏茶”;还因其有中草药茯苓之功效,还被称为“泾阳茯茶”;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因泾阳砖茶给泾阳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被泾阳人称为“福茶”。

史有“泾阳砖茶非泾阳水、泾阳气候、泾阳传统制作工艺而不能”之说,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弥香悠远,留下了旷世的传奇和韵味悠长的惊叹。

虎丘山

虎丘山[Huqiu Mountain]  山名。位于今江苏苏州。明代屠隆《考檠余事》:虎丘()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皆为豪右所据,寂寞山家无由获购矣。清康熙《虎丘山志》:虎丘茶,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宋人呼为白云茶,或云虎丘,茶中王种。清乾隆《苏州府志》:虎丘金粟房旧产茶极佳,烹之色白如玉,香如兰。

苏州

苏州[Suzhou]  旧州名。唐时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吴县、常熟以东,浙江省桐乡、海盐东北,以及相邻的上海市部分地方。陆羽《茶经·八之出》注:茶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与金州、蕲州、梁州同。清乾隆《苏州府志·物产》:宋时,洞庭茶尝入贡,水月院僧所制尤美,号水月茶,近时佳者名日碧螺春,贵人争购之。为江苏省历史名茶的主产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