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早期文明与科学起源

 云在青天ysz 2015-08-04

               人类早期文明与科学起源

                    ——科学发展的人文历程漫话之一             

 

钱时惕  (河北大学,保定,071002)

 

摘要:描述了宇宙演化中的人类早期文明,原始人类的思维特点、原始人类的观念及活动(“万物有灵”、巫术及神话)及科学在充斥神秘、 荒诞的气氛中的起源。

关键词:原始人类  “万物有灵”  巫术  神话 科学起源。

 

1.宇宙演化中的人类早期文明

 

1.1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

按现代科学,约在150亿年前发生了宇宙大爆炸。在宇宙大爆炸起始的 秒阶段,温度可达1031K,宇宙在这一阶段,充满着各种灼热的粒子与反粒子。至 秒,宇宙膨胀使温度下降到 K,各种粒子的相互碰撞、相互转化处于平衡之中。例如,电子与正电子相互碰撞湮灭成一对γ光子,γ光子反过来可转变为电子、正电子对。至1秒钟的时候,温度降低到 K。此时,相互转化的平衡终止,中子已不能保持自由存在,或者发生衰变,或者与质子结合为氘、氚、氦等元素。至30分钟左右,氦核形成,温度降低到约1亿度。

 在上述高温阶段,宇宙中光子的数目大大超过物质(指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的成分( 1)。但是在膨胀的宇宙中,辐射的密度比物质的密度衰减得快。约经过2×105年,温度降至4000K,物质密度与辐射密度基本相等。物质和辐射相比占较大优势。宇宙在膨胀过程中,形成弥散的气状物质,由于引力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弥散的尘埃会逐渐集中并发展成星云,再进一步收缩为星系(101亿年前银河系形成)、恒星(47亿年前太阳系形成)、行星(45亿年前地球形成),以至所有的化学元素和分子等逐步形成,最后,在适当条件,导致地球上生命的出现(37亿年前)。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不停下降,但残余辐射应保留在宇宙空间之中,直至今日。这就是所谓3K微波背景辐射。

 

1.2从地球形成到人类的出现及进化

地球形成(45亿年前)以后,经历生命的产生(37亿年前)、细菌的出现(35亿年前)、微生物的繁殖(25亿年前)、真核生物生成19亿年前)、蠕虫产出(6亿58百万年前)脊椎动物出现(5亿34百万年前) 植物开始在陆地上繁殖(4亿93百万年前)原始人类产生(82百万年前) 早期猿人出现(300万年前),开始了人类的进化

1)早期猿人

早期猿人生活于距今约250万年~180万年,是人类发展的第一阶段。其基本特点是能够直立行走,并能制造简单的石器工具,脑容量亦较大。目前归属这一类的有奥杜威的能人”,还有以肯尼亚1470号头骨命名的鲁道夫人。

2)晚期猿人

晚期猿人生活于距今约180万年~50万年,是人类发展的第二阶段,基本特点是能够能两足直立行走,能制造较进步的工具。晚期猿人化石分布于亚、非、欧洲许多地点。其中,北京猿人(周口店)是其中的典型,他们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晚上返回山洞,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成为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3)早期智人
  期智人生活于距今约30万年~3万年,是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70多处发现。我国的大荔人、金牛山人、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期智人的典型代表。期智人的生活进入了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猿人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已能有意识地加工制造,不仅会保存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从利用自然火并保存火种不灭,到学会人工取火,这是原始人类能力的一大进步与飞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
4)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生活于距今约14万年前,是人类发展的第四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类除有某些原始性之外,基本上和现代人相似。在晚期智人阶段,制造工具的技术更加多样化和专门化。人类文化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以狩猎为主。狩猎工具有重大改进。人类除了居住洞穴,还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习俗更隆重,为死者穿着衣服,佩戴装饰品。艺术有很大发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画。当时的社会,男女已有明确分工,男人打猎捕鱼,女人采集和管理氏族的内部事务。由于还实行群婚制,所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是氏族的中心。
约到1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从狩猎者和捕鱼者转变到农耕者、从游荡的生活转变到定居生活的变迁。约在公元7000年前,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周围,人类开始种植小麦、大麦;公元前5000年~4000年,在亚洲东部或南部,种植谷子和水稻。
以上几个阶段的人类,过着原始公社的生活,我们称为原始人。这种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抗拒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小,各种自然现象对他们来说都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

 

