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程派高式八卦掌研究

 HaiheLibrary 2015-08-04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以武术传承人为载体的。随着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逐渐深化,更多的武术文化遗产进入我们的视野,值得我们关注和保护。笔者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拳种之一的程派高式八卦掌的传承谱系、技术体系、内在价值、显著特点以及包括传承人、传播和传承在内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所得研究结论如下: 1、程派高式八卦掌有着比较明晰的传承谱系,它是高义盛在八卦掌第二代传人程廷华所传的基础上兼和、创新而成,自成一派,主要在天津、山东进行传承。程派高式八卦掌第一代代表性传人刘凤彩先生全面、系统、完整的继承了高义盛先生的八卦掌;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是中国著名武术家、八卦掌四世传人刘凤彩之亲侄孙、八卦掌五世传人刘树行先生,现任程派高式八卦掌研究会秘书长;目前程派高式八卦三代传承人有32名。 2、程派高式八卦掌在八卦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吸取各家流派之精华充实完善,形成了先天掌、后天六十四掌以及五种器械、八趟形拳套路的技术体系。“本、卸、拆、变”是后天掌的核心技法,很完善的提高了格斗攻防的水准。 3、程派高式八卦掌区别于其他拳种最显著特点是将高式先天掌和后天掌分而练之,以绕圆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做到刚柔相济,有着较高的健身价值、艺术价值以及以易经理论为指导的文化价值。 4、程派高式八卦掌的生存现状为:代表性传承人的生活现状比较稳定;在传播方面,代表性传承人刘树行先生不仅已有第三版《程派高式八卦掌谱》专著出版,而且多次出访欧、美、亚等国,使得程派高式八卦掌在海内外影响日渐深远;但目前的传承状况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主要传承人老龄化、传承途径较为单一、缺少传承主体、普及推广不利、习练周期长、难度大、传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第三代传承人有30多名,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地继承程派高式八卦掌的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正在申报天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着申报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懈努力中。
【关键词】:程派高式八卦掌 技术体系 生存现状 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852;G1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6
  • 1.1 选题依据9
  • 1.2 相关的研究综述9-16
  • 1.2.1 相关概念的概述10-11
  • 1.2.2 相关的文献综述11-16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6-17
  • 2.1 研究对象16
  • 2.2 研究方法16-17
  • 2.2.1 文献资料法16
  • 2.2.2 专家访谈法16
  • 2.2.3 田野调查法16
  • 2.2.4 逻辑分析法16-17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7-33
  • 3.1 程派高式八卦掌的传承谱系17-20
  • 3.1.1 程派高式八卦掌的渊源17-18
  • 3.1.2 程派高式八卦掌的传承谱系18-20
  • 3.2 程派高式八卦掌的技术体系20-24
  • 3.2.1 程派高式八卦掌功法20-21
  • 3.2.2 程派高式八卦掌套路21-24
  • 3.2.3 程派高式八卦掌格斗24
  • 3.3 程派高式八卦掌的内在价值与显著特点24-27
  • 3.3.1 程派高式八卦掌的内在价值24-26
  • 3.3.2 程派高式八卦掌显著特点26-27
  • 3.4 程派高式八卦掌目前的生存现状27-29
  • 3.4.1 程派高式八卦掌代表性传承人的生活情况27-28
  • 3.4.2 程派高式八卦掌传播情况28-29
  • 3.4.3 程派高式八卦掌传承情况29
  • 3.5 程派高式八卦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隐忧29-33
  • 3.5.1 主要传承人老龄化、传承途径较为单一29-30
  • 3.5.2 缺少传承主体、传承人匮乏30
  • 3.5.3 习练周期长、练习难度大30
  • 3.5.4 社区、学校普及不利30-31
  • 3.5.5 传承环境不容乐观31
  • 3.5.6 政府的支持、保护力度不够完善31-33
  • 4 结论与建议33-36
  • 4.1 结论33
  • 4.2 建议33-36
  • 4.2.1 变封闭式传承为开放式传承33-34
  • 4.2.2 借助学校体育教育传承34
  • 4.2.3 借助社区体育推广34
  • 4.2.4 改善传承环境,营造传承氛围34-35
  • 4.2.5 政府应重视,加大宣传、保护力度35-36
  • 参考文献36-39
  • 附录39-41
  • 本人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41-42
  • 致谢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