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玉】试论中国玉器的发展与审美特征

 东方竹马 2015-08-04


 商周时代的权力意识已成为社会意识中的主宰。它伴随着文明的到来,打破了以往为自然生存意识支配的观念的一统天下,同时权力和财产又塑造了人们的等级观念。因此,为了强化这种权力意识,巩固已经取得的地位和政权,此时的玉器也逐渐由新石器时代为原始巫术服务的祀神,发展到为奴隶社会制度服务的祀礼,成了当时社会一种重要的礼仪用器和工具,并在礼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候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各种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应该拥有的不同的玉器。尽管这些用玉制度至今未得到考古学的证实,但它毕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差别和对玉器的重视。由于商周玉器是为社会礼制服务的,所以在玉器的雕琢过程中,往往寄赋了当时人们的一种观念或含义,其审美意识便约定俗成的倾注到了实用意义上。那些并非写实的装饰图纹及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应与当时宗教观念和社会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或许是当时宗教崇拜的对象,或许是代表了商及各方国部族的标志与特征。正如“铸鼎象物”一样,以此作为国家权威和王室贵族的代表。


  众多资料显示,商周时代的玉器,其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写实意义。同时也正是由于中国美术这种人文观念的早熟和对实用功能的重视,所以古人的审美活动,往往要绝对服从当时的政治、宗教及社会需要。商周玉器中那种左右对称、正面为尊的构图,方折合度,严谨规范的花纹,无一不是礼制社会的产物。工匠们在碾琢刻划时,决不能逾越礼制的模式,同时它随着礼制的绝对权威达到极致。这种审美意识,对日后乃至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性格之塑造,均有着不可思议的影响。


  星转斗移,风云变换,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大变革,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均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性的觉醒超越了对神的崇拜。因而,此时玉雕艺术的创作便从对神的敬畏尊崇,走上了自觉表现人性的道路,审美意识的中心从早期的娱神,逐渐转移到娱人。特别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代表人物和拥有物质财富的豪商成为社会的主宰力量。“昔日珠宝玉饰锦绣不篱于市的戒律,己被摧毁,珠宝玩好已成为市场上的特殊商品。”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西周以来产生的人格化的“比德于玉”的思想道德观念则更加完善了。《礼记·聘义》载:“子贡问于孔子曰‘敢向君子贵玉而贱碍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石昌之多舆?’孔子曰:作为讲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日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填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判,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远以长,其终拙然,乐也;瑕不掩玉,瑜不掩瑕,忠也;孚尹傍达,信也;气如长虹,夭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礼记》借孔子之言,通过对玉自然属性的深入分析,抽绎其外表和本质特征,并与儒家道德观紧密结合,奠定了儒家用玉的理论基础,成为君子为人处世、洁身自爱的标准,同时也标志着玉器人格化的确立。实际上,人格化亦即强调佩玉的本质主要不是表观外在的美,而是重在表观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程度。这种道德内涵和审美时尚,对日后玉器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也成为中国人爱玉、贵玉之精神所在。


  从各地出土的玉器资料看,这一时期的玉器业相当发达,不但质地优良的和田玉已成为玉作的主流,而且在造型艺术、图纹装饰及时代风格等方面都为之一新。出现了一批作工精细、玲珑剔透、形式别致、繁绷华丽的玉雕艺术品。其中构思巧妙、立意新颖的龙形佩、舞人佩、玉具剑、玉带钩、玉印以及玉器与金银细工相结合作品的问世,使古老的中国玉雕艺术更加富丽华贵,灿烂辉煌。同时,春秋战国玉器的艺术风格,亦完全摆脱了商周玉器严谨规范、形制雷同的倾向,构思巧妙大胆而富于变化。尤其是那种紧张激烈而富有弹性的曲线艺术,充满了勃勃生机并具有强烈的运动气势和生命的韵律感。似乎被寓寄于传统玉器中的那种礼仪法规所抑制的人性欲望,那种神秘意识所约束的自然情感,都在这里得到了宣泄。


  此时,由于儒家赋于玉器的种种道德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所以,玉器在贵族阶层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珍贵物品,甚至是必需品了。《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放玉比德焉。”从而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玉已成为君子的代身和代表。也可以说,此时佩玉的兴盛,并不只是对物本身的欣赏,重要的是对物化了的自我人格的欣赏。当年周公“制礼作乐”,就是把礼和乐联系起来,作为立国的重大措施,使礼制规范通过艺术的熏陶,转化为人的自觉的道德要求。战国人佩玉,其意义也在于此。它把精美的玉器同人的精神世界、行为举止、道德修养联系起来,以物言志,情物交融,借此来表现佩玉者的品格、情操、气质、风度。正如刘凤君先生所说:“中国工艺美术的创作思想,历来重视造型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艺术品的政治功能与审美情感的统一,强调感官的愉快或启发要符合伦理道德的规范。中国古代玉器强烈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规范,许多玉器都有着特定的寓意象征性,往往借助于造型、尺寸、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的喻示伦理道德和社会等级观念。几乎每一件玉器都代表了一定的政治意义、伦理思想和宗教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