2原始人类的思维特点

   据推测,原始人的脑远没有现代人的脑发达。例如,北京人(距今50万年)的脑量为1059毫升,而现代人的平均脑量为]400毫升。从北京人的身体结构看出,他们牙齿粗壮、嘴巴前伸,没有下颏,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频繁地改变音节、语言能力低下,思维也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发达。远古时代人是如何思维的?仅从考古学的材料很难做出确切的结论。不过,通过目前散居在世界各地过着原始人生活的少数民族部落,可以了解(并推测远古时代的智人)原始人思维的特点。在这方面,列维一布留尔(Levybruhl1875年~1930)做出了重大贡献。列维一布留尔是法国社会学家,他曾长期深入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菲吉人、安达曼群岛土著居民生活中。这些土著居民还不知道金属,他们相当于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因此,可以称之为“原始人”(与历史上的智人阶段相当)。按列维一布留尔对原始人思维的观察与研究1,在原始人那里,一切都是感性具的,例如,在埃维人那里,关于“走”有几十种之多的描绘:瘸着走、歪着头走、挺着肚子走、跑步走、慢步走……等等,但没有单独存在的一般的“走”这个概念。原始人思维的另一特征是它的“原逻辑性”,即原始人思维是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思维。在他们那里,感性具体的东西里都有一种神秘的看不见的力量和生命渗透在其中并且相互作用着。这一点,从各原始部落广泛流行图腾崇拜可以得到说明。例如阿龙塔人在举行成年礼仪时,把一种叫“珠灵卡”的东西(一个椭圆形的木块或石块、装饰着神秘的图案)迎出来,那掌握珠灵卡的人不停地用手抚它,同时,讲述古老的故事,在这种时候,“珠灵卡”根本不是一个木块或石块,而变成了有生命、有情感与人能够沟通的东西,从中体现出种种的互渗关系。因为,人们本来就认为自己同图腾、同祖先是同一的,每个人都是图腾和祖先的化身。这种思维方式持续了许多年代。

 

3.原始人类的观念及活动:“万物有灵”、巫术及神话

  

 原始人思维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感性具体性及原逻辑性(互渗性),在他们那里,许多观念相互渗透而处于混沌之中。

  31“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生——宗教观念的萌芽与理性的最初萌动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Tylor 1832年~1917),一生曾多次前往北美和中美洲进行人类学考察和研究。1871年,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对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的探讨》,引起西方学术界巨大反响。

    泰勒认为,原始人通过对死亡、生病、恍惚、幻觉、尤其是睡梦等的思考产生了“灵魂”的观念。泰勒指出,原始人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第一,是什么使活的躯体与死的躯体区别开来?是什么引起醒、睡、疾病和死亡?第二,做梦和幻想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什么东西?”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古代野蛮人的哲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两样东西属于自己,这就是生命和幻影。生命和幻影显然同身体有密切的联系。生命使身体感觉、思想和活动;幻影则是身体的肖像或第二个自己。而且二者都被看成是可以同肉体分离的东西:生命能够离开肉体,使肉体失去感觉或死亡;幻影可以离开身体并在其他地方再现。”在此基础上,原始人进一步设想:“生命和幻影既然都属于身体,它们为什么不可以彼此属于对方?为什么只显现一个灵魂或相同的灵魂?于是生命和幻影就被统一起来,结果便产生了著名的概念:幻影灵魂或鬼魂。”2由于在原始人那里,人与自然界是交感的,互渗的,因此,人的“灵魂”概念很自然就引申到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就产生了“万物有灵”论。

    “万物有灵”的产生是宗教观念最初的萌芽(至少是多种可能性中之一种),同时,也是原始人的思维从感性具体向一般抽象的一次尝试与探索,因此,是理性的最初萌动。在“万物有灵论”的产生过程中,科学的,哲学的,心理的,宗教的……等等观念在一种混沌中共生,这大概是“原始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一切事物起始(例如按现代科学的理解,宇宙也是从混沌中产生)的特点。

