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诗 晋·苏伯玉妻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 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面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直四足。与其书,不能读。 当从中央周四角。 ——苏伯玉赴蜀久而不归,其妻居长安,用巧思制为盘中诗以叙思念之情。这种诗写于盘中,从中央起句。回环盘旋而至于四角,所以称为“盘中诗”。此诗本身极富特色:以措辞精练的三字句为主,且多处用民歌比兴的手法,在匀称的节奏中委婉推进感情的表达,吟来十分动人。其末篇,用七言点明,盼归主旨,语句舒展而醒目,最后揭示读法,编排巧适,独具匠心。 反复体诗 碧天临迥阁,晴雪点山屏, 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 ——读法;从第二字起以此类推直至第一字回读都可成诗。宋·严羽《沧浪诗话》注云:“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复成文也。” 咏雪 梁·萧纲(简文帝) 盐飞乱蝶舞,花落飘粉奁。 奁粉飘落花,舞蝶乱飞盐。 福州回文诗 唐·徐寅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倒读: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帆轻 夫忆妻 宋·李禹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相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 妻忆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相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记梦二首——茶回文诗 宋·苏轼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倒读: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倒读: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题织锦图上回文三首 宋·苏轼 其一: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倒读: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其二: 红手素丝千字锦,故人新曲九回肠。 风吹絮雪愁萦骨,泪洒缣书恨见郎。 倒读: 郎见恨书缣洒泪,骨萦愁雪絮吹风。 肠回九曲新人故,锦字千丝素手红。 其三: 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 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弦琴。 倒读: 琴弦断是愁肠断,客赋悲吟自白头。 深恨别君文似锦,锦文回首一看羞。 题金山寺(又称“龟山回文”) 潮回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照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滔滔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波千点数鸥轻。 倒读: 轻鸥数点千波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滔滔。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照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回潮。 客怀 宋·陈克 远山云梦断,长路客愁新, 残漏悲钟急,香车碾暗尘。 倒读: 尘暗碾车香,急钟悲漏残, 新愁客路长,断梦云山远。 暮春 宋·陈克 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 帘卷深空日永,鸟啼花落春残。 倒读: 残春落花啼鸟,永日空深卷帘, 山远归云冉冉,滩平草乱纤纤。 春昼 宋·陈克 悠悠乱片花空舞,冉冉轻丝晴昼长, 楼下怯寒香袖薄,破愁春酌浊醪香。 倒读: 香醪浊酌春愁破,薄袖香寒怯下楼, 长昼晴丝轻冉冉,舞空花片乱悠悠。 小舟晚赏荷花 宋·宋伯仁 天浮月影水浮天,路绕山头树绕烟。 船小小行人意适,藕花新素酒杯传。 倒读: 传杯酒素新花藕,适意人行小小船。 烟绕树头山绕路,天浮水影月浮天。 泊雁 宋·王安石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倒读: 田平绕曲沟,路细通危壑。然火岸幽幽,转帆汀漠漠。 弦低月映楼,阵敛风随柝。川晚落霞收,渚深鸣雁泊。 赏花(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 宋·秦观 暮 已 赏 时 花 醒 归 微 去 力 马 酒 如 飞 读作: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四时山水 明·吴绛雪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称为十字辘轳回文诗。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七言诗读法: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这种诗的形式奇特,字句凝炼,情趣横生,别具一格。古代文人把它称为诗中的“袖珍品”,还把这种“前七后三”七绝诗起了个雅名——连理回文诗。 五言诗读法: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七言诗读法: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五言诗读法: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碧莲香。 ——桃花源向路桥《咏荷花池》诗碑、雁荡山维摩洞回文诗和戏曲《站花墙》(王美容出题,杨玉春答对)以及阳朔莲花岩都用了这首诗,可见此诗之妙。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七言诗读法: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五言诗读法: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碧莲香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七言诗读法: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五言诗读法: 红炉黑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黑炉红。 另外,还可利用标点,读成下面这三种形式的四季诗: 其一 莺啼绿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 寒风御隆冬。 其二: 莺啼绿,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 炭炙寒风御隆冬。 其三: 莺啼绿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 御隆冬。 四季回文 明·薛涛 春 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 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 夏 凉回翠簟冰人冷,齿沁清泉夏井寒。 香篆袅风清缕缕,纸窗明月白团团。 秋 芦雪覆汀秋水白,柳风凋树晚山苍。 孤帏客梦惊空馆,独雁征书寄远乡。 冬 天冻雨寒朝闭户,雪飞风冷夜关城。 鲜红炭火围炉暖,浅碧茶瓯注茗清。 四季回文 明·孟沂 春 芳树吐花红过雨,入帘飞絮白惊风。 黄添晓色青舒柳,粉落晴香雪覆松。 夏 瓜浮瓮水凉消暑,藕浸盘冰翠嚼寒。 斜石近阶穿笋密,小池舒叶出荷团。 秋 残石绚红霜叶赤,藩涸笼树晚林苍。 蛮书寄恨羞封泪,蝶梦原愁怕念乡。 冬 风卷雪篷寒罢钓,月辉霜柝冷敲城。 浓香酒泛霞杯满,淡影梅横纸帐清。 ——以上见《剪灯余话》明·李昌祺《四時回文诗》,全诗对仗工整,每首诗的一、二句和三、四句分别为一副对联。 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刻回文诗 明·徐霞客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茶壶回文诗 清·黄伯权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倒读: 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秋月 清·陈琼仙 (作者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总标题名为《秋宵吟》。)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倒读: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梅 清·张奕光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倒读: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春游 清·张月槎 天连远水养花时,胜景芳情自写诗。 烟锁云桃红片片,雾笼堤柳绿丝丝。 泉飞乱石寒拖练,酒卖春风暖帖旗。 年少乐游佳日永,芊绵草长路旁池。 倒读: 池旁路长草绵芊,永日佳游乐少年。 旗帖暖风春卖酒,练拖寒石乱飞泉。 丝丝绿柳堤笼雾,片片红桃云锁烟。 诗写自情芳景胜,时花养水远连天。 秋夜 清·张月槎 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 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 翩翩影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 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星流。 倒读: 流星似火夜城边,点点萤归客路前。 牛斗静寒光皎皎,雁鸿飞落影翩翩。 浮沉月水一帘隔,下上云山四壁悬。 秋树几回惊梦冷,愁凝草阁卧深烟。 晚秋即景 烟霞映水碧迢迢,暮色秋声一雁遥。 前岭落辉残照晚,边城古树冷萧萧。 倒读: 萧萧冷树古城边,晚照残辉落岭前。 遥雁一色秋色暮,迢迢碧水映霞烟。 春闺 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期归梦还梦归期。 安徽萧县天门寺白马王墓南侧绝壁回文诗 民国·赖以平(萧县县长) 前来翠霭积烟村,兴触诗人醉洒樽。 悬涧水声琴入韵,列屏山景画留痕。 泉飞带雨穿虹架,树曲盘崖抱石吞。 天接路高登步步,烟云起落碧当门。 倒读: 门当碧落起云烟,步步高登路接天。 吞石抱崖盘曲树,架虹空雨带飞泉。 痕留画景山屏列,韵入琴声水涧悬。 樽酒醉人诗触兴,村烟积霭翠来前。 此诗正读、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又成了如下回文诗: 翠霭积烟村,诗人醉洒樽。水声琴入韵,山景画留痕。 带雨空虹架,盘崖抱石吞。路高登步步,起落碧当门。 倒读: 碧落起云烟,高登路接天。抱崖盘曲树,空雨带飞泉。 画景山屏列,琴声水涧悬。醉人诗触兴,积霭翠来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