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150例临床观察

 鑫乐书馆 2015-08-04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医院肛肠科 银川 750001

 

 

19972001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150例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男108例,女42例;年龄2872岁,平均50岁;病程325年。其中急性嵌顿32例,伴有低位肛瘘6例,重度贫血1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混合痔诊断标准选择病例。肛缘呈环状或接近环状肿物隆起,痔体间界线消失或基本消失,排便或腹压增高时,内痔环形脱出,齿线下移至肛缘或肛缘以下。

1.3 治疗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骶麻或腰麻后,常规消毒、铺巾、扩肛、直肠指诊。将痔核牵拉开,查清痔核的部位、数量、形态及肛管内外的病变关系。一般选择46个手术区域行外切(外剥)内扎术。距外痔外缘0.5 cm处作切口呈放射状梭形,锐性加钝性剥离,切除曲张静脉团块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用弯钳沿直肠纵轴方向钳夹内痔痔核基底部,以7号丝线贯穿缝合结扎,距结扎点0.5 cm处剪除痔体残余部分。用同法处理其它混合痔。相邻2个切口间保留足够宽的皮桥(0.5 cm以上)。对皮桥下曲张静脉团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做潜行分离切除,对明显松弛皮桥术后易形成皮赘者,横行切除多余赘皮,用1号丝线行对口间断缝合皮桥。如伴有肛乳头肥大或低位肛瘘者可一并切除。根据切口分布情况,选择右后、左后或后正中切口切开肛门内括约肌约1.0 cm,注意勿损伤肛门外括约肌,肛门松紧以能顺利通过二指为度。修整切口皮瓣。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点后,再次消毒肛门和直肠,长效止痛针(布比卡因加亚甲蓝、高乌甲素)于创缘皮下小剂量点状注射封闭,明胶海绵加压包扎伤口。术后应用抗生素57日,控制排便23日,便后予以我院自制消肿止痛液(药物组成:大黄15 g,黄柏15 g,芒硝15 g,益母草30 g,制乳香15 g,制没药15 g,地榆15 g,五倍子15 g)熏洗、坐浴后换药。术后第4日起开始指扩,隔日行1次。术后36日拆除缝线,换药至痊愈。

2

 

本组均1次手术治愈,手术当日多数患者有轻微疼痛、坠胀感,口服止痛药即缓解。疗程714日,平均10日。术后18例肛缘皮瓣有轻度水肿,经用消肿止痛液熏洗坐浴后,症状迅速改善;术后24 h排尿困难5例,4例经膀胱区热敷或针灸后缓解,1例导尿;无继发性大出血和肛门狭窄。术后随访120例,均未复发及出现后遗症。

3

3.1 环状混合痔一般病程较长,反复便血、脱出。若发生嵌顿,痔核脱出不能还纳肛门,可发生急性充血水肿,并发血栓形成,出现溃疡或坏死。中医学辨证认为环状混合痔的形成主要由肝脏功能失调、脾胃虚弱、气虚下陷、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血热妄行、外感内伤、湿热下注等所致。

3.2 彻底消除病变组织。痔的病因肛垫下移学说已为广大学者所共识,其术式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可将下移肛垫等组织全部清除。采用潜行剥离,皮桥切断吻合,解决了皮桥松弛,防止黏膜外翻,符合肛门整形之要求。

3.3 选择性切断内括约肌,减轻肛门疼痛及水肿,防止肛门狭窄发生。术中切断部分内括约肌,有效地阻断了内括约肌受到刺激产生痉挛,从而减轻肛门疼痛。同时肛门松弛,内括约肌痉挛消除,局部血液、淋巴循环良好,从而减少了肛缘水肿的发生。另外,切断部分内括约肌,有效地防止混合痔分段外剥内扎后引起的肛门口径缩小,加之术后隔日指扩,防止伤口粘连,从而避免肛门狭窄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