32巫术:控制、驾驭自然的一种虚幻尝试

    按照“万物有灵论”,在原始人心目中,存在着二类世界:可见世界与不可见世界,或世俗世界与神灵世界;这二类世界存在着一定联系,有着交感作用。

    巫术指一类广泛存在着的复杂现象,诸如占卜吉凶、预言祸福、赶鬼治病、呼风唤雨……等等,总之,是试图通过对不可见世界(或神灵世界)之交感作用而在可见世界达到某种目的(防止灾害、驱逐病魔……等)的一类活动。我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就是一种巫术。巫术作为一种活动,常常采用象征性的歌舞形式并使用某些被认为具有魔力的实物和咒语,因而,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 1884年~1942)曾在梅兰内西亚等地考察巫术、科学、宗教、神话之关系。他发现:“土人没有作芋园而不用巫术的。可是有几种重要的耕作,如养椰子、培植香蕉、檬果与‘面包果’等,并没有巫术。渔业……有的有发展很高的巫术。如打鲨鱼的危险活动,追不可必得的‘迦拉拉’或‘脱鸟兰’等工作都充满了巫术,可是用毒获鱼是同样重要但比较容易比较可靠的办法,便什么巫术也没有。造独木舟,因有技术上的困难,需要有组织的劳动,预备的又是永远危险的事业,所以仪式是复杂的,与工作深切地联在一起,而认为绝对不可缺少。造房子,在技术上是同样困难的工作,但却没有危险,又没有偶然性,也就没有造独木舟所需要那种复杂的合作,所以任何巫术也没有……。”通过对诸多现象的考察,马林诺夫斯基得出结论说:“凡是有偶然性的地方,凡是希望与恐惧之间的情感作用范围很广的地方,我们就见到巫术。凡是事业一定、可靠,且为理智的方法与技术的过程所支配的地方,我们就见不到巫术。”3

    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对人类来说可靠的经验与知识并非天赐的,而是从莫名的、神秘的、甚至危险的种种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因此,如果说,“万物有灵”是原始人的一种观念,而巫术则是原始人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巫术),基本上或主要发生在理智和经验不可捉摸的事情上,例如,战争、恋爱、疾病、气候等等,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巫术是原始人在他们生活的条件下,试图控制、驾驭当时的经验与智尚不了解的那一部分自然现象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只是一种虚幻的尝试,注定要失败。因为它试图通过对不可见世界(或神灵世界)之交感作用而在可见世界达到某种目的,而所谓的不可见世界或神灵世当然要尝试各种方式,包括吃药、推拿等。慢慢地,真正的医术就会与巫术分开,医学也就从此产生。又如,原始社会或古代社会认为人类命运与日月星辰的活动相关,故占星术颇为流行,这种占星术(巫术)与天文观察又联系在一起,天文学也就从天文观察中而兴起。再如,古代的炼丹术也可以归结为一种巫术,但在炼丹过程中会积累起化学知识,真正的化学则是从炼丹术中脱胎而诞生的。

33神话:对自然现象的原始解释

    世界上各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各种各样神奇、美丽的古代传

说,谓之神话。这些神话中的人物,多具有超人间的力量,因此,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或宗教因素;但在另一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不同民族的神话尽管形态各异,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却有着相似的主题。德国学者兰茨科维斯基曾把古代神话归结为以下九类:①关于神的生成的神话;②关于宇宙生成的神话;③关于人类生成的神话;④关于人类原初状态的神话,人世秩序之起始;⑤关于变化的神话,诸如原初乐园的得失、神人之间的分裂、洪水灾祸的应变等;⑥关于多产的神话,诸如人及生物的生生灭灭;⑦关于相互对立的神话,包括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生与死等等的抗争;⑧关于救赎的神话,阐释人的软弱、无能以及神灵对人的解救;⑨关于末世的神话,探讨世界和人类的去向、归宿等。

    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神话会大同小异呢?这说明神话曲折地反映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成果,或者说,它们是人类“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神话作为一种原始的想像,是原始人力图在早期的概念框架内解释各种神秘的、使人畏惧的、令人恐怖的以及奇妙的事物的尝试,它是“原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解释的原型。” 

 

4.科学起源:科学观念在充斥神秘、 荒诞的气氛中逐渐形成

 

 如上所述,在原始人那里,一开始什么都混沌一团。只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才逐渐学会了区分人与自然、人与人、物与物,并使感性表现思维逐渐带上抽象的成分。在学会了对事物进行区分的基础上,人们才开始试图对各种现象做出有联系性的描述并猜测它们彼此之关系或现象相互联系的原因。

原始人对各种事物的猜测只能以人的感性经验为基础,那些人们感觉得到而又比较确定的现象联系作为知识积累下来就逐渐发展为科学,那些人们感觉得到但说明不了或变幻不定的现象(如雷鸣、闪光、干旱、洪水……等)则被神秘化(例如设想为拟人化的神等)而发展为宗教。在人类早期文明时期,对于原始人来说,绝大多数的现象是人们感觉得到但说明不了或变幻不定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宗教观念在人们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科学知识只能在充斥着神秘的、荒诞的种种宗教观念之中逐渐积累、成长。正如科学史学家丹皮尔所指出:“科学并不是在一片广阔而有益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而是在一片有害的丛林——巫术和迷信的丛林——中发芽成长的。”4

 

主要参考文献

1.列维一布留尔:《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050页。

2TylorPrimitive CultureResearch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PhilosophyReligionLanguageArt and Custom1889p428429

3.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北京: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21122

4.丹皮尔:《科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第29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